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鳞片柏那参 |
释义 | 资料所属卷:Brassaiopsis Decne. & Planch. 所属科:Araliaceae 中文名:鳞片柏那参 其它中文名:豆鼓杆(麻栗坡)。 文献来源:Brassaiopsis lepidota Feng et Y. R. Li, sp. nov. B. pentalocula Hoo ex Hoo et Tseng(1965), pro parte. Species affinis B. pentaloculae Hoo, sed foliolis subtus luteo-lepidotis, ovario 3-lobulare differt. 描述描述字段:乔木,高3-8米;枝上有圆锥状刺。指状复叶,有小叶5,稀3;叶柄长10—18厘米,无毛,具条纹;托叶与叶柄基部合生,先端分离成2个小裂片,肺状,外面有明显的皮孔;小叶椭圆状长圆形至椭圆状矩圆形,长10—18厘米,宽3.5—6(-8)厘米,先端渐尖至镰状长渐尖,基部近圆形或圆形,边缘疏生锯齿,上面无毛,下面疏生淡黄色鳞片,侧脉8—12对,在两面明显隆起,网脉在上面显著,下面不十分显著;小叶柄长0.8-3.5厘米,无毛。花序未见。果序为多数伞形果序组成的圆锥果序,顾生,开展,长约30厘米,花序轴初时有锈色绒毛,后变无毛,基部有数枚鳞片,卵形,被锈色绒毛;伞形果序直径约4厘米,有果14-16个;总果柄长2.5—4厘米,疏被锈色绒毛;苞片生于总果柄的基部,卵状三角形,长约4毫米,被锈色绒毛。小苞片披针形,长2—3毫米,外面密被锈色绒毛;果柄长1—1.5厘米,密被锈色绒毛。果成熟后黑色,倒卵状,直径9—13毫米,外面被锈色绒毛;萼有不明显的5齿;子房3室,往往有1—2个胚珠不发育为种子;花柱合生成短柱状,长约1毫米,基部扩大连合成圆锥状花盘,其上有时具栓皮质斑点。果期11—12月。 分布及生境:产云南东南部(麻栗坡),生于海拔1100—1500米的石山密林中。 云南:麻栗坡,八布区云岭猴子地,林中文654(模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