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天君 |
释义 | 1.神话人物雷部天神之一,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四载:“杂记传日:帅讳后,东晋人也,生于岷江渔渡中,岁次庚子八月十二日酉时,母谢氏取水于江,而帅匍入于波心,得浮槎近傍而济。其父刘福公掉而迎之曰:“何异也,而幸不死!”适贫,送于罗真人为待读,因精于五雷掌诀,招风捉雨,随叩响应,济民助国。环堵之民议槎祀之,帅曰:“是为名也。”而逃之,民书德,因坛于字而修焚祈祝于其间,一如所祷,拽于浮声。继而东京大旱,上蒿目而耳之,嗟咨遍遍户焉,且曰:“唯祷于列君之祠,必答所视,”上从之,果酬灵焉,时秋大稔,帝悦而敕之为立化慈济真君焉。玉帝而亦以其敕者敕之,以掌玉府事。 人物资料刘天君,名后,东晋时人。生于岷江渔渡中,幼时落波心而不死。因贫,送于罗真人为侍读,因精于五雷掌诀,能招风捉雨,随叩即应,济民助国。是年东京大旱,皇帝祷于刘天君祠,果有大雨。时秋大稔。皇帝敕命其为“立化慈济真君”。玉皇大帝亦命刘天君职掌雷部王府的各种事务 2.法律教授,律师刘天君、男、1964年3月出生,回族,籍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法律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海南政法职业学院政法管理系主任,法律教授、兼职律师,从事法律教学工作23年,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绩突出,主持完成《海南省旅游市场法律保障机制研究》(省级课题),主编《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基础业务教程》,在《清华大学学报》、《教育探索》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入选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三层次,海南省人大法制委员会立法咨询委员,海口市政协委员,海口市琼山区人大常委,海南省法学会理事,全国政法院校经济法研究会常务理事。 3.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导师--刘天君简历刘天君,男,1949年12月生,汉族,中共党员,1983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获医学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方剂学专业,获医学硕士学位。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临床教学部教授,硕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全国气功教育研究会秘书长,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理事,世界医学气功学会理事,中国健身气功协会常务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气功考试委员会委员。 学术思想与学术特色主要从事中医气功学方面的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主编的《中医气功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年8月出版)教科书为高等中医院校的气功教材。 理论与实践并重,古典与现代结合是中医气功学的治学方向。理论与实践并重是指在探讨各流派气功理论学术渊源的同时,注重气功修炼的实际体验,让理论知识落实于实际体验,而不是仅靠逻辑思辨去把握理论,以避免“口头禅”。古典与现代结合是指将古代注重于内部修炼的体验科学方法与现代注重与外部检测的实验科学方法相结合,找到外部检测指标的内部体验意义,以探讨有气功学科特色的科研方法论和研究技术。 依据上述的治学方向,现已在中医气功学的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中取得一些进展。在教学工作中,于讲授理论的同时注重设计调身、调息、调心方面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在操作性练习的过程中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修炼中的含义。在科研工作中,采用同时记录内部主观体验指标与外部客观测量指标的双向关联实验方法,在气功科研方法上有所开拓,并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在临床工作中,强调气功修炼的境界,指出气功治病的疗效主要来自于修炼所达到的身心状态,而不是特定的功法。此外,在系统研修心理学的基础上,将气功疗法与现代心理治疗相结合,提出了修炼式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 除上述中医气功学的学术工作之外,多年来还致力于传统中医药学方法论的研究。在已经发表的多篇论文中,提出传统中医药学自身的方法论体系是体验科学方法论,指出体验科学方法论是与实验科学方法论可以并驾齐驱、互相补充的两种方法论体系。体验科学方法论是在身心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辩证逻辑思维的方法论体系。传统中医药学在其自身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自然选择了这一方法论,是由传统中医药学的学术内容以及中华文化的传统思维模式等因素所决定,并非出于发展落后或偶然。体验科学方法论的提出是对填补中医药学方法论研究领域空白的一种探索。 获奖情况《气功入静之门》一书于1990年9月出版,获1992年全国图书“金钥匙”奖,获1994年在美国召开的世界传统医学大会“金杯二等奖”。 著作情况: 已发表十余部学术著作及数十篇学术论文,以下是较有代表性的5部著作和10篇论文。 1)《气功入静之门》,独著,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年9月第1版 2)《中国佛家气功经典导读》,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年6月第1版 3)《禅定中的思维操作》,独著,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 4)《中医气功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8月 5)《气功基础知识及传统优秀功法》(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论文情况1)关于医学气功定义的探讨,独著,《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年第5期 ; P24~26 2)实验科学与体验科学 ── 中西医方法论比较,独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年第1期; P33~34 3)体验科学方法论的框架(上)── 传统中医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独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年第2期;P13~15 4) 证的研究专家谈,独著,《中医杂志》,1996年第7期;P4 5) 如何评价气功治病的疗效,独著,《中国气功》,1997年第10期;P1~7 6)气功外气实验研究述评;独著,《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8年第10期;P5~7 7)中医现代化研究的功能性定量方法,独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年第2期;P27~29 8)气功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基本方法,独著,《上海中医药杂志》,1999年第4期;P21~23 9)中医学知识在非典心理援助中的运用,独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年第9期;P653~654 10)近五十年来的中国气功发展概况,独著,《欧洲中医药杂志》,2004年第1期;P21~22 研究项目已做过十余项研究课题,以下是较有代表性的5项。 1)佛家气功的操作机理及实验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基金课题,1991~1993,课题负责人 2)气功锻炼水平综合评估体系的实验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课题,1995~1998,课题负责人 3)传统中医药学方法论体系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课题,2000~2003,课题负责人 4)气功基本操作技术的生理心理实验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与东京电机大学合作课题,2001~2005,课题中方负责人 5)健身气功概念研究,国家体育总局课题体育科学、软科学课题,2004~2005,课题负责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