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则渊 |
释义 | 刘则渊,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40年4月生于湖北恩施,现任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科技伦理与科技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工作简历21世纪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任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及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专委会主任、大连市社科联副主席,东北大学兼职博导、天津大学和大连大学等校兼职教授,曾兼任中国未来研究会理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等职。!1962年大连工学院机械工程系金属学及热处理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金相热处理方向的教学、科研和实验工作。1964年任金相热处理实验室副主任。 1974年,开始从事自然辩证法研究;1978年后,先后从事科学技术哲学、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战略学、科学计量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历任大连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系自然辩证法教研室副主任、讲师,科学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首任院长等职。 主要业绩着重从事科学学与科技管理、技术哲学、发展战略学和发展经济学诸领域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在学校支持下创办了国内第一个科学学与科技管理博士学位点,创建了网络-信息-科学-经济计量(WISE)实验室,带领WISE实验室团队在中国开拓了知识计量学与知识图谱研究的新方向;主持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和教育部、省、市科研课题2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世界新经济增长波的来临与中国21世纪发展对策》(《科技导报》杂志)等200余篇;著有《技术开发原理与方法》(合著,1986)、《发展战略学》(1988)、《论科学技术与发展》(1997)、《现代科学技术与发展导论》(2003)、《德国技术哲学研究》(合著,2005)、《科学知识图谱:方法与应用》(合著,2008)等;10余项软科学成果及论著获国家教委、省市科技进步奖和优秀论著奖。其中,《发展战略学》为国内第一部关于一般发展战略学的学术专著,先后获辽宁省社会科学省级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全国高校首届人文社科研究管理类优秀成果专著二等奖;为地方宏观决策栏提出各类咨询建议、立法议案、报告或文章达50余篇,受到表奖。如《大连市高科技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报告》,为大连设立高科技产业园提供了科学依据。因在社科领域的突出贡献而享受国务院授予的政府特殊津贴,被大连市委、市政府授予“大连市优秀专家”称号。 社会职务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 辽宁省科学技术学会委员 大连市科学技术协会常委 大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任 大连市技术决策与未来学研究会理事长 大连市软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大连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大连市委、市政府咨询委员 大连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 大连市甘井子区、西岗区高级顾问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教授 东北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 天津大学兼职教授 大连大学兼职教授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委会副主任 《自然辩证法研究》杂志通讯编委 《科学学研究》编委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编委 研究领域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研究方向为: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知识经济与经济管理,科学计量学。 科学技术哲学领域,研究方向为: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研究,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发展战略研究。 教学成果已经和现在讲授的课程有:自然辩证法概论、科学研究工艺学、技术论、发展经济学、发展战略学、科学技术布局学、知识经济学专题,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理工科博士生理论课)等。 指导培养的科技哲学和科学学与科技管理两个专业的硕士毕业生20余人,指导培养的博士毕业生40余名,其中哲学博士12名(含在东北大学指导的科技哲学博士毕业生10人)、管理学博士30多名。 学术论著学术论文在省级以上报刊和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达100余篇,90年代以来的主要论文有: Technology Paradox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Society Essence,现代技术与文化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1991.10,北京 Chinese Omnibearing Open and the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Northeast Asia ,东北亚经济合作国际学术讨论会,1992.7,长春 Comparative Researches on Economic Developments of China ,South Korea and Japan, Pan-Pacific Conference X,1993.7,Beijing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ese Coastal Port Cities in 21th Century ,第二届信息、系统和城市管理国际讨论会(ISIS-II),1995.9,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6年第6期。 中日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比较研究,中日科技发展比较国际研讨会,1991.8,大连。 大连21世纪发展趋势,辽宁带状城市群开发研究第一次中日国际会议,1996,沈阳 知识经济与辽宁带状城市群高技术产业化对策,辽宁带状城市群开发研究第二次中日国际会议,1998,日本川崎;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8年第五期。 21世纪大连和香港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战略构想,第一届香港特别行政区研究生讨论会,1997.12,中国香港。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新发展;自然辩证法研究,1992年第1期。 关于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建构,未来与发展,1993年第1期。 产业生态化和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自然辩证法研究,1994年第4期。 中韩日经济发展比较研究,科技导报,1993年第9期。 世界新经济长波的来临和中国21世纪发展对策,科技导报,1995年第4期。 持续发展观与产业生态化,人民日报.学者论坛,19961月20日。 发展:世纪之交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的主题,自然辩证法研究,1996年第1期。 科技转化型人才与科教兴国战略,方法,1996年第10期。 关于设立“科学技术管理”一级学科的建议,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7年第5期 论技术社会形态与生态化社会,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3期。 知识经济学和知识价值论,中国科技论坛,1998年第5期。 国家创新体系与企业技术创新制度,全国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1998,重庆 知识经济时代与理工科大学教育,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 学术著作编著出版的学术著作、教材和工具书10余部,主要著作有: 自然辩证法原理(合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出版。 技术开发原理与方法(合著),大连工学院出版社,1987年出版。 科学方法论丛书(合作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 发展战略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年出版。 论科学技术与发展,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 技术史(英国牛津克拉伦登出版社,第5-7卷,合作翻译),大连理工大学等六校出版社联合出版,1995年。 技术史(英国牛津克拉伦登出版社,第7卷,合作翻译),上海科教出版社,2004年出版。 德国技术哲学研究》(合著),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 科学知识图谱:方法与应用(合著),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 科研项目:主持承担或参与完成的国家级、省部级、市级的各类软科学研究项目及成果20余项,90年代以来的主要科研成果有: 中国保税区发展战略研究(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996 在高校建立工程研究中心的模式研究(国家教委项目),1991 工业技术开发方法论研究,(辽宁省项目),1987 科技先导型企业专题研究(辽宁省项目),1994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策研究(大连市项目),1992 大连“科技兴市”战略研究(大连市项目),1992 大连保税区发展战略研究(大连市项目),1992 关于烟大火车轮渡大连港首选羊头洼港的专题讨论(大连市项目), 延吉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延吉市项目),1997。 大连21世纪议程及可持续发展研究(大连市项目),1998。 现代企业技术创新制度研究(大连市项目),1998。 亚太地区港口城市发展战略教育制度(与日本德山大学合作项目),1995。 2020年辽宁带状城市群开发研究(中日合作项目),1995-2000。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建设模式与系统管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3。 国家知识经济体系的建构与对策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2。 中德老工业基地“技术进步-资源效率”创新模式比较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7。 获奖成果已有6项科技成果和10余项学术著作与论文获得国家教委、省市科技进步奖、优秀软科学成果奖和优秀论著奖,其中: 《发展战略学》,获辽宁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专著一等奖(1992); 全国高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管理类专著二等奖(1995年)。 《在高校建立工程研究中心的模式研究》,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4年) 《大连“科技兴市”战略研究》,获大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 《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策研究》,获大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1年) 《论技术发展模式》、《世界新经济长波的来临和中国二十一世纪发展对策研究》等论文,分别获辽宁省、大连市优秀学术成果论文一等奖。 决策咨询自1984年以来,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决策咨询活动,除主持完成省市软科学研究课题外,还作为大连市人大代表、市咨询委员、市社科联和市科协的成员,在省市各种会议、地方报刊、决策参考上提出和发表各类咨询建议,受到地方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许多决策咨询建议得到采纳。已被采纳的或部分采纳的建议有: 1、 设立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议。 2、 有关大连保税区发展战略的与区港一体化的建议。 3、 大连市按“三、二、一”产业顺序调整产业结构的建议。 4、 大连建设“生态城市”的建议。 5、 对烟大火车轮渡大连港址首选羊头洼港的论证(与大连理工大学土建设 计院桂玉昆教授等人和大连市计委共同论证)。 6、关于制定大连市科普条例的建议。 7、关于制定大连市科教投入条例的建议。 8、市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应由人大或其常委会审议的建议。 9、大连市“斯大林广场”、“斯大林路”分别改为“人民广场”、“人民路” 的建议。 10、大连发展知识经济与建设地方创新体系的若干思路。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