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刘保宏
释义

刘保宏男41岁,中共党员,谢荣兰、女、43岁,江苏省睢宁县岚山镇万庄村人,一对普通的农民夫妇,从1997年开始,不惜风华正茂的黄金时代,志愿奉献,甘于清贫,艰苦奋斗,顶住了家庭和社会的各种压力,牢牢的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前列,耕耘在扶贫助学的慈善事业上及时地挽救了面临辍学的中、小学生460多人,使80多人圆了大学梦,竟有的考取了北京的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南京的航天大学,中国的科技大学,矿业大学研究生等国家名牌学府,现在又靠种地、喂猪,倾其家产收养了失去父母的18名孤儿,供其上学读书,办起了江苏省唯一一家民办的助学助养为一体的孤儿院性质的“睢宁县宏慈助学之家”。立志一辈子为国育才,开创着“助教兴国”的远大事业。

托起太阳的人

——刘保宏主要事迹介绍

他被35个孩子称为父亲。

他创立了民办的宏慈助学之家。

他使500个孤贫儿童露出灿烂的笑脸走进学校,圆了100多个孩子的大学梦。

他为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医学院等15所高校建立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在成千上万名天之骄子的心灵中播撒爱心奉献的种子。

他从1997年开始,助学不辍、耗费心血、倾尽家产、负重前行,立志一辈子开创助学育人的远大事业。13年来的付出耕耘,一步一步地形成了特有的宏慈文化——宏慈助学事业。他的事业被社会认可、接受和传递,形成了助教兴国的文化品牌。他的事迹已收进书刊、飞入电波、搬上荧屏,拍成了电影《翅膀下的风》。他也因此被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称为“托起太阳的人”。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只是苏北贫困山镇里的一位普通农民——刘保宏。

起初,人们都说他是傻瓜,一个农民,能带好自己的孩子就行,何必要对那些孤苦的辍学孩子倾注心血?面对冷嘲热讽,刘保宏总是付之一笑:“就当做点好事、行善积德吧!”于是不论三九严寒的冰天雪地,还是三伏酷暑的烈日盛夏,他总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辛苦地忙碌着,既要种地务农,又要去访问贫困生,落实救助行动。不仅没有一分钱报酬,还要顶住家庭和社会的各种压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今天为这个孩子交学费、送衣服,明天为那个孩子送小麦、付治病的钱。10多年来,刘保宏自掏腰包10万多元、募捐50万元、协调减免缓贷50万元,使500多个中小学生得到救助。2004年,他又把在温州捡破烂的钱、种地喂猪的钱、儿子打工的钱拿来修校舍、建炉灶,收养了睢宁县岚山镇的16名孤儿,建起了江苏省唯一一家民办的集助学助养为一体的睢宁县宏慈助学之家(岚山孤儿院)。

孤儿从此不孤,但那些吃、穿、住、学、管理教育的重担全部压在了刘保宏夫妇的肩上,他们从此承担起父母的责任:不仅要做好一日三餐的可口饭菜,还要种地喂猪、起运树苗到街上卖……等孩子们上学后,他们就得急匆匆地去犁地种田、施肥打药、管理庄稼。“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年年收获,都得用在孩子们的吃穿和教育开支上。就这样还经常入不敷出。为节约开支,刘保宏做饭用不起煤电,只能靠拾柴烧锅。夜深人静时,刘保宏也会因为压力太大而独自流泪,但是他把泪水咽进肚里后,依然坚定地承担起重任来,他要托起孤贫儿童的翅膀,让他们能和别的孩子一样,在同一片蓝天下高高地飞翔。

目前,刘保宏不仅收养了21个孤儿,还资助了46个贫困生。为了充分发挥教育辐射作用,他还租地建立了100多亩的“睢宁县宏慈助学之家未成年人教育基地”,集绿色家园、人文教育、科技探秘为一体,成为中国地质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扬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师范大学等15所高校的“德育基地”,并被挂牌为“江苏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刘保宏经常组织青少年开展各类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为地震灾区捐款、到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凭吊英灵等活动,参加活动的青少年达上万人。刘保宏经常被邀请到市县机关、高校、中小学作爱心报告,听众达10万余人。刘保宏还被邀请进京,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被授予“建国六十周年时代先锋”的称号,事迹多次刊登在《人民日报》、《中华名流》等报刊。他被网友称为“自己还没有吃饱,却能分食与别人的农民慈善家”。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也感动地说:“为什么他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他对那些孤苦的孩子爱得深沉!他耗费心血、倾尽家产、艰难前行、矢志不渝,他的人生事业就是托起明天的太阳。”

刘保宏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济难助困的传统美德,用一颗淳朴善良的心实践着“助教兴国”的远大理想,撑起了孤贫孩子们成长的天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9:2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