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银昌 |
释义 | 刘银昌,男,生于1950年9月,1966年参加工作,1974年入党,1988年担任官店镇党委书记至今,1999年1月当选为县人大副主任。刘银昌在官店这个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平均海拔1500多米的高寒山区,一干就是35年。他始终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战略方针,根据官店的实际情况,带领官店人民改革创新,使官店出现了历史性的新发展。 要群众干的,干部要先干;要群众第二年干的,干部要头一年干。做到了这点,你就不怕没威信! ——刘银昌 个人简介刘银昌刚担任官店镇党委书记时,全镇90%以上的农户还要靠救济过日子,5万多人中有3万多人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其中有1780户农户住茅草棚,17户住岩洞。386户全部家产不足80元,70%的村不通电,不通公路,60%的农户要到3里以外的地方挑水吃,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都不具备。 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开展讨论基础上,刘银昌与镇党委一班人带领5万多官店人民,打响了一场艰苦创业,脱贫致富的硬仗,经过13年的努力奋斗,开垦种植了1万亩茶叶、2万亩魔芋、2万亩药材、20万亩速生丰产用材林,把官店的山山岭岭装扮得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总投入才两千多万元,刘银昌带领官店人民却干出了一亿多元的业绩。以国家投入修建70公里公路的项目资金,修通了570公里公路,使公路里程由108公里增加到800多公里,全镇49个村实现了村村通公路,95%的组可以用机动车运输,永远结束了肩挑背驮的历史。全镇水电装机容量由1988年的675千瓦,发展到了4650千瓦,安装了2000杆程的水泥电杆电线,97%的农户通了电灯。所有学校都得到了改造和修缮,并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新修了大庄坪小学、官店镇中学,成功地实施了“千万工程”。40多万亩荒山变成了“绿色银行”。人均收入由13年前的233元增加到2253元,人均占有粮食由150公斤增加到700公斤,1992年甩掉了吃粮告救济的帽子,1993年实现了财政自给,甩掉了财政补贴的帽子,全镇财政收入由150万元增加到600多万元,1994年官店跨进了湖北山区“百强乡镇”行列,1998年官店人民整体脱贫,正在向小康迈进。 具体事迹大山壮歌官店,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的一个镇,5万群众就散落在武陵山腹地的崇山峻岭之中。这里属高寒山区,平均海拔1500米,距县城130公里,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因为山多地险,交通闭塞,解放后40年里,这里的群众缺食少穿,生活在极贫状态。刘银昌说:"不把贫困户搞脱贫,我要用鞋底打自己的脸!"刘银昌下定决心:用三年时间彻底解决群众吃饭问题!农业增收,关键在科学种田。刘银昌揣上烤苞谷棒(玉米),一次次往县里、州里、外地跑,弄新品种、学新科学。最后决定推广苞谷新品种的地膜种植法。刘银昌从区里买来种子、薄膜,带头背着免费往农户家里送。就这样群众还骂干部"多管闲事"。刘银昌不灰心,他怀里揣着一把皮尺、一个本子、一杆小秤,跑到哪说到哪、量到哪,一家家动员,一块田一块田地落实。群众半信半疑地种了,当年苞谷产量翻番。三年后,官店人实现了粮食自给,甩掉了"吃救济大户"的帽子。农民要致富,还要别的出路。刘银昌把眼光落到了连绵不断的大山上。他根据本地气候特点,把山从山上到山下分成三类:山顶种植药材、日本落叶松;山腰种烟叶、杜仲、魔芋、粮食为主;山脚种茶、棕、桐、漆。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格局。群众以前从没种过烤烟,刘银昌就拿自家责任田作试验,种了5亩,实行地膜栽培,绿绿的烟叶长得舒舒展展,年底一下子收入7500元,亩均1500元,是种苞谷收入的几倍!群众这下服了。烤烟、白肋烟在官店扎下根,最多时全镇种2.7万多亩。种魔芋,开始农民也不认。刘银昌又在自家试种,一亩地一下子搞了两三千块钱,跟着种的农民都尝到甜头。群众这下高兴了,他们夸魔芋:"头顶三角叉,身穿蛇皮褂,脚下踩着个钱巴巴。"现在官店全镇种有魔芋2万亩,占建始全县的1/4,建始成了远近闻名的魔芋大县!农民日子一天好过一天。人均年纯收入从1988年的330元增加到现在的2253元。1997年,官店镇在全县率先整体脱贫;2000年被评为全省百强乡镇。刘银昌说:"要群众干的,干部要先干;要群众第二年干的,干部要头一年干。做到了这点,你就不怕没威信!"刘银昌的脚上长年穿着草鞋。他的"工作间"就在山间田头、农民家里。因为总走山路,他的两个大口袋里总装着烤洋芋(土豆)、烤苞米粒,走得饿了就吃几口,渴了就把嘴凑到石头缝里喝山溪。他是镇党委书记,但比农民还会干农活、还干得多,并且以此取得群众的信任、拥护和爱戴。组织群众修公路,他先修一段作样板,再让群众照他的样子修;号召群众种杜仲、银杏等经济林,规定一人一亩,他自己完成两亩;帮扶特困户,别的干部一人、两人或三人包一户,他一人包三户,而且是最穷的三户。刘银昌每年都要为群众出去搞几十次种子,出差费用都是自掏腰包,不取农民一分钱。大山里的公路又窄又险,刘银昌曾8次遭遇翻车,8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其中3次是给农民送种子、薄膜。1986年冬,陈家湾至红沙溪段的公路开始修建,刘银昌在往工地上拉炸药的途中,拖拉机翻了,他一下子被摔晕了。醒后抬到工棚里,他的右臂已抬不起来,疼得浑身冒汗。村里的土郎中给他一查,右肩胛骨断裂!刘银昌不让声张,在工棚里吃了一天的止疼药,第二天天蒙蒙亮又上了工地。此后的7天内,刘银昌饭吃不下,全靠喝药酒,吃去痛片,硬是咬牙支撑到公路完工。但是他的肩骨已经变形,再也接不上了。刘银昌为群众拼命苦干,农民群众也死心塌地拥护他。山区修公路,造价昂贵,13年来,上级只给官店480万元,刘银昌硬带领群众修了650公里,群众自发投工投劳折款达2000多万元。刘银昌召集万人大会,说几点开就几点开,万把人静悄悄坐好了等他来讲话。刘银昌说:"帮群众解除疾苦,就是代表人民利益,做到了这点,你就会感到当干部的价值和欢乐。"群众都说刘银昌是"老虎相,菩萨心",因为他最看不得群众受苦受难。1997年正月初八,刘银昌检查工作时来到羊角山村3组李增能家,进门一看,刘银昌眼圈红了:李增能夫妻都是又哑又聋的呆傻人,两口子一年到头不洗脸,不理发,头发膨得有筛子大,连大小便都不晓得要下床;房子就是个小茅棚,穷得无碗无筷,吊锅里煮着发霉的苞谷籽,饿了就伸手抓着嚼。刘银昌买来肥皂、洗衣粉、毛巾等用品,首先教李增能一家学会洗脸洗澡。他找来组里的党员王从珍,请她当"编外家长",指导这家搞生产、帮李增能的女人洗头梳发;安排村支部副书记胡继重定期帮李增能理发、刮胡子。他请来村组党员来李增能家开现场会,大家捐钱出料,帮李家修起了两间木房。他又召集镇机关干部来李家开会,各部门有的解决生产资金,有的包教技术,有的提供种子、地膜。李增能家荒了的田地有了生机,预计今年毛收入可达1.6万元。1997年以来,刘银昌每月至少来李增能家看三四次,每年腊月二十四(小年)都要送钱送物来,他个人先后为李家投入1万多元。十几年来,刘银昌共帮扶困难农户50多户,自己先后投入近3万元。刘银昌打通圈儿岩的故事在当地广泛流传。圈儿岩是座山,三面绝壁,一面是险绝的悬崖,39户160多口人就生活在这块与外界隔断的山顶上。一副宽约2米,长48步的木梯,一头架在山崖头,一头落在下面的斜坡上,圈儿岩人走这种危险的"天梯",一走就是9代人!因为农产品运不下去,群众家家守着穷。刘银昌说:"修不通圈儿岩,我们就算不得代表人民根本利益。"打通圈儿岩的战斗打响了,山上的群众家家户户像过年。刘银昌自己先捐出1000元,并任总指挥。他与乡亲们苦战两个月,终于在那万仞绝壁上开出一条通道。竣工那天,群众敲锣打鼓,鞭炮放了又放。刘银昌只读过几年书,所以特别重视教育。平常下乡,见到穿得破旧的孩子,他都要上去摸一摸,问两句,兜里的钱,十块八块,三十五十都掏给孩子。他帮扶过40多个学生。现在的官店,从村到镇,最高最漂亮的建筑都是学校。镇教育站长李传华给记者报出一组数字:近几年,全镇教育总投资826万元,修建校舍共79栋。全镇初等教育完成率达99.9%,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91.7%,官店民族中学升学率居全县第一。每年县、州、省奖励给刘银昌的钱,他全部捐献给公益事业。今年"七一",中组部奖励的5000元他捐给镇上的老街修建工程;他牵头办起镇养老院后,三天两头把家里的腊肉、席梦思床、桌椅等送给老人,个人捐款达12500元。刘银昌说:"我舍不得离开朝夕相处的这帮伙计,我宁愿背着药罐子也要和他们在一起;哪天死了,也要埋在官店,与他们作个伴。"从上任第一天起,刘银昌就下定决心:群众不全部脱贫不离开官店。13年中,建始县有些乡镇先后换了8任书记,州里的老领导看他一身伤病,曾三次要调他到州、县工作,他都谢绝了。1999年当选县人大副主任后,他坚持不转关系,除了偶尔到人大开开会以外,还是工作在官店。银昌工作中有"三不干":"捆绑吊打不干、搜查抄家不干、贪污受贿不干"。有这些行为的干部,刘银昌处理起来又严又狠。刘银昌把教育干部与农村党的工作要实现的"两专一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结合起来,在海拔1800米的长岭上建成了"三个代表"教育基地。来轮训的干部,实行边学理论边参加劳动,目前基地已开发山地3000亩。"三个代表"基地也是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地,试验成功了,再向农民推广,降低了农民的种植风险。刘银昌每年还请来几百个经济困难的农民,让他们在基地边打工,边学技术,又赚了工资又学到技术,这比办农技学习班效果都好。刘银昌对干部管得严,也爱得深。镇机关干部从来不拿一分钱奖金,但刘银昌每年都要拿出镇办实体收入的60%,给各村主要干部发个四五百元奖金。他说,村干部工作累,负担重,不给点补贴过意不去。刘银昌对记者说,这辈子净忙工作了,欠女人(妻子)的太多。刘银昌在官店当书记13年,只让妻子黄贤菊来过2次,一次是小女儿得脑膜炎,妻子陪着到镇医院;还有一次是大女儿生孩子,妻子来照顾。刘银昌说:"我女人在镇上乱跑,我这个书记一定当不好。"妻子对刘银昌事业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刘银昌动情地对记者说:"将来几年,我还要干8件大事,其中最重要的是3件:3年内再在教育上投资900万元;把通往巴东、恩施、鹤峰的109里公路修成柏油路;农民减负,干部增收。这些事干成了,我也干不动了,就回家陪我的女人。" 受到表彰刘银昌的先进事迹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先后76次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表彰,1998年3月当选为九届全国人大代表,2002年当选全国“十六大”党代表,1998年6月荣获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的全国农村基础组织建设工作者优秀乡镇党委书记称号,1999年6月荣获中共湖北省委授予的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2000年6月荣获中共湖北省委授予的“十佳乡镇党委书记”称号,2000年6月荣获中共湖北省委授予的“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2001年9月荣获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的“扶贫开发突出贡献者”称号,2002年底秋被中组部表彰为“全国农村基层干部标兵”,同时被评为湖北省“十大杰出公民”。2001年6月28日,以他的事迹拍摄的电视片《官店的官》作为中央电视台纪念建党80周年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专题片在全国展播,2001年8月18日,湖北电台、湖北电视台、楚天电台相继播出其先进事迹的新闻。2000年8月19日,刘银昌作为全国推出的忠实实践“三个代表”的三个典型之一,其先进事迹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等各大媒介播出。8月20日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农民日报和中央其他主要新闻单位同时报道刘银昌的先进事迹、反映其先进事迹的电视专题片《土家寨好书记》也相继在湖北卫视和中央电视台播出,刘银昌面对这些荣誉,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并将每一次荣誉当作一个新的起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