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薇 |
释义 | 1 影视演员◎ 人物简介(刘晓微)1995年,时年20岁的刘薇是重庆九龙坡区杨家坪人,护士学校毕业后进入重庆市第八人民医院工作。1994年3月,著名导演谢晋创办的影视艺术学院到重庆招生,她瞒着家人参加了考试,并从30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大二时,刘薇开始在《女人花》、《白粉妹》等影视剧中饰演角色,以其清新自然的表演风格获得业内的肯定。 其丈夫是著名导演冯小宁。 现更名为刘小微。 ◎ 影视生涯《白粉妹》 《初恋的故事》 《夏日恋语录》饰演:小秋 合作演员:陆毅 傅冲 《嘎达梅林》 《超强台风》 合作演员:巫刚 《举起手来》合作演员:郭达 潘长江 李鸣 《相约青春》 合作演员:苏有朋 袁立 郝蕾 《举起手来之二——追击阿多丸号》 《江南京华梦》饰演:莲儿 合作演员:陈浩民 佘诗曼 贾一平 徐怀钰 《欲望》饰演:孟小云 合作演员:刘德凯 邬君倩 ◎ 其他信息冯小宁和刘小微,演艺圈难得的模范夫妻,从相识、相知到相恋,以及步入婚姻殿堂,一次次考验让他们的生命紧紧相连! 缘分天定,在《嘎达梅林》里找到了心中的她 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冯小宁被分配到儿童电影制片厂任美工。两年后,他与大学同学李玲结婚。婚后,他开始展露导演方面的才华。1988年,冯小宁自编自导的电影《大气层消失》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导演特别奖、世界环保电影节“银松奖”后,他便转行当上了导演,先后拍摄的电影《战争子午线》、《红河谷》、《黄河绝恋》等,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事业日渐辉煌,冯小宁的个人生活却很不顺利。由于各自忙于事业,冯小宁与妻子的感情转淡,两人最终分道扬镳。此后,冯小宁将全部身心投入到电影事业中。 1995年,冯小宁筹拍电影《红河谷》,他专门赴上海谢晋影视艺术学院选演员,就在这里,他遇上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另一半——刘薇。 时年20岁的刘薇是重庆九龙坡区杨家坪人,护士学校毕业后进入重庆市第八人民医院工作。1994年3月,著名导演谢晋创办的影视艺术学院到重庆招生,她瞒着家人参加了考试,并从30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 大二时,刘薇开始在《女人花》、《白粉妹》等影视剧中饰演角色,以其清新自然的表演风格获得业内的肯定。所以,当冯小宁来选演员时,老师力荐了她。 刘薇落落大方的谈吐、温柔娴静的性格给冯小宁留下了深刻印象。但由于《红河谷》女一号定位是泼辣而富于野性,这显然与刘薇的性格有差距,冯小宁最终没有选她作为主角。 这之后,两人整整6年没有联系。直至2001年6月的一天,刘薇正在上海拍摄《初恋的故事》,手机突然响了,电话里传来一个浑厚的男中音:“是刘薇吗?听说你在拍摄《初恋的故事》,真了不起啊!” “您是哪位?我觉得您的声音怎么这么熟悉呢?”刘薇礼貌地问。但还没等冯小宁接话,她就立刻反应过来,激动地喊起来:“您是冯小宁导演对吗?” 原来,冯小宁决定导演以蒙古族民族英雄嘎达梅林为蓝本的电影《嘎达梅林》,在搜寻合适人选时,蛰伏在脑海中已6年的情愫突然闪现出来:那个刘薇不正是女主角“牡丹”的不二人选吗? 刘薇生长在都市,所接拍的戏也多以都市题材为主,接演“牡丹”这个蒙古族角色,她心里没底。冯小宁说:“演员在表演时,能够‘形似’当然好,但真正好的演员演得好的原因,还在于她演出时的‘神似’。你的性格既温柔,又坚毅,我觉得你是‘牡丹’的最佳人选!” 冯小宁的鼓励让刘薇有了信心。为不辜负冯小宁对自己的厚望,刘薇很刻苦。记得第一天骑马时,当她握着缰绳朝马屁股上抽打一鞭子之后,马便即刻撒开蹄儿飞奔起来,在马背上颠得一上一下的她被吓得大声尖叫,而且一下子被甩在了地上。 虽然没有伤筋动骨,但腿上磕出了血,背上摔得青紫。第二天,她依然坚持练习。 通过接触,冯小宁暗暗喜欢上了这个外柔内刚的女孩。但想到自己有过婚史,又比刘薇大20多岁,他心里虽有爱的情愫,却不敢有丝毫的流露。 那段时间,冯小宁也彻底颠覆了他先前留在刘薇脑海中的印象,从高高在上变得平易近人,他对每个人都好,那么善良宽厚,那么大气优秀……然而,他在工作之余却是那么孤独,看到形单影只的冯小宁,刘薇感到自己的心隐隐作痛,她意识到自己爱上了冯小宁。 2003年6月,冯小宁投拍抗日题材《举起手来》,再次邀请刘薇出演女主角。就在拍摄这部电影期间,他们的感情逐渐升华。 以诚打动岳父母,知天命迎来娇女出世 然而,恋爱结婚毕竟是大事情,何况冯小宁不仅离过婚,还比刘薇大20多岁,因此,当刘薇壮着胆子将自己与冯小宁的恋情告诉父母后,当即遭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 但刘薇的父母最终还是接受了冯小宁。 2003年8月,戏拍完了,恰逢刘薇的生日,刘薇的父母特地从重庆赶到北京,给女儿庆祝生日。得她的父母远道而来,冯小宁既高兴,也惶恐。 刘薇生日那天,冯小宁特地在北京一家最有名的川菜馆订了豪华套房,当刘薇和父母跨进这间套房时,被房间里的花团锦簇、香气四溢惊得呆住了,他们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别致浪漫的生日宴会。 “这里的川菜最地道了,不知是否合二老的口味?”“很香,很香。”刘薇的父母微笑着回答。看到这一桌菜,刘薇心中不由得泛起一阵温柔的涟漪。她吃得津津有味时,却突然发现冯小宁辣得鼻涕眼泪一个劲儿地流…… 这时,一直默默吃饭的刘薇的父亲问冯小宁:“你不能吃辣,为什么要到这来吃呢?”看到刘薇父母不解的眼神,冯小宁沉吟片刻,然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因为刘薇喜欢,所以我也喜欢!” 听了冯小宁的话,两位老人愣住了,继而微笑着连连颔首。他们从冯小宁的话中感受到了真诚、温暖,觉得冯小宁实在,实在的男人好啊! 这时,刘薇从包里拿出一本已翻得有些破旧的川菜菜谱对父亲说:“小宁不仅在外面吃饭时总是给我点川菜,他还特地照着菜谱给我做川菜呢!”两位老人被感动了——一个忙得连休息时间也没有的大男人,居然会为一个女人去学做菜,以让她能够享受美味,这样的爱还用怀疑吗? 见父母态度缓和多了,刘薇便对父母撒娇说,冯小宁一直叫她小薇,因而她想把刘薇改成刘小薇。刘薇本是跟父母开玩笑的,不曾想父亲却笑着说:“冯小宁的名字中有一个‘小’字,你要改成刘小薇的话,名字中也有一个‘小’,这很好啊。你们两个人的名字中都有一个‘小’字,这不更般配了吗?”父亲说完,稍作思考又说:“还有,你既然要改名,那不如将蔷薇的‘薇’改成微小的‘微’,因为冯小宁的‘宁’是‘宁静’的‘宁’,你用微小的‘微’就与宁静最接近了!” 听了刘父的话,冯小宁感动不已,他连忙上前抓住刘父、刘母的手动情地说:“我一定会对小微好一辈子的!请二老放心!”就这样,刘薇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刘小微。 2003年10月1日,冯小宁与刘小微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不久,刘小微发现自己怀孕了。她谢绝一切演出,在家待产。看到娇妻日渐隆起的肚子,年满50的冯小宁简直心花怒放。无论再忙,只要在妻子身边,他都会抽出时间轻轻地俯在妻子的肚子上,聆听妻子腹中宝贝的声音;或者一边轻轻地抚摸妻子的肚子,一边轻唱两三首歌——他要在孩子还未来到人世前,就与之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2004年3月,刘小微生下了一个女儿。当冯小宁从护士手里接过襁褓里的女儿时,激动得心狂跳起来:多么漂亮的女孩儿呀,红扑扑的脸,粉嫩得令人心疼,脸上一双眯缝着的小眼睛……这一刻,他幸福得眼睛一下子湿润了。 见到原本漂亮却因为生产而变得憔悴不堪的妻子,冯小宁情不自禁在妻子的额角轻吻了一下:“小微,辛苦了,谢谢你!” 那天晚上,他在日记里快乐地记录自己的心情:“以前我只有小微一个宝贝,从今天开始,我就有两个宝贝了!小微啊,你可知道我多爱你!你真是上天赐给我的天使,你不仅给了我幸福,还给了我一个漂亮的女儿,给了我无尽的天伦之乐,谢谢你,为了爱你们,我会继续努力的!” 此后,无论是对妻子,还是对女儿,在外面阳刚十足、且所拍的电影也全是阳刚十足的冯小宁,回到家里却彻底变成了“小男人”。他总是悉心照顾着妻子和女儿,知冷知热,无微不至,哪怕是给女儿换尿片、用奶瓶喂奶,也干得津津有味。 经历生死考验,这一刻幸福的滋味分外甜 2006年5月,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让冯小宁拍一部讲述三代青藏铁路建设者克服“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修建青藏线的电影,作为2007年国庆节以及庆祝“十七大”召开的献礼片。 任务艰巨,冯小宁只用一个多月就写完了剧本,8月便开始搭建剧组班子。然而,在寻找女主角时,他发现一些知名女演员因为有其他片约而没有档期,还有一些演员愿意与他合作,但一听说要上高原进行实景拍摄,就改口说自己身体吃不消了。 被弄得焦头烂额的冯小宁决定还是请刘小微出山,因为刘小微不怕苦、不怕累,且与自己同心同德,生死与共。因此,他将剧中两个角色,一名慰问建设青藏铁路官兵的文艺兵、另一名专治高原病的护士全都让刘小微一人演了。 对于丈夫的决定,刘小微最初很高兴,因为没去过西藏,她十分向往那个神秘的地方,觉得去玩一次也不错。于是他们将女儿托付给刘小微的父母,于2007年5月率领剧组从西宁出发去往西藏。 刘小微到了西藏才知道有多艰苦——海拔5000米所带来的高原反应、零下40℃的低温考验,让她痛苦不堪。 恶劣的气候也让冯小宁始料不及。严重的高原反应让他头痛欲裂,呕吐不已,走起路来歪歪斜斜的;剧组也有好几个人出现类似的不适;更糟的是,电影胶片一碰就断…… 怎么办?是撤回内地拍,还是只在环境好的地段拍摄?这样辛苦地拍会不会还没拍完就有难以预料的事情发生?剧组里有人提出了质疑。 “不,不能只在环境好的地段取景,更不能撤回内地!筑路工人们多年如一日地在这里战天斗地,我们只是拍一部电影,几个月后就离开了,为什么不能吃这个苦?”关键时刻,刘小微站了出来,大声说。 剧组一片静寂。此时,一旁的冯小宁看到妻子眼神里那一抹坚定的神情,不禁被深深震撼了,于是他坚定地说:“是啊,别人能够坚持,我们为何不能坚持?传统的电影胶片一碰就断,我们可以成本花大一些,用在南极也可以拍摄的特种胶片。” “好,我们听小微的,誓死拍好电影!”这时,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大家齐声附和:“对,誓死拍好电影。不拍好决不下青藏线!” 就在这一刻,冯小宁突然意识到,此次拍片是生死考验,真有牺牲的可能。于是他连忙请在内地的朋友给剧组的所有人员买了保险,还与妻子一起给孩子写了一封遗嘱: “乖宝贝: 爸爸妈妈今天给你写这封信的时候,是在美丽的西藏,是接近天堂的地方。 爸爸妈妈是为了拍电影而来到这里的,是为了再现修建青藏铁路的工人叔叔们战天斗地的英雄事迹而来到这里的。 但是,爸爸妈妈在给你写这封信的时候,却有着一丝无奈,想到自己所处的环境和你的未来,你妈妈此时眼含泪水,而我的鼻子也酸酸的。因为这里的条件太艰难了,空气稀薄,呼吸困难,头痛欲裂,寒冷彻骨,温度低到摄氏零下40多度,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我们怕此去再也回不来,再也不能回到宝贝你的身边,所以,才给你写这封信。 我们写这封信的时候,更多的却是神圣,无限神圣!因为我们如果牺牲了,能为共和国捐躯,也死得其所! 宝贝,爸爸、妈妈对你唯一的希望就是,在你渐渐长大的过程中,如果凄怨的冷雨迷蒙了你的眼睛时,你一定要坚强,一定要奋进,要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写完这封信,冯小宁和妻子都不由得泪流满面。可是,他们知道,自己别无选择! 刘小微是剧中唯一的女性,同时身体也比较瘦弱,因而受的苦也最多。在拍摄她披着婚纱奔跑的那个镜头时,她一边跑一边就吐了。尽管她每次跑完后,工作人员马上用军大衣把她裹住,但她还是几乎被冻成了冰棍。直到拍完第七遍,听到丈夫说非常好时,她才彻底放松下来,然而却一下子昏倒在地上。 晚上,醒来后的刘小微又感冒了,并发起了高烧。在青藏高原感冒可不比内地,极有可能引起肺气肿,并致人死亡。看到妻子烧得红扑扑的脸和急促的呼吸,冯小宁心如刀绞:“小微啊,你一定要挺住,你是我的生命啊!” 刘小微拉着冯小宁的手,吃力地说:“不会的,我不会有事的!我怎么舍得离开你呢?我年轻,能挺得过来。这些天来,你因为高原反应比我吐得还厉害,可你却一直默默忍受着。亲爱的,你要照顾好自己啊!” 就这样,剧组成员在冯小宁和刘小微夫妻与恶劣气候抗争的精神鼓舞下,几乎走遍了青藏线上的每一个点,历经4个多月后,终于顺利完成了整部电影的拍摄。 重归平淡却真实的幸福生活,冯小宁百感交集,他庆幸自己与妻子的“天路之旅”没有牺牲! 《青藏线》这部几乎是剧组人员用生命和鲜血拍成的影片,自2007年9月26日在全国上映后,引起强烈反响,好评如潮。这部电影也成了中国电影集团公司2007~2008年的8部重点推荐影片之一。 对冯小宁、刘小微来说,更重要的是,在4个多月拍摄时间里,夫妻俩从人间到天堂,再从天堂回到人间,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后,他们的爱情比金还坚! 2 央视记者基本资料 姓名:刘薇记者名:非亚 性别:女 民族:汉族 出生:1976年12月16日 逝世:2010年3月9日 毕业院校:英国布鲁内尔大学 学位:传媒硕士 2005年至2010年3月9日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每周质量报告》的女记者,使用非亚作为记者名称。2011年9月20日,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荣获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称号. ◎ 代表作品《瘦身陷阱》、《金丝美容》、《不健康饮酒状况调查》、《蓟县新生儿死亡调查》 ◎ 人物简介刘薇,笔名非亚,2005年9月,从英国留学归来加盟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她长期关注美容安全、化妆品质量等和女性健康密切相关的质量安全问题,以特有的女性视角,制作了大量专业性强、影响力大的新闻专题节目,处女作《瘦身陷阱》即获中央领导批示:一定要严查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不法美容医疗机构。 此后,刘薇又先后采制了《金丝美容陷阱》、《美容神针内幕》、《波丽宝丰胸陷阱》等一系列深入调查美容行业内幕和美容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节目,除了长期关注美容安全之外,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刘薇常年冲锋在新闻战场的第一线,在《追查『EV71』病毒》、《蓟县新生儿死亡调查》等大量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刘薇克服了采访中的重重阻力,一次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让观众在第一时间通过她的镜头,看到了事实的真相。 在送别的人群中,一位姓涂的女士格外引人注目,几年前她的孩子被制售假药的不法份子蒙骗,服用假药後肾脏受损,刘薇在采访中接触到了这个孩子,出於一个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更出於刘薇侠骨柔情的爱心,她在北京四处奔走,带孩子多方求医,最终在协和医院等著名医疗机构的帮助下使孩子病情好转。如今侠义记者英年早逝,涂女士闻听噩耗後专程从天津赶来,表达缅怀之情。刘薇,一个瘦弱的小女子,却有着一身铮铮傲骨,作为《每周质量报告》唯一的暗访女记者,承受着常人难以想像的压力,而她最大的快乐就是通过她的努力、通过她的调查、通过她的镜头,让老百姓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事实真相,推动质量安全领域相关问题的解决。她在《每周质量报告》栏目和中央电视台的屏幕上留下了绚烂的色彩,用行动忠实履行了一名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和庄严使命。 《京华时报》6月10日报道 前天(8日),央视救人女记者家属索赔110万 肇事司机被公诉。 ◎ 个人感言每一次经历质疑与求证,调查与反调查,其中的艰辛都如同一部部小说;只要能为消费者谋一丝利益,无论经历多少艰难困苦也心甘。 ◎ 2010年3月9日救人遭遇车祸身亡2010年3月9日晚,央视记者刘薇加完夜班驾车回家途中,前方一辆运煤货车侧翻,所装载的煤渣倾倒在了车道上,为躲避事故,刘薇采取了紧急措施但是还是没能避免车辆失控侧翻,翻车後刘薇只有脸部等几处轻微擦伤,被困车内,在路过车辆的一名男青年帮助下,刘薇从自己的车里爬了出来,成功脱险,此时後面又有一轿车翻车,车辆损毁严重,刘薇不顾自身安危,和救助她的男青年一起继续营救后车中被困人员,这时,又一辆汽车高速驶来,撞向了正在营救後车司机的刘薇和男青年,两人均牺牲。据了解,救人的男青年名叫曾庆香,37岁,江西藉。央视也希望能够尽快找到曾庆香的家人,表示慰问和感谢。 央视救人女记者本准备今年当妈妈 沈伟说,今年33岁的刘薇是家中独女,和爱人结婚多年,因为工作繁忙一直没要孩子,本来想今年调理一下身体,自己要个小孩的,她已经33岁了,今年本来准备当妈妈,但没想到……。 据沈伟透露,刘薇的父母在最初得悉噩耗后,两位老人特别的悲痛,“最近两天情绪已经平静了很多,他父亲还跟我说,女儿虽然去世了,但是为见义勇为献出生命,值得。” 3 著名京剧演员◎ 人物简介刘薇,现更名为刘子微,国家一级演员,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班,生于1968年,祖籍安徽芜湖。1980年考入武汉市戏剧学校,1986年毕业分配到武汉市京剧团。先后师承杨菊萍、王婉华、杨至芳等。现任武汉京剧院院长。 ◎ 擅演剧目《李十娘三上轿》、《春秋配》、《百花赠剑》、《岳飞夫人》、《四郎探母》、《杨门女将》、《玉堂春》、《红鬃烈马》、《凤还巢》、《沙家浜》、《洪荒大裂变》、《射雕英雄传》等。 ◎ 所获奖项1988年主演的《洪荒大裂变》获全国新剧目探索奖和首届文华 奖; 2001年主演的《射雕英雄传》获第三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优秀表演奖 2003年领衔主演《三寸金莲》该剧于2004年获文化部第十一届文华表演奖和中国第七届艺 术节“观众最喜爱演员奖”; 2005年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2005年获“武汉市十大新闻人物”。 2008年主演的大型当代京剧《吉庆街生活秀》在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荣获“金奖”。 4 北京中医医院呼吸内科任副主任医师◎ 人物简介刘薇,女,北京中医医院呼吸内科任副主任医师。1962年9月出生,1985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学士学位.从医以来一直在临床一线中医、中西医结合内科疾病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近二十年,曾参加有关高血压病、白塞病、慢性阻塞性肺心病和SARS康复期的多项临床科研工作,并获得过北京市科委科技进步奖,参与编写《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学》,多次在全国性学术刊物发表关于肺系疾病、白塞病及高血压病的诊治研究报告,承担联大中医药学院临床教学工作及硕士研究生、临床继续教育等讲课工作。 临床主要从事肺系疾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工作,主要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及内科杂病,诊疗中擅长从中医阴阳五行及脏腑关系理论入手,审病求因、精求诊断,善于以中医理论针对西医疾病进行辨证施治,重视对机体本质的调理,重视疾病缓解期的调理。长期从事对肺间质纤维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治疗和科研工作,参加三项有关呼吸系统疾病的科研课题,并从事中医院校的教学工作,曾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参与专业著作的撰写,并经常在报刊杂志上刊登有关呼吸系统疾病的科普文章。基于对中医“培土生金”理论的深入理解与不断追求,现师从著名脾胃专家危北海教授学习,并因早年曾参加高血压、白塞病等内科杂病的研究,故对多种内科杂病也有独到见解。擅长于治疗急慢性肺部感染尤其是慢性顽固的肺部感染病灶、肺间质纤维化、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肺心病、肺部肿瘤等以及高血压病、白塞病、皮肤色斑等内科疑难杂病。 ◎ 发表论文1. 从"肝热脾湿"辨治白塞氏综合征思路探讨 北京中医 1995第6期28页 2. 中医治疗湿热型白塞病52例临床研究 北京中医 2000年第5期28页 3. 浅谈扶正疗法在慢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中国医药学报 2000年第15卷增刊210页 4. 健脾为主治疗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22例临床总结 中国现代临床医学 2003年第2卷第9期69页 5. SARS康复期患者126例病状调查 中国中西医急救杂志 2003年第10卷第5期268页 6. 88例SARS患者康复期呼吸问卷调查 北京中医 2004年第23卷第4期222页 7. 中医综合疗法对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症状、血氧及肺功能的影响 待发表 参加课题: 1. 参灵胶囊用于COPD肺康复治疗临床观察 2002.7-2005.7 2. 养阴益气合剂治疗SARS康复期的研究 2003.6-2004.6 5 服装设计师现任: 北京杉杉玫瑰黛薇服装有限公司艺术总监;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理事,时装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北京市文化委员会委员。 1988年毕业于西北纺织工学院服装设计专业。 1997年被中国纺织总会授予中国首批优秀服装设计师称号。 1998年首次荣获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称号。 2003年再次荣获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称号。 2003年获年度中国最佳女装设计奖。 2004年荣获中国最时尚创业女性大奖。 6 北京雅思学校校长中国雅思天后,前北京雅思学校副校长。后于2010年末转校环球雅思学校担任副校长。 【主讲】雅思口语、新托福 【经历】北京大学教育学硕士。雅思口语专家,被业界及学生誉为雅思天后。同时因其考试预测精准及时,得名“预测王”。北大附中急速英语听说部分开发与推广总监,加拿大旅游学院中国校区商务英语首席主讲,曾出任空中美语网络主持人,并担任国际大型建筑类杂志《名筑》特约编辑。著有畅销书籍《雅思口语九天高分之路》。 【风格】课堂内容实用性极强,秉承让学生“轻松复习,事半功倍”的教学理念。实现了雅思口语教学应试技巧与能力提升的完美结合。教学逻辑清晰,幽默热情。强调英语能力提升与应试技巧掌握的完美结合。其独创的雅思口语嫁接法能够帮助学生轻松实现短期内分数的大幅提升。 7 北京协和医院医师◎ 简介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背景 1995-1997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博士学位. 1989-1995 哈尔滨医科大学 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7年9月 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 住院医师 2000年9月 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 主治医师 2002年10月—2003年9月 赴新加坡KK妇儿医院进修 2008年9月—10月 赴美国CCF心脏麻醉科学习 ◎ 成就熟练掌握各种疑难危重症患者的麻醉处理,包括嗜铬细胞瘤手术,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器官移植手术,心脏外科手术麻醉等;熟练掌握各种有创操作技术,困难气道处理技术,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及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监测技术;擅长危重患者的抢救处理,心脏外科手术麻醉及病理产科患者的麻醉处理。曾赴新加坡KK妇儿医院麻醉科工作一年。并赴美国Cleveland Clinic麻醉科参观学习,主要学习方向为心胸外科手术及肝移植手术的麻醉及经食道超声的术中应用。熟练掌握术后急性疼痛处理及癌痛的药物治疗。撰写相关专业论文及参与编写相关专著多部,并多次在国际麻醉学会议上发言或宣读论文。利用业余时间组织《Anesthesia & Analgesia》中文版及《Anesthesia》中文版的翻译出版工作,任杂志编辑部主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