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马家巷村 |
释义 | 1、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马家巷村马家巷村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最西首,总面积2.1平方公里,辖12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1705人,党员63名,分为4个党小组,支部委员人,全村企业115家,涉及纺织、机械、电子、化工等行业。全村现有耕地面积约680亩,目前,以种植葡萄为主,优质葡萄已成为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2005年,进行了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建立了村级股份合作,全村人均收入7686元。2003年该村创建村级工业园,建造标准厂房8000平方米。为全村的工业发展打下了结实的基础。目前,该村完善了工业园区的配套设施,落实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使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了加强。工业销售逐年递增。03、04、05年分别完成工业销售1.38万元、3.39万元、4.44万元,利润总额分别是208万元、341万元、308万元。2006年计划完成产值7.0亿元。12年中,该村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抓好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实施技防村改造工程;加强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农村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落实农村独生子女的奖励政策;加强村生态环境保护马家巷村的未来一定更加灿烂更加美好。 2.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稷峰镇马家巷村马家巷村的历史 据稷山《县志》记载,马家巷村的历史已有500余年。而据老人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该村有六大姓氏,捷足先登此地,即何董彭马李黄,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惟有马李黄在此,由于马氏家族人口繁衍较快较多,故将该村称为马家巷。由此只能说明,“马家巷”村名由来已有500余年(在大清嘉庆三年,距今236年左右曾有一段时间叫马家庄,本村马胜利祖上为其母立的碑上有此记载)而马家巷村的历史远远超过这个时间。经过多方考察与论证,我们村的历史应在5000年以上。其根据有四: 其 一:据已故老人马景胜(马保荣父亲)所述,马家墓上立有石碑(即马家祖坟,三个儿子为其父立的石碑,位于原马家巷村果园,今马家巷村西四排马吉更院里),立碑的时间是洪武三年(公元1371年),而立碑之前马氏家族到底来到此地有多少年,已无从考证。但至少说明马氏家族到此已有650多年的历史了。 其二,据老人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该村有六大姓氏,即何董彭马李黄,即说明在马氏家族到来之前,至少已经有何氏、董氏、彭氏在此居住,(他们在此居住有多少年了,我们也无法考证。但可证明,该村的历史应该更早)至今,我们村还有地名叫“彭家堰”。据传说,1303年9月17日的洪洞赵城8级大地震也殃及该村,房屋倒塌、死人众多,何氏和彭氏两家族从此绝后,董氏家族留有一户,只有李家与马家人口稍多,故有“李家胡同马家巷”之说。后因马氏家族繁衍较快,人口增多,因此而得名马家巷。 其三,我村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村西的果园(今村大街西9排马锁光院中)打井时,在10多米之下发现有烧瓦窑遗迹。而此井据后沟仅100余米远,可能是后沟多少年的水土冲发而形成,可如此深厚的土层多少年才能形成。我们虽无考古知识,但总认为这么厚的土层形成总需要很多年。 其四,该村的仰韶文化遗址。据村西南500米汾水之滨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00米,1985年经省考古发掘,掘2个探方考察,文化层厚1米以上,内含为仰韶文化。发现有大量石斧、石铲、石锄等及可辫器形物陶片,已发掘一部分。而仰韶文化距今已有5000--7000年的历史。、 据此我们认为,马家巷村村名的来历大约在500多年,而马家巷村的历史至少在5000年以上。 地理位置:稷山县城的正西方向12公里处,有108国道,交通便捷。东临姚家庄,西临西店头,西北处是关家窑村。 3、云南省楚雄市吕合镇吕合村马家巷村马家巷村隶属于云南省楚雄市吕合镇吕合村委会,属于坝区。位于吕合镇西边,距离吕合村委会1.00 公里,距离吕合镇0.50公里。国土面积0.37平方公里,海拔1,820.00米,年平均气温15.40 ℃,年降水量850.0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有耕地285.51亩,其中人均耕地0.67亩;有林地270.00亩。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19户,有乡村人口428人,其中农业人口392人,劳动力318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39人。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79.9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4,173.42 元。该村不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农业为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