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释义

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是一个集科研、推广、应用、开发为一体的综合性院所,相当于正处级机构级别的财政差额拨款科研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120名。设置八个部门(科室):办公室、粮油研究室、经作研究室、生物工程研究室、桑蚕研究室、计财科、安全生产与保卫科、技术开发科。

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创建于1926年11月26日,至今已有83周年,其前身是“柳江农林试验场”。期间名称、隶属关系多次变更,属省直辖时间有四十年,1971年下放归柳州地区管理,更名为柳州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2002年撤销柳州地区设立来宾市后,2003年6月更名为来宾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005年9月整体划拨给柳州市,2006年5月更名为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抗战时期,广西柳州是战时后方,沙塘的“广西农事试验场”(本所前身)人才荟萃,成果卓著,曾有南方“农都”的美称。原农业部部长何康同志,台湾原农业行政长官李崇道,香港原农业署署长黄承达就读广西大学农学院时曾在此地学习、实习等。新中国成立后,广西农科院等多数省级农业科研单位均从该所分离新建,它是广西近代农业科技的摇篮。

据2009年统计,全所职工总数为284人,其中离退休人员182人,在职职工102人。在职职工中有干部50人,工人52人。具有高级农业专业技术职称6人,中级职称24人,初级职称20人;硕士研究生1人,在职硕士研究生3人,荣获柳州市拔尖科技人才2人,优秀青年科技人才1人。

市农科所占地面积2424.6亩,其中农业用地2180.9亩,建设用地243.7亩。拥有四栋柳州市文物旧房,花果山生态园一座(126亩),保存民国时期以来珍贵资料2192份,其中极具历史价值的有169份。

建所80多年来,已完成各级科研项目293项,其中国家级18项,省部级216项,地区级59项。研究成果121项,其中社会上推广应用50项,开发研究和决策研究各一项。累计发表在全国专业刊物及省级综合刊物上的论文231篇,出版著作1种。1978—2006年,获得各级科技成果奖励项目90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部级47项、地市级40项。其中参加完成的《利用抗生素防治柑桔黄龙病的研究》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优秀科技成果奖;参加完成《籼型杂交水稻》获1981年国家特等发明奖;参加完成《甘蔗早熟、高糖、高产优良品种桂糖11号 》获1982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甘蔗新品种桂糖10号》获1982年农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参与《桔柑裂皮病的鉴定和茎尖嫁接脱毒》获1989年中国农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八五”期间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3项。“九五” 期间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5项。近几年来,玉米新品种柳糯4号、水稻新品种柳香粘、金优808、柳沙油占202、大豆新品种柳豆3号等13个农作物新品种已通过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杂交水稻“金优808”于2003年有偿转让给区种子公司开发,成为我所建所以来第一个商品性成果,累计推广面积9万亩。近年又有偿转让了玉米新品种“柳糯4号”、“柳糯8号”和水稻新品种“金优R12”。本所成果产生的社会效益十分显著,据不完全统计,共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约15亿元以上。

长期以来,作为地域性的农业科研单位,开设有水稻、经作、旱粮、园艺、土肥、植保等研究。本所是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承担国家级、省部级水稻、玉米、甘蔗、大豆、西瓜、旱稻等区试及生产试验和各种农作物选育种、示范、推广应用。研究领域包括水稻、玉米、甘蔗、大豆、花生、柑桔、桑蚕、食用菌、生物质能源等,不断为区内外农业生产提供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有效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2009年2月26日,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作为广西农科院与柳州市人民政府共建单位,正式成立广西农业科学院桂中分院。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0: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