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刘街
释义

刘街位于贵池南部山区,东依国家级风景区、佛教圣地九华山,北接青阳县,南邻棠溪乡,距城区38公里。全乡辖8 个村委会,76 个村民组,2919户,10796 人。全乡国土面积 22.6 万亩(150.6 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 18.8 万亩,耕地面积 9671亩,森林覆盖率达 80%,俗称“九山半水半分田”。现家家通电、村村通车,程控电话、无线基站、有线电视覆盖全乡,贵(池)——石(门)、贵(池)——刘(街)、刘(街)——杜(村)公路穿越境内,是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的核心区。

境内现有皖宝刘街年产50万吨白云石矿等企业22 家,二、三产业从业人数 1398 人,2004年工商税收422 万元,是远近闻名的矿业大乡。

刘街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几度慕名漫游刘街,朝行暮宿,吟诗会友,流连忘返。同治年间,南山刘村人、清朝外交家刘瑞芬官至道员、广东巡抚及驻外公使。他体恤民情,忠心爱国,乡人敬仰,故取其姓命乡名而沿用至今。刘瑞芬族弟刘含芳筹建过清政府北洋水师,姚捷勋曾任民国商务警察厅厅长,姚震、胡子正、刘世珩、姚介富等一代人杰都载入了《贵池县志》。现代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同志更是刘街人民的骄傲。

刘街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刘街境内群山起伏,层峦叠嶂,绿树如云,秀水潺潺。三根尖、金家山海拔千米以上,是贵池区境内最高山峰之一。每当春日,山花万朵,上接云天,真是美如画卷。境内两溪之水,是清溪河的源头,流水自东向西横贯刘衔,古时就是对外经商、运输的黄金水道。

刘街资源众多,资源丰富。这里山高林密,云雾缭绕,是贵池区林木、茶叶的重点产区之一。现已探明的金、银、铜、铁、铅锌、石灰石、白云石、方解石、大理石、花岗岩等矿产遍布境内。

刘街文化古老,声播海外。刘街是中国古傩戏的发源地之一,有“傩戏之乡”的美誉。刘街傩戏具有典型的社祭色彩和宗族色彩,演出时村民们通宵达旦,彻夜狂欢。最隆重的是正月十五,各宗族的傩戏在刘街青山庙举行迎神朝庙仪式,又称“嚎啕神会”,人山人海,引来四海宾朋,热闹非凡,形成了独特的民间文化氛围。傩戏已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关注,被誉为“戏剧活化石”。

贵池,在傩戏嘉年华里入梦 预算:1500-2000元

地点:皖南池州贵池 节目:傩戏 傩舞

贵池的刘街、桃坡、茅坦都是普通的名字,但傩戏使那里的过年气氛一点都不普通了。每年农历正月初七到十五,请、送傩神的祭祀活动都是全民盛典。其中尤以刘街最为著名。要想早点看,初六到达最合适,因为初七凌晨三四点钟,就有请傩神的仪式上演。

一切很是神秘。请傩神的只能是男丁。这自然是来自农业社会的传统。一般于三天前,男人们就要执行沐浴、更衣、不同房的规矩。迎神时,敲锣打鼓,戴着面具。家家户户都会送上很多供品,宰杀的牲畜家禽堆积如山。有趣的是,鸡、鸭头尾的毛不得去除,意为有头有尾。如果你是女性,想看请神仪式要经过一番交涉。

到初七晚上,就可以看到傩戏、傩舞了。表演的还是男丁,但女性有权利当看客了。演出通宵达旦,不仅放鞭炮,还有礼花,更有土铳震天价响。

如果只想看正戏,迟到些也没关系,因为各个村子演出时间不同。

十三那天,刘街源溪村的三个自然村分别到村外的大枫树下迎神,然后在“神树”那里表演傩舞,有舞伞的,有舞古钱的。伞和古钱分别代表男性和女性,表达了当地人对性的崇拜。朝拜洞,也是这个意思。“神树”下,有时参与者达成千上万,有的举着旗子,有的戴着面具,鞭炮、锣鼓齐鸣,绝对是一场嘉年华。

如果你想年前就出发,可以先去佛教圣地九华山待几日。九华山离池州仅40公里。那里的人要过两个年,一个荤年,一个素年,荤年在腊月廿八(小月廿七),举家荤食。到除夕夜,则只能吃素,吃素可不是口头上喊两声,是严谨到要拿草木灰洗碗的,一丝油星都不能沾。

当新年的钟声撞响时,那种气氛,足以让身在都市的人深深震撼。然后,悠然入梦,梦里不知身是客。

刘街青山庙

青山庙,坐落在梅街镇境内,东临南山刘,西眺黄村,南望茶溪汪,北顾山里、山外姚,此处依山傍水,景致宜人。

青山庙建庙、朝庙历史悠久。据《七修姚氏宗谱.卷首三》记载,青山庙始建于元代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是姚姓迁贵池后第十一世祖祖一公捐资建立,后来,元末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8年),汪姓七十一世祖开迁公续建,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姚村姚本宪公又捐资重建,后遭兵燹。清康熙年间众社重建。最后一次修葺是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此庙原有大殿三座,并有一座小庙,总体规模宏大、富丽壮观。

此庙于1951-1952年间遭到彻底毁坏,成为一片废墟。近年,废墟上修建成一座简易庙宇,供奉佛教诸神,有僧人主持。青山庙原为昭明太子祠和都城隍祠,中殿内供有梁昭明太子萧统的牌位。作为联社性质的土地之祭——青山庙会,主要是对本地信仰区域中心的“土主”——昭明太子的朝拜与祭祀活动,同时又复合了佛教、道教诸神,成为多神崇拜、祖先崇拜的民间综合祭祀活动。

约在一个世纪前,每年由九个社联合朝庙。即姚姓五社半,汪姓一社,刘姓一社,戴姓一社,宋村半社。朝庙的繁盛历史当在300年以上。据光绪三年(1877年)重修《姚氏宗谱》“信仰篇.傩戏”记载“元宵清晨更以卤簿导神至青山庙文孝祠,俗谓之朝庙。此俗南边、西华、姚村皆同,惟姚村附近,先到后归,相传为尽地主之谊云。耆老言,古时朝庙,仪仗外,有秋千、抬阁、高跷诸胜。又选俊童十余人,着梨园服,扮故事,立人肩窝上,名曰站肩,其壮丽繁华与江浙等省赛会无异。” 。傩乡古谚:“南边旗子荡里伞,刘锣戴铳汪夹板,山里山外干呐喊,郑家探一探,黄家只有踮脚板。”道出了各傩神会的特点及朝庙之盛况。

1983年后,恢复青山庙会,依照传统的老规矩,农历正月十五上午,按姚村、茶溪汪、南山刘、南边姚、西华姚、荡里姚的顺序依次入场进行朝庙。由姚村的队伍先行到达,俗称“开(庙)门”, 荡里姚最后离开,称“关(庙)门”。各傩神会一律抬着放有面具的龙亭,仪仗有彩旗队、锣鼓队、细乐队,队伍前有开道锣、“肃静牌”、“回避牌”及刀、枪、戟、锤、矛等兵器模型。走在前头的香首手执五色神伞,健步来到庙前的空旷地,一边高喊“朝庙舞伞断”,一边用力舞动神伞。所有的队伍井然有序,鱼贯入场。当六个傩神会全部进场后,众人在龙亭前燃香、揖拜,并互致新春祝福,此时,观者如潮,旗伞遮天;铳炮齐鸣,声震山谷;烟雾漫坡,香溢旷野。朝庙的人群沉浸在敬神祀祖、祈福纳吉的狂欢里。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9: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