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流亭镇 |
释义 | 流亭镇,位于青岛市城阳区城中心以南4公里, 距青岛市政府26公里。镇域东邻夏庄镇,南与李沧区楼山乡接壤,西临胶州湾与红岛镇隔海相望,北依城阳镇。全镇辖27个行政村。 总人口108889人,其中本镇户籍人口61728人,暂住人口47161人。 历史沿革清代,流亭镇域地隶属即墨县。1898年《胶澳租界条约》签订后,白沙河以南8个村沦为德占区。1945年9月建流亭区,始用流亭名称。1956年8月改为流亭乡。1958年9月, 改称仙家寨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期间曾改名为红寨人民公社,1982年2月恢复原名仙家寨人民公社。1984年6月改建流亭镇至今。 地理位置流亭镇位于青岛市城阳区城中心以南4公里, 距青岛市政府26公里。镇域东邻夏庄镇,南与李沧区楼山乡接壤,西临胶州湾与红岛镇隔海相望,北依城阳镇。 自然状况该镇地处丘陵和平原地带,丘陵不大,以平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东西最大距离10.25公里,南北最大距离9公里,总面积5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 062.54公顷。 域内有女姑山,海拔59.2米。主要河流白沙河,境内流长8.9公里,流域面积26.7平方公里。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大豆等。蔬菜主要有黄瓜、西红柿、卷心菜、芹菜、芸豆、辣椒等。域内海岸线长11.2公里,滩涂面积13.33平方公里。滩涂适合养殖的海产品有蛤、牡蛎、蚶、蛏子、鱼、虾等。全镇林地面积373.3公顷,森林覆盖率8.4%,绿化覆盖率30%。 人口全镇辖27个行政村。 总人口108889人,其中本镇户籍人口61728人,暂住人口4716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8‰。少数民族主要是朝鲜族,1447人,占全镇总人口的1.3%。该镇有王、纪、赵、刘、李、徐、周等82个姓氏,其中王姓最多。 交通运输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公路立交桥和最长的公路跨海大桥,以及国际空港、胶济铁路、济青高速、 青银高速、青烟一级公路、308国道、重庆路、双元路、环胶州湾公路等交叉而成的“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是进出青岛市的咽喉要道。 强镇由来该镇地方财政收入和引进利用外资两项指标列青岛市乡镇第一名,是山东省对外开放龙头镇和经济强镇,全国星火技术密集区中心镇。该镇自1997年以来获得的荣誉称号主要有:全国第一次农业普查先进单位;山东省文明镇、齐鲁乡镇之星、山东省小康乡镇、妇女组织建设先进单位、民政工作全优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先进镇、招商引资状元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镇、统计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示范镇、百佳乡镇林业站等。 大事记汉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4月,汉武帝出巡至不其县,在今女姑山建太乙仙人祠、明堂。 明永乐二年(1404年),在女姑口有驻军一营,约900人。 明万历六年至九年(1578年~1581年),即墨知县许铤推行“垦荒田,招流移,筑堤岸,通商艘”,女姑口渐成通商口岸,“百物鳞集,千艘云屯,南北之货既通,农商之利益普”。 清同治六年(1867年),通商口岸女姑口众行铺立重整旧规碑。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3月6日,德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胶澳租界条约》,白沙河以南,砖塔岭以西划入胶澳租借地。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 3月21日,胶济铁路由青岛经女姑口、城阳东站,通车至胶州。 1930年,白沙河水源地西厂(仙家寨水厂)建成,日送水3500吨。 1932年4月,驻女姑盐场的盐警开枪打伤女姑口一菜农,村民800余人冲入盐警局迫使局长赔偿了被伤菜农的损失。 1933年10月11日,省有线长途电话青岛--流亭段架通,全长28公里。 1938年,日本强征白沙、赵村、前台、官泊等村土地1100余亩,修建军用飞机场(今流亭机场)。 1945年9月, 中共流亭分区委员会、流亭区公所成立。宋达任书记,王岚涛任区长。 1949年5月31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青岛外围第二道防线,女姑口、赵村、仙家寨等地解放。 1950年10月31日, 中共崂山工委动员白沙、官泊等村民迁移250户,征购14个村的土地2400亩,组织石匠1480人,民工2万人,支援流亭机场扩建工程。 1951年6月29日, 山东省人民政府令,原即墨县所辖南城阳、东果园、西果园、庙头、苇山等村划归流亭区管辖。 1956年8月,青岛拖拉机站在仙家寨成立,开始使用手扶拖拉机。 1959年1月20日,青岛白沙河变电站开始向即墨县供电。 5月,在仙家寨村东北,白沙河南岸建成自来水公司流亭水厂。 1981年,大旱,5月份土壤含水量仅6%,流亭沿海一带地下海水倒灌。 1985年8月1日,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许世友在青岛参加中顾委华东组会议期间,参观了流亭机场。 8月18日~22日,九号台风袭击全镇,最大风力11级,连降暴雨,平均降水284毫米,19日白沙河上游洪峰流量514立方米/秒,经济损失约5000万元。 1986年秋,仙家寨村组织召开流亭镇首届村级农民运动会。 1989年11月,山东省第一家韩国独资企业--青岛托普顿电器有限公司落户流亭。 1994年7月16日~21日,全国第二届科技精品展览会上,流亭镇5个单位14个产品参加评选,获5项金奖。 1995年5月28日, 山东省内一次性投资最大的乡镇企业--青岛流亭水泥公司正式投产运行,总投资1.6亿元。 10月,经水产科学院、国家海洋局等有关专家进行现场验收鉴定:流亭镇水产办承担的虾池黑鲷与对虾、杂色蛤混养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 1996年4月12日,泰国非常规性教育考察团一行8人到流亭镇参观了镇妇女培训基地,到家看望了“双学双比”女能手王凤。 1997年4月,青岛良木集团公司成立。 6月25日,韩国星都纤维株式会社与邱家女姑村签订投资130万美元投资项目。至此,流亭镇的27个行政村全部拥有外资企业,总数达139个。 11月16日,投资1500万元、占地72亩的新建流亭中学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所有教学设施均达国家教委颁布的一类标准。 1998年7月, 流亭镇对虾育苗场成功育出日本对虾幼苗,是城阳区第一家进行日本对虾育苗获得成功的育苗场。 1999年4月19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彭?云视察流亭镇。 6月5日, 总投资2720万元、工程总量56.96万立方米的白沙河治理四期工程全面竣工。 2000年6月20日, 全国15个计划单列城市的水产专家参观流亭镇鱼类养殖繁育基地。 7月18日,加纳副总统约翰·伊文斯·阿塔·米文斯访华团一行参观访问流亭镇。 经济状况概述建国初期,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6.1亿元(旧人民币) ;1978年为15 52万元;2000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1.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0353.3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1∶57∶32。该镇以发展外向型经济和乡镇工业著称,2000年全镇综合经济实力位居青岛市乡镇前列,8个村、5家企业被评为区级强村、强企(收入均过亿元) ,其中仙家寨村收入过5亿元。境内有流亭工业园、青岛新型建材工业园及十几家村级卫星工业小区。1989年山东省第一家韩国独资企业(青岛托普顿电器有限公司)落户该镇后,2000年全镇已累计引进韩国、日本、美国、意大利、香港、台湾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323家外资企业,合同利用外资3.8亿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全镇工业门类齐全,已形成机械、电子、化工、建材、食品、铸造等十大支柱产业,涌现出宏丰、良木、美晶、浩大等骨干明星企业。迅猛发展的工业和“三资”企业,促进了流亭镇的农业、商业、交通运输业、饮食服务业、建筑安装业等各项经济和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第一产业1949年粮食亩产68公斤。1951年实行土地改革后,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1953年粮食亩产95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251公斤,总产达到375万公斤。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以种粮为主逐渐转为种植蔬菜为主,蔬菜生产由过去单一的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1978年,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达24200亩, 蔬菜总产达50500吨。1990年,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33072亩, 蔬菜总产80000吨。1990年该镇投入58万元,修建长达115000米的节水板渠。1992年投入180万元, 修筑南城阳片大排水工程。1990年~2000年,共打井36眼,淘洗井620眼,使万亩菜田解决了防旱排涝问题。2000年共建高效农业蔬菜大棚100个,小拱棚7000个, 引进种植优秀蔬菜品种10余种。2000年蔬菜总产达850万吨,向市场供应蔬菜800万吨以上,占青岛市蔬菜供应量的25%。1986年~2000年连年被青岛市政府评为蔬菜生产管理先进镇,1991年被青岛市评为蔬菜生产状元镇。 该镇海岸线长、滩涂面积广,且重视水产养殖。1937年前,女姑口一带有人租滩养蛏,日军第二次侵占青岛后,再无人从事此业。1958年成立仙家寨公社养殖场,养殖海带。 1959年在女姑口建养虾池0.4公顷试养对虾。1965年双埠大队成立滩涂养殖队,护滩养殖菲律宾蛤80公顷。1977年仙家寨公社养殖场在湖岛海区单养紫贻贝10公顷,亩产3650公斤;1978年放养10.7公顷,其中间养海带2公顷,贻贝亩产4030公斤,海带亩产干品1100公斤, 两项纯收入9.84万元。1990年~1992年,全镇400公顷养殖池均养殖对虾, 亩产分别达到142、254、357公斤,连续三年名列山东省第一,成为全国对虾养殖三大高产区之一。 1990年, 对虾养殖技术获国家农业部丰收计划奖。1991年,其大面积池塘对虾养殖高产综合技术开发项目获青岛市科技一等奖。1993年,对虾流行病毒蔓延。搞单一品种、高投入、高产出养殖模式已不可取,该镇及时采取向多品种、立体化养殖方向发展,在虾池中放养鱼、虾、贝等品种,1995年亩产收入达5900元,成活率达96.7%,养殖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00年,该镇投资900万元,建成良种鱼繁殖中心,该中心与黄海研究所、海洋研究所、海洋大学、青岛市水产局等单位联姻(引进技术)进行大菱鲆养殖、太平洋引种、泰国模式养虾、药物筛选等科学养殖试验,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被专家认定为2000年青岛市养殖精品工程。 2000年,全镇滩涂养殖400公顷,养殖杂色蛤、牡蛎、蚶、?、蛏等水产品。养虾(鱼)池346个,年产鱼、虾82万公斤。 畜牧业:2000年全镇有134个畜牧养殖场,共养奶牛236头,羊1237只,鸡36万只。 林业以“三绿”工程为主,重点抓好“四旁”植树,保护优化生态环境。林果主要有桃、苹果、梨、葡萄、山楂等,2000年产水果600吨。 2000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2.54亿元,实现增加值1.97亿元。其中蔬菜6100万元,渔业1.43亿元,林业20万元,畜牧业5000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前,境内仅有两家白铁加工、红炉及2处白酒作坊等零星手工业。建国初期, 手工业作坊大都停办。1958年9月至1962年先后办起了公社农机修配厂、石灰窑厂、粉丝加工厂、制糖厂、建筑修缮队等小型企业。1969年建仙家寨化工厂,其产品食用小苏打获国家农业部优质产品奖。1970年后逐步办起了杀鸡厂 (现为浩大实业有限公司) 、汽车拖拉机修配厂、水泥厂、饲料厂等企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又办起了青燕被服厂、新型材料厂、建筑公司、水产品加工厂、铸锅厂、华安客车修配厂等。1978年,社办企业总产值173万元,创利税7.8万元,从业人员1289人;队办企业总产值327万元, 创利税11.2万元,从业人员2238人。1985年,经济体制改革,社队企业改为乡镇企业,形成镇、村、户等多种形式办企业。是年镇办企业总产值460万元,村办企业总产值950万元。90年代,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外引内联,优化产业结构,全镇的工业发展进入快车道。1992年,青岛市率先在流亭镇建起占地669公顷的青岛环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实行招商引资。1995年,全镇工业总产值完成24亿元,年销售收入完成20亿元,实现利税1.2亿元;完成出口商品交货值12.8亿元,出口创汇9500万美元。累计引进外资项目97个,合同利用外资1.1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153.7万美元。该镇先后被评为青岛市吸引外资状元镇、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创汇管理先进单位。 1998~1999年,该镇投资1930万元和3700万元,分别建起了占地980公顷和140公顷流亭工业园和青岛建材工业园。两大工业园区,合同利用外资1.6 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650万美元;合同利用内资8.95亿元,实际利用内资3.31亿元。2000年, 该镇全年引进外资项目82个, 合同利用外资5335.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004.4万美元,外资企业上缴税金达8958.5万元,三资企业出口创汇3.65亿美元,内资企业出口交货值3.8亿元,列青岛市乡镇首位。 建筑业:1959年境内西果园大队首先成立了建筑修缮队。1963年仙家寨等大队相继成立了建筑修缮队。1978年仙家寨公社成立了建筑公司,建筑业迅速发展。2000年全镇共有建筑公司6家,从业人员达2600人,拥有资产2000万元,实现产值1.08亿元,创利税1620万元。 由仙家寨建筑公司承建的城阳区政府行政中心办公楼等7项工程均获省级优质工程。 2000年,该镇实现工业总产值69.7401亿元,实现增加值14.5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91亿元,工业增加值完成1.0131亿元,上缴税金1.9043亿元。 第三产业1579年(明万历七年)流亭建起集市,成为方圆左右的贸易中心。建国前,商业、饮食业、服务业、钱庄等各类店铺有30家。1951年办起联合供销合作社,集体商业日益壮大。1953年对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后各生产大队均设供销店或代购代销店。1958年销售总值167万元。1978年全镇第三产业从业人员618人,年创产值869万元。 90年代,国营集体商业服务网点实行集体或私人承包,个体私营商业、饮食业、服务业日趋繁荣,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猛。1992年以来,先后建起罗家、仙家寨批发市场和仙家寨、双埠两个集市。其中仙家寨批发市场投资1200万元,年营业额1亿元。 村村设有农贸小市场和餐饮服务业。2000年底,全镇经营餐饮服务业的达810户, 其中投资200万元以上的大型酒店9处。全镇个体工商户1861户,私营企业295家,从业人员达9628人。个体运输户1113户,其中客运户256户,个体私营经济上缴税金1500万元, 是青岛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十强乡镇。 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5.1亿元, 集市贸易额完成6.12亿元。市场贸易、餐饮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已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行业。 一期投资3000万元的流亭装饰建材批发城, 于2000年10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总投资1200万元的青岛摩托车及配件交易市场,于2000年11月开工建设。 特色产业该镇已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销一条龙的产业链和产业群。全合、妙士、浩大、波尼亚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规模不断壮大,流亭猪蹄、流亭大馒头、波尼亚烤肠、妙士饮料等食品享誉青岛乃至全国。 文化教育文教科技1930年域内共有私塾17处, 塾师25人,塾生460人。1949年域内有学堂6处,教师61人,共有学生974名。 幼儿教育1958年, 仙家寨大队办起了幼儿园,有幼儿20名,教师2人。60年代以后, 赵哥庄、李家女姑等8个大队先后办起了幼儿园。70年代,幼儿园园舍简陋,教、 玩具简单。1986年,村村办起了幼儿园,幼儿入园率达70%。2000年,全镇用于园舍建设、内设配套及育人环境总投资达1328万元。其中仙家寨村、双埠村、赵村分别投资260万元、 200万元和180万元,建起了各室齐全、内设达标、户外设施配套、育人环境优美的融教育、活动、娱乐、休息、办公等五位一体的两层楼幼儿园,全镇幼儿园达到20处,儿童入园率达95%;55%的幼儿园达到青岛市一类标准。1996年赵村幼儿园被命名为青岛市示范幼儿园,1998年仙家寨幼儿园被命名为山东省示范幼儿园。1996年该镇幼教工作被评为青岛市教研先进镇。1997~2000年连续四年被城阳区评为学前教育先进单位。1999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云视察流亭镇仙家寨幼儿园时,对仙家寨幼儿园和流亭幼儿教育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表扬。 普通教育全镇1984年实现初等教育。1986年完成校舍改造“六配套”。1990年实施九年义务教育,1992年实现九年义务教育,被国家教委确认为优秀等级。1993~2 000年, 全镇用于校舍建设总投资6472万元。其中仙家寨小学、双埠小学、女姑山小学、 流亭小学和流亭中学分别投资360万元、300万元、180万元、1000万元和1200万元。用于内设配套、电教装备总投资517万元,全镇建多媒体教室4个,微机室10个,语音室7个。 “二机一幕”普及率达100%。2000年,中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至2000年,共输送大中专学生2892人,其中本科生420人,专科生461人,中专生2011人。1997年仙家寨小学被命名为青岛市规范化学校。2000年流亭中学 (现城阳五中) 被命名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1997年,流亭镇被命名为青岛市农村基础教育示范镇。2000年被命名为青岛市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先进乡镇。 成人教育五六十年代,有23个大队办起了以学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民夜校。70年代末,仙家寨、王家女姑等生产大队先后办起了农民文化技术学校。80年代全镇办学率达100%。80年代末,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为办学目标。1986年,青岛市人民政府推广了王家女姑村办学的做法和经验。1992年,该镇被山东省确认为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镇。 1996年10月~1999年6月,红埠村、仙家寨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先后办起了企业管理大专班3个, 学员150人,财会班2个,学员100人,英语班1个,学员40人,为提高农民素质,振兴农村经济培养了人才。1992年,该镇投资60万元,建起了流亭镇成人教育中心。2000年,共举办财会、文秘、初级微机、农作物栽培、 海产品养殖、岗前培训等各类专业培训班148期,参加各类专业学习培训的人员达8718人。 1992年,流亭镇成人教育中心被命名为山东省农村成人教育示范学校;2000年被评为争创青岛市农村成人教育十面红旗工作先进学校。 1995年、1998年,该镇被青岛市评为“双五”富民工程先进镇。 所获荣誉该镇共有各类科学技术人员2028人,专业研究会11个,与大专院校、企业集团建立技术联姻35家。 组织实施各类科技发展项目40余项。投入技改资金2.8亿元,发展高新技术企业9家,其中5家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26个,完成产学研项目5项。2000年有8家企业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4种产品获山东省和青岛市名牌称号, 共取得各类技术成果56项。1995年被评为国家科普先进集体,1996年被评为青岛市科普特色乡镇。 1997~2000年,连续四年获青岛市科普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文化艺术京剧、茂腔、柳腔、山东锣鼓等民间艺术在全镇代代相传。建国后,群众文化生活更加活跃和繁荣。1958年成立广播站。1976年建立文化站。1978年成立电影队。1992年建立共缆传输电视,1998年改为有线电视。全镇共有民间舞蹈队26支,其中大秧歌队9支、大鼓队6支。1997年建镇文化教育中心,农村文化大院22个,图书室22个,阅览室18个,藏书20万册。该镇艺术节始于1993年,每年正月民间艺术汇演和调演已形成制度。培养各类文化艺术人才千余人。每年结合节庆,开展书法、绘画、演讲、演唱、卡拉OK、舞蹈等活动。自1996年始,连续五年获青岛市群众文化先进单位。1999年和2000年分别获青岛市电影工作先进单位。1998~2000年镇文化教育中心阅览室连续三年被评为青岛市先进阅览室。 体育活动共有体育场地71个,篮球队27个,门球队19个,民间武术队11个。每年举行一次流亭镇农民职工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和冬季越野赛。仙家寨村、红埠村等8个村, 自1986年开始,坚持每年召开村级农民职工田径运动会。全镇经常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人数达27000人。 1999年被评为省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学校体育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两操一课一活动正常开展。中小学生体育达标合格率达100%。其中优秀率分别达31.7%和32.5%。校校成立篮球队、乒乓球队、足球队、排球队和田径队。全镇每年举行一次各类项目的对抗选拔赛,培养输送了一大批体育人才。其中国家级运动员2人,省级运动员1人。 医疗卫生建国前医疗条件较差,有诊所3处,中药铺4个,中西医12名。1956年成立联合诊所,1958年改为卫生院。60年代后期,各卫生室配赤脚医生,实行合作医疗制度。1978年有卫生室28个,赤脚医生56人。2000年,村级卫生室发展到92个,病床112张, 卫生技术人员138人。镇卫生院1997~2000年投资110万元,对院舍进行扩建和改造, 门诊楼、病房楼等建筑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投资150万元购置新型胸腹两用B型超声仪、遥控摇篮X机等20余台先进医疗设备。1999年该医院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百佳医院称号。 人民生活建国前,年人均粮食不足70公斤,经济收入不足40元。建国后,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人均粮食280公斤,经济收入106元。70年代农民以地瓜玉米为主粮,80年代以小麦面粉为主食,90年代以面、米和鸡、鱼、肉、蛋为主副食。穿着方面,七八十年代农民以穿棉、混纺料为主,款式多为便服和中山服。90年代,以棉、毛料为主,款式多为便服、休闲装和西服,样式新颖,逐步向高档次发展。居住方面, 建国前广大农民居住多为茅土房,人均不足5平方米。80年代广大农户已告别土屋子, 建造砖石结构的新屋。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全镇有828户农民住进自己建造的“将军楼”。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三化” (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 战略的实施,2000年,共有3015户农民住进了楼房,全镇人均住房面积达30余平方米。 全镇电话装机总量10000余部,移动电话6000余部,电视普及率达100%。80年代普及自行车, 90年代摩托车、机动车、各类汽车已逐步成为代步工具。85%的农民加入社会保险。其中农村养老保险(18~54岁)13500人,参保率为92%。全镇25个村给男60岁、女55岁的老人每月发放生活补助费。100%的“五保”老人得到照顾,有28名老人住进镇办省一级、市模范敬老院--流亭镇中心敬老院。 2000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316元,农民储蓄余额达4.9358亿元,人均储蓄达8391元。1998年该镇被青岛市命名为模范镇,1999年被山东省评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先进镇,被青岛市连续两年评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示范镇。2000年被山东省评为小康镇。1997~2000年连续四年被山东省命名为文明镇、山东省齐鲁乡镇之星。 镇村建设70年代到80年代初期,惟有小白干路通过流亭,也是进出流亭的惟一公路。镇与村、村与村之间,均是狭窄的乡间土路,交通十分不便。域内白沙河缺少治理,河床甚低,河面较窄,两岸土坡,河内杂草丛生,属季节河道。村容村貌、居住条件仍较落后。街道狭窄,路面高低不平,雨季泥泞。1985年,域内建起全国最大的流亭立交桥之后, 308国道、双元路、青银高速公路、济青高速公路、青烟路、女姑口跨海大桥相继建成通车。1995~1998年,该镇对重点区域、路域建设和河道治理进行了全面规划。2000年根据“农村城市化”的要求,聘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上海同济大学等单位,在原规划的基础上,全面编制完成了镇域规划和村庄详细规划。把全镇划分为“镇驻地中心区、流亭立交桥周边区、空港区、工业园区和女姑山海洋产业区”等五大园区,确立了建设青岛市北部生态城市门景、构筑城区复合中心的战略定位。1995年,按规划分年度对重点路域、河道、园区、住宅区和环境景观等实施了综合整治和建设。2000年,全镇累计投资7672万元,用于滨河路、南流路、赵红路、银河路等公路和重点区域及景观建设改造。其中,修筑镇级沥青公路8条,总长16.33公里,面积235968平方米。各村总投资8000万元,对主要街道进行了改造、拓宽和修筑,总长81公里。实现了镇与村、村与村之间柏油路相通。2000年域内公路密度达到2.98公里/平方公里。对域内南流路、赵红路、滨河路等3条镇级公路实施了亮化工程,总长5.5公里,共安装路灯250盏,总投资达189.6万元。各村主要街道全部实现亮化。1995~1999年, 投资2720万元, 对白沙河流亭域内进行了四期综合整治。其中投资1920万元, 清河床挖泥沙32.4万立方米,护坡13.1公里,面积10.48万平方米;投资800万元, 在域内白沙河下游新建枕式橡胶坝一座,总长297米,完成工程量6.5万立方米。1998年开始按规划对旧村进行改造和村庄整合。总投资1.82亿元,共建居民住宅楼103幢,建筑面积32.7万平方米。建苗圃6个、花卉园2个。绿林80亩,植树11 00株。绿带10条,长18公里。绿地58块,150亩。栽道路行道树15000株,铺草坪10万平方米。建村级公园一处,绿地45亩。2000年流亭镇分别被评为青岛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先进单位和村镇建设先进单位。 组织建设中共地方组织建设1945年9月, 中共青岛市委进驻流亭,建立了流亭分区委,宋达任书记,在流亭以北村庄开展工作。1949年6月2日流亭地区解放,流亭新辖村属夏庄区管辖。1949年9月建立中共一区分区委,1951年5月改称中共流亭区委,区委下设3个支部、4个党小组、36名共产党员。1958年建中共仙家寨人民公社委员会。公社党委辖39个党支部, 有党员779人。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中共流亭镇委员会。19 94年6月青岛市实行区划调整,建立中共城阳区流亭镇委员会。2000年底,共有党支部(总支) 55个,其中仙家寨等4个村建立了村级党委,全镇党员总数达到2461人。19 92~2000年,中共流亭镇委员会连续九年被中共青岛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委。 基层政权建设1945年9月, 建立流亭区公所,王岚涛任区长。1949年6月2日流亭地区解放, 9月建立一区。1951年5月改称流亭区。1956年8月撤区建流亭乡,1958年9月,撤乡成立仙家寨人民公社,行政机构称人民委员会,实行政社合一。1969年2月成立公社管委会。1984年6月撤销管委会,建立崂山县流亭镇人民政府。1994年6月青岛市实行区划调整改为城阳区流亭镇人民政府。 中共领导下的群众组织1987年成立流亭工会委员会, 下设基层工会110个。1950年区、村建立农民协会。1976年1月建立贫下中农协会(1981年8月撤销)。1953年成立流亭区民主妇女联合会, 1958年9月改为仙家寨公社民主妇女联合会,1984年改为流亭镇妇联。1951年4月建立共青团流亭区委员会。1958年9月称共青团仙家寨公社委员会, 1984年6月改为共青团流亭镇委员会。1983年成立科学技术协会和个体劳动者协会。1995年10月组建流亭工商联合会。1988年7月成立计划生育协会。1999年8月分别成立流亭镇老龄工作委员会、老年体育协会和老干部协会。 人物简介胡峄阳(1639~1718) 名良桐,又名翔瀛,字峄阳,号云屿处士,流亭村人。胡峄阳青少年时读于洼里慧炬院。先后在洼里和即墨县城南关外等地设馆授徒,间亦潜心著述,尤热衷理学,以品学兼优而驰名乡里。所著《易象授蒙》《易经徵实》《解指蒙图说》《柳溪碎语》《寒夜集》等藏于流亭村胡峄阳祠堂。他崇尚理学,风骨刚毅,淡泊仕途。死后葬流亭村北东大茔,有墓、碑及祠堂。 秦尧基 1937年8月生, 流亭镇赵村人,中共党员。1961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枣庄矿务局工作, 历任技术员、 副总工程师、地质处处长、矿务局党委副书记。198 3年调枣庄市, 先后任中共枣庄市市委副书记、枣庄市人民政府市长。全国八届人大代表。2000年任山东省九届政协常委。 于祺光 1939年3月生, 流亭镇于家村人, 中共党员, 教授,全军优秀教师。1962年南开大学核化学专业毕业,先后从事核试验科研工作。近40年来,共参加完成研究项目14个。 获国家奖2项, 军队奖5项。著有《反应工程化学》《潜艇核防护》《潜艇核安全》等书籍共160万余字。1989年晋升海军技术大校(副军级) ,海军核安全专家委员会成员,全国人才素质测评委员会成员。 江凤美 1940年6月生, 流亭镇双埠村人。1961年与西果园村丧偶的牛银玉结为夫妻,全家四代10口人。1964~1992年间,老公公、大公公、婆婆、丈夫先后患上了偏瘫、食道癌、骨折瘫痪、脑溢血引起偏瘫等多种疾病。其间,她一人承受了给老人看病就医, 侍奉老人,照顾丈夫前妻留下的2个孩子,维持全家人生活等各种困难。她操碎了心,但无怨无悔。她的家庭美德受到社会的赞美,1998年,青岛电视台为她作了专题报道。1999年,被评为全国敬老好儿女金榜奖。 胡保海 1942年11月生, 夏庄镇西黄埠村人,中共党员。1978年9月从部队转业到流亭镇人民政府任司法助理员、司法所所长。他忠于职守,积极主动地为镇党委、政府当好参谋,深入基层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受到好评。1987年被山东省司法厅荣记司法行政行业一等功, 1989年被司法部评为全国司法行政廉洁奉公先进工作者,199 7年被司法部授予全国司法行政二级英雄模范光荣称号。 王玉环 1946年7月生,流亭镇东流亭村人,中共党员。1993年任红埠小学校长,潜心钻研教育教学工作,在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转化学生不良行为,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等方面有较高建树。《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正面教育》的论文,在市德育工作会议上作典型交流。1986年被评为青岛市优秀班主任。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郝贻先 1949年12月30日生,流亭镇仙家寨村人,中共党员。1987年始先后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党委书记、流亭镇党委副书记。十几年来,他带领村民艰苦创业,积极开拓,使村各项事业发展迅猛,成为青岛市名村强村。1994年被评为青岛市劳动模范,1998年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 王友旭 1951年12月生,流亭镇红埠村人,中共党员。1997年任青岛良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后,以科技为动力,以现代化管理为手段,使一个资产总额仅7000元的木工作坊发展成为资产总额逾亿元的国家大型二档企业。他先后荣获全国优秀经理、山东省优秀企业家、青岛市劳动模范等称号,1998年当选为青岛市人大代表,兼任青岛市乡镇企业家协会理事等。 胡维华 1952年1月生, 流亭镇李家女姑村人,幼教高级教师,中共党员。1974年3月任李家幼儿园园长, 带领一班人艰苦创业,使办园条件不断改善,园内管理井井有条。1988年国家、省少儿部的领导莅临幼儿园检查指导工作时,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她所在的幼儿园第一批达青岛市一类幼儿园标准。她撰写的《分组家长会效果好》《请家长写开放的反馈信》在《幼教园地》发表。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刘月春 1957年2月生, 流亭镇仙家寨村人,中共党员,幼教高级教师。1975年参加幼儿教育工作,1985年任仙家寨村幼儿园园长,她敬业爱岗,其事迹《将热血化春风、精心浇灌万朵花》载入《青岛市优秀教师风采录》。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托幼先进工作者、青岛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996年被授予青岛市十佳园长光荣称号。 王芝锐 1964年4月21日生, 流亭镇红埠村人,中共党员。自1998年任红埠村党委书记以来,团结带领全村党员群众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使全村的两个文明建设取得飞跃的发展。2000年全村已有内资企业14家,外资企业12家,全村工农业总收入达8.6亿元, 实现利税3955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5180元,成为众多猎头公司关注的地方,其中就有知名猎头公司烽火猎聘。本人多次受到省、市、区表彰。曾获省、市新长征突击手,省、市“青春立功”活动一等功,市科技星火带头人标兵,市乡镇企业优秀青年厂长(经理)、省第八届优秀青年厂长(经理)称号。 王惠霞1965年11月生,流亭镇红埠村人,城阳区实验小学教导主任。在负责城阳区数学实验班教学工作中承担全国单列城市数学公开课,受到专家的好评。所写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编入《青岛市优秀教案集》,所写论文《浅谈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意识》获全国优秀论文二等奖。本人事迹载入《青岛市优秀教师风采录》。先后被评为青岛市教学能手、青岛市优秀教师、青岛市“三八”红旗手、青岛市岗位示范标兵、全国优秀教师。1998年当选为山东省第九届人大代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