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柳林镇 |
释义 | 1 山东省巨野县柳林镇柳林镇为一地名,在我国陕西省、山西省和湖北省等多地都有同名乡镇,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乡镇存在差别。 ◎ 镇情概况位于巨野县西南部,辖49个行政村,5.6万人,面积112平方公里。那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物阜民风,商贾云集,是山东省经济重镇。 ◎ 发展战略为实现富民强镇的宏伟目标,柳林镇党委政府以小康村建设为重点,以农业产业化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科教兴镇战略,拓宽对外开放领域,积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向小康迈进。 ◎ 农业优质高效农业稳步发展。全镇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宜于农作物生长。境内河流纵横,沟渠如网,水系合理,具备较好的生产条件,是鲁西南重要的粮棉、畜牧、桑蚕、大蒜生产基地。鲁西黄牛,号称中华国宝,呈现了村村建场、户户养牛的局面,被菏泽市确定为养牛示范镇。 ◎ 企业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个体私营经济方兴未艾,市场繁荣昌盛。全镇现有企业120家,已形成了食品、加工、服务、酿造等六大主导产业,30多种主要产品。其中,鲁西南果蔬有限公司、巨野县三喜酒业食品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已发展成外向型骨干企业,并且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企业家和专业技术人才。 ◎ 交通柳林镇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社会环境优越,各项社会事业日新月异。柳林西临京九铁路,东枕聊(城)商(丘)公路干线,新(乡)石(臼所)铁路近在咫尺,柳丰公路和龙柳公路在此十字交汇,交通条件十分便利,西观菏泽牡丹,东游胜地曲阜、览泰山名胜、北登水泊梁山,均可一日往返;程控电话、移动通信、邮政快递等设施完备,服务一流,通讯条件十分便捷;电力;水源充足,各项基础设施齐全配套,城镇功能日趋完善。 2 山东省冠县柳林镇◎ 镇情概况位于冠县县城东北部,与东昌府、临清、冠县三县市区六个乡镇接壤。全镇辖50个行政村,有5万人,7万亩耕地。是清末平民教育家武训先生的故乡,2000年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中心镇”。近几年来,柳林镇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柳林镇的改建工作,先后重建了武训初级中学和武训小学等学校,并在东街改建柳林镇首个城市化小区,占地面积达千余亩,小区内配套设施齐全,用户现已全部入住。 发展条件 该镇紧傍京九铁路,南临329省道、040省道和垢码公路在境内呈“十”字交叉状,地理位置优势,交通便利。该镇属黄河下游冲击平原,京杭运河和青年渠分别在境内南北,东西穿过。现有倪屯、乔庙、郭庄、大界牌四处大型扬水站,220里因黄沟渠纵贯全镇,有机井1200余眼,水利条件极为优越。 ◎ 经济发展该镇党委政府立足培植蔬菜,畜牧、花生、林果四大主导产业。各类蔬菜1.8万亩,优质果园4000亩,优质花生2.5万亩。各类畜牧养殖专业户2700余户,养殖场密布全镇。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近几年,民营经济果汁完成固定资产8000万元,招商引资5000多万元,以纺织、轴承、绳网、制糖为主的50万元以上各类企业达30多处,各类工商户1500余户。2002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6亿元,财政收入8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30元。 ◎ 获得荣誉该镇先后被评为省级“安全文明镇”,“小城镇建设明星镇”,被中共聊城市委命名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民营经济先进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等荣誉称号。1994年被国务院列为“中国名镇”。 人物 武训先生(1838——1896年),行七,字蒙正,自号义学症,谥号义学正。山东省堂邑县(今冠县柳林镇)武庄人。中国近代群众办学的先驱者,享誉中外的贫民教育家、慈善家,名训则是清廷嘉奖他行乞兴学时所赐。 3 山西省柳林县柳林镇柳林镇曾号称“小北京”,清末民初商贸繁荣,居民八方杂处。位于柳林县境中央腹地,吕梁山脉西麓,海拔780米,小气候温和宜人。城周有万佛塔山、宝宁山、凤翅山等群山环抱,三川河由城中逶迤流贯。负山傍河,风光旖旎。 镇子古由柳林、青龙、锄沟三镇鼎立组成,形似武汉三镇。其命名取意于柳林村由始为一片柳林,直至上世纪70年代柳林尚婆娑阴翳。柳林镇东有唐刹香严寺,青龙城内有千年古树——唐槐,锄沟古镇今存古建筑唐窑。古迹古建筑的留存,足证柳林县城至少在唐代已具有相当规模。青龙城旧设巡检司衙门及交通邮传机构青龙驿,清乾隆33年(公元1768)巡检司衙门移驻柳林,可知清朝初年,柳林在三镇中已占据较突出的地位。 柳林东有寨东烽台,西据军渡要塞,地处秦晋通衢,地理位置险要,商业逐步繁荣,迎来了“小北京”美誉,明清时期,她是永宁州一大财赋税源,在州境内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柳林县城东从龙门会起,西迄庙湾龙潭寺止,呈巨龙腾跃之势。龙头在龙门会,其龙身蜿蜒腾娜、曲折盘旋,有如“S”之形,直至庙湾龙潭寺下。南部一侧上有罗侯沟、下有锄沟,北部一侧上有屈家沟、下有庙湾沟,分别象征龙的四爪。罗侯沟有龙门会、龙门塔等村;庙湾沟有龙花垣、龙沟、龙潭寺等地。 清代永宁州西南乡一带计设青龙、文北、泽远、同南4都,都下设若干所。其中青龙所辖薛家湾、寨东、蔡家沟等12村;柳林所辖柳林、沙曲、康家沟等12村。柳林村又以自然地理环境分为上、中、下三个甲,羊道口属下甲子。 民国初年,永宁州改为离石县,实行区、村行政建制。县辖区、区辖编村、编村辖闾、闾辖邻。离石县计设东关(城区)、吴城、大武、柳林、碛口等5个区。区下以500户设一编村,编村下5户为邻,5邻为闾(闾辖25户)。自上而下计设县长、区长、村长、闾长、邻长等5级行政官员。离石全县计辖120个编村。当时的柳林编村街道以北的沟道、山梁民居为民闾,主街商业区为商闾。其中沟门前以西原下甲子地段为商一闾,沟门前以东至龙王庙为商二闾,龙王庙口以东至壕头起为商三闾,羊道口时属商一闾。 1945年9月,离石县全境解放,县政府由孟门石安搬迁柳林。县辖四区一市:一区驻上白霜,二区驻柳林,三区驻孟门,四区驻西土则,一市为碛口市,羊道口时属离石县第二区。 1946年2月,离东县并入离石县,县政府移驻离石城,县辖七区一市,一区驻马茂庄,二区驻穆村,三区驻成家庄,四区驻大武,五区驻信义,六区驻吴城,七区驻东关,口市划属临县,增设柳林市。1948年10月,离石县划为九区一市,时羊道口束柳林市。 1948年,锄沟镇、青龙镇从中阳划归离石县。 1949年12月17日,撤销柳林市,将原8区所辖柿子垣、康家垣、东洼等3个行政村及原柳林市辖薛家湾、锄沟、东街、中街、西街、田家沟、青龙等行政村划为新8区,区公所设柳林,羊道口时属离石县第八区。 1950年,离石县划为9个区,1953年划为10个区。第8区驻柳林,区辖15个行政村。西街行政村辖西街、下南坪、羊道沟、贺家沟、庙湾等5个自然村。 1955年,初级农业社向高级过渡时,为纪念贺昌烈士,由柳林镇内20余居民及刘家焉头等4个村共同倡议,经上级政府批准,命名上述区域为贺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离石县、中阳县合并为离石县,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全县原辖19个人民公社,不久调整为城关、中阳、柳林3个公社。此后县辖公社屡次调改,直至1965年,柳林公社改为柳林镇。 1958年人民公社化,贺昌农业社改为贺昌管理区、贺昌大队。 1971年原离石县西部的十三个公社、一个镇和原中阳县西北部的十二个公社组成柳林县后为县治。 1984年5月,贺昌大队改称贺昌村委。 三川河西来,至此,因山水清澈,俗称“清河”;又因上游至寨东、杨家港有温泉,水温18℃至20℃河水冬不结冰,天愈冷愈热气蒸腾,蔚为壮观,俗称“抖气河”。抖气河一带严冬若春,每年冬令引来成群结队的鸳鸯,双双戏水,无有分离,成为当地一景。 县城为无产阶级革命家贺昌(1906年-1935年)故里,东西向贺昌街为主街,长达3公里,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居民万余户,4万余人,王、李、刘为大姓。 明清时期是辐射吕梁山和陕北的一处商贸中心,商号星布,商贾云集,仅有字号的商家即愈800家,尤多晋商票号和当铺,更由于三川河上多水磨,粮行、面行、斗行驰名山陕。 工艺首推铜、铁铸造业,延安宝塔山巨钟即柳林工匠所为,铸文作“永宁州(今离石)青龙金火匠高进兴等铸”;其次为陶瓷,产品行销陕北各地。经济富甲一方,有“孟门柳林子,家家有银子。一家没银子,旮里旮旯扫得几盆子”之谣。 城周有煤矿十余处,当今煤焦成为支柱产业,惟城市生态环境亟待关注;其次为商贸和运输;再次为服务行业;又次为林业,盛产红枣,“柳林枣”为山西名产;农业居其末,盛产各类蔬菜、蓖麻和玉米、谷子、豆类等杂粮。 名吃有碗脱、芝麻饼和灌肠。 流行戏曲为弹唱、二人台、伞头秧歌、旱船秧歌、鼓子秧歌等。 名胜有城东北隅万佛塔山之香严寺、锄沟的广济寺和城东北隅的山顶花园。前者属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其伽蓝殿为唐代建筑,大雄宝殿为金代遗存;后者高踞山巅,天高气清,意境开阔,登临有“飘飘欲仙”之感。 307国道横贯县城,东通太原,西抵银川;离临柳石扶贫攻坚路东通离石、北通临县、南通石楼;更有孝(义)柳(林)运煤专线铁路、青银高速公路和太中银铁路横贯。 4 甘肃省徽县柳林镇◎ 镇情概况柳林镇位于徽县东北部,地处西秦岭南麓,嘉陵江上游,境内气候温和湿润,平均气温12.8℃,年平均降水704毫米,水、光、热、土地、森林资源丰富。东临秦川,南通巴蜀,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是陇南有色金属开采加工基地。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区综合实力十强乡镇”、“全省财政综合实力百强乡镇”、“甘肃省明星乡镇”和“全国知名乡镇”。 ◎ 工商业经过不懈的努力,柳林镇逐步形成了以铅锌矿采选冶为主体,建筑建材、磷肥生产、硫酸制造、面粉加工、药材开发、畜禽养殖、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为补充的门类齐全,品种多样化、多元化产业发展的格局。目前,全镇有乡镇企业353户,从业人员已达4861人,占全镇总人口的32.4%,年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16户、1000万元以上的7户、3000万元以上的2户,1亿元以上的l户。乡镇企业总产值达4.80亿元,而且每年以18%的速度递增。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到了社会总产值的4%,农民人均纯收入中从乡镇企业所得达到一半以上。 ◎ 城镇建设大办工业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发挥乡镇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使小城镇真正成为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栽体,是柳林镇工商业发展的一大特色。经过科学测绘规划,对街区东西延伸,南北扩展。并修建多层商业门店和商品住宅,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搞好街区的照明、供水、供电、交通、通讯、卫生、环保、绿化、美化工作,大力发展商业、交通运输业,旅游、饮食、美容、健身、文化娱乐、服务、信息咨询及房地产、建筑建材产业,使街区成为一个环境优美,门类齐全、市场吞吐量大的商贸流通密集区。 ◎ 农业产业近年来,柳林镇立足资源优势、放眼市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盯着市场种特色田,做大做强“农”字号产品的种植,养殖和加工,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增大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在调整产业结构的进程中,中药材种植加工、蚕桑养殖等产业走在了前列,走出了特色。为引导农民发展中药材产业,发展“订单”农业,镇上经过充分的考察论证,成立中药材公司,与成都地奥心血康制药厂签订合同,在全镇大面积种植市场前景看好的中药材穿地龙,收成后由厂家按合同规定回收产品。农民致富的道路明亮了,利益得到保证,种植穿地龙,发展中药材产业的积极性高涨,截至目前,种植中药材穿地龙、黄苓、柴胡、金银花等已达4700多亩,中药材产业初具规模。在“订单”农业模式和科技示范带动下,全镇的蚕桑养殖、玉米种植、黄牛养殖、烤烟生产、中药材种植等产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势头,前景广阔喜人:江口、庙坪、峡口、杏树村将建起“公司+基地+农产”为走向的农产品生产及加工基地:柳林、谢坪、西沟发展玉米制种基地;庙坪;沙坝、江口、杏树等四村发展黄牛、黄羊养殖基地;在全镇栽植银杏、核桃、花椒、杜仲、山芋等经济林4000多亩,落叶松、侧柏、刺槐、白杨用材林2000多亩,用3至5年时间,使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0000亩以上,产值达2亿元。这些都将成为柳林镇经济发展的后续产业,必将为全镇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 旅游产业柳林镇境内江水清澈、峡谷幽深、山川秀美、景色秀丽,蕴含着深厚的旅游资源和商机。发展旅游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按照县委、政府“旅游活县”方针,柳林镇党委、政府利用江峡旅游资源,成立了旅游开发公司,开发建设了江峡游乐园项目,该项目由自然景观、水上游乐园、江峡山庄、农家乐等构成,是旅游、休闲、娱乐、消遣的好地方。这里有和大地湾文化相毗美的新石器时代的甘沟遗址,徽州八景之一的“江峡洞天”,还有八仙对弈的棋峰山;这里是嘉陵江源头,两岸青山遍布珍稀树种白皮松。峡谷众多的景点,神奇的传说,更是吸引了不少游客。 近两年,8户江峡人家、江峡山庄相继开业,水上乐园、垂钓乐园、天然浴场相继开放,县城络绎不绝,两当、武都、天水等周边县市的游客闻名纷至沓来。江峡人家每天平均接待游客100多人,营业额每天可达300至500元,参与群众达400多人。红红火火的旅游产业,给农民增加了收入,促进了柳林社会事业和两个文明的发展。 柳林镇以广阔的开发前景和宽松的投资环境,吸引着、回报着前来的有识之士。这里水力资源丰富,电能资源充足,交通条件便利,通讯设备齐全,区域优势明显。投资者在土地使用、信贷、税收减免、利润分配、资金引进、人才引进、户籍管理等方面享有极大的优惠。近两年来,铅锌蓄电池、柏板生产、秸秆饲料加工,谷氨酸生产、韩湾发电站等项目或论证立项、招商引资建厂,为柳林镇工商业的发展谱写了新的篇章。 5 陕西省城固县柳林镇◎ 镇情概况柳林镇位于城固县西部,居汉中与城固之间,北接崔家山镇,东界文川河与沙河营镇相隔。南临汉江,西与汉台区铺镇为邻,东距县城13公里,西距汉中市区15公里,素有“城固西大门”之称。总面积73.36平方公里。全镇辖10个行政村,82个村民小组。境内地势平坦,有京昆高速公路引道、柳林飞机场、治江火车站、安阳铁路、108国道、文柳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方便。 ◎ 经济状况柳林镇现有各种企业856个,骨干项目主要有建筑、建材、化工、机械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 柳林镇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以蚕茧、猕猴桃、优质米为主的生产格局,年产茧近百吨、蔬菜23000吨、优质米70万公斤。畜牧养殖业、食用菌、水产养殖、药材等后续产业也有较快的发展。 ◎ 人口及建成区状况柳林镇辖10个行政村,82个村民小组,镇域面积25平方公里。截至2008年底辖区内总人口32183人,建成区居住人口12471人,规划总面积78.78公顷,建成区62.65公顷。 ◎ 文化、旅游、矿产资源状况柳林镇由于交通便利,自古商贾云集,流通繁荣,是汉中市108国道沿线“夹带”型、“串珠式”城镇带上的一个重点,也是东汉太尉李固故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李固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纪信墓是城固县旅游景点之一。 ◎ 主导产业及基础设施建设情状况柳林镇现有耕地16325亩,其中水田14668亩,旱地1657亩,盛产优质大米、菜油、柑橘、猕猴桃、蔬菜和药材等农副产品;企业骨干项目有建筑、建材、机械加工、农产品加工等。 ◎ 文物柳林镇地处平川,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人杰地灵。境内有汉太尉李固墓,汉将军辅德王纪信墓、纪信祠等多处名胜古迹,分别被列为省、市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 自然条件该镇是全县粮油基地镇,有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农业以粮为主,具有较好的农业资源优势。沿汉江上河,文川河有砂壤土和较好的农业灌溉条件,具有多种经营生产资源优势。 6 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柳林镇◎ 柳林镇简介柳林镇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洪山前沿,人口26371人,面积187.2平方千米。辖2个居委会、13个村委会:古城畈、大桥街、长岭坡、高岭、将军台、金桥、雁子河、太平、大堰角、利福、团结、五星、白庙山、双利、白云寺。 柳林镇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是历史文化悠久的古镇,境内大中型水库5座,地下河流冲击溶洞3处,历史山寨、寺庙遗址20余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元末大夏国皇帝明玉珍在此起义成就帝业,原国家主席李先念曾在此留下战斗的足迹。 柳林工农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机械铸造、矿产开发、建筑建材、水产养殖等逐步形成主导产业。柳林镇所产铸造类产品为全国各大汽车公司配套产品;柳林镇也是板栗之乡,产品经加工后出口至日本、韩国、马来西亚、香港、台湾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柳林镇交通便利,随应公路穿境而过,与汉丹铁路、316国道随州站相距30公里。柳林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功能齐全。日供水2000吨的自来水厂和3.5万伏的供电站、加油站、液化气站,能够满足城镇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需要。形成了“绿”、“硬”、“亮”、“美”、“净”的镇容环境。市场繁荣,经济活跃,是随南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柳林镇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古镇,大夏国皇帝明玉珍在这里揭竿而起成就帝业;柳林镇是一座名扬全国的铸造重镇,这里铸造产品与全国各大汽车公司配套;柳林镇是一座闻名全国的板栗之乡,产品经加工销往日本、韩国、马来西亚、香港、台湾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柳林镇是一座有着优美自然风光的绿色城镇——这里处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洪山的前沿;柳林镇是一座充满激情、活力、开放的山镇,勤劳、勇敢、聪明的柳林镇人民会让你在这片热土上获得成功。 柳林镇所辖: 天星村 院子河村 金堰村 莲花村 金银村 草庙村 大堰村 太平村 利福村 续畈村 官垭村 金鼎村 乐园村 五峰村 五星村 白庙村 长岭坡村 高岭村 将军台村 古城畈村 利民村 双林村 丰富村 金桥村 界石垭村 五泉村 ◎ 文化教育柳林镇中小学名录 曾都区柳林镇古城小学 曾都区柳林镇团结小学 曾都区柳林镇天星村小学 曾都区柳林镇太平村小学 曾都区柳林镇柳林小学 曾都区柳林镇柳林镇小学 曾都区柳林镇白庙山村小学 曾都区柳林镇金桥小学 7 陕西省凤翔县柳林镇省 分:陕西 城 市:宝鸡 区/县: 凤翔县 邮 编: 721400 区 号: 0917 ◎ 概况柳林镇位于凤翔县西部。辖36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柳林村,距县城8千米;(小)唐村距县城7.5千米,汉封村距县城13千米。104省道过境。景点有灵山净慧寺、葱山(海拔891米)。 柳林镇区原名柳林铺,街西有一渠流水渭雍水河源头,相传周文王时,凤凰“翔于雍,鸣于岐”时曾饮此水故称饮凤渠,因渠西柳树成林而得名。 柳林镇位于凤翔县城西8公里,总人口3.2万人,镇域面积9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150亩,镇区建成面积3平方公里。驻镇单位22个,西凤酒厂位于镇区东大街,千凤公路穿境而过,是中国四大名酒西凤酒产地,素有酒乡之美称,凤翔县的四大古镇之一。 柳林镇东连石家营乡,西接千阳县,南邻唐村乡,北与汉封乡接壤。东西长12.5公里,南北宽7.5公里,总面积93.7平方公里。镇区位于全镇东南部,千凤公路横穿东西,是柳林镇人民政府所在地。 ◎ 沿革1956年设柳林乡,1958年成立柳林公社。1961年设唐村公社、汉封公社。1983年分别改柳林镇、唐村乡、汉封乡。1996年,柳林镇面积93.8平方千米,人口3.2万人,辖柳林、亭子头、三家店、南干河、孔家庄、宋村、河湾、北山、屯头、胥家山、豆家庄、尧奠、半坡铺、彭祖原、沟南、北斗坊16个行政村;唐村乡面积75平方千米,人口2.3万人,辖大唐、大槐杜、小渭村、会山、郭家沟、东吴头、南六冢、六冢、路家村、索落树、邱村11个行政村;汉封乡面积70平方千米,人口0.8万人,为山区,辖关村、豆村、程家原、西沟、汉封营、洛城、景村、后沟原8个行政村。2011年,撤销汉封乡、唐村乡并入柳林镇。 ◎ 经济发展镇又名柳林铺,明、清设递铺。古时镇西有一水渠,相传周文王时,凤鸣岐山飞经于此,渠称“行凤渠”,渠桥称”饮凤桥”,明代称“双桥”。渠岸柳树成林,故称柳林铺。历代设驿站,是西通千陇必经之地,过往客商留宿者甚多,形成集市。镇辖16个行政村。1983年,耕地70074亩,农业人口26062人。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豆类、高粱次之。1985年,粮食总产1960万斤。1986年后,柳林镇以种植高粱为农民致富的一个门路,采取酒厂与农户签订合同,实行收购保护价格,并优先提供良种、化肥等优惠政策。1989年高粱总面积达7000多亩,总产350万公斤,基本保证了全镇酒厂对原料的需求,农民增加收入210多万元,户均300多元。至1988年,全镇总人口2895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11人,耕地面积67111亩。 镇酿酒业历史悠久,唐时柳林酒即为贡品。清光绪十五年(1889)有酿酒作坊25家。民国4年(1915),被选参加美国旧金山召开的“巴拿马——太平洋大博览会”获银奖的白酒即为该镇产品。1956年在镇东兴建年产白酒3000吨的陕西省西凤酒厂。1985年全镇乡村酒厂6家,其中以1975年镇办柳林镇酒厂规模较大,占地6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职工120多人,年产白酒400多吨。1986年,西凤酒厂扩建二期工程开始。扩建后年产量可达8800吨。至1988年,全镇所辖乡村酒厂已达15家。另有电器、农机具修理、运输、锯材、饮食、农付产品加工等行业。198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604万元,其中工业和家庭副业占58.6%。1986年全镇粮食产量1895.6万斤,工农业总产值1483万元,其中工业和家庭副业占60%。 驻镇机关单位有:西凤酒厂、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供销社、信用社、粮站、供电站、税务所、邮电支局、工商行政管理所、地段医院等。文化设施有文化站、露天剧场和县办职业中学、镇办初中、中心小学各一所。 农历双日逢集,集日高峰时有万人,年贸易额500万元以上。 柳林自古以酒闻名,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历代名人在此留下诸多胜迹佳文。唐高宗仪风三年(678年),吏部侍郎悲行剑送波斯王回国,途经柳林镇亭子头村,留下了“送客亭子头,蜂醉蝶不舞,三阳开国泰,美哉柳林酒”的千古名句;境内灵山净慧寺、《西游记》中的晾经寺、凤翔八景之一的“回龙烟雨”等文化古迹和自然景观吸引无数游人怀古咏叹。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柳林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04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24亿元,是省、市级商品粮、秦椒、秦川牛生产基地大镇和小城镇建设示范镇,被授予市级文化先进镇、小康镇、省级文明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8 甘肃省卓尼县柳林镇位于卓尼县中部,现为县人民政府驻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丘陵河谷地带,海拔2400---2968米,地理坐标东经103°31',北纬34°36′。1962年恢复卓尼县制后改称城关镇,1986年5月改称柳林镇,镇名沿用至今。全镇总面积46.46平方公里。全镇辖9个村委会,24个自然村,34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1626户7226人。 9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柳林镇◎ 基本概况位于四川巴中西部,交通较为便利,是巴中通往重庆、成都的重要交通要道。距巴城32公里,东与恩阳、万安乡接壤,南和下八庙、双胜乡相靠,西与花丛镇、渔溪镇毗邻,北与青木镇相依。 中心城镇于1983年由桐城寨村迁至凤鸣垭,2005年原来龙乡并入柳林镇。唐巴公路穿越全境,全境幅员面积68.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390亩,辖22个行政村,一个社区居委,154个村民小组,2个居民小组,现有区级驻镇单位4个,镇级单位、部门28个,中小学26所(包括私立中小学)。总户数8918户,总人口37301 人(含来龙办事处13000人)其中城镇人口8500人,人中出生率为5‰,人口自然增长率4‰,全镇职工总人数325人,农民人均纯收入2088元,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10820万元。 主要民营企业有巴中市川北玻璃厂、巴中市泰和鱼庄、巴中市和平建筑公司第四分公司、柳林页岩砖厂、柳林爱民食品厂等,名其中川北玻璃、爱民食品等名特产享誉远近。 有驻镇办事处中国移动柳林营销中心,5家移动营业厅,2家联通营业厅,一家电信营业厅。农村经济以水稻、小麦、玉米、水果、生姜、蔬菜、药材、生猪、劳务等为主要增收途径。 ◎ 重点镇建设根据《巴中市委办、市政府办联合发出加快2012年重点镇和中心村建设的通知》,柳林镇为重点建设镇建设之一。 为全力推进巴州区柳林镇重点镇建设,巴州区镇柳林党委政府明思路、定目标确定了五年发展目标:一是经济发展目标,全镇GDP年均增长18%以上,达到6亿元,在2011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60%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口径年均增长6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8%以上,达到2.7万元,较2011年增长1.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9%,达到1.2万元。二是城镇化建设目标,城镇建设以老街为轴、扩展两翼,突出产城一体、风格相融,按照东侧建商住区、行政区和公共服务集中区,西翼建工业区、物流中心、高档商住区的空间布局,适度改造老街,全力开发新区,5年建成5平方公里5-7万人的“花坊小镇”,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8年发展成10平方公里8-10万人的副中心城区。每年力争新建一个中心村,新建3-5个居民聚居点,城镇化体系涵盖整个柳林镇。三是产业化发展目标,发展2万亩以上以银杏为主的花木产业,发展1万亩有机果蔬、2万头有机猪、30万只有机家禽、50万公斤有机鱼为主的有机农业,种植3000亩桂花、紫荆等名贵花木园,发展年可接待游客200万人次的休闲观光旅游业,努力把柳林镇打造成花卉园林特色镇、有机农业示范镇、商贸物流重点镇和观光旅游明星镇。四是基础建设目标,积极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5年内100%的村通水泥路,形成外通内达、方便通畅的交通网络;全面提升改变农业生产条件,提升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全面解决全镇人民群众安全饮水及生产用水问题;森林覆盖率达到65%以上;供水、供电、供气、电信等能源通信实现全域覆盖。五是改善民生目标,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100%,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新农村建设面达到80%,就地就近转化富余劳动力,全面消除贫困人口,村居干部的后顾之忧得到妥善解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成果极大丰富,普遍过上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 10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柳林镇柳林镇位于郑州市东北部,是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所辖四个乡镇之一。 其地理范围在东经113°40′-113°49′,北纬34°50′-34°56′之间。东与金水区祭城镇为邻,西与金水区庙李镇接壤,南与郑州市北三环路为界,北至贾鲁河与郑州市惠济区花园口镇隔河相望。 柳林辖域总面积50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1个社区,4.1万人,有回、蒙、满、苗等15个少数民族2241人,占总人口数的5.41%。在中原地区的乡镇中,集聚有这么多的少数民族也是十分鲜见的。 柳林镇地处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流域,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大河村史前遗址,作为中原文化的根基和象征闻名中外。2001年遗址博物馆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被国家、河南省旅游部门定为“黄河之旅-中华民族之魂”旅游景点和重要文物参观景点。 辖区驻有众多的省直机关单位,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达30余所,大中型市商场10余家,镇主干道郑花路两旁居民住宅楼、商务楼鳞次栉比,金融、保险、航空、邮电、通信等服务网店遍布,宾馆、酒店、美容美发、健身娱乐场所等公共服务门类齐全。为居民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有着近百年历史和五千年的文明积淀的柳林,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间,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2004年,柳林地区生产总值5084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86元,比改革开放初的1985年增长4.6倍。18个行政村全部达到市级小康村标准。马头岗村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全国文明村”。柳林镇先后被河南省命名为“省重点镇”、被国家列为“经济发展千强镇”。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柳林人“吃靠统销粮,穿是补丁衣,住是茅草房,干活听钟响”。如今是“吃要健康,穿讲漂亮,住的楼房,用的时尚,行有车辆,干着舒畅”。 柳林的经济发展只是全国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一个缩影。21世纪是个充满挑战和发展机遇的时代,在全球逐步实现经济一体化的国际背景下,在国家着力开发中西部地区的战略部署下,目前,面对以省会郑州市为龙头的中原城市群的崛起、郑东新区的高起点大规模开发建设和城区的北移东扩,柳林又迎来了历史上的又一次良机。镇党委、政府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强镇富民”为战略目标,适时对全区域的经济发展规划作出调整,为实现新一轮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柳林无可置疑地将成为郑州市郊最具发展潜力的热点地区之一,柳林的明天将更加辉煌。 11 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柳林镇柳林镇 省 分: 陕西 城 市:铜川 区/县: 耀州区 邮 编: 727102 区 号: 0919 代码:610204110 行政区划: 辖柳林、东石坡、九里坡、五联、五峰、蔡河、联合、神水、支河、柏树塬、龙首、吴庄、修文、王益、西古等15个村委会。 12 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省 分: 陕西 城 市:延安 区/县: 宝塔区 邮 编: 716000 区 号: 0911 柳林镇是延安市宝塔区辖镇。1972年设柳林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市区南,距市区5公里。面积251平方公里,人口1.2万人。辖二庄科、柳林、赵庄、虎头峁、后孔家沟、新茂台、山狼岔、南沟、新窑、中庄、四岔铺、吴枣园、北沟、高坡、二十里铺、沟门、上桥、秋树塔、南庄河、麻庄、龙寺、河庄、毛子沟、杨家湾、三十里铺、庙沟、鸡蛋峁、叶家庄、前仁台、后仁台、牛庄、元庄、飞马河、四十里铺、茬则峁、稍元粱、杨家畔、麻塔、九沟、石头沟、康家圪崂、金庄、侯庄、马莲塔、前孔前沟、王家沟、克来沟55个村委会。农产品有苹果、玉米、谷子、糜子、大豆、荞麦、红薯、马铃薯、梨、杏、葡萄等。乡镇企业有纸箱厂、水泥厂、建材厂、预制厂、机砖厂、制氧站、食品厂等企业。 柳林镇是陕西省山地苹果生产基地。 截止2009年,全镇种植山地苹果4600亩,其中挂果(果树产果)2600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