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恩平 |
释义 | 刘恩平,原名刘平,中国当代导演,剧作家,学者,创意人。现任上海沪剧院导演、院长助理兼艺术室主任,中国民主同盟上海沪剧院支部秘书长,中国民主同盟上海市委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代表。 基本履历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获导演艺术硕士(MFA)、文学学士学位。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中国曹禺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评审员,上海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演出家协会会员,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曾供职于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上海越剧院。曾担任多个大型组委会、文化机构及工作室的艺术总监、创意总监、策划总监等。曾担任全国剧本征集、GSSP(金曦奖)国际设计金奖评委会等多项大型活动评委等。曾应邀赴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多所高校讲授戏剧、影视、文化创作及理论。现供职于上海沪剧院。 文化领域近年来,刘恩平立足于中国本土艺术实践,并与日本、韩国、挪威及欧美等国际机构和友人进行艺术合作与文化交流,涉足的领域及形态广博多姿。编导、创意、策划话剧、戏曲、音乐、综艺等各种国内外文化项目数十个;创作各类剧本几十部,影视剧(片)二百多集(部);创意与演绎会展、展示、景观等多种环艺空间;著作发表各类论文及散文逾百万字;策划编撰《百转千寻》、《中国当代艺术院校师生优秀设计作品精选集》,并撰有专著《当众孤独:导演的在场》等。个人及有关作品应邀和参加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60周年、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纪念宋庆龄女士诞辰110周年、纪念曹禺先生诞辰100周年、中国艺术节、中国戏剧节、中国京剧节、中国小剧场戏曲节、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国际少年儿童文化艺术节、上海国际当代戏剧季、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公益戏剧展演周、欧洲中国舞蹈国际研讨会等各类大型艺术盛会。 获奖荣誉个人及作品项目曾荣获“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中国京剧艺术节儿童京剧特别奖”、“中国文化部全国优秀儿童剧展演优秀剧目奖”、“中国十大演出盛事奖金奖榜首”、“中国十大演出盛事奖最佳演出项目制作推广金奖”、“上海市新剧目评选优秀作品奖”、“上海市新剧目评选展演新剧目奖”、“上海市小剧(节)目评选展演作品奖”等;并荣膺上海文艺人才基金理事会专项奖励。 艺术创作主要作品及项目有:话剧《不关风月》《威尼斯商人》《凤城消失》《樱花,开了》《大马戏团》《满庭芳》《当我们死者醒来》《西部行》《青春无罪》《谁动了我的奶酪》《小王子》《八只脚行走》《错·觉》《2007@一种戏剧报告》《爱你一辈子,小艾》等;沪剧《露香女》《十六铺人家》《春风夏雨润新苗》《冬日可爱育新蕾》《沪剧名家新苗迎春演唱会》《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日出》《胭脂盒》《军礼》《谢谢侬,朋友》《上海的声音:龙飞凤舞春之声——2012沪剧经典交响演唱会》《阿拉沪剧90后:电波传情——2012上海沪剧院青年演员团“星期戏曲广播会”》等;越剧《春花烂漫》《宝莲灯》《牡丹亭》《新月爱人》《春香传》《大婚》《琴:棋书画》等;京剧《尘缘》《岳家小将》《誓言》等;电视连续剧《炼日熔金》《我的爱人》《哭泣天使》等;电视系列片《万家乐美食之旅》《红楼畅想》《魅力海上花》《笑口常开》等;“上海越剧全国行”、“上海戏剧草根行”、“沪韵之花——沪剧青少年才艺大赛”、“沪剧回娘家”、“百年曹禺·百年沪剧”演出季、“八月凤仙开”文化季、“戏剧与文化讲堂”、“四季戏剧论坛”、“中日韩音乐剧论坛”、“庆祝中韩建交十周年·上海周末韩歌教室”、“演读剧场《从开始到现在:坐排现场90’》”、“宝姿之夜·关爱生命——纪念宋庆龄诞辰110周年大型慈善演唱会”、“安徒生儿童文化主题公园”、“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展览展示总设计工程”征集创意(荣获“全球前十强”)等。 理论构建刘恩平对艺术上的理论架构,建立在自己的一线实践和生命体验之上,近些年来,逐渐基本形成了一个系统四个向度:“关怀戏剧”的创作观,“待释放空间”的美学观,“古人必说今人语”的超越观,以及“返归真相”的常识观。 这种独树一帜的创造与标举,使他的文化动作具有强烈的开拓性光芒。譬如,全球第一励志畅销书《谁动了我的奶酪》最先被改编为舞台剧并首创“都市新寓言剧”的剧场品牌,中国首个实验戏曲越剧系列“箱底红尘”《牡丹亭》、《琴:棋书画》在中国传统戏曲现代化上的先锋探索,世界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巅峰象征主义之作《当我们死者醒来》、《爱你一辈子,小艾》百余年来在华语区的首演,“上海戏剧草根行”在都市文化场域的首创等,均在实践、理论及培育新生代观众、推广文化公益精神上,领风标先,不遗余力,而卓异斐然。 在创作追求上,刘恩平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美学神致与西方现代人文关怀的坚贞立场交相契合,执著叩问并挑战人类的文化母题,使人类普世价值与中国民族诗情金玉共振,寻求心灵与文化的越界与对话。其作品不仅闪耀着新锐的力度,更涵容着哲思的高度和情感的广度,生发出一种唯美而沉潜的艺术美和深邃的生命感,为创建具有中国民族精神品格的戏剧而构建新的气象。 刘恩平认为: 生活太近,经典太远,大师一直遭遇误读。其实,解决误读,并无任何花哨,无非是还原真相。 还原真相,亦无非是昭显人世久蔽的“常识”罢了。 这种文化反思上的“常识观”,在中国极具超前的思辨性,极为发人深省。 刘恩平的艺术实践领域广泛,不仅在影视剧方面游弋开阖,在“体验演绎”的多维现代空间创意上也不断开辟新境。 部分论文文化立场我的“关怀戏剧”观 城市化的戏剧 中国戏曲的范式演进:古人必说今人语 中国戏曲:一种“委曲求全”的剧场人生 女人、高贵及其他 从社会化表演到艺术化关怀 结绳记事里的生命书写 一二三,起步走——号脉当下中国剧坛 创意空间你没有理由不疯——上海剧坛寻梦 大道在民间 第三只眼睛看海派“股戏” 戏剧产业忧思录 小剧场的人文空间 戏曲与电视能结多少缘 一次“田野戏剧”的突围——关于新编历史赣剧《詹天佑》的思考 转型期的中国文艺院团最缺什么 书中亦有大剧场 上海沪剧:一座城市的“风尚志” 货郎担里乾坤大——新编婺剧《鸡毛飞上天》的现代启示 演艺营造戏剧气氛:导演对演出气质的创造 选择:盛名之下话《商鞅》 走近你我:联想《老式喜剧》 变化总在寻常中——都市新寓言剧《谁动了我的奶酪》 昆剧《伤逝》表演报告 京剧《生死界》表演报告 驾驭本色 苦乐尽在其中——感受民间戏剧《小王子》 “发现”儿童戏曲 理想的沉沦:小剧场越剧《牡丹亭》的别样风景 飞鸟在霜花上的舞蹈——关于沪剧《日出》舞台体现的思考 “箱底红尘”:打造大时代中的“小众戏曲” 一次东西方民俗化创造的戏剧演绎——执导易卜生名剧《爱你一辈子,小艾》的艺术构想 灵与魂的相拥相歌——漫议王延松执导的“曹禺三部曲”的诗化特征 《情叹》:“帮腔”的叹息 风流人物九八夏天:感受尚长荣的内心风暴 散点透视:为沙叶新测字 难得滑稽:重视王汝刚 举起镜子照自然:托起奚美娟的中国气派 西寄巴山:祝福魏明伦 百炼钢化绕指柔:二十年来陈薪伊 百转千寻——单仰萍访谈录 从“破坏”自己开始——王志萍访谈录 怀念中国职业戏剧经理人鼻祖——李渔 永远有多远:在陌生中想象布莱希特 我本将心托明月——关于近年几部曹禺研究著作的“解读”与“解毒” “百年曹禺”的沪剧记忆 彼得·布鲁克:最具东方情结的导演大师 尼采:荷马的凝视 契诃夫:不安是唯一的地平线 萨拉·凯恩:那个直面“孤独”的女子 易卜生:恰恰相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