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刘业村
释义

刘绪曾(1855-1929),字唯斋,号业村、梦庄道人,庆云县崔口镇崔东北村人,清光绪贡生。斋堂为醉石山房、听雨草堂、垕山堂等。先生姿性颖异,妍雅博物,早年弃举业,躬耕闾里,醉心翰墨,诗书画印皆善。诗法晋唐,有《能耐轩诗草》传世。

中文名:刘绪曾

外文名:liuxuzeng

别名:字唯斋,号业村、梦庄道人。

国籍:中国,清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东省庆云县崔口

书法以董香光为宗,隶书追秦汉榜书、八分,书风气韵典雅,字字求变,圆润丰满,富书卷气。于丹青有特慧,少时即于宋元山水画理,多所启发,择古画谱之法备气至者朝夕临摹,功力深厚,故凡布置设施,钩勒斫拂,悉有根底。梅兰俱佳,尤以山水成就最高,有山水圣手之誉。师法四王而多清逸之气,晚年益臻神化。树木丛郁而不繁,丘壑深邃而不碎。誉满齐鲁,名闻京津,四方踵求者屦满户外,单牍片纸,人争宝之 。

刘业村兼擅金石,存世有《醉石山房印草》四卷,每页钤拓一至四印,均为先生自刻,无边款,有崔家澍序及先生自序,为晚清民国期间重要印谱,名重印坛。刘业村中年以后,声望日隆,冀鲁两省慕先生德艺,执弟子礼者数十人,先生提携后进,不遗余力,沧州、庆云、盐山、无棣、海兴诸县受其教而有成者甚多,其弟子或工绘事,或善书法,或粹铁笔,或祥悉历代碑铭,造诣不同,志趋则一。历经百年沧桑,先生存世作品已稀同星凤,散见于国内外藏家手中,偶在大型拍卖会上出现,备受追捧。此墨梅四屏,是其晚年精心之作,为其存世作品中所仅见,故尤显弥足珍贵。

业村先生姿性颖异,妍雅博物,早年弃举业,躬耕闾里,醉心翰墨,诗书画印皆善。诗法晋唐,有《能耐轩诗草》传世,其中尤以《咏庆云八景》流传最广。诗云:

溟蒙烟云暗棣城,船泊鬲津夜色横。

雁滩渔歌斜照晚,龙冈岚影晓天晴。

晨听东岳钟三扣,暮聆西山笛一声。

杏岸红云迎旭日,月沽春水涨初平。

先生书法以董香光为宗,隶书追秦汉榜书、八分,书风气韵典雅,字字求变,圆润丰满,富书卷气。先生于丹青有特慧,少时即于宋元山水画理,多所启发,择古画谱之法备气至者朝夕临摹,功力深厚,故凡布置设施,钩勒斫拂,悉有根底。梅兰俱佳,尤以山水成就最高,有山水圣手之誉。师法四王而多清逸之气,晚年益臻神化。树木丛郁而不繁,丘壑深邃而不碎。誉满齐鲁,名闻京津,四方踵求者屦满户外,单牍片纸,人争宝之 。清宣统二年,先生出版了其个人画集《七十二候图》。七十二侯是中国最早的结合天文、气象、物候知识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源于黄河流域,完整记载见于公元前2世纪的《逸周书·时训解》。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候应。其中植物候应有植物的幼芽萌动、开花、结实等;动物候应有动物的始振、始鸣、交配、迁徙等;非生物候应有始冻、解冻、雷始发声等。七十二候候应的依次变化,反映了一年中气候变化的一般情况。此画集以七十二侯为内容,作画七十二幅,由春及冬,每画钤一印,与画作相呼应。该画作首先在北京《醒华报》连载,后结集出版。当时出个人画集的寥若晨星,全国也没有多少。该画集由庆云书画名家、受国将领蒋英先先生作序,一问世即在京城引起极大轰动。

据传慈禧太后非常喜欢业村先生的画作,着人征调刘氏作品入宫观赏。刘业村兼擅金石,存世有《醉石山房印草》四卷,每页钤拓一至四印,均为先生自刻,无边款,有崔家澍序及先生自序,为晚清民国期间重要印谱,名重印坛。刘业村中年以后,声望日隆,冀鲁两省慕先生德艺,执弟子礼者近百人。先生提携后进,不遗余力,沧州、庆云、盐山、无棣、海兴诸县受其教而有成者43人。其弟子或工绘事,或善书法,或粹铁笔,或祥悉历代碑铭,造诣不同,志趋则一。历经百年沧桑,先生存世作品散见于国内外藏家手中。但由于种种原因,作品价位还不是很高,一般一幅对联在1500-2000元,四尺山水在2000--3000元左右。

十八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鲁北大地出现了一位诗书画印四绝、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刘业村先生。他不但以卓越的艺术成就享誉一时,而且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刘业村(1855-1929),名绪曾,字唯斋,号业村、梦庄道人,庆云县崔口镇崔东北村人,清光绪附贡生。斋堂为醉石山房、听雨草堂、垕山堂等。业村先生幼年丧父,靠母亲扶养成人。他姿性颖异,妍雅博物,因“侍养慈围,不肯一日离侧”,故淡视功名,躬耕闾里,自设家塾,教读亲族子弟,暇则醉心翰墨。至中年,先生声望益隆,京津官商重金来聘,均被先生婉言谢绝。但与乡里耆老、青年后生、学者名士、山僧客多所盘桓。凡乡里有所求,必慷慨应办,有求书画者,无酬相赠。先生诗书画印皆善。寓情即景之诗

业村先生擅诗,出版有个人诗集《能耐轩诗草》四卷,惜已散佚。流传最广的当属《咏庆云八景诗》:

溟蒙烟云暗棣城,

船泊鬲津夜色横。

雁滩渔歌斜照晚,

龙冈岚影晓天晴。

晨听东岳钟三扣,

暮聆西山笛一声。

杏岸红云迎旭日,

月沽春水涨初平。

除此之外,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多是先生的题画诗和其自书《业村诗草》中的乡居散诗。他的题画诗信物拈来,直抒胸臆,读来清风拂面,逸气爽心。如题山水画诗:

远却红尘路,谁家一叶舟。

逍遥真自在,独钓大江秋

他晚年写的一些诗,基本上都是即情即景,虽是雅兴吟唱,却不时流露出晚景凄凉,如:

听到鸡三唱,窗前曙色曦。

睡余衾尚暖,醒忆梦离奇。

年老思偏健,心闲起更迟。

每餐求一饱,外事不闻知。

潇洒醇美之书

先生书法以二王为宗,参以董香光笔意,潇洒飘逸,富书卷气。隶书追秦汉榜书、八分,书风气韵典雅,字字求变,圆润丰满,颇受世人珍爱。

先生书法传世作品以中堂和对联居多,无棣原县政协主席杨宝珩先生收藏先生作品最富,其中有一幅对联“海底宝珠天上月,堂前石壁地间山”,写得不激不励、醇雅秀美,堪称先生代表作。其传世的书作还有《业村墨迹册》、《业村诗草》等,都是页页锦绣,字字珠玑,使人爱不释手。

同时,业村先生还是一位鉴赏家、收藏家,生前收藏有大量名人书画,其间多有题跋,皆秀润可爱。2006年网上曾出现一幅康熙武进士韩公远诉册页,即为业村先生旧藏,后有先生长跋,堪称题跋类的代表。

先生在较大画幅的作品上题款,都是任意挥洒,大有:“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之势。他在一些山水小品上的题句,虽只有玉米粒大小,却写得从容荡漾,秀致迷人,从先生的字可以想见先生当年的风采是何等的潇洒。

精湛深邃之画

在四艺之中,成就最高的还是的绘画。先生于丹青有特慧,少时即谙熟宋元山水画理,多有启发,择古画谱之法,朝夕临摹,功力深厚,故凡布置设施,钩勒斫拂,悉有根底。梅兰俱佳,尤以山水成就最高,有山水圣手之誉。 据传慈禧太后非常喜欢业村先生的画作,曾着人征调刘氏作品入宫观赏。

其山水画师法四王而多清逸之气,晚年益臻神化。树木丛郁而不繁,丘壑深邃而不碎。誉满齐鲁,名闻京津,四方踵求者屦满户外,单牍片纸,人争宝之 。清宣统二年,先生出版了其个人画集《七十二候图》。当时出个人画集的寥若晨星,此画集也是我省第一本个人画集,足见先生画作水平。七十二侯是中国最早的结合天文、气象、物候知识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源于黄河流域,完整记载见于公元前2世纪的《逸周书·时训解》。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候应。其中植物候应有植物的幼芽萌动、开花、结实等;动物候应有动物的始振、始鸣、交配、迁徙等;非生物候应有始冻、解冻、雷始发声等。七十二候候应的依次变化,反映了一年中气候变化的一般情况。此画集以七十二侯为内容,作画七十二幅,由春及冬,每画钤一印,皆为先生自刻,与画作相呼应,气韵生动,格调高雅,是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艺术精品。七十二侯图首先在北京《醒华报》连载,受到各阶层喜爱,后结集出版。该画集由庆云书画名家、爱国将领蒋英先先生作序,一问世即引起极大轰动。

先生不但山水画得好,其他如兰草、梅花、蔬果、翎毛,无不精到。笔者曾见其兰花四屏,用笔圆中带方,展中带折,丛丛簇簇生于峭壁之上,朵朵兰花掩映叶间,其中一朵跌溪中,顺水漂流,引人无限遐思。有一幅扇面,以泼墨法绘有几只形态各异的蟹子,其意趣直追徐渭。

先生作品存世量较多,不但深受当地藏家追捧,在京津地区也有较大影响,为藏家所青睐。近年在南方一些省市也偶有作品出现。

古朴端庄之印

清代印坛,名家辈出。先生于篆刻,以历代印谱为师,刻苦自学,终于形成古朴端庄的独特风格,存世有《醉石山房印草》四卷,每页钤拓一至四印,均为先生自刻,无边款,有崔家澍序及先生自序,为晚清民国期间重要印谱,名重印坛。此印谱近年曾多次在国内大型拍卖会上露面,每以高价成交。

业村先生的书画用印皆出已手,常见的有“刘绪曾印”、“绪曾印”、“业村”、“号业村”、“业村书画”、“业村记”、“绪曾私印”、“刘氏业村”等。闲章有“乐琴书以忧”、“醉石山房画史”、“闲情逸致”、“醉石山房人”、“赏心管弦皆朋友、得意书画即儿孙”、“石痴画癖”等,从中可以窥见业村先生的人生志趣。笔者幼时曾见过他的名句闲章四条屏,刻工、裱工俱佳,内容均为先生闲章佳句,但藏家珍爱,不肯出售,春秋数度,今则不知花落谁家矣。

先生制印朱白文皆佳,拙巧相映,令人喜爱,当时本地书画名家张轶山、蒋英先、王士诚等也多请先生治印。先生曾为其高足刘凌衡治印两方,极富情趣。刘凌衡字岳南,因其临河而居,因刻“马颊河畔人家”,第二方印为有感时弊而作,文曰“诗文不值钱”,该印巧就巧在钱字不是文字,而是半个“半两”古钱,也可读为“诗文不值半个钱”,堪称妙趣横生,让人过目难忘。刘岳南先生也常将此二印作画作押脚之印。

海纳百川之德

业村先生中年以后,声望日隆。冀鲁两省慕先生德艺,执弟子礼者近百人。先生提携后进,不遗余力,沧州、庆云、盐山、无棣、海兴诸县受其教而有成者甚多,并有安徽、浙江等地学者慕名来投,现有籍可考者43人,其中年龄最小的20岁,最大的57岁。其弟子或工绘事,或善书法,或粹铁笔,或祥悉历代碑铭,造诣不同,志趋则一,均为一代名彦。

在诸弟子中,成就最高者当属于墨林。于墨林(1908—1964),字景儒,号道纯,以号行。出生于富农家庭,自幼敏于绘事,不事生产,拜刘业村为师,专攻花卉草虫,兼画山水,尤以擅画蝴蝶闻名遐迩,人称“百变蝶王”。其作品外师造化、内得心源,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空灵飘逸、浑若天成,既得乃师之笔精墨妙,又有个人之独特风貌,曲尽草虫百态,确有一代大家之风,为近代画蝶第一人。其名收录《中国国画大辞典》,被誉为北方农民书画家。2008年嘉德拍卖公司推出其百蝶图一幅,以145600元的高价成交。

因历史原因,笔者所见先生弟子画作,仅有孙剑涛、崔宝庄、吴鹤双、刘凌衡数人而已,书画皆有较高建树,不辱其师,目前这些人的作品已成当地藏家追捧对象。先生于1929年病逝,享年74岁。逝后,其弟子为其筑墓立碑,为当地名胜,惜毁于文革,所幸拓片犹存。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8: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