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龙虎村 |
释义 | 1 吉林省图们市凉水镇龙虎村龙虎村,这个村镇名称在我国比较常见,在吉林省图们市和浙江省杭州市等地都有同名的乡镇。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乡镇存在差别。 ◎ 区域概况龙虎村耕地面积180公顷,其中水田23公顷,早田157公顷。全村现有10个村民小组,总住户337户,总人口1021人。现有190户,600人,劳务输出280人,劳动力212人。 ◎ 经济现状村内主导产业为种植业和运输业,其中:种植业主要品种有中药材、马铃薯和绿色蔬菜,个体运输主要经营煤炭运输和工程基建运输。2006年农村的经济总收入达到49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290元。 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中药材、有机水稻、出口蔬菜和商品大豆的种植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2006年中药材的产植已达到120万元。 2、个体运输业和服务业稳步发展,全村目前从事汽车运输业的村民有10多户,从事各种服务业的村民有100多人,每年农民收入近50万元。 3、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两年来,龙虎村外出务工人员达70人,打工收入达180万元。 ◎ 事业发展全村主要道路60%路面铺设水泥路,电话普及户数80%,90%的户建有单独厕所,有线电视覆盖率90%,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其他各项事业均稳步发展。 ◎ 远景规划龙虎村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又地处边境一线,位置特殊。因此,龙虎村要认真抓好农村各项工作的规划,为村民致富增收创造条件,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工作。 1、发展中药材生产基地100公顷,每亩地的净产值达到1500元以上,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 2、依托中药材种植基地,引进中药材加工厂,投资达200万元。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泥村路修到各户,完成村自来水工程,加强农村新居工程建设,完善村容村貌。 4、充分利用开发本村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引入资金开发龙虎石刻、稳城大桥等旅游景点,以此带动龙虎村的服务行业的发展。 5、全村工农业总产值五年内增长30%,总数达460万元,村集体纯收入五年内达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到2010年达到6000元。 2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南阳镇龙虎村◎ 区域概况龙虎村是南阳镇的一个大村,人口近6000人(包括外来人口2000多人)。该村离集镇较远,给农副产品的流通和村民的生活带来不便。村党支部、村委会下决心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快社会事业建设,把“集镇”搬进村。 龙虎村位于萧山市东北部20公里处,隶属于南阳镇。东邻岩峰村,南接南丰村,北倚青龙、白虎山,与河庄镇为界,西临钱塘江。1992年,全村总面积为1.68平方公里,其中农业耕地2052亩,山林杂地321亩,水田127亩。村委会下设26个村民小组、1个居民小组,共1162户、382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4户、161人)。村民中大都姓高。 龙虎村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清末民初,村里出了个农民起义领袖高其金(又名长子阿金)。为了反抗封建地主的压迫和剥削,他毅然领导南沙九乡民众,打起抗租旗号,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沙田大荒会,深受穷苦百姓的称赞,后因叛徒出卖,高其金遭当局逮捕,不久在白虎山的岩门被枪杀。但其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村民至今仍在颂扬和怀念。 ◎ 经济现状村内主导产业为种植业和运输业,其中:种植业主要品种有中药材、马铃薯和绿色蔬菜,个体运输主要经营煤炭运输和工程基建运输。2006年农村的经济总收入达到49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290元。 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中药、有机水稻、出口蔬菜和商品大豆的种植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2006年中药材的产植已达到120万元。 2、个体运输业和服务业稳步发展,全村目前从事汽车运输业的村民有10多户,从事各种服务业的村民有100多人,每年农民收入近50万元。 3、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两年来,龙虎村外出务工人员达70人,打工收入达180万元。 村里投入社会公益事业建设资金超过1000万元,先后对村内的机耕路进行硬化,对村电网进行全面改造,有线电视和自来水实现进村入户。现在,该村已基本上做到了家家户户通柏油路。 龙虎村位于萧山市东北部20公里处,隶属于南阳镇。东邻岩峰村,南接南丰村,北倚青龙、白虎山,与河庄镇为界,西临钱塘江。1992年,全村总面积为1.68平方公里,其中农业耕地2052亩,山林杂地321亩,水田127亩。村委会下设26个村民小组、1个居民小组,共1162户、382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4户、161人)。村民中大都姓高。 ◎ 隶属变化龙虎村早先称山山(音新)街,相传在清咸丰同治年间,白虎山、乌龟山之间建有南沙繁华的商市,故名。后因此地为头蓬最西的盐仓,改名西仓,又因街市建于盐仓之前,亦称仓前,现仍为自然集镇,西仓街长1282米,除少量二层楼房,大都为砖木平房,两面开店,以东侧为最闹区。据民国《海宁州志稿》记载:西仓原先为海宁县北六都八庄,为钱塘江北岸沙滩,是海宁的最南端,故为南沙,随着江道北移,龙虎曾为钱塘中小门。据清《(康熙)钱塘县志》载:“庚申(1680)四月望日,钱塘江海潮自东入小门”。又载:中小门是一狭长地带,江面较窄,河床不能切涤,很易淤塞,故系南北大门过渡时期的流路。其间虽经4次重开中小门,3次通流,且都旋通旋塞,到乾隆四十二年(1777)完全淤塞。 18世纪初,江出北大门后,南沙切为南北两块,南块渐与海宁分开,于嘉庆十八年(1813)遂划归萧山。宣统二年(1910)称西仓乡。1928年为第八区西仓村。1930年为第七区西仓镇。1934年至1949年属河庄乡管辖,以保为名。1950年为瓜沥区西仓乡。1956年时称赭山乡龙虎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为瓜沥人民公社龙虎管理区。1961年归属南阳人民公社(后改镇)至今。1956年,因当时已无盐民、盐仓,村(居)民又居住在青龙山、白虎山一带,故以两山得名为龙虎村。 ◎ 胜迹众多龙虎村境内有许多名胜古迹,人文景观,尤以“江滨八景”闻名于世。“江滨八景”,因白虎山古称河庄山,又名“河庄八景”。虽经历史沧桑,但遗迹尚存。八景分别是: 卧龙观潮位于美女坝至戍城岙的沿江大堤和乌龟山一带,在不同的地段可饱赏回味无穷的回头潮,情趣盎然的船头潮,蔚为壮观的一字潮,其观潮胜景不亚盐官镇,每年农历八月十八前后,数万名中外游客前往一睹风采。 龟背夕阳乌龟山背,相传是东晋葛洪炼丹的遗址之一,它三面临江,形似浴海乌龟,龟背可观赏波光粼粼的万点金奇景和怒潮夕阳奇观。 滩头渔火每年初春之夜,成千上万的渔民擎挂着灯具,下江捕捞鳗苗,渔火与星星交相辉映,形成五光十色的夜景。 戍城怀古戍城为明朝尹施公所建,距今400多年,据民国《海宁州志稿》记载:“河庄山西(今白虎山)建筑司城,有抗协官兵驻扎,巡查商渔等船,管辖并催征沙地钱粮”。明朝戚继光于此曾屯兵戍城抗倭。 云天神炮是明朝戚继光在白虎山巅布下的11尊长2米、直径25厘米的铁炮,抗击倭寇的遗址。 马蹄秋月白虎山巅有蓄水一斗,终年不枯,形似马蹄的石井,在此赏月令人心旷神怡。 北院松涛白虎山阴有甘露禅院,著称“小南海”。院外有茶园松林。古时,在此品茶、闻涛者络绎不绝。 龙潭迷宫白虎山头的百尺楼,相传是越王勾践所建,旁边有白龙潭、老人洞、梵音洞,此处有许多神奇的传说。 另外,村区的古迹尚有高家祠前“圣旨碑”的遗迹,以及黄山庙、元帅殿、将军殿等,经民间修复,现香火缭绕。 出生在龙虎的县团级以上干部和具有高中级职称的技术人才,仅当代就有30多人。较著名的有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教研室主任高小霞教授。几十年来,她以分析化学见长,特别是极谱催化液波的研究,引发了国内有关单位继续提出40多种元素的灵效分析方法,并结合国情解决了地质、冶金、半导体和环保监测等不少分析问题。近年,她又开创对稀土元素极谱分析的研究领域,除应用于工业材料分析外,还就稀土对农田增产作用进行研究。高小霞教授写的100多篇论文和电分析化学专著三册,受到国内外化学界的高度评价。另外,解放军总政画报社原社长、总编高帆,原林业部副部长周树松,中国京安公司经理高建成,高级工程师高宜畏、高元华、叶桂兴等都是龙虎村人。村里近年来又有10多位村民考入了大专院校,人才辈出,后继有人。 ◎ 农工兴旺龙虎村水陆交通方便,自然资源丰富,又有自然集镇,有利于发展村级经济。其众多的历史古迹和人文景点,新近已被南阳镇列为南阳工业小区的旅游区块,规划开发旅游事业。 龙虎村的传统农业主要种植水稻、络麻、油菜、黄豆等农作物,近年来,以传统的萝卜和国外引进的黄瓜等蔬菜为主的多种经营发展较快。随着农业投入的增加,农业设施的改善,昔日低洼盐碱地,如今成为高产良田。1959年,龙虎村的高产络麻在北京参加展览。现在村民口粮达到自给有余。 靠山近水,是村的地理优势。现全村从业山林人员382人,种植树木、毛竹和其它旱地作物;从业山石、黄泥开采人员102人;长年捕捞作业人员192人,每年冬末春初,许多村民自备渔船、拉网等工具,特别是"潮头鱼"本领高超,从明清始一直沿袭至今,历史久远。近年来又发展临时捕捞贵如黄金的鳗苗,最多的一年超过60万元,成为农民致富的一大门路。1992年,全村农业总收入达823万元。 发挥资源优势,发展村办企业。改革开放以来,村里先后办起了蔬菜调味厂、五金胶木厂、汽车工具厂和3家石料厂,共有职工226人。1992年,实现工业产值280万元、利税31万元。村办蔬菜调味厂被杭州市进出口公司评为先进集体。同时,村里的自然集镇(西仓街)商业兴旺,各类店、摊近百个,年营业额100多万元。 由于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富裕,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步伐加快。现在全村人均住房25平方米,农民拥有摩托车53辆、汽车2辆、拖拉机32辆。村内12条主要机耕道路铺上了石沙;集镇上投资5万多元,兴建了小型农贸市场;村卫生室达到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甲级标准;学龄儿童均可就近在村完小读书。1992年,全村人均收入达1533元,村民安居乐业。1979年,村治保组被公安部评为全国7个先进村级治保组之一。1991年,村党支部被中共萧山市委评为市级先进。1992年,龙虎村又被中共萧山市委、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文明村。 ◎ 事业发展在开展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活动中,资兴市蓼江镇龙虎村党支部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远程架桥、培养典型、面向群众、讲求实效”的工作思路,以“让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群众长期得实惠”为目标,采取灵活教学方式、丰富播放内容等措施,在建、管、用上狠下功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村的经济建设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全村主要道路60%路面铺设水泥路,电话普及户数80%,90%的户建有单独厕所,有线电视覆盖率90%,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其他各项事业均稳步发展。 一、落实“四个到位”,夯实工作基础 在农村开展远程教育,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村党支部把此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一是领导到位。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抽调专人抓落实。二是人员到位。培育和选拔2名专兼职远程教育管理播放人员,选送参加市委组织部、市农机校举办的专业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三是设备到位。新建面积达160平方米的远程教育播放室,购置电脑、投影仪、音响等电教设备,制作高标准远程教育信息发布栏,做到设施齐全,配置完备。四是宣传到位。村党支部召开不同层次的会议,及时传达上级精神,统一思想,并在村醒目处悬挂横幅2条,刷写固定标语2条,营造一个良好的宣传氛围。 二、建立“四项制度”,促进规范管理 一是设备管理制度。教育设备由专人管理,建立设备使用档案,并精心保管维护设备,确保设备完好正常作业。二是定期收看制度。制定教育计划,每月定期举办培训2期。根据党员干部及群众的需求,适时改变教学内容。三是信息发布制度。坚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信息发布栏每月及时更换信息,方便群众查阅。四是定期检查制度。村远程教育领导小组成员每季度对播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灵活教学方式,扩大教育覆盖面 一是采取集中播放的方式,每月定期举办培训4期,组织党员群众观看党中央的有关惠农政策、先进人物事迹、最新实用技术等;二是利用每月3号党员活动学习日,组织党员进行远程教育培训,边学边讨论,寓教于乐,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三是充分利用信息发布栏,从网络下载一些学习内容如最新党对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实用技术等以供党员群众学习参考,及时掌握种植需求信息,学以致用;四是树立典型,通过远程教育培训,树立典型带领群众共奔小康致富路。 截至目前,该村共举办各种培训150期,参训党员干部群众达6320余人次,公布实用技术100余条,通过培训,真正达到了“让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群众长期得实惠”的目的,有力促进了该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到处都显现出一片蓬勃发展的喜人景象。 ◎ 远景规划龙虎村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又地处边境一线,位置特殊。因此,龙虎村要认真抓好农村各项工作的规划,为村民致富增收创造条件,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工作。 1、发展中药材生产基地100公顷,每亩地的净产值达到1500元以上,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 2、依托中药材种植基地,引进中药材加工厂,投资达200万元。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泥村路修到各户,完成村自来水工程,加强农村新居工程建设,完善村容村貌。 4、充分利用开发本村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引入资金开发龙虎石刻、稳城大桥等旅游景点,以此带动龙虎村的服务行业的发展。 5、全村工农业总产值五年内增长30%,总数达460万元,村集体纯收入五年内达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到2010年达到6000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