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六法 |
释义 | 1 古代绘画实路的系统总结“六法”,是我国古代绘画实路的系统总结。“六法”中涉及的各种概念,在汉、魏、晋以来的诗文、书画论著中,已陆续出现。到了南齐,由于绘画实践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文艺思想的活跃,这样一种系统化形态的绘画理论终于形成。“六法”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气韵生动”是对作品总的要求,是绘画中的最高境界。它要求,以生动的形象充分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六法”的其他几个方面则是达到“气韵生动”的必要条件。 ◎ 古代释义中国画术语。品评人物画的六项标准,南朝齐谢赫《古画品录》所举“六法”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或经营置位)、传移模写(一作传模移写)。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列为首要之法。清代邹一桂《小山画谱》则认为“以六法言,当以经营为第一,用笔次之,赋彩又次之,传模应不在内,而气韵则画成后得之,一举笔即谋气韵,从何着手?以气韵为第一乃赏鉴家言,非作家法也。”其后论者益众,并逐渐应用到山水、花鸟等画科,且已习惯地成为“中国画”的代名词。 ◎ 现代释义现代钱钟书重新作了标点:“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管锥编》第四卷) 六法依次为: ①“气韵生动”或“气韵,生动是也”,是指作品中刻画的形象或作品整体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富于生命的活力。原为衡量画中人物形象,后扩至其他题材作品,乃至某一绘画形式因素。 ②“骨法用笔”或“骨法,用笔是也”,其中“骨”为一比喻性概念,借指人内在性格的刚直、果断及所画人物的骨相所体现出的身份气质。谢赫的“骨法”也包涵了用笔所表现的骨力、力量美,它是传统绘画特有材料工具和民族风格所决定的美学原则。 ③“应物象形”或“应物,象形是也”,指画家的描绘要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将其置于气韵与骨法之后,表明南北朝时代对描绘对象真实性十分重视的同时又深刻地把握了艺术的外在表现与内在表现的关系 ,它的位置是很恰当的 。 ④“随类赋彩”或“随类,赋彩是也”,是指着色,可以解释为色彩与所画之物象相似。 ⑤“经营位置”或“经营,位置是也”。经营原意为营造、建筑、位置或指物象的地位或指安排配置的动作,因断句不同而使“位置”或为名词,或为动词,总之指构图和构思。 ⑥“传移模写”或“传移,模写是也”,指临摹作品。传,移也,或解释为传授、流布、递送,模为摹仿。绘画上的传移流布,靠的是模写。模写的功能,一是可学习基本功,二是可作为流传作品的手段,由于它并不等同于创作,故谢赫将其放于六法之末。 2 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法典资本主义法学 “六法”指些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法典,即:宪法、民法、商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 3 佛教用语(一)指日本真宗的法门大纲︰即教、行、信、证、真佛、真土等六法。此六法乃取弥陀四十八愿中的第十一、十二、十三、十七、十八等五愿而立。即依第十七愿之咨嗟立‘教’;依第十七愿之称名立‘行’;依第十八愿之三信立‘信’;依第十一愿之灭度立‘证’;依十二、十三愿之光明无量、寿命无量立真佛、真土。亲鸾《教行信证》即明示此六法义。 (二)指《往生要集》卷中所明示之六种资助念佛三昧之方法︰《往生要集》系依《观佛三昧经》卷十所载(大正15·694c)︰‘念佛三昧若成就者,有五因缘,何等为五?一者持戒不犯,二者不起邪见,三者不生憍慢,四者不恚不嫉,五者勇猛精进如救头然。行此五事,正念诸佛微妙色身令心不退。亦当读诵大乘经典。’即将五事和读诵合称六法。 (三)指《大毗婆沙论》卷五所说,不能远尘离垢的六法︰即(1)不乐闻法;(2)虽闻说法而不嘱耳;(3)虽嘱耳听,而不安住奉行教心;(4)于未证善法不勤求证;(5)于已证善法不勤守护;(6)不成就顺法。 (四)《成唯识论》卷八称五蕴及无为为六法︰论云(大正31·46c)︰‘三性六法相摄云何,彼六法中皆具三性,色、受、想、行、识及无为皆有妄执缘生理故。’ (五)指式叉摩那(即正学女)应守的六戒︰即不染心相触、不盗人四钱、不断畜生命、不小妄语、不非时食、不饮酒。《俱舍论光记》卷十四则说不淫、不盗、不杀、不虚诳语、不饮酒、不非时食。 (六)《摩诃止观》称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等六念为六法︰该书卷六(上)云(大正46·77c)︰‘五根增长名为五力,或六法为药,谓六念处。’ (七)指密宗的六种成就法︰即拙火、化身、梦修、光明、中阴、转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