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柳诗派 |
释义 | 刘柳指柳宗元、刘禹锡。柳、刘是韩白两派外的名家。二人并称,诗风不同:前者峭拔简洁,后者雄豪苍劲。《读雪山房唐诗序例》:“子厚骨耸,梦得气雄,元和之二豪也。” 柳——沉重、内敛、骨峭——淡泊简古;刘——昂扬、外扩、气雄——风情朗丽。 刘早年与柳同登进士(21、22岁),同为官,共同参加永贞革新(33、34岁),同贬南荒,故“刘柳”并称,二人友情亦为文坛所感动。柳以柳(广西)易刘之播(刘有老母。贵州遵义,更苦。刘后被改为连州刺史);刘为柳送葬,养柳六岁子如己出。晚年与白居易结交,又并称“刘、白”。 中文名:刘柳诗派 所指:柳宗元、刘禹锡 柳宗元:借诗歌倾泄胸中的愤悱之情 刘禹锡:气质的坚毅和性格的豪迈 柳宗元概要柳宗元(773——819):在提倡古文创作方面,与韩愈并称,但诗风不同。 柳宗元因参加永贞革新失败而被贬谪南荒十四年,47岁死在贬所。所以,作者借诗歌倾泄胸中的愤悱之情。固其遭遇似屈原,其诗亦有屈骚之义,《唐诗别裁》卷四:“柳宗元诗长于哀怨,得骚之余意。”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以工整的格律抒哀怨之情。 风格在山水诗方面, “王、孟、韦、柳”并称,但风格不同。柳宗元的山水诗与其山水游记小品相似,渗透了迁谪意识。其《游南亭初还叙志七十韵》云:“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风格清峭幽冷,如《江雪》、《渔翁》。 刘禹锡概要刘禹锡(772——842):与韩愈、柳宗元一样,是中唐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散文家和诗人。他的诗今存八百余首,数量相当可观,虽不象韩愈那样形成了一个流派,但象柳宗元一样,自成一家,刘柳相比较,刘的诗歌成就高于柳(柳存诗仅160余首)。明人杨慎《升庵外集》卷十六:“元和以后,诗人全集之可观者数家,当以刘禹锡为第一。其诗入选及人所脍炙不下百首矣。” 风格刘禹锡诗题材多样,众体兼备。值得称道的特点有不少,最值得注意的是白居易的一个评价。白居易《刘白唱和集解》:“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这里的“豪”是指刘诗雄豪苍劲,这一风格的形成主要得之于作者气质的坚毅和性格的豪迈。 刘禹锡因参加永贞革新,贬谪在外,长达二十多年(湖南朗州、连州、夔州、和州),但志气不衰,傲岸达观。孟柴《本事诗·事感》云:“刘尚书自屯田员外左迁朗州司马,凡十年始征还。方春,作《赠看花诸君子》诗,曰: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载。……有素嫉其名者,白于执政,……不数日出为连州刺史,…… (十四年后招回,重游玄都观,又题一绝)诗曰:“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又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与白氏原唱《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比,沉郁中有旷达。白居易很欣赏腹联二句,谓之“神妙”。又如《舶台闻秋风》诗:“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面对萧瑟衰飒的秋天,诗人不仅没有感到畏缩凄凉,反而精神振奋,诗中实以骏马雄鹰自喻。这不禁使我们联想到老杜的“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清人翁方纲《石洲诗话》说:中唐诗人“堪与盛唐方驾者,独刘梦得,李君虞两家之七绝。”这首绝句,的确具有刚健的风骨。 (《金陵五题》中《石头城》、《乌衣巷》等绝句,则含蓄蕴藉,神韵悠扬,此为盛唐绝句的又一特征。) 刘诗的雄豪苍劲还得之于思想的明哲。作为一个杰出的思想家,刘禹锡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有些作品的雄劲风格的形成正是受益于哲理之感的照耀。除“沈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外,又如《秋词二首》之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幻良淘沙九首》之八:“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干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酬乐天咏老见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当然,刘诗风格的形成也与其政治抱负以及从政经历有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