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庆生 |
释义 |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 简介刘庆生,男,山西忻州人,1971年生,博士后,中国科学院创新基地副研究员。 ◎ 履历1989年考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矿床专业,1993年获学士学位。同年免试推荐进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数学地质专业,1996年获硕士学位。1996年考入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1999年获博士学位。1999年9月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站,2001年7月出站,同时留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任创新基地副研究员至今。 ◎ 研究方向与兴趣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在资源环境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 所获奖项期间,主要负责和参与多项国家和国际合作项目,获得2005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一次,第三位;获得2005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第三位。 公开发表“黄河口遥感光谱混合分解”等学术论文20余篇。 ◎ 第一作者论文: [1] 刘庆生,燕守勋,赵善仁,齐波夫金矿资源量预测,地质与勘探,1999,35(4),33~35 [2] 刘庆生,王志刚,荆林海,岩石实验室光谱对应分析研究,遥感学报, 1999,3(2),151~156 [3] 刘庆生,蔺启忠,王志刚,TM图像对应分析研究,中国图像图形学报,1999,4A(2),161~164 [4] Liu Qingsheng, Lin Qizhong, Wang Zhigang, Yan Shouxun, Plottting the Sequential Rock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by Optimization Dichotomy Method,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1999, 10(3),271~273 [5] 刘庆生,有序岩石遥感信息的最优分割,国土资源遥感,1999,40(2),50~54 [6] 刘庆生,燕守勋,马超飞,蔺启忠,内蒙哈达门沟金矿区山前钾化带遥感信息提取,遥感技术与应用,1999,14(3),7~11 [7] 刘庆生,刘素红,燕守勋,蔺启忠,利用对应分析方法从MAIS数据提取内蒙哈达门沟含金矿化带,地质科学,2000,35(1),91~95 [8] 刘庆生,骆剑承,刘高焕,资源一号卫星数据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应用潜力初探,地球信息科学,2000,2(2),56~57 [9] 刘庆生,刘高焕,蔺启忠,王志刚,基于逻辑斯蒂模型的遥感图象分类,国土资源遥感,2001,47(1),36~41 [10] 刘庆生,刘高焕,叶庆华,常军,黄河三角洲大汶流自然保护区遥感调查试验研究,遥感技术与应用,2001,16(1),14~17 [11] 刘庆生,刘高焕,刘素红,黄河口遥感光谱混合分解,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1,26(3),266~269 [12] 刘庆生,刘高焕,叶庆华,近、现代黄河三角洲统计分布特征浅析,国土资源遥感。2001,50(4),50~52 [13] 刘庆生,刘高焕,黄河三角洲主要城镇人居生态环境遥感分析,测绘科学,2002,27(1),47~49 [14]刘庆生、刘高焕、励惠国,近、现代黄河三角洲地貌形态反演,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19(2),93~96 [15]刘庆生、刘高焕、励惠国,孤东油田开发石油类污染的遥感分析,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3,32(2),112~114 [16]刘庆生、刘高焕、励惠国,孤东油田开发的环境影响研究,遥感技术与应用,2003,18(2),73~75 [17]刘庆生、刘高焕、励惠国,胜坨、孤东油田土壤石油类含量统计分布特征之比较,土壤通报,2003,34(6),592~593 [18]刘庆生、刘高焕、汪小钦,油田开发对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的影响遥感研究,181~193页:中国水利学会、黄河研究会 编,黄河河口问题及治理对策研讨会专家论坛,黄河水利出版社,2003年5月,河南郑州。 [19]刘庆生、刘高焕、励惠国,辽河三角洲土壤盐渍化现状及特征分析,土壤学报,2004,41(2),190~195 [20]刘庆生、刘高焕、励惠国,辽河三角洲土壤盐分与上覆植被野外光谱关系初探,中国农学通报,2004,20(4),274~278 [21]刘庆生、刘高焕、励惠国,辽河三角洲土壤中石油类物质含量光谱分析初探,能源环境保护,2004年,18(4),52~55 [22]Liu Qingsheng, Liu Gaohuan, Huang Chong, Chu Xiaolei, The primary studies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oil properties and canopy field spectra of rice in the Liaohe River delta, P.R. China, The 25th Anniversary IGARSS 2005, IEEE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Soil Properties-interactive, 25~29 July 2005, COEX, Seoul, Korea. [23]刘庆生、刘高焕、储晓雷,水稻、大豆与芦苇农田冠层光谱特征研究,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14(2),66~69 [24]Liu Qingsheng, Liu Gaohuan, Yang Yuzhen, Liu Peng, Huang Jianjie, “Identifying the breeding areas of locusts in the Yellow River estuary using Landsat ETM+ imagery,” in Remote Sensing of the Environment: 15th National Symposium on Remote Sensing of China, edited by Qingxi Tong, Wei Gao, Huadong Guo, Proceedings of SPIE, Vol. 6200 (SPIE, Bellingham, WA, 2006) 6200G-1~6200G-6 [25]刘庆生、刘高焕、薛凯、宋红伟,近代及现代黄河三角洲不同尺度地貌单元土壤盐渍化特征浅析,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1),353~359 ◎ 非第一作者发表的主要论著[1] 王志刚,刘庆生,燕守勋,岩石试验室反射光谱的相似系数聚类分析,遥感技术与应用,1998,第一期 [2] 王志刚,朱振海,王红梅,刘庆生,光谱角度填图方法及其在岩性识别中的应用,遥感学报,1999,3(1),60~65 [3] Yan shouxun, Liu Qingsheng, Wang Hongmei, Wang Zhigang, Remote Sensing Exploration of Large or Super-Large Gold Ore Deposit, Presented at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Asia-Pacific symposium on remote sensing: Atmosphere, environment, and Space, September, 14~17,1998, Beijing, China [4] T.X. YUE, S.P. CHEN, B. XU, Q.S. LIU, H.G. LI, G.H. LIU, and Q.H. YE, A curve-theorem based approach for change detec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to Yellow River Delta, INT.J. REMOTE SENSING, 2002, 23(11), 2283~2292 [5] 陈晓军、张洪业、刘庆生,北京市房山区平原地区建设用地的空间格局分析,资源科学,2004,26(2),129-137 [6] 陈晓军、刘庆生、刘高焕,辽河三角洲土壤性状与水稻群体野外光谱关系初步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005,21(6),184-188 [7] 陈晓军、刘庆生、张宏业,大城市边缘区建设用地空间分布格局的定量化测度研究,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6,31(3):260~265 [8]周成虎,骆剑承,杨晓梅,杨存建,刘庆生 著,遥感影像地学理解与分析,1999,北京:科学出版社 [9]刘高焕,刘庆生 等 编著,信息技术与地理学,2001,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0]刘高焕,叶庆华,刘庆生 等 著,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数字模拟,2003,北京:科学出版社 [11]杨玉珍,刘高焕,刘庆生 等 编著,黄河三角洲生态与资源数字化集成研究,2004,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2 中共深圳市福田区委书记◎ 简介刘庆生,男,汉族,1961年2月生,河北省无极县人,198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9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毕业,中央党校大学学历。 ◎ 履历1979.09——1981.09,北京市大兴县魏善庄公社知青; 1981.09——1985.10,北京邮政干线运输局押运二科押运员; 1985.10——1995.04,中央宣传部办公厅秘书处工人、科员、副科长、副科级秘书、正科级秘书、副处级秘书(其间:1990.07—1991.08深圳市委宣传部外宣处挂职锻炼); 1995.04——1996.09,深圳市委宣传部办公室副主任(其间:1993.08—1995.12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学生) ; 1996.09——2000.01,深圳市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 2000.01——2001.08,深圳市委宣传部部长助理兼办公室主任; 2001.08——2004.06,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分管新闻出版工作); 2004.06——2005.07,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深圳广电集团)党委书记、总裁; 2005.07——2006.02,深圳市南山区委副书记、代区长; 2006.02——2010.06,深圳市南山区委副书记、区长; 2010.06——2011.01,中共深圳市福田区委书记。 2011.01——,中共深圳市福田区委书记,区人大主任。 3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刘庆生,男,江西省吉安市人。1970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地球物理勘探系留校任 教至今。现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士生导师和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术委员会委员、学科建设委员会委员、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评审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学报“地球科学”中英文版与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in China 编委(Springer出版)、湖北省人民政府参事。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SEG)会员。主持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自然科学与科技进步奖6项,公开出版学术专著与教材三部。在国内外公开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英文论文50余篇。SCI、EI、ISTP收录论文50余篇次。曾应邀前往美国、丹麦、德国、新加坡与香港等国及地区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合作研究与访问。 主要研究领域: 地球物理学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主要研究方向: 1. 地球内部物理方向(理学):多尺度地球物理场的正反演、大陆下地壳的磁性结构与地球动力学相互关系。 2. 油气藏地球物理方向(工学):烃类的运移和聚集过程激发的地球物理特征与油气藏相互关系。 3. 工程与环境地球物理方向(工学):城市工程环境地球物理。 ◎ 科研简介主要资助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冀东及秦岭地区下地壳性质过程的综合研究,48900026,高山主持,1990-1992,参加。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东部典型地区大陆岩石圈磁性下界面形成机理研究,49174199, 1992-1994,主持。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中国东部与世界若干地区下地壳成分对比研究及下地壳大尺度化学不均一性,高山主持,1997-1999,参加。 4、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研究基金:苏北东海地区榴辉岩的岩石物理结构及地球动力学意义,1998-2000,主持。 5、中国地质大学自然科学基金:深部地球物理中某些问题研究,2004-2006,主持。 6、973 项目:大陆板块会聚边界的地幔动力学与现代地壳作用,2003CB7165,首席科学家:许志琴院士,第6课题:大陆板块会聚边界深部物质物理状态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编号:2003CB716506,金振民院士负责;自设子课题:大陆板块会聚边界深部岩石磁性结构研究,2003-2008,主持。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计划项目“华北克拉通破坏”项目:不同时空背景地幔属性与克拉通破坏过程,郑建平负责,90714002,自设子课题名称:壳-幔边界岩石磁性研究,2008-2010,主持。 代表性论文: (英文题目论文略) 7. 曾庆里、刘庆生*、邱宁,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高铁钛榴辉岩的磁性岩石学研究,地球科学,34(6):993-999,2009. 12. 杨涛,刘庆生*,吴耀,金振民,潘和平,牛一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主孔100~2000m区间磁化率的变异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岩石学报, 22(7):2089-2094,2006. 16. 吴启反,路凤香,刘庆生 等,苏鲁地区地壳深部太古代残留岩片:来自航磁资料的证据,科学通报,48(4):395-399,2003. 24. 刘庆生, 高山, 徐启东,河南登封至鲁山地区大陆地壳剖面磁性结构研究.中国科学(B), 10:1091-1098, 1993. 25. 刘庆生*, 高山,候渭,张月明,徐惠刚,郭捷,河南登封-鲁山地区地壳出露剖面岩石高压条件下地震波速的实验研究,地球科学, 19(1):109-112,1994 27. 刘庆生*,路凤香,吉林辉南大龙湾超镁铁质包体的磁性岩石而研究,科学通报,15:1165-1168,1991. 第二个研究方向:油气藏上方烃运移激发的地球化学过程的磁响应 通过代表性油气藏三维空间内各类典型岩石(生、储、盖层及基底岩石)的烃组分与系统岩石磁性特征分析研究,提出了烃运移激发的特征磁性矿物结构特征,代表性成果发表于“地球物理学报(1996),中国科学(英文版1998),科学通报(2篇,中文1997,英文1998,1999),AAPG Bulletin (2004),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06) 及Trends in Geochemistry (2002), Nova Publisher (2008), SEG (2010) 三篇邀请论文等”,专著“微磁方法寻找油气藏的基本原理与应用,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AAPG Bulletin论文的成果此前应邀在AAPG2000年会上报告,三个审稿专家给予论文很高评价,“认为论文提出的思想与方法技术为研究烃运移相关的成岩作用磁铁矿打开了一扇门;论文就关于油气藏中烃运移激发的地球化学过程这一复杂问题做出了很好的诠释”。印度学者Ramdoss Venkatachalapath 等在“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发表的论文一次性引用我们5篇论文(即下面论文清单中的3,4,6,7,8)。 主要资助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微重微磁方法寻找油气田技术基础研究,49374216, 1994-1996, 与王宝仁教授共同主持。 2、"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储层岩石物理学研究,1996-1998,主持。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烟筒效应”形成机理研究,49874026, 1999-2001,主持。 4、教育部高等学校实验室(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基金项目:复杂油气藏的形成与勘查方法基础与应用基础理论研究,2000年1月-2000年12月,主持。 5、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复杂油气藏上方地球化学过程的磁响应,2004-2006,主持。 其它少量攻关项目与生产项目。 6. 刘庆生*,刘树根,塔北雅克拉油田储层岩石的磁性与矿物学特征及其意义. 科学通报,24:2639-2642,1997. 8. 刘庆生*,程同锦,刘树根,综合磁学,地球化学与矿物学原理评价"烟同效应"的机理. 科学通报, 15:1569-1574,1997. 9. 刘庆生 著,微磁方法寻找油气藏的基本原理与应用,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6. 10. 刘庆生,徐文凯,丁少飞,王锡福,某些油气田地表土壤的磁性与烃运移相互关系研究,地球物理学报, 39(6): 804-812, 1996. 11. 刘庆生,徐忠祥,候卫国,塔北雅克拉地区油气藏上方"烟同效应"的磁学与矿物证据,地球科学,21(1):93-98, 1996. 12. 刘庆生,彭信海,西藏羌塘盆地地表土壤的磁性,地球化学及矿物学特征与烃运移相互关系研究,地球科学,21(2):221-226, 1996. 第三个研究方向:城市化过程的环境磁效应 由于城市工业、交通及人类生活造成的污染环境(主要由重金属代表)导致河湖沉积物、近地表土壤与道路尘埃三类载体的磁性变异,因此研究污染物质的磁性特征及其机制对于提出污染环境的快速评价方法技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实际意义。我们依据武汉市东湖地区湖沉积物、周边道路尘埃与近地表土壤的磁性变异特征与污染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近50年来东湖及周边地区工业化过程的动态环境磁效应及机制,代表性成果发表于“Environmental Geology (2007),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2007, 2009),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2009),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10)”及刘庆生教授指导的两篇博士研究生论文(其中杨涛获得2008年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优秀博士毕业生)。鉴于我们在该领域的学术影响力,我们曾应邀为国际专业刊物“Geoderma”, “Water, Air, & Soil Pollutio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评审论文,这个方向的成果已经开始被国际同行引用。 主要资助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武汉市东湖地区城市化过程与环境磁效应研究,40474025,2005-2007,主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