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火子 |
释义 | 个人履历刘火子(1911~1990)曾用名刘佩生、刘宁。生于香港,原籍广东台山。 人物生平家境贫寒,读完小学后就在香港打工谋生,靠自学成才。民国16年(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许多革命人士撤至香港,他受到进步思想影响,逐步走上革命道路。30年代初在中学任教,开始撰写文艺评论,并出版诗集《不死的荣誉》等。民国25年(1936年)11月,参与组织香港进步团体联合发起的追悼鲁迅先生大会,任大会执行主席。抗日战争爆发后,进入新闻出版界,曾任香港《大众日报》记者,《珠江日报》采访主任,香港微光出版社、韶关《建国日报》编辑,桂林《广州日报》采访主任,并以战地记者身份到华南战场采访。民国27年(1938年)夏在香港,参与组织港九青年战地服务团,赴华北、延安参加抗日工作,并起草出发宣言。日本投降前后,在重庆《商务日报》任要闻版编辑。“较场口事件”发生,国民党中央社作了颠倒黑白的报道。他和石西民、浦熙修、高集、毕群五人代表重庆各报进步记者42人起草了《致国民党中央社的公开信》,指责该社捏造事实,歪曲真相,并提出抗议,因而被报社开除。民国35年(1946年)3月任上海《文汇报》要闻版编辑。民国36年(1947年)7月赴香港,在《新生晚报》任《新潮之钥》副刊主编。翌年9月参与《文汇报》在香港复出的创办工作,先任编辑主任,后任总编辑。 创作经历20世纪3?0年代初,香港新文学尚处于萌芽期,刘火子已在香港多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和诗歌评论,尤其是创作的新诗,聚焦于社会贫富不均的现状和下层平民百姓的疾苦,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之后,他作为目前所知香港报界唯一被正式派往前线的战地记者,在南方抗战前线采访一年半,曾亲临大捷后硝烟未散的昆仑关,目睹民众为阻延日军入侵而掘破自己亲手修筑好的滇缅公路的感人场面。 在撰写前线通讯的同时,刘火子还用诗歌表达爱国激情,这些诗歌取材独特,有血有肉。《热情祖国》和《笔》等诗作曾以显要位置刊登于茅盾、巴金创办和主编的《烽火》文学杂志;《阴郁的书简》发表在端木蕻良主编的《时代文学》上,产生很大影响,他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诗名远扬,人称“诗人火子”。此后数十年,虽经历战争和流徙,刘火子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写实的风格致力于诗歌创作,自1934年发表第一首诗歌到1984年创作最后一首史诗性长诗《奋起者之歌》,他的写诗历程跨越半世纪。 刘火子是文字工作者,一生在诗歌创作、新闻采写和年鉴编辑方面都有建树。 从1980到1987年,刘火子一连主编了八部《中国百科年鉴》 ,直到他病倒入院。? 成就及荣誉1951年4月由香港回上海,任北京《教师报》编辑主任、上海《文汇报》副总编辑。195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文汇报》夜班编辑工作中,他与其他编辑一起,悉心研究国内外报纸的特点,首创中国横排报纸八栏编排法,这种版面编排模式,后来为全国报纸所普遍采用。1978年调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任副总编辑、编审。1990年因病在上海逝世。著有通讯集《和最可爱的人在一起》。 家庭生活妻子 妻子金端苓,是国际问?题专家金仲华的胞妹,她本人擅长绘制“时事地图”,上个世纪的三四十年代,金端苓为报刊杂志绘制大量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况的形势地图。在香港和桂林还出版过两册二战形势地图集,风行大江南北。 婚礼 刘火子、金端苓婚礼现场 刘火子、金端苓相识于湘桂大撤退前桂林的《广西日报》 ,相恋七年,走遍大半个中国,1948年7月29日,在香港湾仔的六国饭店举办婚礼。沈钧儒老先生是证婚人,他在桃红洒金纸上写了贺词:“和谐合作,快乐永康”。孙中山夫人宋庆龄,通过金仲华转赠了两双长筒的丝袜,作为妈妈结婚的礼物,附上了一张写在她自己“Mrs.Sun Yat-sen”(孙逸仙夫人)贺卡上的贺词:“To wish miss King best happiness,and with warmest con-gratulations from SCL”。SCL是Soong Ching-ling的缩写。金端苓的家人当时不在香港,茅盾和孔德沚夫妇代表女方家长。茅盾先生用工整的毛笔字在宣纸上写了一首诗,作为结婚贺礼。 子女 刘丽北是刘火子之长女,1949年出生于香港,1950年底移居上海,在上海接受教育。1968年赴江西插队,10年后返回上海,曾任建设银行《上海投资》编辑部主任。1990年起定居香港,现为《香港经济导报》社中国经济信息中心主任。撰写有评论、报道和散文、随笔等,作品散见于香港《大公报》 《香港文学》《香港商报》《经济导报》《炉峰文集》、广州《现代画报》等书刊媒体。? 人物评价?刘火子的诗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充满深刻的人生哲理。在战争年代,他的诗,对侵略者是炸弹,对人民是号角。他坚持“艺术是属于人民的”理念。他表达了香港民众的心声,同时也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言人。 ? 世界语者-刘火子刘火子(1911-1990)广东台山人。曾用Lju Ning 名。1934至1937年在香港从事教育工作,并利用文学形式从事抗日救亡宣传工作。1937年至1967年,先后在香港、桂林、重庆、上海等地的《文汇报》《广西日报》、《广西晚报》等报刊担任领导工作。1978年以后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副总编,《中国百科年鉴》主编。曾当选为上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他是上海作家协会会员,曾创作大量诗歌,出版《不死的荣誉》诗集。1935年学习世界语。曾同曹乃飘同志组织香港世界语协会。三十年代末期,曾帮助Braun 和Elpin搜集中文资料,编辑《远东使者》杂志,进行抗日宣传。1940年曾任国际世界语协会驻香港代理员。曾任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理事、上海世界语协会会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