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柳仲郢 |
释义 | 人物简介柳仲郢(?~864年)唐代大臣,字谕蒙,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东南)人。柳公绰之子。少年时勤读经史,尤对《史记》、《汉书》以及魏、晋、南北朝史作过深入研究,不仅熟读,而且手抄,与所抄其他经史三十多篇,合 辑为《柳氏自备》,经常参阅。所著《尚书二十四司箴》一书得到著名文学家韩愈的赏识,从此出名。 宦海生涯宪宗元和十三年(818年)进士擢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后历任监察御史、侍御史、吏部郎中。唐武宗命裁减冗官,他“条理旬日,减一千人员,时议为惬”迁谏议大夫。 他与宰相李德裕关系密切,被擢为京兆尹。当时的长安,已是一个人口众多、达官显宦集中、富商大贾云集的大都市,商业贸易发达。他出任京兆尹后,政令严明,以法治市。为了管理好东市和西市两大市场,颁布了市场规约,设置了标准计量器具,以监督那些短斤少两、坑害顾客的不法商贩。有一北司官吏在市场仗势欺人,买粟违犯了条约,他立即下令打杀。他从市场经过,有一神策军小将纵马横冲直撞,他令手下人当众杖杀。武宗责问他为何擅杀?他说:“神策军校在闹市跃马,此乃轻陛下法典,不独试臣。臣知杖无礼之人,不知打神策将军”。当时的神策军仗势横行,地方官无人敢管,柳仲郢杀一做百,使京城秩序从此安定,无人敢违犯条令,受到百姓称赞。 中书舍人纥某控诉表甥、禁军小校刘诩殴打生母,仲郢不待奏下,便将刘杖杀。为此受到北司所谮,被改为右散骑常侍,权知吏部铨事。唐宣宗即位,李德裕被罢相,柳仲郢亦被出为郑州刺史。周墀入朝为相,知仲郢善治,擢为河南尹。月余,又召人拜户部侍郎。周墀罢相,他被左授秘书监。数月,复出为河南尹。在任以宽惠为治。安抚流民,救济贫寒,政声传闻。议论者说他为何不同于在京兆之治,他说:“京畿重地,弹压为先;郡邑之治,惠养为本。”大中中期,转任梓州刺史、剑南东川节度使。一属吏边某贿赂朝中权僻,前几任节度使无法奈何,仲郢因事将其诛杀,内部肃然。在镇五年,召人为吏部侍郎,改兵部侍郎,充诸道盐铁转运使。 大中十二年(858年),罢使职,改任刑部尚书。唐懿宗即位,咸通初年,转任兵部尚书,加授金紫光禄大夫。不久出任兴元尹(治所在今陕西汉中市)、山南西道节度使。因杖杀赃吏南郑县令被罢节度使,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注:《新唐书》为贬雷州刺史,此从《旧唐书》】逾年,任虢州刺史。数月,以检校尚书左仆射充东都留守。后任郓州(故治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刺史、天平军节度观察等使。咸通五年(864年)卒于镇。著有文集20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