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龙门县 |
释义 | 龙门县位于广东省中部,东南与河源市、博罗县接壤,西南与从化市,增城市毗邻,北与新丰县相连。总面积2058平方千米(《简册》)/2266平方千米(“龙门县政府网站”)。按2004年公安户籍统计,全县总户数89878户,总人口32059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6527人,占总人口的26.99%。 山地及丘陵占总面积的73%,平均海拔550米。 (另,中国古代的山西省也有个“龙门县”,今为“河津市”,详见有关“河津”的词条。) 中文名称:龙门县 外文名称:Longmen county 行政区类别:广东省中部 所属地区:中国广东 政府驻地:龙城街道 电话区号:0752 邮政区码:516800 地理位置:中国华南 面积:2058平方千米 人口:320596 方言:客家话(客语),粤语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 著名景点:龙门温泉 车牌代码:粤L 特殊荣誉:温泉之乡 区域代码:441324 基本概况龙门县位于广东省中部,地处珠江三角洲的边缘,东南与河源市、博罗县接壤,西南与从化市,增城市毗邻,北与新丰县相连。东江支流——增江河上游龙门河东北向西南贯穿全县。县内土地广阔,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全县总面积2295平方公里,山地及丘陵占总面积的73%,平均海拔550米。 龙门县历史悠久,于明弘治九年(1496年)设县,清属广州,民国期间曾属粤海道,解放初期属于粤中行署及佛山地区,1959年并入增城县,1961年恢复龙门县建制,属于惠阳地区,1975年划属广州市,1988年归属惠州至今。现行政区分为16个乡镇,1个建制镇林场,1个市辖林场,158个管理区。1997年县总人口303977人,县城设在龙城镇。 龙门县各种资源十分丰富。全县有近30万亩耕地,有30万亩25坡度以下的山地,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全县有“三高”农业示范基地170个;龙眼、荔枝、芒果等优质水果基地面积2.1万亩;鳗鱼、甲鱼等水产养殖面积0.29万亩。龙门县山清水秀,景观迷人,旅游资源较丰富,主要有南昆山、天堂山、龙岩、温泉等各具特色的旅游景点。近几年来,龙门县委、县政府致力于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各部门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使龙门县“软”、“硬”投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首先是区位不断优化,珠江三角洲大经济区的辐射力大大增强。县城到广州市仅160公里,至惠州97公里,至深圳160公里,四通八达交通网正在形成。龙门县电力充足,是全国首批五个农村初级电气化县之一。龙门县已开通程控电话1.6万门,并与惠州市联网。同时,开通了移动电话和各个BB机台,无论在县城,还是在各乡镇都可方便快捷地与国内国外通话。 交通概况龙门县城内现有迎宾大道、金龙大道,还有正在建设中的金山大道。 S355、S305、S119、S244等多条省道在龙门县纵横交错。于2012年1月10日建成通车的广(州)河(源)高速公路(简称“广河高速”)结束了龙门县境内无高速公路的历史。如今广河高速通车后,龙门真正融入了珠三角一小时经济生活圈。还有规划中的粤湘高速、河清高速、惠河高速支线等高速公路在龙门纵横交错,形成稠密的交通路网。 龙门由来龙门县始建于明弘治九年(1496年),据史载:“其地为增之上龙门,故以龙门名县立”。把这块峻峭的地域取名“龙门”,符其险要奇秀之实,且此地还有一个类似“鲤鱼跳龙门”的传说:古时的龙门县,不但地处偏远,而且道路崎岖难行,据说有一位士子赴考落榜,无意之中在这里逗留了一晚,梦见自己变成鲤鱼,跳跃过龙门。第二年便高中状元,于是这位新科状元又回到龙门逗留了一天才上京赴任。说也奇怪,从此之后他事事如意,在官场上更是得意非凡。就这样,人们都认为龙门是个“转运”的福地,龙门也因此名传四方。 时至今日,还有很多人为祈福而来龙门,当然更多的人是被这里如画美景吸引。 经济概况简介改革开放以来,龙门县积极抓住发展机遇,努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也得到蓬勃发展。 龙门县各种资源十分丰富,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全县有近30万亩耕地,有“三高”农业示范基地170个;龙眼、荔枝、芒果等优质水果基地面积2.1万亩;鳗鱼、甲鱼等水产养殖面积0.29万亩。全县有林面积14.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5.2%,矿产资源主要有铅、锌、铁、钨、汞、银、煤、石灰石、瓷土等,尤以石灰石、瓷土、铅锌矿会储量最为丰富。龙门县山清水秀,景观迷人,旅游资源较丰富,主要有南昆山、天堂山、龙岩、温泉等各具有特色的旅游景点。工业主要行业有建材、冶金、造纸、印刷、食品、化工、纺织、竹木加工等。 “十五”时期是龙门县经济建设取得新的重大突破的5年,全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社会保持着较快发展势头。2005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31.4亿元,5年年均增长10.1%,完成“十五”规划的115.8%。其中,农业总产值达13.97亿元,5年年均增长4.7%,完成“十五”规划107%;工业总产值达24亿元,5年年均增长10.5%,完成“十五”规划的113.1%;固定资产投资达13.2亿元,5年年均增长35.5%,完成“十五”规划的342.9%;一般预算财政收入达9470万元,5年年均递增19.6%,完成“十五”规划的211.1%。 龙门县生态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产业主导地位基本确定。2005年全县旅游总收入完成4.5亿元,5年年均增长47.2%。“十五”期间,龙门县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近两年来,全县个体私营企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各乡镇在落实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政策方面措施得力;个体私营从业者致富思源和富而思进的意识进一步增强,通过参加工商局组织的专题学习和自学,在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回报社会的自觉性也大为增强;但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上碰到的一些瓶颈问题依然存在,非公经济做大做强仍有现实的困难。2005年3月,全县个体工商户发展到6277户,私营企业216户,从业人员1747人。注册资本达到11655万元。 2008年经济2008年全县预计实现生产总值49.6亿元,增长13.5%;人均GDP15183元,增长11.4%,完成年初既定目标。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5%、18.7%和15.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8亿元,增长6%。全县财政总收入7.8亿元,增长16.8%。税收总额4.38亿元,增长33.2%,其中国税2.53亿元,增长35.6%,地税1.85亿元,增长30%;人均税收收入1342元,增长30.8%。全县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地方一般财政预算收入首次突破2亿元大关,达2.37亿元,增长38.7%;人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27元,增长36.4%。全县财税综合增长率28.95%,居全省67个县市前列。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9518元,增长13.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9亿元,增长18.1%,人均居民储蓄存款8902元,增长16%。 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7.9亿元,增长5.3%,粮食总产量10.02万吨,增长10.1%。特色农业得到发展,橙柑桔总产量预计25万吨,增长21.5%,其中龙门年桔产量预计17.6万吨,增长30.4%。御冰灾、抗洪涝、应对橙柑桔滞销,农业救灾复产积极主动,累计拨付抢险救灾及灾后重建资金1366万元,保证了农业生产稳中有增。特色农业宣传促销活跃,获“中国年桔之乡”称号,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广东?龙门年桔文化节,百年桔果拍卖活动反响良好。全年“三农”投入2.88亿元,其中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1.36亿元,水利建设3967万元,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30元,增长17.1%。水管单位体制改革通过省验收。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竞争获全省第一名。 2008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突破100家。全社会工业总产值50.2亿元,增长18.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9亿元,增长17.6%。新型水泥工业和小水电工业速度与效益并进,水泥总产量638万吨,增长16.2%;供电量9.78亿千瓦时,增长16%,其中水力发电量3.2亿千瓦时,增长23.2%。 2008年摘取“广东省旅游强县”、“广东省旅游特色县”两块金字牌匾。南昆山生态旅游区荣获“广东省‘十佳’森林旅游度假区”称号。永汉镇被评为“广东省旅游特色镇”,南昆山乌坭村、永汉嘉义庄、龙华镇功武村等5个自然村被评为“广东省旅游特色村”。与中国旅游强县云南玉龙县结为友好县。成功举办“森林度假?温泉养生”旅游文化节,“森林度假?温泉养生”旅游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旅游企业凝聚力增强。接待游客数量和旅游总收入再创新高,全县共接待游客280.97万人次,增长40.4 %,实现旅游总收入11.25亿元,增长58.5%。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亿元,增长19.1%;人均5228元,增长17%。 内外源型经济协调发展。民营企业活力增强,原有企业增资扩产。新增民营企业21户,个体户1369户。全县民营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17 亿元,增长26.5%,总产值32.99亿元,占全县GDP总量的67.1%。招商引资工作有了新突破,引进内联企业7家,合同利用金额21.61亿元,增长19%。实际利用外资3180万美元,增长35.8%。 产业转移园龙门金山产业转移园于2007年2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位于龙门县与广汕公路连接的金龙大道旁,由龙门县与东莞市桥头镇政府共同建立,总体规划面积6000亩,主要承接转移的主导产业为电子、服装、轻工制品等。该产业园将建成高标准规划、与龙门特色相适应的生态工业园区,成为宜工、宜商、宜居的生态型工业新城和龙门的新兴经济增长点。目前,金山产业转移园已引进企业16家,其中已投产9家;2008年实现工业产值约2.45亿元,税收总额0.03948亿元;在建项目2家,投资总额0.88亿元;意向投资项目31家,合同投资13亿元,初步形成了电子、服装和轻工三大主导产业。 园区建设南拓北进,扩大规划控制范围 结合长远发展需要,园区扩园为12平方公里(约18000亩),目前已经盘整土地3300亩。“今年上半年,园区将盘整出土地2700亩,届时,园区可利用土地将达6000亩。”金山省级产业转移园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龙门县委、县政府为进一步搭好工业发展平台,尽可能考虑金山产业转移园区今后的发展空间,在现有12平方公里的区域面积基础上,向县城和平陵镇南拓北进,扩大园区规划控制范围,形成有利于产业转移园区长远发展的空间布局。园区地势平坦,土地连片,具备扩园至12至15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 目前,金山产业转移园已投入建设资金3.86亿多元,首期基本实现“四通一平”,路网基本成形,设施配套完备。园区日供水能力4万立方米,远期将达到6万立方米/日以上,220KV昆山变电站已投产营运,可满足园区用水、用电需求。 产业定位重点选择创税型科技型产业 据了解,龙门县委、县政府明确了“打造珠三角生态花园”的发展功能定位,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型产业的发展,生态环境质量始终在广东省保持领先地位。龙门县非常重视金山产业转移园的建设,从资金和政策上重点扶持,并在产业政策和管理服务上制订了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的资金流、物流等发展要素向园区聚集。 “为突破园区建设资金瓶颈,我们将多渠道筹资,加强与国开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沟通,为产业园的开发搭建融资平台。”龙门县有关负责人说,同时,该县将创新园区管理模式,完善内部管理机制,用制度化抓好园区运作,使之成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 “主战场”和拉动龙门工业发展的“火车头”。 据了解,为了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坚持“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在发展中加强保护”,该县明确了园区产业定位,重点引进创税型、科技型、生态型产业。目前,该县正积极与东莞市政府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创建高标准的生态型产业转移园区。 发展前景园区可承接企业200多家 “园区区位优势明显。园区位于龙门县城和省中心镇平陵镇之间,距离广州130公里、深圳130公里、东莞100公里、惠州市区80公里、增城70公里,是龙门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生产、生活配套设施齐全。园区与县城连成一体,公共服务、教育体育、文化娱乐等设施与县城实现了资源共享。”金山省级产业转移园管委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产业转移园区建成后,园区工人居住、生活十分便利,子女就近入学方便,配套设施齐全。 据金山省级产业转移园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园区交通便利,东西两边分别是龙门通往惠州市区和广州的交通要道,通往惠州市区的S244线金龙大道(惠州至龙门段)已经省政府批准立项动工大修,2009年底前可完工通车;通往广州的S119线 (增龙公路)增城段正在扩建。途经龙门的广河高速已动工建设,2010年将建成通车,规划中的粤湘高速、河清高速、惠河高速支线等高速公路在龙门纵横交错,形成稠密的交通路网。四条高速距离园区最近的出口约300米,最远的出口仅20公里,两三年后龙门将融入“珠三角一小时经济生活圈”,时间上刚好与园区建设同步对接。 “金山产业转移园的建成,将有效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当地农民增收,促进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龙门县有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园区独特的区位、空间、土地、生态优势,吸引了大量企业前来洽谈投资。将来,园区可承接入园企业200多家,可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7.8万余人,每年可实现工业产值300多亿元、税收总额30亿元以上,并带动周边地区增加经济总量190亿元以上。 行政区划龙门县辖1个街道、8个镇、1个民族乡:龙城街道、麻榨镇、永汉镇、龙华镇、龙江镇、平陵镇、龙田镇、地派镇、龙潭镇、蓝田瑶族乡。 龙城街道 2005年设立街道办事处,管辖原龙城镇的行政区域范围,原王坪镇王坪居委会和青溪、戴屋、樟潭、黄溪、鸬鹚、横田、城西、王坪、花围、陈村、黄竹沥、江厦、三洞等13个村委会的范围。共辖8个居委会和19个村委会,总面积115.5平方千米,户籍人口70858人,龙城街道办事处驻原龙城镇政府驻地。 麻榨镇 代码:441324100 位于龙门县南部,东经114°,北纬23°27′,西与增城市正果镇接壤,东南与博罗县横河镇、长宁镇毗邻,北与本县永汉镇、沙迳镇相连,总面积234平方千米。辖18个村委会186个村民小组和1个居委会,2002年12月全镇总人口26342人。圩镇距龙门县城65千米、惠州市90千米、东莞市60千米、广州市90千米,深圳市160千米。 永汉镇 代码:441324101 位于龙门县南部,西南与增城市接壤,西北紧靠南昆山国家森林公园。2001年被确立为全省270个中心城镇之一。镇中心位于东经113°57',北纬23°35'。全镇总面积215平方千米(其中城镇建成区面积1.3平方千米),总人口4.6万人(其中城镇建成区人口1万人),下辖21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222个自然村。 龙华镇 代码:441324103 位于龙门县中部,东经114°11′,北纬23°36′。全镇总面积179平方千米,下辖10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15000人。 龙江镇 代码:441324105 位于龙门县中部,距县城19千米,全镇总面积54.5平方千米,辖8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07条自然村,总人口14044人,其中:农业人口11821人,城镇居民2223人。 平陵镇 代码:441324106 位于龙门县东部,地处东经114°20′,北纬23°38′,是龙门县“东大门”。东邻博罗县,西接王坪镇、龙华镇,南邻龙江镇,北与东源县交界。全镇面积143.35平方千米,2003年全镇总户数9135户,总人口35711人,其中居委户数3541户、人口7503人。2004年全镇总户数 9024户,总人口35743人,其中居委户数3420户、人口7487人。 龙田镇 代码:441324107 原名王坪镇(2005年行政区划调整易名至今),位于县城的西北部,丘陵山地,辖邬村、江冚、长坑、旧梁、沙塘、王宾、菱角塘、西埔、石龙头、李洞、社厦、赖屋、黄珠洞、田美等14个村委会,205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95.5平方千米,户籍人口25077人。 地派镇 代码:441324100 位于龙门县西北部,东邻龙田镇,西接从化市,北靠新丰县,南与龙潭镇交界,全镇总面积211平方千米,人口18027人,辖2个居委会,11个村委会,146个村民小组。 龙潭镇 位于龙门县西北部,东经114°06′,北纬23°42′,距县城17千米。全镇总面积257平方千米。辖14个村委会,249个村民小组和2个居委会,总人口为25000人,其中常住人口2200人。 蓝田瑶族乡 代码:441324200 位于龙门县最北部。1987年经省民宗委批准成立少数民族乡,是惠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总面积169平方千米,山地面积16000公顷。全乡辖7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7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640人,其中瑶族8850人。乡政府所在地距龙门县城18千米。 附: 原 路溪镇 位于龙门县东南部与博罗县接壤,总面积118平方千米,辖8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总人数1.2万人。2005年12月9日,粤民区[2005]63号批准,撤销路溪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龙江镇。 原 沙迳镇 位于龙门县中部偏南,总面积204平方千米,辖10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2002年12月全镇总人口18792人。2005年12月9日,粤民区[2005]63号批准,撤销沙迳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龙华镇。现在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历史沿革明弘治九年(1498年)置龙门县。据《今县释名》:“南有龙门水,亦曰九淋水,流入东江,明初为上龙门巡司,弘治中置县,以龙门镇为名。” 2000年,龙门县辖15个镇、1个乡。总人口267949人,其中农业人口有199357人,占74.4%,非农业人口61834人,占23.7%。各乡镇人口: 麻榨镇 21978 、永汉镇 38467、 沙迳镇 15938、 龙华镇 12441 、路溪镇 9724、 龙江镇 14058 、平陵镇 32660 、王坪镇 29262 、龙城镇 40857 、左潭镇 11590 、地派镇 9296 、南昆山镇 3467 、铁岗镇 9568、 天堂山镇 5021 、田美镇 5614、 蓝田瑶族乡 8008。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现在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2002年,龙门县辖15个镇(龙城 王坪 平陵龙江 路溪 龙华 麻榨 沙迳 永汉 左潭 地派 铁岗 田美 天堂山 南昆山)、1个民族乡(蓝田瑶族乡),157个村委会、23个居委会。 2005年,龙门县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如下:(1)撤销龙门县天堂山镇,将其行政区划并入地派镇。调整后,地派镇管辖原地派镇和原天堂山镇的行政区划范围,辖2个居委会和11个村委会,总面积211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7334人,地派镇政府驻地不变;(2)撤销龙门县铁岗镇和左潭镇,设立龙门县龙潭镇。龙潭镇管辖原左潭镇和原铁岗镇的行政区划范围,辖2个居委会和14个村委会,总面积257平方千米,户籍人口23884人。龙潭镇政府驻原左潭镇政府驻地。6月8日龙潭镇正式挂牌处理。 2005年6月16日,广东省民政厅(粤民区[2005]29号)批准撤销龙门县龙城镇,设立龙城街道办事处,并将原王坪镇王坪居委会和青溪、戴屋、樟潭、黄溪、鸬鹚、横田、城西、王坪、花围、陈村、黄竹沥、江厦、三洞13个村委会划入龙城街道办事处;王坪镇更名为龙田镇。 龙城街道办事处管辖原龙城镇的行政区域范围,原王坪镇王坪居委会和青溪、戴屋、樟潭、黄溪、鸬鹚、横田、城西、王坪、花围、陈村、黄竹沥、江厦、三洞等13个村委会的范围。共辖8个居委会和19个村委会,总面积115.5平方千米,户籍人口70858人,龙城街道办事处驻原龙城镇政府驻地。龙田镇于2005年8月16日正式挂牌成立,管辖原王坪镇邬村、江冚、长坑、旧梁、沙塘、王宾、菱角塘、西埔、石龙头、李洞、社厦、赖屋、黄珠洞、田美等14个村委会的范围,共有205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95.5平方千米,户籍人口25077人,龙田镇政府驻西埔村委会。 2005年12月9日,广东省民政厅(粤民区[2005]63号)批准撤销龙门县沙迳镇,并入龙华镇;撤销路溪镇,并入龙江镇。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龙门县辖1个街道(龙城)、10个镇(龙田、平陵、龙江、龙华、麻榨、永汉、龙潭、地派)、1个民族乡(蓝田瑶族乡)。 民俗特色舞火狗传承:团圆节舞之蹈之,既纪念“再生之母”,又是少女“成年礼” 龙门县蓝田瑶族民间舞蹈“舞火狗”已经申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对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有关规定,“舞火狗”符合申报的标准: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具有在一定群体中世代传承的特点;在当地有较大的影响;处于濒危状态。 过程:舞蹈以“叩拜”为主,反复吟唱古朴歌谣,礼毕与意中人对歌 “舞火狗”活动有一种古朴美贯穿始终,而礼毕后与意中人的对歌给少女们增添了快乐。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晚上,未婚瑶族姑娘饭后集中,由年长“有福分”的妇女给她们捆上黄姜叶、山藤,戴上四方插着香火的竹帽,扮演“火狗”。 龙门农民画被誉为“世界艺术奇葩”的中国农民画,植根于民族、民间的艺术土壤,继承和发展了群众喜闻乐见的剪纸、绣花、雕刻、年画等传统美术造型的表现方法,以其质朴纯真的构思,明快强烈的色彩,夸张变形的构图,在世界民间美术领域独树一帜,散发着特有的乡土艺术芬芳。 龙门农民画从一九七二年开始创作活动。龙门农民画作者所描绘的是自己熟悉的劳动、生活和家乡风俗的热闹喜庆场面,饱含浓郁的民间文化特色。 一九九二年以来,龙门农民画曾在广州、西安、北京、上海、长春等国内大都市展出,也曾到美国、日本、瑞典、挪威、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举办展览,100多张作品在国内外刊物发表,48张获省以上美术奖,外宾购龙门农民画4500多张,1988年龙门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1998年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农民画艺术)之乡”。 龙门特产龙门粉龙门粉以优质冬米配以独特泉水精制而成,是龙门县驰名已久的土特产之一。据记载,上世纪30年代初已闻名省内外。龙门粉又以沙迳镇长滩村的“长滩米粉”最为著名。“长滩米粉”特有的芳香味经久不减,爽滑可口,韧度适中,易熟而不糊,蒸、煮、炒皆可。全县年总产量约150吨。 龙门年桔据记载,年桔栽培已有近千年历史。1989年调查统计,全县百年以上的老桔树全县有200多株。年桔正当春节新年期间成熟,故名“年桔”,是人们逢年过节拿意头、图吉利的送礼佳品。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远销港澳及东南亚而闻名国内外。年桔系芸香科,柑桔属。果色橙红、鲜艳夺目,果皮光滑,果实肉嫩汁多,甜酸可口,具有独特风味;单果重60克左右,可溶性固形物12~14%,含酸量0.7~0.9%,果肉富含维生素C、柠檬酸和糖份。鲜果食用具有清心、润肺、养颜、促进消化等功能,果皮可制作陈皮,有药用价植。 2002年统计,全县年桔种植面积4267公顷,年总产量3.2万吨。其中以龙华镇种植面积最大,其次是沙迳、麻榨、永汉等乡镇。 龙门鸡“龙门鸡”又称为“黄胡鸡”、“草头鸡”、“蛇头鸡”,三黄胡须鸡(即黄毛、黄脚、黄嘴—一小胡须)。具有胸宽、身横、脚矮、肉厚、肥而嫩滑、尾油足而不腻,骨软而色、香、味、美俱全等特点。每只鸡体重1公斤左右为上品。“龙门鸡”饲养历史悠久,咸丰元年县志中有“鸡”的记载。50年代前王坪、龙华、沙迳、平陵和北部几个乡镇多养龙门鸡。60年代中期中央外贸部把龙门划为养鸡基地县。据1967年记载龙门鸡出口6.18万只。远销到世界各地。目前,龙门鸡生产处于供不应求,价格比普通鸡贵得多,年产只有12万只。据畜牧部门的反映目前龙门鸡的防疫、提纯、饲料等问题还承待解决。 龙门蜂蜜龙门林地面积18万公顷,山地遍布各种林果,林中的鸭脚木花是蜂蜜酿制的上等材料。此花酿制的蜂蜜香味别具特色,再加上龙门山区空气清新无污染、无公害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酿造出“龙门纯蜂蜜”。龙门蜂蜜集美容、保健、药用于一身,其中尤以冬蜜最佳,其色纯白,味道清纯,富含有机酸。龙门养蜂已有几百年历史。至2002年止,年饲养量达5.3万多群,蜂蜜年总产量1300多吨。 龙门米饼龙门米饼以优质冬米,精选花生为主要原料,盐、糖为辅作佐料精制而成。其以“皮薄馅多,爽脆可口,咸淡适中,清香宜人”的特点赢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现时,龙门米饼有“永清饼”和“蓝田饼”两种。“永清饼”个体较茶杯口大些,“蓝田饼”似钱币大小。包装有纸盒和罐装两种。2001年县有关质检部门为龙门米饼制定了质量标准,促进了龙门米饼的销售。全县2002年米饼总销售量逾1000万只,产品主要销往珠三角,并远销港、澳、台等地。 观音菜观音菜又称野韭菜Allium Hhwaires,别名山韭菜,(龙门人叫观音菜)。南昆野韭菜主要产于南昆山、铁岗地区。原来采摘野生韭菜为主,后来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几年发展一栽培生产。野韭菜每100g嫩叶含水分86g、蛋白质3.7g、脂肪0.9g、碳水化合物3g、粗纤维4.1g、灰分2.2g、维生素B10.03mg、维生素B20.11mg、维生素C21mg、胡萝卜素1.41mg、钙129mg、磷47mg、铁5.4mg。野韭菜性味辛、温,有温中下气、补肾益阳、健胃提神、调整脏腑、理气降逆、暖胃除湿、散血行瘀和解毒等作用。适用于阳痿遗精、腰膝酸软、胃虚寒、噎膈反胃、便秘、尿频、心烦、毛发脱落、痔漏、脱肛、痢疾、妇女痛经等病。 蜂蜜醋蜂蜜醋是县养蜂研究所最新研制的蜂蜜产品之一,以天然蜂蜜为主要原材料经微生物发酵酿制而成的一种食用醋,它富含有益人体健康的多种有机酸(如苹果酸、洒石酸、柠檬酸、乳酸等)、微量元素(如镁、铁、钙、钾、磷、钠等)及多种维生素(如B1、B6、B12),酸甜可口,酸味柔和,深受顾客青睐。蜂蜜醋的包装有180克和500克两种。2002年总产量800吨,产值1520万元,产品远销港澳台等地。 龙门溪笋西溪笋栽培历史悠久,相传四百多年前,明朝弘治年间开始种植竹笋,并将母竹上长出的幼嫩竹笋煮熟鲜食或加工制作笋干食用。因其产于龙华与左潭两镇交界的西溪,故称“西溪笋”,而以西溪鹿庵村的甜笋品质上乘,尤为著名,列为上等名菜。20世纪70年代前,主要产品是笋干,已销往港澳市场;80年代开始生产溪笋罐头,销往广州、深圳、香港及日本等地;90年代,主要产品鲜笋、笋干,销往省内外,港澳地区。西溪笋鲜笋体大肉厚,肉质鲜白肥嫩、爽口,传统用鲜笋加工制作的干笋衣薄而透明,肉质爽脆、清甜甘滑。 西溪笋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胺基酸以及磷、铁、钙、镁等微量元素和各种维生素,并有减肥、降血压、健体等功效。2002年全县种植笋竹面积4200公顷,年鲜笋产量为3.5万吨,笋干产量96吨。而以左潭镇种植面积最大,其次是龙华镇、王坪镇、天堂山镇。 南昆山毛茶龙门南昆山毛茶,当地人称“百岁茶”。经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鉴定表明,南昆山毛茶有特殊的饮用药理功能,是目前世界上其他国家尚未发现的一种珍稀茶叶资源。《中山大学学报》(1998、2)介绍,从82年到87年对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南采集近千个标本,以可可豆碱为主的一种茶树就是“毛茶”。它具有明显抗衰老(茶多酚是抗衰老物质)、降血压、助消化、减肥、延年益寿的作用。 旅游景点龙门温泉龙门县名山众多,县境地下热水(温泉)比较丰富,现已探明的温泉热水点有10多个,主要分布在王坪、永汉、地派、沙迳、蓝田等乡镇,其日流量最大为80吨/日以上,最小为44吨/日,一般水温在50℃以上,最高温度(永汉油田和王坪李洞温泉)达75℃,有的温泉富含偏硅酸、纳、氟等元素,有的含有硫磺、硅酸钙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是保健、治疗、美容型温泉矿泉水,是用来开发旅游度假、浴疗康体的最佳泉水。 现已利用开发的温泉有龙门(李洞)温泉、赖屋温泉,永汉庄家庄、大自然泉、南昆温泉等。待开发的有:地派温泉、沙迳温泉、马星温泉、蓝田小洞温泉等。 铁泉铁泉(Iron Spring),国家4A级温泉,亚洲第一泉。 铁泉位于惠州市龙门县龙田镇(原名:王坪镇)热水锅村,国内独一无二, 距县城 10公里。西倚龙门南昆山,东邻河源万绿湖,龙(门)新(丰)公路擦边而过。 铁泉占地 58万平方米,温泉池区 10万平方米。三面环山,林木苍翠,空气清新,环境卫生幽雅。铁泉旅游度假区共设有800多个床位、680多个餐位、会务中心、歌舞厅、烧烤场、购物中心、理疗按摩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西林河龙门县人民政府所在地为龙城镇,西林河自西向东从城区中心流过。河岸绿树婆娑,湖水荡漾,湖光与山色相映生辉,是荡舟休闲的好去处。龙城内古迹颇多,建于1604年的水西塔位于东南粉塔山上,登上此塔可俯瞰县城全貌。 塔山森林公园塔山森林公园位于惠州市龙门县城东南部,与相连的几座小山峰形成一条小山脉,山地面积约2000亩。 塔山森林公园,可谓是“龙门县城之肺”。林业部门正抓紧组织实施相关规划,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景观林建设、林相改造等工作,把塔山森林公园建设成为集休闲、旅游、娱乐、运动于一体的城市森林公园,满足广大市民的休闲文化生活需求。 塔山公园内现建有水西塔、观景和休息亭七座,1.2公里西林河至塔山公路,2公里登山梯级步道,蓄水池等基础设施设备初具规模,周围有河溪围绕,潺潺流水,山林倒映,形成一处风景优美、环境清幽、松涛阵阵、空气清新的森林旅游之地,有较高的生态旅游价值。古树名木有一棵100多年树龄的朴树,另外还有一棵木棉古树。人文景观资源方面有位于公园北部的塔山顶的水西塔、沥潭庙等。水西塔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至三十八年建成(1610年)。塔为平面八角形,七层楼阁式砖塔,高42米,当时乡试解元胡庭兰登临此塔,题诗云:“雁塔新成万历年,一支文笔插云烟,高登几级眼千里,长啸一声身半天。瑞气遥临霄汉外,祥光常傍斗牛边,秋风渐进题名处,努力前途猛著鞭。”此塔毁于1970年,1992年7月28日奠基重建,1993年12月落成。现为龙门县文物保护单位。 香溪堡旅游区香溪堡旅游区位于增江河上游—龙门县沙迳镇。厚重、浓郁的古堡风情,独具岭南文化建筑艺术遗风的“古码头”、“五宅古围”、“正街”、“廖氏宗祠”等古建筑群,以其久经沧桑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给人留下时光倒流的回味和联想空间。 在旖旎、清澈的香溪河上乘竹排漂流,你可以欣赏沿河两岸美丽的景色,还可以参与“河中抛网捕鱼”、“竹笼取宝”等新奇又有乐趣的活动。 乘坐本区特有的“铁牛车”游览竹映婆裟、怡人幽静的田园风光美景,可以使你远离都市的繁嚣,走向自然,走向田园,感受一方水土与一方人互融共生的迷人意境,尽情享受旅程的多彩与乐趣。 天堂湖天堂湖位于惠州市龙门县城西北部,距离县城12公里。该湖建于深山老林中,河道迂回曲折,山高峡深,湖周边山地森林覆盖率达 96%,山林和湖面交相辉映,青山绿水,形成了美丽秀气的自然景观,可结合湖内“猴子淹井”、“白马瀑布”、“奇石孤榕”。 山出平湖,天堂湖因天堂山水库而得名。天堂山青山绿水,气候四季宜人。天堂山水库面积达10多平方公里,水质洁净。白鹤潭、古榕、白马瀑布和天堂湖都是天堂山上独有的景致。天堂湖象一面高天平镜,把四周的林海绿浪、云山岚影,尽揽湖中,融成一片绿的世界。游人乘坐飞艇,驰骋于青山绿水之中,可以饱览湖光山色,领略碧湖云天的情趣。 南昆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位于惠州市龙门县西南部,总面积12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00多米。距广州约90公里,交通路线比较发达,珠三角地区过来十分方便。1993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成立国家森林公园。 因生态系统完整,旅游资源独具特色,位于东经114°38′,北纬23°38′,北回归线正好穿山而过,因此得名“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出南昆山的奇峰秀石,呈现出独特的石河奇观、壮观的川龙瀑布、清幽的观音潭、秀丽的七仙湖、神秘的主峰天堂顶海拔1228米等数之不尽的奇特壮丽景点。景区内6万亩连绵竹海幽深莫测,“林海苍茫绿接天,云山浮涌动苍烟”。南昆山的流泉飞瀑,如白练飞泻,似绿绫飘拂;瀑击涛喧,震山撼谷。区内常年气温22℃,雨量充沛,气候宜人,三福伏时节,这里较广州城市气温低6~8℃,故有“南国避暑天堂”之誉。山中负离子浓度高,每立方厘米达到11万负离子,空气清新,是一个感受天然大氧吧的旅游度假胜地,是名副其实的“南粤大氧吧”。森林覆盖率达98.2%,区内重峰叠峦,古树参天,青竹遍野,24万亩原始森林,原始森林内还繁衍着无数珍稀动物、植物,人们称南昆山是动物的天府、植物的宝库,奇峰异景多,且是纯天然的,没人工的痕迹,因此也有“古代桃源今代存”的说法。 不同的时节,南昆山有不同的景色。春季花开,天堂顶上百花争奇斗艳,满山的杜鹃花姹紫嫣红,粉红色、白色、红色、紫红色,奔放灿烂;六月初,雨季刚过,南昆山的瀑布如银练飞泻,蔚为壮观;重阳时节登天堂顶,应节之余,可期望有转运的际遇;冬天,因树木时有结冰,可以看到“树挂”的景象。 南昆山上生长着茂盛的亚热带和温带植物、高等植物达2500多种,除了桐、柯、竹、柏等植物外,尚有著名的活化石穗花杉、竹柏以及观光木、格木、红花荷、福建柏等珍贵树种。这里还栖息着多种多样的珍贵动物,有苏门铃、大灵猫、白熊、野猪、穿山甲等,还有大量的鸟类,如白雕、锦鸡、山鹰、毛鸡、红咀相思鸟、辛氏美丽鸟、猫头鹰等。 南昆山的青山秀水、奇松怪石、鸣泉飞瀑,或雄奇秀丽或广大幽深,身临其境无不令人心旷神怡,是旅游度假、休闲、养生、保健的胜地。到南昆山旅游,你会不由自主地、全身心地回归大自然的怀抱. 桂峰山位于龙门县西北部桂峰山东麓,海拔1085米,为广州地区五座最高峰之一,有2120多种植物和120多种动物。山、水、奇石、瀑布、植物构成了地派桂峰山的美丽风光。这里谷岭相间,林林茂密,空气清新,山水林泉瀑整合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壮丽而双幽深的天然山水画,是不可多得的旅游度假胜地。 龙门蓝田瑶乡龙门蓝田瑶乡是惠州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地 蓝田瑶族乡位于龙门县城以北15公里,总面积为169平方公里,人口近万人,其中瑶族约占88%。蓝田瑶族乡工作人员介绍,几百年前,瑶族同胞在蓝田是穴居的。记者在该乡圩镇上看到,瑶乡同胞还保持着独特的习惯和信仰,比如,有的人家在窗户前挂着青菜。龙门县博物馆馆长罗振球说,“舞火狗”源自当地瑶族传统的民间习俗。相传很久之前,靠狗奶养大的瑶族先祖,要后人永记“再生之母”的恩德。此后,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瑶胞的团圆节上,后人就举行“舞火狗”活动。 历史上的龙门县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改皮氏县为龙门县,以县境之龙门山为名。隋、唐、五代俱称龙门县。北魏初属高凉郡,后为龙门郡治。隋开皇初郡废,改属蒲州,大业初属河东郡。唐武德元年(618)属泰州,二年为泰州治。贞观十七年(643)州废,改属绛州。大顺二年(891)属河中府。宋宣和二年(1120)改名河津县,自此历代县名均不改。即今山西河津城区。 “中国温泉之乡”2011年3月,国土资源部公布了首批“中国温泉之乡”,龙门县作为全国仅有的5个地区之一、广东唯一的一个县摘得此项殊荣。 早在1963年,广东医学科学院对龙门地区的温泉作过研究,发现其温泉数量为粤东最多。这里的人早已习惯在俗称“热水锅”的温泉里养生泡澡。时至今日,龙门县境内已有以温泉文化为主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家,正在审评的准AAAA级景区1家,其他高中档次的景区不计其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