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力红 |
释义 | 刘力红,48岁,广西首位中医博士,现任广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教师,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首席教授,善用中医传统经典方剂治疗疑难病症。著有专著《思考中医》、《开启中医之门》及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思考中医》在中医界掀起了一股“重视经典、学习经典”的热潮。著名中医药学家邓铁涛教授看到此书后,盛赞:“吾道不孤,后继有人矣”。 简历刘力红,男,1958年生。汉族,湖南湘乡人。医学博士、教授、广西名中医。1978~1983年就读于广西中医学院,1983~1986年留本院温病教研室任教,1986~1989年于成都中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师从陈治恒教授,1989~1992年于南京中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陈亦人教授。1992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广西中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教研室,从事《伤寒论》教学、临床、科研至今。曾于本科毕业后随先师李阳波习医达七年之久。其中有两年时间与先师同吃同住,亲历了传统的师徒生活,于传统文化的很多领域皆受到较为深广的熏陶,为今后的研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随后又随王庆余及曾邕生等师修习传统之易道医学。1997年晋升教授,1999年起担任中医临床基础学学科带头人。2002~2003年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访问。临床擅以经方治疗内、妇、儿等科疾病,尤于温热剂的应用有较深体会。研究方向:经典中医的理论及临床研究、中医的哲学思考。专著《思考中医》于2003年6月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 生平经历拜师经历 刘力红本科毕业后随先师李阳波习医达七年之久。其中有两年时间与先师同吃同住,亲历了传统的师徒生活,于传统文化的很多领域皆受到较为深广的熏陶,为今后的研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随后又随王庆余及曾邕生等师修习传统之易道医学。 后来刘力红遇到了另一位老师――四川成都的曾荣修老前辈。曾老使刘老师在经方的运用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当刘力红对中医还有困惑尚未解决时,有幸成为邓铁涛老中医的入室弟子,从邓老那儿刘老师感受到了他老人家为中医的拳拳赤子之心,为了中医,亦要全力为之。 2004年7月初,经邓老引见,刘力红到山西灵石县去拜见了李可老中医,并有幸成为他的弟子。李老以擅治急危重症闻名,他几十年的临床实践,恰恰证明了对于很多危急重症中医具有非常大的潜力。李老的经验从根本上破除了刘力红以前的陋见,坚定了对中医治疗危急重症的信心,使他亲身体验到对一些危重病人,中医是能够发挥作用的。一旦有了这样的感受,信心自然就会稳固起来。 2006年伊初,刘力红专程从南宁飞抵成都,登门拜谒“火神派”钦安卢氏医学第三代传人――现执教于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卢火神”崇汉先生,拜仰慕已久的卢老为师。 发现火神派著作郑钦安———1804—1901《医理真传》《医法园通》《伤寒恒论》卢铸之———1876—1963《郑钦安先生医书集注》《金匮要略恒解》《卢氏医学心法》《卢氏临证实验录》祝味菊———1884—1951《伤寒质难》《祝味菊医案选》;吴佩衡———1888—1971《麻疹发微》《伤寒论新注》《吴佩衡医案》;刘民叔———1897—1960《鲁楼医案》《素问痿论释难》《伤寒论霍乱训解》《肿书籍胀十三方》《华阳医说》范中林———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唐步祺———1917—2004《郑钦安医书阐释》卢崇汉———1947 《郑钦安先生学术思想研究》《著名医家卢铸之先生学术思想研究》《中医健脑》《论〈周易〉的恒动观对中医学重阳思想的影响》《温通化瘀止痛汤治疗痛经206例》《论卢氏运用附子的指导思想》《扶阳安髓止痛汤治疗阳虚阴火牙痛217例的研讨》及《红斑性肢痛症的中医治疗 主要著作刘力红中医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蕴藏丰富,不乏经典。诚然,经典是中医这门学问的基础学科,而研读经典则成了学好中医的必由之路。然而,要想真正读懂、读透一部经典绝非易事,需要相关方面的书籍指引方向。《伤寒论》作为经典之一,它于中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那怎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它呢?就让《思考中医》伴你同行,这是一部《伤寒论》导论,也是一份对自然与生命的时间解读。虽然这是一部学术专著,但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能如此平实地将甚深的经义娓娓道来,为阅读增添了趣味性。发表《天人相应的藏象学基础》、《太极及其阴阳图像的还原》等论文十余篇,著作有《思考中医》及《开启中医之门》,其中《思考中医》2004年4月被列为全国非文艺类图书排行榜榜首书,并且被评为2004年度全国优秀科技畅销书,获得第六届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二等奖、2004年知识工程推荐书目、2005年第十三届桂版优秀图书奖一等奖。 思考中医对中医之路,我一直很乐观。现代科学在带给人类方便和舒适的同时,带来的负面问题也有目共睹,现代科学所耗费的大多是不可再生资源,在科技迅猛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的东西是会被撇在一边,但当科技发展到危及人类生存时,出于自救,人类会本能地回头选择传统,这个时候传统文化就会重唱主角。至于如何让更多的人们认识中医是个好东西,我想首先需要培养一批人,一批真正对中医有感悟的后来人。 作品成就关于《思考中医》 《思考中医》是刘力红的代表作之一,2003年6月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出版后,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共鸣,引发了一股读经典的热潮。 有人说它是一本医学学术著作,但它的意义却不仅仅是学术探讨,还有更深地对文化的思考,对思想的拷问。平实简洁的文字让人对深奥的中医不再退而远之,厚积薄发式的写作风格能把人引入中医学最本质的深处和最精妙的境界。读这样一本书,很快乐……它可以帮助你在哲学的天空下漫步中医。 当然,《思考中医》不是完美的,在学术争鸣中也是倍受争议。但是刘老师通过此书表现出来的对中医的虔诚和敬仰,是我们每一个中医学习学子的榜样。 人物评价近来,看到一些对《思考中医》的责难,有个别的甚至把该作列为糟踏中医之列。可是,我们是否想过,世界上有没有无瑕之作?中医主流学术异化得混乱不堪,中医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候,有哪本中医书象《思考中医》那样激发起了不少中国人的中医激情?可这样的激情还没有转化为中医的发展,我们就急急忙忙地批判,这犹如给刚刚唤起的中医热情浇下一盆冷水,对中医发展有利吗? 我读过《思考中医》,从学术角度没有进行过仔细的琢磨,但作者那一腔中医热情,对中医那种执着,溢于字里行间,在现代的中医书籍中少见。在读该作时我就在想,如果中医能够多出这样的书,唤起中医学子的中医热情,中医前途何愁。可是,现在批判这本书成了时髦,给刚刚起来一点点的中医热情,来了个釜底抽薪。如果我们多从临床,多从中医现状着想,把学术讨论与中医教学内容区别开来,只要其不足之处不对中医后来人造成误导,只要有利于启发中医逻辑思维,何必过于的吹毛求疵,否则会令人们对中医丧失信心。 让《思考中医》类的书籍更多些把! 不管《思考中医》作者当时的中医治疗水平如何,最起码不是东抄西拼凑合而成的一本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