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立夫 |
释义 | 高级工程师刘立夫 1937年生,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人。1962年7月毕业于浙江大学,曾任阜宁县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高级工程师。中国农机学会会员。主要书著有;《科技管理概论》、《工程师适用手册》、《现代企业卓越经营管理要览》、《经营管理韬略》、《中国古代管理与现代企业》等。分别由南京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等出版。重要论文有:《德、才、学、识—中国式管理者素质》、《严、明、宽、仁—中国式管理风格》、《果、达、艺、信—经营之道》分别于1986、1987两年由《企业管理》、上海企业》等杂志发表。其中“中国式管理者素质”一文,、受到企业界的好评,被评为1986年优秀文章。还有,由《科研管理》杂志发表的《试论管理能力》一文,用数学模式研究“能力”问题,在1986年是不多见的。人才研究方面,在江苏省人才研讨会上发表的:《才与用》、《革命与人才》、《自学成才微观论》等,均为优秀文章。《关于管理创新的评价及其它》一文,获得1997年“横店杯”奖。另外,其在本县组织开发和示范推广工、农业科技成果近百项。多次获得省、市科委授予的“先进工作者”称号。 中南大学教授、博导简介刘立夫,男,1966年生,湖南东安人。1986年、1994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分别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和历史学硕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2005—2006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法国巴黎高等实践研究院(E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Etudes)从事访学一年。现为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宗教文化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湖南省佛教协会船山佛教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 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哲学、中国佛学、传统伦理 学术研究代表作一、主要著作 1、《佛教与中国伦理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11月。 2、《弘道与明教——弘明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5月。 二、主要论文(请按年代顺序排列) 1、《朱熹的儒佛之辨》,《哲学研究》2008年第11期。 2、《“天人合一”不能规约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哲学研究》2007年第2期。 3、《儒佛政治伦理的冲突与融合:以沙门拜俗问题为中心》,《伦理学研究》2008年第1期。 4、《道安二教论与南北朝的佛道论衡》,《禅学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2月。 5、《中国佛教孝道观特点探讨》,《禅学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 6、《“白黑之争”及其对“缘起性空”说的误解》,《宗教学研究》2005年第1期。 7、《易传与道家哲学的可通约性》,《周易研究》2004年第6期。 8、《老子道论的形上学诠释》,《中国哲学史》2004年第3期。 9、《中国哲学的“有”“无”范畴及其演变》,《中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10、《老子道论的哲学思维模式》,《湘潭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11、《宗教与科学的本质对立及其功能互补》,《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第11期。 12、《夷夏之辨与三教关系》,《觉群学术论文集(第三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7月。 13、《“有”“无”之辩与中国哲学的本体论问题》,《船山学刊》2003年第3期。 14、《关于<牟子理惑论>的著作年代》,《闽南佛学(第二辑)》,岳麓书社2003年12月。 15、《弘明集与儒、佛、道三教关系》,《大灵山(第一卷)》,华藏图书基金会(台北)2003年2月。 16、《人间佛教与社会发展》,《普门学报》(台北)2003年1月。 17、《中国佛教的顿悟学说》,《觉群学术论文集(第二辑)》,商务印书馆2002年11月。 18、《三代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发展》,《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4月。 19、《汉文大藏经的版本及编目》,《图书与情报》2002年第1期。 20、《梁启超对佛教业报轮回说的新阐发》,《闽南佛学(第一辑)》,岳麓书社2002年12月。 21、《六朝形神之争》,《觉群学术论文集(第一辑)》,商务印书馆2001年11月。 22、《论夷夏之争对中国佛教的影响》,《宗教学研究》2000年第4期。 23、《周易与科学:一个容易神化的议题》,《船山学刊》2000年第2期。 24、《禅学研究(第4辑)》,《论格义的本义及其引申》,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8月。 25、《中国佛教伦理研究的拓新之作》,《鹅湖》(台北)2000年第7期。 26、《魏晋玄学向佛教转变的内在哲学依据》,《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第10期。 27、《论孔子与老子政治学说的分野》,《南京大学首届研究生论文大赛文集》1998年。 28、《夷夏之辨与佛教》,《人文》(香港)2000年第74期。 29、《弘明集中因果报应论争述评》,《闽南佛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30、《元晓对中韩佛教文化交流的贡献》,《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31、《华严金师子章简析》,《闽南佛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32、《宋代科举改革与儒学复兴》,《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 33、《论宋代冗官之成因》,《华中科技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 34、《曹操的用人观与中国传统德才论》,《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 35、《庄子的生命意识》,《衡阳师专学报》1995年第5期。 36、《宋代理学中的道教思想》,攻读硕士学位毕业论文,1994年6月。 承担科研课题1、 2005—2007国家985工程南京大学宗教与文化创新基地项目《中国佛教通史》“儒佛道三教关系”子课题负责人。 2、 2008—2010中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课题“朱熹与佛教的关系”主持人。 3、 2008—2011教育部重大课题《中国道德文化的传统理念与现代践行研究》子课题“中国道德文化传统理念的现代扬弃研究”负责人。 2007—2012国家重大出版项目“中华大藏经(续编)”点校。 获奖科研成果1、2007年11月论文《“天人合一”不能规约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获“中南大学第二届共创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2006年11月论文《儒佛政治伦理的冲突与融合:以沙门拜俗问题为中心》获“中南大学首届共创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3、2006年3月专著《弘道与明教——弘明集研究》获“湖南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4、2004年1月“宗教哲学与伦理”获2002-2003年度中南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优秀奖”。 5、2002年11月论文《寿岳与中国文化》获“第三届中国南岳寿文化有奖征文大赛一等奖”。 6、2002年 8月《弘明集研究》被评为“2002年度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