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刘德润
释义
1 山东省美术馆高级美术师

刘德润,别名刘齐,男,1950年12月生,山东齐河人,专家、一级美术师。1970年入齐河文化馆。1977年考取中国美术学院。198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研究会山东分会副主席,山东省艺术品鉴定委员会油画鉴定专家,山东省美术论高级美术师。

中文名:刘德润

别名:刘齐

国籍:中国

出生地:山东齐河

出生日期:1950.12

职业:画家

代表作品:《沂蒙娃》,《万岳之尊》

艺术经历

1989年油画《沂蒙娃》获全国七届美展铜奖和日本国日中友好会馆大奖,1994年《万岳之尊》获全国八届美展优秀奖。1990、1993年应邀赴日访问、办展。1996、1997年在深圳、北京、济南办展。1997年7-12月赴法办展、交流、考察。1996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刘德润、李燕油画》画册。《美术》、《美术观察》、《中国油画》(画廊)、澳大利亚《国际艺术家》等学术刊物和《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青年报》、日本《朝日新闻》、法国《欧洲时报》等新闻媒介以彩版、专文评介其成就和作品。中央、省、市电视台多次播出专题片《生命的泥土—刘德润、李燕油画艺术》。其创作多与妻子李燕合作,以黄河为主线,以北方农民及其生活环境为素材,极端写实的手法透出现代的理性和情感,风俗性与象征性溶为一体,被誉为现实太义在当代的新拓展。作品辑入《中国当代油画》、《中国风景油画》、《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美术年鉴》等典籍,传略入编《中国民间名人录》、《中国美术家年鉴》、《中国美术年鉴》、《世界华人美术名家年鉴》等多种辞书。《当代世界名人传(中国卷)》。 其作品以写实的手法透出现代的理性和情感。风俗性和象征性融为一体,被誉为现实主义再当代的新拓展。

作品欣赏

2 豫剧演员

(1905—1961) 乳名刘娃,艺名“红脸娃”,又称“红脸王”。曹县魏湾村人。 豫剧演员。 11岁时拜彭怀亮为师学艺, 3个月后登台演出即崭露头角。1935年同赵义庭、王锡堂等著名演员赴河南开封对戏,在众多红脸中名列第一,人

称“红脸王”。代表剧目有《火烧纪信》《诸葛亮祭灯》《司马懿扒墓》《反徐州》《地堂板》等。他音域宽阔,口齿清楚,唱腔婉转动听,在山东、河南、安徽交界一带享有很高声誉。1961年病逝。

3 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简介

男,汉族,1947年3月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现任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日语系主任,副处调研员、中国日语教学会理事、中国日本文学会理事、河南省人民政府候补参事。曾任外国语学院副院长。

1966年毕业于成都市第三高中,1969年下放到武陟县农村锻炼,1971-1978年参加解放军文艺工作团。1976年跟在华日本人住吉里子女士(河南新乡荣康医院护士,曾任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医疗队的护士)学习日语,由于他学习刻苦,天资聪颖,日语水平提高极快。1978年到河南师范大学外语系工作。1981年,参加由日本权威机构国立国语研究所专家评审的中国人日语作文比赛,荣获大学日语教师组全国第二名。从1982年起,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人日报、河南日报、河南工人、河南青年、新乡日报等全国主要新闻媒体都报道了刘德润同志自学成才的事迹作为典型广为宣传。1983年5月号的《河南青年》文章《探索者》也介绍了刘德润自学成才、刻苦研究、翻译日本古典文学的事迹。此文后来被收入河南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为中州添光彩的人们》一书中。并受到当时的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接见。

发表文章100余篇,在《河南师大学报》、《解放军外国语学报》、日本《国际善邻协会会刊》等刊物发表论文25篇,专著2部(《我が爱する国 中国と日本》日文版1996年 日本建设政経新报社、《日本古典文学赏析》 2003年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其中《日本古典文学赏析》一书填补了一项空白,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全面研究日本古典文学方面的专著。此外,刘德润教授还在以下日本报刊担任专栏作者十余年。①《建设政经新报》(每月两回)、②《大阪府柏原广报》(1992年起每月一回,2003年起改为两月一回),用日语写作,介绍中国历史、文化以及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经济成果。共发表文章数百篇。除科研以外,二十多年来他还出色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国内、省内以及校内的外事翻译任务。

除进行科研创作之外,还积极参与相关的学术文化活动。1998年4月在日本名古屋作了题为《唐代的牡丹诗》的讲演。1998年5月在日本东京作了题为《从中国看中日文化交流》的讲演。1998年5月刘德润所作的俳句在日本获奖,日本爱知县为其在日本爱知县段户山立刘德润俳句石碑一座。2001年应邀出席了北京2001《源氏物语》国际研讨会并做了主题演讲。2002年应邀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国际研讨会,并做了主题演讲。2003年、2004年两次担任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日本文学专业硕士生毕业论文答辩主席(共7人次)。

近年来获奖情况

1989年荣获河南省外国文学会科研一等奖

2000年荣获河南师大教学优秀评选一等奖

2000-2001年度被评为河南师大“我心中的育人楷模”

2000-2001年度被评为河南师大优秀教师

2001年度被评为河南师大“三育人”先进个人

2002-2003年度被评为河南师大优秀教师

2002-2003年度被评为河南师大“三育人”先进个人

2004年河南省师德标兵

2004年被评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

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师

1993年——1997年,天津大学管理学院,本科,基本建设管理工程专业

1997年——1999年,天津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

1999年——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师

于1999年考取中国注册会计师全科合格证,现为中国注册会计师(CPA)协会会员。

所授课程名称

《组织理论与设计》、《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模拟对抗》

5 全国人大华侨办公室主任

全国人大华侨办公室主任、江西作家,原名张聚宁,山东莱州人。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江西大学中文系。1983年后历任江西省宜春地区文化广播电视局副局长,江西宜春地区文化局局长,地区行署副专员,文化部群文司负责人,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中国文联办公厅主任,全国人大华侨办公室主任。中共江西省委第八届候补委员,江西省作家协会常务理事。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6 清代画师

[清]南汇(今属上海)人。善写真,学薛昆。《墨香居画识》

7 著名水利专家

人物简介

刘德润(1907~1994年),字敬修,河南省安阳县清峪村(今属磊口乡)人。国家水利部水管司原副司长,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著名水利专家。

生平事迹

童年读私塾,1922~1926年在安阳省立第十一中学攻读。1926~1932年就读于天津北洋大学土木系。1934年夏考取公费留学资格,进入美国依阿华大学攻读水利专业,获得硕士、博士2个学位。美国科学荣誉学会吸收他为会员,并赠送金钥匙一把。他的导师想让他留校到水工研究所当研究员。他说:“我是中国公费派来的,中国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要回中国去。”谢绝了导师对他的挽留。回国前,用半年时间考察了美、英、法、德、荷兰、比利时、瑞士等国的水利。

1937年,当他怀着满腔爱国热情回到祖国时,抗日战争已经爆发,他到西北联合大学土木系任教授。1938年,到西北工学院水利系任教授兼系主任。其间,编写和出版了《普通水力学》,这是国内一本较早的水利专著。为了帮助学生学好课程,他想方设法,因陋就简修建了一座水力实验室。1942年,他任国立黄河水利专科学校校长。他带领师生到后方办学,并聘请了一些水平高的老师。他认真备课,熟书生教,不断充实新内容,取得了好成果,培养了一批青年学生。1946年6月,他到南京水利部筹组黄河治本研究团,先后任团员、代理团长,和一批治黄专家赴黄河中上游实地考察,撰写出一些重要的考察报告。南京解放前夕,一些人要他到台湾或国外去,他坚决不走,毅然留了下来。他的行动,也影响了大部分同事。1949年4月南京一解放,他便把保留下来的仪器设备和资料完好地交给了军管会。

新中国成立后,刘德润在中央水利部工作,其间曾在黄委会帮助工作,并兼任平原省人民政府委员。自1954年起,先后任水利部工程管理局副局长等职。为保证工程安全运行和充分发挥效益,开展了水库、坝闸安全监察,制定了各种水利工程的管理办法及技术要求。每到汛期,都要进行汛前检查,汛期指导防汛,汛后维修加固工程。

1958年7月,黄河发生特大洪水,在分洪与不分洪的问题上山东、河南有争议。水利部领导及周恩来总理采纳他的意见,没有分洪。两省人民经过7昼夜奋战,终于战胜那次特大洪水。

1962年汛前,他在河北省检查海河水系的度汛工程,发现隆尧县的一座水库工程质量差,库区周围浸水,耕地和附近村庄都受到影响。县政府和群众反映该水库有害无益。经检查情况属实,建议省里扒掉。在检查中还发现保定地区的龙门水库、邢台地区的临城水库标准低,质量差,建议修筑副坝补救。

对于治理黄河的问题,他提出“泥沙不治,黄河不治”。他认为黄河的根本问题是泥沙问题。泥沙主要来自中游的黄土高原,治理泥沙必须制止中游水土流失,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在水土流失区实行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刘德润长期从事水利工作,在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提出许多好的建议和意见。例如,对官厅水库大坝修筑中采取砂壤土代替料,既节省劳力、资金,又为汛前大坝合拢提供了条件。对四川都江堰,他通过算水账、算土账,提出建议,扩大了灌溉面积。

退而不休

1982年,刘德润退居二线后,退而不休,发挥余热,先后主编《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水利卷》、《中国大百科全书·水利卷》、《中国水利百科全书》。1986年,他筹备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水利卷》时79岁,许多同志劝他该休息了,他说:“我身体还行,只要工作需要,我就努力继续工作。”

1994年12月,刘德润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5:4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