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喜马拉雅鼠耳芥 |
释义 | 基本信息种中文名:喜马拉雅鼠耳芥 种拉丁名:Arabidopsis himalaica (Edgew.) O. E. Schulz 科中文名:十字花科 科拉丁名:Brassicaceae 属中文名:鼠耳芥属 属拉丁名:Arabidopsis 命名来源:[engl. Pflanzenr 86(4. 105.: 283.. 1924] 中国植物志:33:283 形态特征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全株被单毛与2叉毛。茎单一或丛生,直立,多数分枝,下部常为紫色,茎下部的茎生叶长圆状椭圆形,顶端急尖,边缘有疏齿,基部渐窄成柄;上部的长圆形,顶端尖,边缘有波状齿,基部抱茎,再向上则变为苞叶。花序伞房状,结果时伸长;花梗长1.5-8毫米;萼片长约2.2毫米;花瓣淡红色,长圆状椭圆形,爪部窄,长约3毫米;子房无毛。长角果长1.5-2.7厘米,宽0.5-0.6毫米;果梗长10-12毫米,展开,有时略偏向1侧。种子每室1行,椭圆形,长约0.5毫米,棕色。花期6月。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云南、四川西南部、西藏。 国外分布:锡金、克什米尔地区,印度北部及喜马拉雅山东部。 生长习性生于沟谷,冲积扇、沙滩,海拔2000-3000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