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五劳七伤
释义

成语解释

五劳七伤(wǔ láo qī shāng)

【解释】:泛指各种疾病和致病因素。五劳 : 1.中医学名词。指久视﹑久卧﹑久坐﹑久立﹑久行五种过劳致病因素。 2.中医学名词。指志劳﹑思劳﹑心劳﹑忧劳和疲劳。

【出处】: 元 刘唐卿 《降桑椹》第二折:“太医云:‘我会医四肢八脉。’ 糊突虫云:‘我会医五劳七伤。’”

【示例】:《中国现在记》第三回:“任是你五劳七伤,一切疑难杂症,一经他治,无不手到病除。”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三章:“大同之世,生人最乐,内无五劳七伤之感,外极饮食、宫室、什器、服用、道路之精。”

【用法】:作谓语、宾语;泛指虚弱多病

【近义词】:三病两痛、五痨七伤

中医养生

人们经常用“五劳七伤”来形容人身体虚弱多病。其实,“五劳七伤”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形成因素也包含着多个方面。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五劳七伤”实际上是经常被人忽略的,所以才会“积劳成疾”。

五劳七伤

五劳:“素问”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七伤: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恐惧不节伤志。

可以看出,视、卧、坐、立、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活动,这些活动对人的影响也最大,互相之间也可以相互影响,互为协调。所以,每个人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都要注意,不论是劳身还是劳心都要有节制,不可过度,要注意劳逸结合,调节神经和身心,这样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

中药方

除五劳七伤万病散

【药物组成】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川乌头(炮裂,去皮脐)半两,朱砂(细研)半两,芫青(糯米拌炒令黄色,去翅足)半两,川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半两,雄黄(细研)半两,干姜(炮裂,锉)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细辛半两,莽草(微炙)半两,鬼臼(去须)半两,蜈蚣1枚(微炙,去足),蜥蜴1枚(微炙)。

【处方来源】《圣惠》卷五十六。

【方剂主治】风尸,及飞尸,鬼疰,风痹,身上痛如针所刺,呕逆痰癖。

【制备方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以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中医保健

五劳七伤向后瞧

预备势:直立势同第一段,两手叉腰。

(一)慢慢向右转头,眼看后方。

(二)复原。

(三)慢慢向左转头,眼看后方。

(四)复原。

如此反复多遍。

作用:可使精血充足,神气宁静,以治五劳七伤。亦可防治颈椎病。

注意:转头时,身体不动,保持正直。向后看时吸气,复原时呼气。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23:5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