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彦随 |
释义 | 刘彦随,男,1965年4月生,陕西绥德人,共产党员,博士生导师,从事土地科学(土地利用、土地退化与土地评价)等领域的研究工作。现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基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区域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土地利用规划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曾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与可持续发展途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牧交错区资源大开发对土地退化的影响机制及其优化途径研究”等科目的研究工作。 工作简历1998年8月-2000年6月,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经济地理部博士后研究,2000年6月至今,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工作。2001年、2003年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访问学者。 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研究所区域农业与乡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土地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学会农业资源与环境分会常务理事;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兼职研究员、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陕西师范大学兼职教授;黑龙江农垦局经济发展顾问专家,陕西铜川市、榆林市政府顾问;《地域研究与开发》杂志副主编,《地理研究》、《山地学报》、《资源科学》、《中国生态农业学报》、《地理科学进展》、《人文地理》、《经济地理》、《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s》等学术期刊编委。 研究领域(1)土地科学(土地利用、土地退化与土地评价) (2)GIS支持下区域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3)可持续农业与乡村发展 (4)城乡协调发展与新农村建设 (5)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模型与方法。 个人成就科研业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973”计划课题、中科院知识创新重大项目课题,以及省部级重点科技项目20余项。其中,主持的主要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与可持续发展途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牧交错区资源大开发对土地退化的影响机制及其优化途径研究”、“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土地利用类型转换与优化配置研究”,国家973项目课题“北方干旱化对土地、水资源和粮食安全的影响及适应对策”,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专题“全国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体制研究”,以及“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驱动机制与模型研究”(国土资源部重点科技项目),“东北地区农业水土资源态势与可持续利用对策”(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课题),“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城乡协调发展模式”(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知识创新领域前沿项目),“过去20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与未来30年土地利用情景研究”(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知识创新项目课题),“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专题”、“全国土地利用战略”(国土资源部规划项目),“海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海南省土地承载力评价与优化决策”,“三亚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北京市丰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广西统筹城乡发展研究”,“广西扶贫开发模式与可持续发展途径研究”,“天津市东丽土地利用与城镇化发展研究”等。 学术著作已出版著作8本。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被SCI/SSCI/EI收录论文25篇,CSCD论文80余篇。1.刘彦随. 山地土地类型的结构分析与优化利用. 地理学报, 2001, 56(4):426-436. 2.刘彦随. 现代农业地理与土地利用创新研究. 地理学报, 2008, 63(4):353-358. 3.刘彦随, 杨子生.我国土地资源学研究新进展及其展望. 自然资源学报,2008,23(2): 353-360. 4.刘彦随, 靳晓燕. 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村特色生态经济模式探讨. 自然资源学报,2006,21(5):7438-7450 5.刘彦随, 彭留英. 东南沿海发达区土地利用转换态势与机制分析.自然资源学报,2005,20(3):333-339. 6.刘彦随, 吴传钧. 中国水土资源态势与可持续食物安全. 自然资源学报, 2002,17 (3):270-275 7.刘彦随, 方创琳. 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胁迫转换与优化配置. 自然资源学报,2001,6(3):67-74 8.刘彦随. 保障我国土地资源安全若干战略思考.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6,21(5):379-384. 9.刘彦随, 邓旭升,胡业翠.广西喀斯特山区土地石漠化与扶贫开发探析. 山地学报,2006,24(2):228-233 10.刘彦随. 我国中部地区农业发展定位与战略. 经济地理, 2008, 28(4):646-649. 11.刘彦随. 东北地区土地利用转换及其生态效应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2005, 21(11):60-66. 12.刘彦随, 吴传钧,张建平. 建立我国土地科技创新体系的若干问题. 地理研究, 2003,22(4):416-422. 13.刘彦随, 陈百明. 中国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地理研究, 2002, 21(3):324-330. 14.刘彦随, 吴传钧,鲁奇.21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方向和策略.地理科学,2002,22(4):385-389. 15.刘彦随, 胡业翠,郑宇.经济快速发展地区耕地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分析.地理科学进展,2004,23(5):25-32. 16.刘彦随, 樊 杰.面向国土资源决策的中国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中国土地科学, 2001,15(4):12-17. 17.刘彦随, 郑伟元. 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论.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8. 获奖情况2005年12月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2004年11月“第九届中国青年农学科技奖”;2004年5月获“全国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奖;2003年12月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0年3月获“第三届华中地区科学技术推广大会科技成果一等奖”; 1999年11月获“第五届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1999年4月获“江苏省首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997年、1998年两度获得“香港朱敬文奖学金特等奖”。 代表作品《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论》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地理学、资源科学、土地科学、土地资源管理、城乡规划等学科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国土资源管理人员、规划研究与技术人员参考。 第1章 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生存与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条件,人类的生存空间、生产活动等无一不与土地发生联系。在区域“人口一资源一环境一发展”(PRED)复合系统中,土地资源居于其他资源无法替代的核心地位。土地利用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界相互影响与交互作用最直接和最密切的关系,人类利用土地在发展经济和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对自然资源结构及其生态与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Sulistyawa-ti et al.,2005)。目前,科学家和公众都认识到生物圈许多领域正发生的系统变化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后果(Jepsen et a1.,2005)。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面向解决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若干重大问题,“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研究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1995年,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和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HDP)共同发起的LUCC的科学计划,其根本的出发点就在于通过对人类驱动力-LUCC-环境反馈相互作用机制的认识,进而深入开展全球、国家和地区的人口、资源、环境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研究。1999年,IGBP和IHDP出版了《LUCC研究实施策略》,进一步提出将土地利用过程、LUCC的人类响应、综合的全球和区域模型作为研究的主题,同时强调了LUCC研究必须与区域土地退化、水资源和贫困问题等可持续发展问题相联系。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将揭示LUCC的主要社会经济驱动力及其反馈机制与作用方式,作为LUCC研究计划的三大目标。IIASA的研究强调经济准则,认为土地利用变化归根到底是经济决策的结果。其中,有关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研究(LUC-China)涉及粮食紧张与预期的土地利用变化、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各种人类驱动力(如人口增长、城市化、生活方式转变)等重点问题。 科目背景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规模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土地持续利用是实现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科学协调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系,成为事关人类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影响子孙后代生存的核心问题。因此,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是国家经济建设中一项长期而重大的任务,从而引起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普遍关注。 中国幅员辽阔,土地资源丰富多样,但是,各类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人多地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上升为中国的基本国策。21世纪前期,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迅速推进并走向高度化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走向国际贸易一体化与建立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供给的稀缺性与其社会需求的增长性之间呈失衡发展的态势,导致土地资源的非农化的倾向及其用途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与此同时,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的土壤污染和土地退化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社会兼职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农学会农业资源与环境分会常务理事;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兼职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陕西师大旅游与环境学院兼职教授;《地域研究与开发》杂志副主编,《山地学报》、《资源科学》、《地理科学进展》、《人文地理》等学术期刊编委。 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 GIS支持下区域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人文驱动机制 。 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点项目,以及省部级重点科技项目和地方委托研究项目18项。其中主持的主要项目有:“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土地利用类型转换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驱动机制与模型研究”(国土资源部重点科技项目)、“东北地区农业水土资源态势与可持续利用对策”(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课题)、“干旱化对我国粮食、水和土地资源安全的影响及适应对策”(“973计划””课题)、“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城乡协调发展模式”(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过去20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与未来30年土地利用情景”(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知识创新工程骨干项目专题)、“新一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专题”(国土资源部规划项目)、“广西统筹城乡发展研究”(广西“十一五”重大招标项目)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