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临邑师范 |
释义 | 临邑师范学校创建于1949年8月,隶属德州市教育局,2000年学校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师范学校、省级花园式单位,2005年加挂德州学院临邑专科部校牌,坐落于临邑县城广场西邻,占地100亩,建筑面积460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3500万元。现有教职工139人,其中高级讲师61人。1999年停招三年制中师班,开始招收五年制三二连读小学教育大专班。现有教学班50个,在校生2500人,其中大专1300人,幼师200人,初中1000人。 几年来,在市委、市府、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校教职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开创了学校蓬勃发展、政通人和的新局面。 一、转变观念,实现四个解放,确立新的办学思路。 四个解放:从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适应市场经济,面向社会需求,不找领导找市场,调整办学格局;从左的右的思想桎梏中解放出来,不唯书、不唯上、不唯 经验,从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自身的特色之路;从封闭的办学模式中解放出来,既遵循教育规律,又遵循经济、社会规律,开放办学,服务社区,实现双赢;从中师办学传统和模式中解放出来,既继承和发扬,又大胆创新,不断探索三二连读大专班的办学规律。 办学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为动力,以就业为导向,以教学为中心,加强德育,强化管理,建设高素质队伍,大幅度提高就业率和升学率,努力创建以大专为主体,大专、中专、中学三位一体的现代化特色名校。 二、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六个关系,建设和谐人文校园。 1、正确处理改革与稳定的关系: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副校级干部、中层干部、教研室主任等岗位,全部实行竞争上岗;内聘了30位同志的高级讲师职务,实行动态管理。推进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岗位津贴、课时津贴、班主任津贴。新餐厅启用后,改变10多年对外承包机制,成立膳食科,实行统包结合的经营机制,确立并遵循了“高素质、优服务、重卫生、保安全、零利润、让利学生”的宗旨,受到学生的欢迎。《山东工人报》、《山东教育导报》等相继做了报道。学校连续被评为市级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文明单位。 2、正确处理 硬件与软件的关系: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建起了1.2万平方米的学生餐厅和学生公寓。军学共建,严格养成训练,公寓里床上被子叠得象豆腐块,餐厅里打饭排队象一条线,受到省检查团和市委田玉茂书记的高度评价。校产管理、财务管理年年被评为全市第一名,市教育局多次在该校召开现场会。 3、正确处理 干部与群众的关系:设立校长信箱,公开校长电子邮箱,实行干部轮流值班、带班制度,及时处理师生信件。投资40万元,为所有学生宿舍安装了冷暖两用空调,而至今所有校长们的办公室还未安装空调。加强干部政治理论、管理理论、教育理论的学习,定期交流轮换工作岗位,严格自律,强化监督。在今年市直属学校副校级干部竞聘演讲答辩中,该校徐治华等4名选手,表现出色,被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主要领导及专家评委誉为“临邑师范人才济济,一个重一个”。 4、正确处理 法治与人文的关系:依法治校,健全制度,如封闭管理制度、一日常规制度、检查和奖罚制度、评先树优制度等。开展校园文化展评,创办《温馨家园》校园文化报。实施贫困生助学工程,每年投入10万元、救助学生60多人次。学校被评为省依法治校先进单位、省普法教育先进单位,省民主管理先进单位。 5、正确处理 两代师表的关系:确立“走进学生、关爱学生、赏识学生、帮助学生、成功学生”的育人理念,唐秀华、崔玉芹、王延彬老师指导晨曦文学社学生参加全国作文大赛,31人获一、二、三等奖。在全国化学研究性学习研讨会上,王建国老师辅导的学生实验作品“充氢气”获一等奖。在李文水等老师们的关心、指导下,郑之天同学参加省第六届残运会,取得了跳远第三、200米第四、100米第五的好成绩,华夏日报、凤凰电视台“爱心之旅”采访团作了采访报道。 6、正确处理规模和效益的关系:师范招生“立足德州,巩固商河、济阳,面向全省,辐射全国”,连续4年超额完成省教育厅下达的240人招生计划,先后从临沂、济南、莱芜、泰安、青岛、滨州、河北、东北招生680人,使大专在校生数翻了一番。同时,突出专业特色,制定并实施了《学生十项基本功考核办法》,加强基本功训练,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小学教师,学生毕业时不仅拥有毕业证,而且要有普通话、计算机、英语、十项基本功等合格证书。学生专升本率和就业率位居全市首位,多次受到德州学院的表扬。 2002年利用师范的部分闲置资源,招聘教师,创办了民办初级中学——洛北中学,适度发展,现有20个班,实行封闭式、小班额、寄宿制、配餐制、低收费,质量效益双丰收,05、06年中考成绩均为临邑县第一名,被民政部评为全国民办非企业自律与诚信建设先进单位。 三、突出重点,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全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 1、名师战略:投入50万元,支持中青年教师进修学习,15人取得硕士学位,32人取得研究生课程结业证书。继韩军之后,徐治华、唐秀华又相继被评为山东省特级教师,孙玉萍获全国说课一等奖,刘俊秀、张翠萍老师获省优质课一等奖,孙卫老师获省优秀科研论文一等奖。 2、 科研兴校战略:李安峰老师主持的国家级科研课题——《微型化学实验与创新教育的研究》已于2005年成功结题;李天银主持的国家级课题——《中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异同比较研究》于今年通过鉴定。目前,仍有1个国家级、4个省级课题正在进行中。一个学习型、科研型、创新型校园逐步形成。 3、 品牌战略:自05年开始培植和打造艺术教育品牌,初见成效。在全国师范院校师生书法大赛中,该校获团体一等奖,是唯一获得全国书法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的学校,周吉东老师获园丁一等奖,20多名学生获得一、二、三等奖。刘金术老师几年来在国家、省级报刊上发表美术作品110多篇。今年5月学校成立艺术团,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多次巡回演出,学生自编自演的小品《圆梦》,使县委书记和许多县乡领导、观众感动得流泪。信红霞老师表演的一勾勾剧目《王小赶脚》被中央电视台播放。在9月“八荣八耻”大型歌咏比赛中,该校荣获全市二等奖、市教育系统一等奖、临邑县特等奖,受到市委领导和专家的赞赏。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涌现出了在山东省乃至全国都有影响的名师。其中,有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曾宪梓奖励基金一等奖、省特级教师、省优秀教师、省拔尖人才、省教学能手韩军老师;有曾宪梓奖励基金三等奖、省特级教师、省优秀教师、省师德标兵、省教学能手徐治华老师;还有5人获市级教学能手称号,8人获市优秀教师称号,7人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三年来有400多篇论文在各级报刊发表或获奖,如今一支师德高尚、教学能力强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已初步形成。 在德州市委、市府和市教委的正确领导下,临师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办学条件不断改善。1998年起,仅用两年时间,学校克服重重困难,先后筹资千万元,建起了图书楼、办公楼、艺术楼、全面绿化美化了校园,并按省规范化学校标准购置了音、体、美器械和电教、图书、实验器材。2000年6月通过省教委验收,成为德州市第一个“省级规范化师范学校”。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