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龙树自然村
释义
1 云南石屏县牛街镇下辖村

龙树村隶属于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牛街镇尼腊村委会,属于山区。位于牛街镇东南边,距离村委会8公里,距离镇22公里。国土面积1.27平方公里,海拔1580米,年平均气温19℃,年降水量1050毫米,适宜种植拉玛豆、小米辣等农作物。

村情概况

龙树村隶属于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牛街镇尼腊村委会,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77亩(其中:田27亩,地250.00亩),人均耕地2.85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1,121.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90.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94亩,主要种植石榴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6.00亩;荒山荒地297亩,其他面积200.00亩。有铅矿等资源。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1户,有乡村人口97人,其中农业人口97人,劳动力65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45人。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54.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37.1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烤烟为主。

农村经济

该村有耕地总面积277亩(其中:田27亩,地250.00亩),人均耕地2.85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1,121.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90.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94亩,主要种植石榴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6.00亩;荒山荒地297亩,其他面积200.00亩。有铅矿等资源。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4.1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49万元,占总收入的89.61%;畜牧业收入3.3万元,占总收入的6.72%(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30头,肉牛17头);林业收入0.2万元,占总收入的0.41%;第二、三产业收入1.4万元,占总收入的2.85%;工资性收入1.1万元,占总收入的0.81%。农民人均纯收入2237.1元,农民收入以烤烟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万元,外出务工人数4人(占劳动力的 4.61%)。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3人,在省内务工3人。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8年底,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无路灯。全村不通自来水,有21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有21户通电,不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8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36.36%);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8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5户(分别占总数的31.82%和13.64%)。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22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22.00公里。全村共拥有农用运输车1辆,有拖拉机1辆,摩托车7辆。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2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5户;建有小水窖44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15户。无有效灌溉耕地面积和高稳产农田地面积。该村到2008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6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5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社会状况

1、人口与劳动力

2007年末,总户数为25户,103人,其中,劳动力65人。彝族等少数民族人口86人,占总人口的85%,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3-

2、农业生产情况

河州石屏县龙树自然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粮食生产以种植玉米、水稻和小麦为主;畜牧业以饲养牛、猪、鸡为主;经济产业以烤烟、茶叶、水果为主。2007年,粮食总产量达31吨,人均生产粮食达300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600元。

3、社会事业

河州石屏县龙树自然村,通过改革开放29年来的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实现了通简易路、通电话、通电视的目标,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传统体育,如:打陀螺等项目得以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烤烟,主要销售往省内。2009年全村主要产业销售总收入47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79.53%。该村目前正在发展露水草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核桃产业。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21户,共有乡村人口98人,其中男性53人,女性45人。其中农业人口98人,劳动力65人。该村以彝族为主(是彝族、汉族混居地),其中彝族98人。

到2009年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90人(人员名单附后),参合率91.84%;享受低保6人(人员名单附后)占总人口的6.12%。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9公里,距离镇卫生院22公里。该村建有公厕1个,无垃圾集中堆放场地,无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尼腊小学,中学生就读到牛街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3公里,距离中学22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1人,其中小学生7人,中学生4人。

全村没有文化活动室、图书室、业余文娱宣传队,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贫乏。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09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19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27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村集体没有集体收益,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榜公布、口头公布等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一是政务公开。主要涉及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上级政府布置的有关任务,以及村里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等事项的公开;二是事务公开。主要是涉及村内日常事务的管理等事项公开;三是财务公开。主要是村、组财务收支情况。

基层组织

该村有1个党小组,党员总数4人,党员中男党员4人,无女党员。该村无团支部,团员11人。

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1、道路交通不便,缺乏产业发展后劲。2、农民缺乏科学文化知识。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1、培植核桃、石榴、畜牧业等后续产业。2、加大对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项目困难

(一)水利基础设施薄弱,人畜饮水困难

河州石屏县龙树自然村,虽然地处川河沿岸,但是,因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人畜饮水较为困难,导致干季无水喝,雨季喝脏水、混水,严重制约着社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村民的健康。只有通过建设人畜饮水工程,实行用封闭管道供水,才能有效解决群众干季无水喝,雨季喝脏水混水的困难,才能有效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4-

(二)植被覆盖率低,能源困难

河州石屏县龙树自然村,虽地处交通十分便利的川河沿岸,但是,人均占有林地面积较少,大量的林木已被消耗,村民生活用柴较为困难。只有通过建设沼气,充分利用人畜粪便,推广以沼气代柴,减少木材消耗,解决群众能源短缺困难,才能有效保护森林,逐步恢复和改善生存环境。同时,才能有效改善村民的环境卫生条件,促进养殖业发展,实现粮、林、畜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目标,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三)无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群众文化体育生活贫乏

河州石屏县龙树自然村,是一个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村,由于受历史、文化、经济等因素的制约,村内无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民族文化体育传统项目停滞不前,同时,也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只有通过建设民族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改善村民的文化体育生活条件,才有利于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体育,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团结,培养一批懂科技、团结互助、共同发展进步的少数民族优秀人才,促进民族传统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

(四)交通条件差,村容村貌不整洁

河州石屏县龙树自然村,由于农户居住较为密集,交通不便,加之一些村民不良的行为习惯,乱堆乱放杂物,村内卫生条件差,村容村貌不整洁。只有通过硬化村到自然村和自然内的通行道路,

-5-

建设排水沟、公厕等,才能有效的改善村内的交通条件,方便村民出行,改善卫生条件,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建设文明、卫生、富裕、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川河上无人畜驿道桥梁,人畜过河无安全保障

河州石屏县龙树自然村,由于地处川河的西边,河上无人畜通行的驿道桥,人畜通行必须过河,安全无保障,特别是雨季安全隐患尤为突出。只有通过建设人畜驿道桥,才能有效解决人畜过河的安全问题,保障村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建设目标

通过“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项目的实施,使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村寨环境条件得到有效改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更加丰富,劳动者技能进一步提高,民族团结意识深入人心,民族关系更加和谐,达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1、经济发展目标

到2009年,人均经济纯收入达1800元以上,人均生产粮食达350公斤以上。

2、社会发展目标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无计划外生育;每个劳动者掌握2门以上的实用技术,农业科技普及率达98%;无刑事案件,社会治安良好,民族关系和谐。

3、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人均拥有1亩高稳产农田地,100%的农户用上安全饮用水,有科技文化活动室,户户用上洁净能源沼气,村民出行方便,人畜过河安全有保障。

4、生态环境发展目标

人均拥有1亩以上的经济林果木,交通便利,村容村貌整洁,环境卫生较好。

5、基层组织建设目标

-8-

建设以“五个好”为标准的党小组,理清发展思路,带领各族群众因地制宜地调整产业结构,培植经济支柱产业,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2 云南东川区阿旺镇下辖村

村情概况

龙树自然村隶属于 阿旺镇鲁纳村委会行政村,属于 山区。位于 阿旺 镇 西北 边,距离村委会1 公里,距离阿旺镇17公里。国土面积0.56平方公里,海拔2060米,年平均气温12 ℃,年降水量130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等农作物。有耕地83亩,其中人均耕地1.15亩;有林地350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9户,有乡村人口86人,其中农业人口86人,劳动力5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3人。本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4.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76.74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83亩(其中:田2亩,地81亩),人均耕地1.15亩,主要种植粮食作物等作物;拥有林地350亩,荒山荒地400亩。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今年底,已实现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无路灯。全村不通自来水,有19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 %)。有19户通电,有1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 52.63%和 52.63%);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7户(分别占总数的52.63 %和36.84 %)。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9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7公里.

该村到今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为主,有19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本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4.9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7.3万元,占总收入的29.32 %;畜牧业收入15.8万元,占总收入的63.45 %;第二、三产业收入0.3万元,占总收入的1.2%;工资性收入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76.74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6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5人在省内务工11人,到省外务工4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6: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