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挺柱 |
释义 | 简介刘挺柱,无棣县佘家巷人,生于1919年1月28日。 革命生涯“七.七”事变后,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他参加了革命活动,1939年6月,经中共无棣县委书记付洁臣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教育下,于1940年2月带领本村十余人参加了八路军。参军后,他作战勇敢,不怕流血牺牲,受到部队领导的信任,同志们的关心,任115师教导第六旅16团三营九连班长、排长、连指导员。 1943年,教导第六旅旅邢仁甫叛变革命,投靠日寇,敌人更加疯狂扫荡,使当地群众、部队情绪极度不安定。为了加强政治教育工作,保证部队的稳定,在上级党委的直接安排下,刘挺柱由连指导员改任为连政委。 1945年下半年,他任渤海一分区政治处组织干事、直工股股长。先后参加了解放南皮、东光、吴桥、无棣等战役。 解放战争期间,刘挺柱担任渤海分区十七团二营教导员;1949年4月渡江战役前夕,提升为团政治处主任。1949年9月,任28军83师248团政委。期间,先后参加了莱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解放福州战役等。他英勇作战,不怕牺牲,出生入死。战斗中,先后三次负伤,多次立功,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在济南战役中,他作战英勇,身负重伤,其后脑中保留着当年国民党留下的三块弹片。 荣誉加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55年,他被授予中校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先后任28军83师政治部主任,82师政治部主任,83师政治委员。 感人事迹1956年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曾兼任福建省晋江地区地委书记和莆田地区地委书记。他支持、关心地方工作,组织部队积极参加地方建设,为福建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团结做出了很大贡献。1968年,他在去福州开会途中,路过莆田汉江一个山区的山路时,突然从路边跑出两个男孩,一前一后,横穿道路,由于山区路窄,车速快,来不及刹车,若汽车正常行驶,就会伤着孩子。若汽车打弯,就会有车翻人亡的危险。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刘挺柱首先想到的是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为了这两个孩子,他宁肯牺牲自己。他沉着机智,命令司机将车开向路崖边,两个孩子得救了,但车却翻在了路边,刘挺柱被砸在了车底下,其腰椎骨摔伤两节,造成左腿终生残废。他这种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赞扬,也得到上级党委的充分肯定。 1971年,刘挺柱任29军政治委员。1982年,任福建省军区政治委员、福建省政协委员等职。他分别于1969年、1974年出席党的第九次、第十次代表大会。 刘挺柱最难忘的是1971年,周恩来总理为他改名的情景。他到北京接受29军政治委员任命书。在人民大会堂,周总理握着他的手说,我把你的名字改了,看你同意不同意?你们是国家的栋梁,肩上的担子很重很重,把“廷”字改成“挺”吧,只要你们这些梁柱能昂首挺立,我们国家就大有希望!总理的信任和期待,让刘挺柱心头一热。他始终以总理的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不断严格要求自己,为民族大业努力工作、积极进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积极拥护和宣传党的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和支持改革开放。为党、国家和军队的建设献计献策。1984年,刘挺柱离职休养,享受兵团级待遇。 离休后,他仍关心党和军队的建设,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关心家乡建设,积极发挥余热。2001年,他倡议在外工作三个兄弟共同捐款10余万元,为家乡建了一座科技文化大院,教育、带领家乡人民科技致富,受到了家乡人民的高度赞扬。 2004年9月2日,刘挺柱病逝。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