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龙门口村 |
释义 | 龙门口村位于韩村河镇西部,房易路西侧,地处丘陵地区,村域面积1665亩,耕地503亩,全村共有农户170户,农业人口498人,全村劳动力230人。2007年,全年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1450万元,工业总产值完成31010万元,农民劳动所得完成272万元,人均纯收入5132元。 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镇龙门口村一、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情况 龙门口村的主导产业,主要是石材、建材加工与销售,本村农民有六户从事种植业,承包了部分土地,搞规模种植,养殖业户有12户,多从事猪、鸡、羊的养殖,从事运输业有8户,加工业有两户,其他产业有4户。 二、主要做法及需求 2007年,从年初,本村就着手进行了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在村南进村村口治理了一个垃圾坑,砌筑毛石200多方,回填土1500多立方,面积1000多平方米,垃圾坑治理后建起了一座公共厕所,在本村南北两侧,岳圣路两侧砌筑了围墙1500多平方米,并建成了文化墙,另外在村中大街两侧治理残墙断壁2000多平方米,粉刷墙面10000多平方米,铺设广场砖1000多平方米,并且道路两侧进行了绿化,治理河道600多延米,进一步提升了本村村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下一步重点工作,一是继续完成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后续工作,围绕石材加工、交通运输、设施农业三大支柱产业创新发展,结合新农村建设成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依托自身优势,强化新农村建设产业支柱。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加大劳动力就业安置力度,使农民增加收入。 本村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各项工作目标结合本村实际情况,把握机遇加快发展。下一步的重点工作主要围绕本村的产业发展、安置劳动力就业等问题为突破口。主要措施是: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本村村西现有100亩山坡地,目前我们已经与北京欧亚多利商贸有限公司签订了租赁协议,利用外资发展设施农业建设,从而带动周边地区旅游、观光、服务业的发展,这个项目建成后会解决80-100个劳动力的就业。 2、加快本村的产业发展。今年,本村是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新农村建成以后,如何保持长效机制,打造产业的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任务,今年下半年,本村投资了20多万元,兴建蔬菜大棚50个,目前已建成15栋,并已投入使用。并且借鉴南河村的经营模式,由集体出资给老百姓搭建经营的平台,扶持、鼓励、帮助村民,将来把大棚租给村民承包,从而达到让村民就业增收致富的目的,精心打造本村的主导产业。 3、本村村级客运站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如何提高客运站服务水平和运营机制,将客运站打造成本地区交通枢纽,成为交通服务行业亮点,促进本村集体经济发展,是下一阶段我们的重点工作。 今后,本村将以环境建设、产业发展、创新机制、培育新农民、解决劳动力就业、富裕村民、促进和谐为重点,打造全新和谐龙门口。 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龙门口村龙门口村现在是于1983级1993年并入了拆迁小村大安村、石河村、刘家峪村,东大台村,由这些村共同组成新龙门口,位于斋堂镇北部19公里处。村域面积25.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714亩。 主要物产为核桃和大枣,主要产业为大型养殖柴鸡基地。 龙门口村四面环山,沟深而峡,最著名的是一线天。村落集中分布在山坡平台之上,略呈方形。村中有解放初期建造的民房也有近来建的新型住宅,村内一条水泥硬化路绕村而上,道路两旁种植各种花草,五彩缤纷,香气扑鼻。村的周围还有植被上千种,四季常青。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