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灵山花石 |
释义 | 灵山花石是距今3.5亿年前中泥盆纪后期,地下岩浆在多次地质变动中上升与破碎溶岩胶结后,经漫长的 自然理化作用而形成,主要蕴藏在古称西灵山【今广西灵山县】的六峰山、花石山、石背山、龙武山等山脉中,其中以花石山花石品质最佳【明朝贡品花石皆采自花石山】。该石质地细腻如玉,硬度为3.5-4度;呈乳白色而暗透五彩,色泽斑斓;由白、红、蓝、黑等色及其过渡色组成不规则的条带层理,构成丰富绚丽的鲜明图案,画面气势磅礴,或神韵飘逸。 灵山花石需磨制后才显露出清晰的人物山水、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等图纹,由于"仅隔一线则花纹顿异",细磨加工过程中画面往往会发生较大变化,应顺其自然纹理、色泽、原形进行构思加工。古代采制花石时找到石脉后就在石壁上凿磨,直至磨出所需图纹,再把四周凿陷,在上方凿出锯槽,装滴水罐、放石英河砂,用锯自上而下割取运回,然后进行细磨加工、装座,可见采之不易。清·嘉庆《灵山县志》记载道:"所谓花石,盖石中之美者,细腻如玉,间有山水、林树、烟云、禽鸟各状,神致毕肖,而疏密浓淡,布置天然,宛若图画,并有画手所不能到者,截而为屏,亦足供玩。然采取甚艰,截之仅隔一线,则花纹顿异,好事者或费万赀而后得,故采之者寡。 据《廉州府志》记载,灵山花石远在明朝就已经被开发观赏,并作为朝贡珍品。可惜花石石脉难寻且蕴藏 量不高,加之开采难度大等种种原因,到清初就停止进贡了,之后一直沉寂,直至在1984年重修县志时,时任县文联主席的 陈宜坚从旧志中发现花石的历史记载,才使得这一古老的艺术品重见天日。“似画不是画,几亿年天工地匠造 化,是石不似石,数万载风针雨线绣成”,灵山特定的地质年代、气候之不齐及钟灵毓秀的山水,赋予了灵山 花石卓异的意蕴,并使之在石艺术之林谋得了一席之地。中国画报社出版的1991年第5期《中国》,以2个页码 详尽地介绍了灵山花石;1995年10月台湾出版的《石之艺术》又推介了灵山花石作品;1997年10月新华出版社 出版发行的《观赏石宝典》第一卷,这被誉为我国奇石资源图谱性质的百科全书,是继宋代《云林石谱》刊出 八百多年来的一部最新的全国性的石谱大型经典辞书,此典以4个页码刊载了灵山花石作品。 由于目前有花石石脉的几座石山均为县城景观区内景点【龙武山除外,不过龙武山花石观赏性不高】,政 府严禁开采花石,导致花石面市量低,颇为难得,这使得灵山花石具有收藏价值。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