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聚 |
释义 | 刘聚,中国人常用姓名,多用于男性。本词条收录的刘聚有元末武装起义首领、明代都督、清朝官吏等人。 单县公安局刘聚简介刘聚,男,汉族,中共党员,大学学历,1991年参加工作、199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单县曹庄派出所所长 。 自2011年‘清网行动’工作开展以来,刘聚同志带领所内民警深入辖区进行走访调查,搜集了大量、细致的逃犯信息,为县局实施总体抓捕提供了详实而重要的情报。对于每位逃犯的近亲属,刘聚同志都做到了面见本人,把上级公、检、法、司四机关的法律政策宣传到位,并对逃犯家属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让其家属和亲属劝说逃犯投案自首争取宽大处理。 刘聚同志十几年在基层派出所担任主要领导工作,积极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带队伍、讲纪律、抓学习训练,他带领的队伍纪律严明,执法公正。他平时对自己要求严格,公正执法,热情服务,廉洁自律,成为新时期公安工作的排头兵。刘聚同志对单位民警在工作当中像战友,在生活当中如兄弟、像朋友,得到了单位同事的支持,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警察职业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刘聚长期超负荷工作。局里一遇有重大事情和重大案情,他就要昼夜连转,即便是平时也几乎没有在零点以前休息过。长年累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档案姓名: 刘聚 、 性别:男 、 年龄:43 、 民族: 汉 、 警种: 民警 、 地区: 山东 菏泽 单县、 生辰: 1969年04月29 日、 工作岗位1991.12月~ 1994.11月 在大李海派出所1994.12月~1997.11月 在单县公安局巡警队 1997.12月~2000.11月 任曹马集派出所户籍员 2000.12月~2003.11月任陈蛮庄乡派出所指导员 2003.12月~2006.11月任李田楼乡派出所指导员 2006.12月~2009.11月 任郭村镇派出所指导员 2009.12月.~ (至今) 任曹庄乡派出所所长 刘聚携全体民警以“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为工作目标,为辖区居民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2012年2月10日、 1.元末刘聚刘聚,江南沛县人。 元至正间,群雄纷起,聚起兵凤阳,盱衡当世,见明太祖仁明英武,克成大业遂归焉。洪武初礼店守御千户所正千户,殁后追封义信侯。弟刘暹于永乐四年调礼店所副千户。聚子刘政袭职正千户,政子刘宗尝从军征讨,屡立战功,授特别优奖。(势之在起,人人从龙。虹县人邓愈、怀远人常遇春两位神勇之将即来投附。此时的朱元璋,已经很有政治权谋和驭人手腕。他知道常遇春乃武装头目刘聚手下,便说:“汝因部队无粮来归,然汝故主在,吾安得夺之。”常遇春顿首泣诉:“刘聚剽掠盗贼,胸无大志。如能效力于您,虽死犹生!”当时,朱元璋正要渡江发展,便激言道:“能相从渡江乎?取太平之后,归我未晚也。”)【元朝末年,政治腐败,财政破产,军备废弛。权臣燕帖木儿死后,又来另一个权臣伯颜独掌朝政。在他执掌期间,土地兼并十分严重:早在蒙古灭金朝之时,蒙古贵族就大兴“圈地”之风,但是这不像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纯粹是霸占土地,将其私有变成农场,牧场,甚至猎场,城市里可没有“作坊”等着大量破产的农民去工作的。那时的圈地少则数百、数千顷,多则十万余顷。元末之时,土地的兼并更甚。大批的贵族、官僚通过赏赐、占夺的方式转化为大土地所有者。寺庙、僧侣的占地现象也十分严重。《元史·顺帝纪》载:“至正七年十一月拔山东地土十六万二千余顷赐大承天护圣寺。”广大农民就是由于上述原因丧失了土地,破产成为佃户,或者流亡。 伯颜当权时,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多次缺堤泛滥,中原水灾,荒灾连年。顺帝元统三年(1332年),京师地区大水灾,饥民有四十多万人;次年(1333年),江浙一带大饥,有饥民五十九万多户(注意:是“户”,不是“人”)。偏偏朝廷竟然不加救济,导致人口存亡相半,出现了“剥树食其皮,掘草食其根”的悲惨景况。更兼各级官吏勒索不已,贿赂成风,民间将其等同于“贼”。 蒙古统治者在灭金灭宋的战争中,还大量地掠夺人口,将他们叫做“驱口”,永生永世做蒙古人的奴隶。例如大将阿里海牙就曾在湖南没收降民三千八百户(又是“户”)为家奴!这些“驱口”和马、牛、羊一样,可以在市场上买卖。有的主人担心“驱口”逃亡,就在他们的身上施行各种记号,或毒哑,或烙足。“驱口”对主人有终生服役的义务——想不到在中世纪的中国竟然和古罗马一样的黑暗! 此外,中国人在遭受种种阶级压迫的同时,更有“四等人制”的民族压迫!忽必烈统一全国后,将全国居民按种族、地域分为蒙古、色目(大致相当于成吉思汗西征时征服的西域一带的居民)、汉人(大致相当于原金朝统治下的居民)和南人(大致相当于原南宋王朝统治下的居民)四个等级,用法律条文作出种种不平等的规定。例如:蒙古人杀死汉人、南人,只需要当兵或罚银,蒙古人殴打汉人、南人,汉人、南人不得还手,更不得聚众与蒙古人斗殴,只能指定第三者作为证人到官府告状,否则就要按律法严判;如果汉人、南人盗窃,要在脸上刺字,蒙古人色目人则不用;在政治上,汉人一般不能做正长官,南人则永远排斥在中央领导层之外……凡此种种,民族压迫震古烁今。伯颜更扬言要杀尽张、王、刘、李、赵五姓的汉人、南人。 后来,伯颜的侄子脱脱得到元顺帝妥欢帖睦尔的支持,废黜了伯颜。顺帝起用脱脱为相,政治上一度清明。但是终究挽救不了元朝灭亡的厄运。他在国库空虚,灾荒连连之下,变更钞法,滥发纸币,造成物价飞涨;又修改黄河故道,拯治水患,但是各级官吏乘机舞弊,贪污腐化,敲诈勒索,人民苦难不堪。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初,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及其教友刘福通在颍上(安徽颍上县)揭竿而起,领导红巾军反抗元朝政府。几个月后,江淮一带,义军风起云涌。元末明初人陶宗旺在其史事札记《辍耕录》引用一首《醉太平小令》可以为证: 堂堂大元,奸佞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军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卖钞,何曾见? 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哀哉可怜! 明初大将常遇春就是出生在这样一个时代。 一、采石大战,渐露头角 常遇春(1330—1369),字伯仁,濠州怀远(今安徽怀远县)人。祖上世代务农,家境贫寒。然而自幼习武,长大后相貌奇伟,勇力绝人,是一个出色的神射手。元末至正十一年(1351年)中原地区爆发红巾军大起义,各地豪杰蜂起,聚众自雄。常遇春的家乡,就有豪帅刘聚拥众自保。二十三岁的常遇春跟随刘聚反抗政府,两年后,他觉察到刘聚“多抄掠,无远图”(《续资治通鉴·元纪三十》),认定刘聚终究难成大事。他听闻占据和州(今安徽和县)的朱元璋势力“恩威日著,兵行有律”(所引同上),于是决定投奔朱元璋。 朱元璋(1328-1398),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人,有关他的传记资料可参阅吴晗的《朱元璋传》。元末至正二十年(1352年),朱元璋投奔当时雄踞濠州的红巾军郭子兴部,定远(今安徽定远县)人郭子兴是白莲教徒,元末之际散财结识四方豪杰,1351年颍州(今安徽阜阳县)人刘福通倡导红巾军大起义,次年,郭子兴即与同党孙德崖等四人聚众起兵,于1352年攻克濠州城。郭子兴自称节制元帅。这一年春末,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部,很快就得到主帅的信任,郭子兴更是将一位养女马氏嫁给朱元璋,作为器重他的表现。1353年,朱元璋回乡召募兵马,扩张势力。1355年,郭子兴部攻占和州,朱元璋成为事实上的军事统领。元兵十万前来争夺和州,朱元璋率军击破元兵。郭子兴随即病死。此时,北方的红巾军势力正好如日中天,刘福通拥立韩林儿为帝,建国号“宋”,年号为“龙凤”,另授郭子兴之子郭天叙为都元帅,接管郭子兴的部众,朱元璋和另一位名叫张天祐的将领为左右副元帅,辅助郭天叙。 至正十五年(1355)四月,二十五岁的常遇春带着十几个好友向和州投奔朱元璋,路上困倦不堪,倒在田间休息,梦中见一位披甲持盾的神人叫唤他起来迎接君主,常遇春惊醒后,发现朱元璋正好领兵经过,连忙迎拜,请求归附。朱元璋以为又有饥民投军,虽然接收了他们,却不甚在意。然而当时的他不知道,正是这个常遇春,在往后的将近二十年的兼并战争和统一战争中,为他立下了无数的战功,成为朱元璋的最出色的开国元勋之一。后来朱元璋在总结开国之功时曾说:“计其开拓之功,以十分言之,遇春居其七八。”(白寿彝《中国通史·第九卷》引注黄金:《皇明开国功臣录·卷一·常遇春》) 不久,常遇春毛遂自荐,请求当前部先锋,朱元璋说:“你只不过是因为饥饿前来投军,希望能够得到食物充饥罢了;况且,你还有故主刘聚在怀远割据一方,我这里怎么能够留得下你呢?”如果常遇春这时就离开了朱元璋,历史可能要改写了,然而听到这句话后,他不仅没有离去,反而叩头流泪说:“刘聚只不过是一个强盗罢了,没有什么能力和作为;假如我能够效命于明主你,虽死犹生!”朱元璋不耐烦地说:“你愿意跟从我军渡江作战吗?等过了长江,夺取了太平后,再说也不迟啊。”原来朱元璋打算渡江作战,夺取长江以南的太平(今安徽当涂县)、集庆(今江苏南京市)地区。 同年五月,朱元璋得到巢湖廖永安、俞通海水军的归附,他们为朱元璋带来了千艘战船。在击败元朝御史中丞蛮子海牙部队的封锁后,朱元璋决定出兵采石,继而攻占集庆。朱军(暂时以主帅为朱元璋,将其军队称为“朱军”)挺进采石门户牛渚矶(即采石矶,在今马鞍山市之南。该地长江边有一座牛渚山,其北部突入江中,取名“采石矶”,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元兵列阵抵抗,朱军船只被阻,离岸边近三丈余,朱军士卒无法登陆。刚好常遇春驾着飞艇赶到,朱元璋见他威风凛凛而来的样子,便举令旗命他向前冲杀。常遇春应声而上,奋勇向前。将要靠近岸边时,他挥动长戈,直取岸上元兵。元兵捉住他的武器不放,常遇春竟然乘势一纵就跳上了江岸,只见他高声呐喊,舞动长戈,跳跃奔驰,冲入敌阵,元兵难以抵挡,纷纷逃避。朱元璋欣喜之余,忙命麾下将士乘势登陆。于是,朱军攻克采石矶,附近的元兵据点随即攻陷,朱军直逼太平府(今安徽当涂县)。这场战役彻底改变了朱元璋对常遇春的看法,他认识到这个勇士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2.明朝刘聚刘聚者,太监永诚从子也。 1441年,(正统)六年正月,英宗命定西伯蒋贵为征蛮将军,都督同知李安、佥事刘聚副之,兵部尚书王骥总督军务,太监曹吉祥军务,侍郎徐晞督军饷兵部尚书王骥提督军务,发四川、贵州、湖广、南京兵十五万,转饷半天下,征讨麓川。十二月,思任发渡江逃往缅甸,王骥等班师。七年十月,又命蒋贵、王骥征麓川,大败叛军,思任发又逃脱。十年十二月,缅甸将思任发交给明军,斩首献于京师。十三年春,为讨伐思任发之子思机发,明朝又兴兵十三万征剿。思机发多次遣使入贡谢罪,明军与思任发少子立约,许其管理部众,居于孟养,遂罢兵。 正统十三年四月,茂七围延平。刷卷御史张海登城抚谕。贼诉乞贳死,免三年徭役,即解散为良民。海以闻。命瑄往招讨,以都督刘聚、佥都御史张楷大军继其后。瑄既至,先令人赍敕往抚。茂七不肯降,瑄驰赴沙县图之。贼首林宗政等万余人攻后坪,欲立寨。瑄令通判倪冕等率众先据要害,而身与都指挥雍埜等邀其归路,斩贼二百余级,获其渠陈阿岩。 明年(1449)二月,瑄诱贼复攻延平,督众军分道冲击。贼大败,遁走,指挥刘福追之,遂斩茂七,招胁从复业。未几,复擒其党林子得等。尤溪贼首郑永祖率四千人攻延平。瑄偕埜等邀击,擒之,斩首五百有奇,余党溃散。 1449年,十月敕谦提督各营军马。而也先挟上皇破紫荆关直入,窥京师。石亨议敛兵坚壁老之。谦不可,曰:"奈何示弱,使敌益轻我。"亟分遣诸将,率师二十二万,列阵九门外:都督陶瑾安定门,广宁伯刘安东直门,武进伯朱瑛朝阳门,都督刘聚西直门,镇远侯顾兴祖阜成门,都指挥李端正阳门,都督刘得新崇文门,都指挥汤节宣武门,而谦自与石亨率副总兵范广、武兴陈德胜门外,当也先。以部事付侍郎吴宁,悉闭诸城门,身自督战。下令,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斩其将。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于是将士知必死,皆用命。副总兵高礼、毛福寿却敌彰义门北,擒其长一人。帝喜,令谦选精兵屯教场以便调用,复命太监兴安、李永昌同谦理军务。(《明会典》关于四卫营的“事例”中也记载说:“万历二年议准,勇士、四卫二营,各裁坐营官二员。”这些记载都说明,勇士营和四卫营是同时并存且都由御马监提督的。虽然御马监统领禁兵从永乐、宣德就已开始,但其真正发挥作用并引起时人的关注,却是在正统十四年土木之变之后。当时瓦剌骑兵直扑京师,北京保卫战在于谦的组织下进行了五天,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西直门和彰义门。由于明军主力京军三大营尽陷,守卫西直门的是御马监太监刘永诚的侄子右军都督刘聚,在彰义门主动出击瓦剌军的则是御马监提督的留守北京的四卫勇士、旗军。) 景泰七年(1456年)二月进礼部右侍郎兼学士,入内阁。文(陈文,字安简,庐陵人)既入,数挠贤以自异,曰:“吾非若所荐也。”侍读学士钱溥与文比舍居,交甚欢。溥尝授内侍书。其徒多贵幸,来谒,必邀文共饮。英宗大渐,东宫内侍王纶私诣溥计事,不召文。文密觇之。纶言:“帝不豫,东宫纳妃,如何?”溥谓:“当奉遗诏行事。”已而英宗崩,贤当草诏。文起夺其笔曰:“无庸,已有草者。”因言纶、溥定计,欲逐贤以溥代之,而以兵部侍郎韩雍代尚书马昂。贤怒,发其事。是时宪宗初立,纶自谓当得司礼,气张甚。英宗大殓,纶衰服袭貂,帝见而恶之。太监牛玉恐其轧己,因数纶罪,逐之去。溥谪知顺德县,雍浙江参政。 词所连,顺天府尹王福,通政参议赵昂,南宁伯毛荣,都督马良、冯宗、刘聚,锦衣都指挥佥事门达等皆坐谪。雍亦文素所不悦者也。改吏部左侍郎,同知经筵事。 1457年 以“夺门”(英宗复辟于1457年)功,为金吾指挥同知。进都指挥佥事,复超擢都督同知。(天顺五年-1461年)与讨曹钦,进右都督。 成化六年(1470年),以右副总兵从朱永赴延绥,追贼黄草梁。遇伏,鏖战伤颏,麾下力捍以免。顷复与都督范瑾等击寇青草沟,败之。永等追寇牛家寨,聚亦据南山力攻。寇大败,出境。论功进左都督,以内援特封宁晋伯。 八年(1472年)冬代赵辅为将军,总陕西诸镇兵。寇入花马池,率副总兵孙钺、游击将军王玺等击却之。还至高家堡,寇复至,败之。追奔至漫天岭,伏起夹击,又败之。钺、玺亦别破贼于井油山。捷闻,予世券。(1473年)其冬,孛罗忽、满都鲁、癿加思兰连兵深入,至秦州、安定、会宁诸州县,纵横数千里。贼退,适王越自红盐池还,妄以大捷闻,玺书嘉劳。 (十年春1474年,廷议设总制府于固原,举定西侯蒋琬为总兵官,越提督军务,控制延绥、宁夏、甘肃三边。总兵、巡抚而下,并听节制。诏罢琬,即以越任之,三边设总制自此始。论功,加太子少保,增俸一级。纪功郎中张谨、兵科给事中郭镗等论刘聚等滥杀冒功,并劾越妄奏。越方自以功大赏薄,遂怏怏,称疾还朝。)顷之,纪功兵部员外郎张谨劾聚及总兵官范瑾等六将杀被掠者冒功。部科及御史交章劾。诏遣给事中韩文往勘,还奏如谨言:所报首功百五十,仅十九级。帝以寇既遁,置不问。 聚寻卒。赠侯,谥威勇。 传子禄及福,福,弘治中掌三千营,加太子太保。卒,子岳嗣。卒,从子文请嗣。吏部言聚无大功,子孙不宜再袭。世宗不允,命文嗣。 赞曰:宋晟在太祖时,即与开国诸元勋参迹戎行,其后四镇凉州,威著西鄙。两子尚主,世列彻侯,功名盛矣。薛禄以下诸人,皆与“靖难”。禄东昌、滹沱之战,刘荣守永平,谭广守保定,宣力最著。虽策勋之日,未即剖符,而各以积阀受封。其善抚士卒,慎固封守,恪谨奉职,有足尚者。赵辅、刘聚猷绩远逊前人,而带砺之盟,与国终始,诚厚幸哉。诸人并以勋爵镇御边陲,故类著于篇。 明朝武选 武选,掌卫所土官选授、升调、袭替、功赏之事。凡武官六品,其勋十有二。正一品,左、右柱国。从一品,柱国。正二品,上护军。从二品,护军。正三品,上轻车都尉。从三品,轻车都尉。正四品,上骑都尉。从四品,骑都尉。正五品,骁骑尉。从五品,飞骑尉。正六品,云骑尉。从六品,武骑尉。散阶三十。正一品,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升授特进光禄大夫。从一品,初授荣禄大夫,升授光禄大夫。正二品,初授骠骑将军,升授金吾将军,加授龙虎将军。从二品,初授镇国将军,升授定国将军,加授奉国将军。正三品,初授昭勇将军,升授昭毅将军,加授昭武将军。从三品,初授怀远将军,升授定远将军,加授安远将军。正四品,初授明威将军,升授宣威将军,加授广威将军。从四品,初授宣武将军,升授显武将军,加授信武将军。正五品,初授武德将军,升授武节将军。从五品,初授武略将军,升授武毅将军。正六品,初授昭信校尉,升授承信校尉。从六品,初授忠显校尉,升授忠武校尉。岁凡六选。有世官,有流官。世官九等,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卫镇抚,正千户,副千户,百户,试百户,所镇抚。皆有袭职,有替职。其幼也,有优给。其不得世也,有减革,有通革。流官八等,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都指挥使,都指挥同知。都指挥佥事,正留守,副留守。以世官升授,或由武举用之,皆不得世。即有世者,出特恩。非真授者曰署职,署职,递加本职一级作半级,不支俸,非军功,毋得实授。曰试职,试职作一级,支半俸,不给诰。曰纳职,纳职带俸,不莅事。战功二等:奇功为上,头功次之。首功四等:迤北为大,辽东次之,西番、苗蛮又次之,内地反寇又次之。凡比试,有旧官,洪武三十一年以前为旧。有新官,成祖以后为新。军政,五年一考选,先期抚、按官上功过状,覆核而去留之。五府、锦衣卫堂上各总兵官,皆自陈,取上裁。推举上二人,都指挥以下上一人。凡土司之官九级,自从三品至从七品,皆无岁禄。其子弟、族属、妻女、若婿及甥之袭替,胥从其俗。附塞之官,自都督至镇抚,凡十四等,皆以诰敕辨其伪冒。赠官死于王事,加二等;死于战阵,加三等。凡除授出自中旨者,必覆奏然后行之。以贴黄征图状,以初绩征诰敕,以效功课将领,以比试练卒徒,以优养恩故绝,以褒恤励死战,以寄禄驭恩幸,以杀降、失陷、避敌、激叛之法肃军机,以典刑、败伦、行劫、退阵之科断世禄。(刘子戊2008年整理) 3.清朝刘聚刘聚,河南清丰人。(清丰右都督刘聚,过而筑之,费千金,阁赖之。凡南船至,多停泊游恕,遂称名焉。《季羡林文丛:耄耄新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