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六学僧传
释义

凡三十卷。元代昙噩撰。今收于卍续藏一三三册。全名新修科分六学僧传。收录自后汉明帝永平十年(67)至宋代之高僧一二七三人之传记,依六学(慧、施、戒、忍辱、精进、定)、十二科(译经、传宗、遗身、利物、弘法、护教、摄念、特志、义解、感通、证悟、神化)分类。书成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1366),卷首并附有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皇子魏王之跋文。为收录僧传数量最多之著作。

基本信息

三十卷。元·梦堂昙噩撰。全名《新修科分六学僧传》。收在《卍续藏》第一三三册。乃僧传之类书中,收录人数最丰者。全书所收,系后汉明帝永平十年(67)至宋代之高僧一二七四人之传记,依六学、十二科分类。即︰

(1)慧学之译经科有迦叶摩腾(后汉)等六十八人,传宗科有昙柯迦罗(魏)等二一三人。

(2)施学之遗身科有僧群(晋)等二十五人,利物科有法相(晋)等四十五人。

(3)戒学之弘法科有支道林(晋)等一二四人,护教科有僧钟(齐)等六十七人。

(4)忍辱学之摄念科有帛远(晋)等一0九人,持志科有支孝龙(晋)等一二七人。

(5)精进学之义解科有于法开(晋)等一九九人,感通科有安慧则(晋)等一四七人。

(6)定学之证悟科有竺僧显(晋)等七十六人,神化科有僧朗(晋)等七十四人。◎附︰蓝吉富〈新修科分六学僧传解题〉

本书成于元顺帝至正年间。然《卍续藏》本书前有宋·淳熙六年皇子魏王跋道原《景德传灯录》之文,该文与六学僧传全不相干,甚为可怪。不知是否《卍续藏》编辑人士之错排所致。

本书之作,实系梁、唐、宋三部《高僧传》之改编改写。故内容亦包含自东汉至宋初之名僧传记。昙噩之所以改撰上述三传为一书,一则以为上述三传辞章不佳,二则以为上述三传之体例分科不善。本书作者自序云︰

‘(梁、唐、宋三僧传)立十科成书行世,然辞章之出,大率六朝五季之余也。体制衰弱,略无先秦西汉风。太史黄公庭坚读而陋之,尝欲删治,适未遑及,可恨也。觉范德洪师,顾独润色梁传,以承子长孟坚之业。卒无所事于唐、宋二传。噫!隘矣。(中略)心佛法以之行,僧业以之明,其六学十二科而已。(中略)兹太史黄公之甚留意于梁、唐、宋三传也。予为阅诸龛藏以紬绎之。遂苗穮发栉,以属稿而藏去焉。(中略)日庵广慧氏,请予稿以图锓梓。(中略)由是而张六学以正佛法之要,列十二科以别僧业之。(中略)得传一千二百七十又三。得人如传之数。’

作者所谓‘六学’,即指佛家之六度(波罗蜜多)。全书依六学而分为六部份。每学之下,再分为二科。故为六学十二科。略如下表。

(1)慧学︰译经科、传宗科。

(2)施学︰遗身科、利物科。

(3)戒学︰弘法科、护教科。

(4)忍辱学︰摄念科、持志科。

(5)精进学︰义解科、感通科。

(6)定学︰证悟科、神化科。

作品评价

此书之异于梁、唐、宋三部《高僧传》者,除稍注意文字之叙述艺术外,主要即在此等体例上。然此等新立体例,亦不尽能使人心服。譬如该书之义解科立于精进学内,实则亦尽可立于慧学之下。此外,卷四之唐·玄奘,纳入传宗科,而不入译经科。卷十一支道林、僧肇并入弘法科而不入义解科。凡此皆颇有可议之处。

此书所载诸僧传,皆短简扼要。作者尝自矜云︰‘古传(梁、唐、宋三传)之卷得七十又四,新传(即本书)之卷得三十。(中略)有解曰︰古传之赢也,赢于卷而不赢于传。新传之缩也,缩于卷而不缩于传。’因此,后世读者若以梁、唐、宋三传之‘文多为烦’,而欲求一‘以少文而摄多义’者,此书即能符此要求。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4:4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