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诚印 |
释义 | 简介刘诚印,又名刘明印,人称“印刘”,河北河间人,是慈禧太后最喜欢的太监。据说,此人办事机警,粗通文墨。于时局形势,颇有见解。李莲英、小德张之辈,不过曲意承旨,以供驱使而已,印刘则可帮慈禧太后拿大主意。他深知慈禧疑心甚重,且守历朝内监不得干预朝政之训,遇有疑难,常常以聊天形式跟印刘交流。 而印刘谨守本分,从不妄谈,而是“说笑话”、“讲故事”,谈笑间让慈禧豁然开朗。慈禧对其甚为倚重。后来,印刘患上石麻症,请西医割治得愈。再发时,竟一命归天。慈禧好难过啊。在他病发期间,亲自送其出门,数度落泪。由此可见,印刘所受宠眷远在李莲英和小德张之上,他才是慈禧的“梦中太监”。治得愈。再发时,竟一命归天。慈禧好难过啊。在他病发期间,亲自送其出门,数度落泪。由此可见,印刘所受宠眷远在李莲英和小德张之上,他才是慈禧的“梦中太监”。 人物背景印刘之后,掌权的便是李莲英。按说,这李莲英也够机警,说话办事非常人能比,可慈禧要求太高了,有事没事就像训狗一般骂他一顿,还拿印刘损他:你这智商,要能比上印刘一个脚丫子,我就烧高香!李莲英这个窝火啊!出来跟别人说,印刘活着的时候,咱屡次受他的气,到今日死了,还要连累咱家,真正可恼!由此,宫中有“死刘气煞活李”之说。 太遗憾,印刘活的时间太短,没办法帮慈禧太后拿更多的主意,可惜了。正所谓好人不长寿。但转念一想,权力可把任何人变成鬼,谁敢保证印刘掌权时间长了,不去贪污受贿?不去伤天害理?“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假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早点死了好,还能留个好名声。 慈禧太后身边三个重要的太监是安德海、刘诚印、李莲英。安德海虽然伺候慈禧时间不长,但也大名鼎鼎。他最早获慈禧信赖。后来,慈禧派他南行采买物品,船到山东,巡抚丁宝桢以“宦竖私出,非制。且大臣未闻有命,必诈无疑”为由,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将他咔嚓了。因为慈安太后还活着,跟慈禧一起垂帘听政,慈禧虽然心疼,但也没敢报复。 安德海死后,大太监刘诚印接掌了安德海的职位。刘诚印死后,掌权的便是李莲英。按说,这李莲英也够机警,说话办事非常人能比,可慈禧要求太高了,有事没事就像训狗一般骂他一顿,还拿印刘损他:你这智商,要能比上印刘一个脚丫子,我就烧高香!李莲英这个窝火啊!出来跟别人说,印刘活着的时候,咱屡次受他的气,到今日死了,还要连累咱家,真正可恼!由此,宫中有“死刘气煞活李”之说。 生平经历刘多生为清末著名太监。在清光绪时曾为宫 廷内务府副总管,为内务府总管李莲英之副手。他依靠本人的财力和权势,修缮寺观多处,对北京地区寺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刘多生,道号素云道人,又号符合子,祖居山东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明代迁至直隶东光县(今河北省东光县)。道光三十年(1850年)定居京师。后因其才识为怡亲王所赏识,被诏入内侍,赐名增禄,又字德印。光绪十五年(1889年)被授予总管六宫事务之职,曾受园亭骑马乘舟回寓、疾时加赐黄金药品之宠。光绪二十年(1894年)万寿庆典时恩赏三品顶戴,惠及三代。清同治年间,刘多生皈依道教,从此与北京道教寺观结下了不解之缘。 太监刘多生之所以能与道教发生关系,据《素云刘先师碑记》载:“戊辰因奉差至白云观,适南阳张律师阐教观中,一见相洽,殷勤展拜,执弟子礼甚恭,此师皈依道教之始也。”《素云真人道行碑铭》载:“南阳张真人传戒白云观中,公适因公至观,遂执弟子礼焉。”同治年间慈禧太后之母去世,其棺寄存在白云观,太监刘多生因料理“皇姥姥殡”事,与白云观第十九代方丈张耕云(张云樵,名圆璿,号耕云)结识,一见相洽,拜张耕云为师。据刘诚印碑铭,他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皈依道教。后来成为白云观第二十代律师。 刘多生对白云观的主要贡献有捐巨资传戒、重勒碑志、拓修云集山房、创建和捐助长春永久供会及刊版印经等。 张耕云律师在白云观传戒时,刘多生被举为本观护坛。同治十年(1871年)张耕云律师传戒,刘多生募捐五千余金为传戒费,受戒者367人;高云溪(高明峒,字云溪,又名仁峒,号寿山子)为白云观主持时,屡开戒坛,刘多生均为保举大师监戒。光绪八年(1882年)募捐七千余金,为衣钵口粮传戒费,受戒者400人。光绪十年(1884年),募捐九千余金,为传戒费,受戒者525人。这样,在同治十年、光绪八年、光绪十年、光绪十七年(1891年)先后四次传戒中,刘多生慷慨募捐了以万计的薪粮履之资,受戒者共计1642人。 白云观是长春祖师阐教处所,数百年来,殿宇频增,碑志林立。由于担心旧碑磨灭,孟豁一方丈时就有重勒诸碑的想法,但心愿未遂而仙去。张耕云律师主持本观时,托付刘多生实现孟公重勒碑志的夙愿。⑩据小柳司气太著《白云观志》记载,光绪十二年(1886年)刘多生捐资重勒白云观重修碑(后士殿前西)、长春邱真人道行碑(老律殿前东)、白云观重修碑(罗祖塔前西)、白云观重修碑(后士殿前东)、重修白云观碑记(南极殿前东),立罗真人道行碑(罗祖塔前)、重勒诸碑记(祠堂前西)、七真道行碑(老律殿前西)等。上述诸碑,据笔者2008年8月调查,赵士贤撰《白云观重修碑》在白云观西路元辰殿前西、张瓒撰《长春邱真人道行碑》在老律堂前东、顾颐寿撰《白云观重修碑》在西路元辰殿前东、王常月撰《重修白云观碑记》在东路雷祖殿前东、孟珙撰《七真道行碑》在老律堂前西。 光绪十六年(1890年)刘多生及诸大护法,慷慨捐资,庀材鸠工,利用白云观后余地,修筑了云集山房及戒台、游廊、假山、亭台等,作为接待宾客、道侣集讲处所。其中,刘多生捐助修园墙楼房银一万五千两。 由于燕九、九皇祖师两圣诞香供澹泊,刘多生敬约善信张诚明、张诚五及内官信官助善者百余人,于光绪八年(1882年)建立了长春永久供会,每年香供费用约需三百余金。到光绪十二年(1886年),会中积蓄已经不多,刘多生担心其失传,又自捐三千二百六十金,在昌平州购置土地四十五顷有奇,每年收租三百三十金交白云观作为二会香供灯果费。 绪年间,刘多生还和李芝云一起重修了位于宏恩观南、西草厂的三皇翠云仙院,他们共捐巨款,“鸠工庀材,购买地址,添建神祠,炉鼎法器俱备,内外焕然一新”。 立马关帝庙也是刘多生在清光绪年间重修的较重要寺观。立马关帝庙位于今海淀区蓝靛厂东南角。庙内祀奉关羽,因山门内左侧有泥塑枣红色立马一匹,故名。立马关帝庙建于明嘉靖年间,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道士李明道募化重修立马关帝庙五圣殿宇,清雍正四年(1726年)道士王本阳购置此庙,传与门徒黄义通接办焚修,后来又依次传与道士李礼清等5人、王嘉鹤等、刘祥德等7人、王宗岳。王宗岳未收门徒,因已年老恐无人接办焚修,经京都西安门内养蜂夹道清凉兴国寺主持贾德祥、同顺堂刘宝德说合,王宗岳于光绪六年(1880年)情愿将本庙首本字具、帐目、家具等送与众善人等,由众善人等接办焚修。清光绪七年(1881年)刘多生等28人发愿重修此庙。1936年第一次寺庙总登记时,立马关帝庙为太监道士庙,属私建;有不动产房基地三亩七分多,房屋39间;管理及使用状况为供神、办理学校,自住外出租。 1958年3月北京市文物古迹调查登记时,立马关帝庙尚存山门三间、前殿三间及前殿配殿、后殿及后殿东西耳房各一间。前殿内有石碑三通(光绪碑一,民国碑二)。据说,后殿北面长房两行及蓝靛厂大街南面大殿一层、西面文化站也是立马关帝庙庙址。当时,立马关帝庙是北京市第十九中保管,后长房归北京市精神病院二所保管,大街南面八十一号为北京蓝靛厂中心小学保管。今立马关帝庙已成为杂乱居民院。 白云观道士晚清时期,“后党”(紧跟随慈禧太后的党派)与“帝党”(力保光绪皇帝地位的党派)争斗十分激烈。清代满族官员大都信奉藏传佛教,汉族官员则主要信奉汉传佛教,特别是“帝党”中人,不乏佛教徒。 “后党”人物与道教的关系则相对密切。慈禧太后宠信北京白云观全真道士,这是晚清政局中一个公开的秘密。太监内部传说,慈禧的母亲去世后,需要找一个寺庙停灵,当时尚未独揽大权的慈禧太后,派大太监刘诚印到北京贤良寺等佛寺寻访,这些寺院的住持僧大都不甚热情。慈禧甚为恼火,后转往北京白云观,受到白云观道士的热情接待。此后,慈禧与白云观来往日益密切,大太监刘诚印亦在白云观皈依了道教。“更邪乎的是,刘承(诚)印拜白云观方丈刘宗玄为师,也在白云观‘挂单’,同时被称作名誉‘方丈’,成为了全真道第23代传人。”(贾英华:《末代太监孙耀庭传》)自此,太监到白云观受戒蔚然成风。 以上传说,道教界也颇为认同,据《太上律脉源流》记载:道教全真龙门派高道张宗璿“庚午(1870年)再请传戒,时值皇亲照公府太夫人灵寄观中,师为虔诵《血盆经》。一藏百天之久,靡有怠容。蒙慈禧皇(太)后,恩赐紫袍玉冠,揖金助坛开大戒场,伯子公侯,接踵而来,请谒声名,播于远方”。北京白云观现存碑刻遗物,与大太监刘诚印有关者极多,白云观的后花园“云集园”,游廊曲折幽深,树木葱郁繁茂,颇有江南园林的景致,也是当年刘诚印捐白银2万两修建的。 个人评价尽管印刘留下了一些好口碑。但,太遗憾,印刘活的时间太短,没法帮慈禧拿更多的主意,太可惜了。但转念一想,活得太短也并非坏事。权力膨胀可以把任何人变成鬼,谁敢保证印刘掌权的时间长了,不会贪污受贿,不会伤天害理?“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假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早点死了好,还能留个好名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