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南大学中西医结合博士后流动站 |
释义 | 机构简介中南大学中西医结合博士后流动站设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以中医脏象肝实质为主攻方向,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采用从证研究入手,证病结合、医药结合、临床与实验相结合的科研思路和方法,分阶段先后完成了肝郁脾虚证、肝阳上亢证、肝火证、肝胆湿热证、肝血虚证、肝阴虚证、肝气(阳)虚证及中医肝脏辨证规范化研究,充实和发展中医脏象理论。 科研荣誉近10余年来获得“十五”攻关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6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目前在研7项;省厅级科研课题32项;荣获科研成果6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成果5项;开发中药新药三类5项,四类1项,获专利2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科研论文556篇,其中SCI论文7篇,为全国高等学校规范教材《中医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单位,全国高等学校规划教材《中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副主编单位。 学科建有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组织形态学实验室和生物化学实验室,拥有MAIDI-TDF-MS质谱仪、等电聚焦仪、垂直电泳槽、PCR仪等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并依托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卫生部肿瘤蛋白质组重点实验室等研究机构;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肝脏象本质研究”和“中医肝脏象辨证规范化研究”一直处于本领域领先地位,“虚证与免疫研究”也进入了本领域先进行列。目前正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干细胞技术、蛋白组学技术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风湿免疫病、抑郁症、消化性溃疡、糖尿病、肿瘤等临床与实验研究,以进行上述疾病发病机制、药效机理的探讨和新药开发。 本学科点培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近百名;已成为了在国内和国际同行中享有很高声誉的中西结合临床、科研及高级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学科力量雄厚,现有教学、研究人员41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3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5名,国家级名老中医2名,省级名中医5名,具有博士学位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5人。建站以来累计招收博士后2人,其中已出站2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