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溢堤防之患簿领所忧因寄此诗用宽其意 |
释义 | 作品名称: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溢堤防之患簿领所忧因寄此诗用宽其意 创作年代:盛唐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溢,堤防之患,簿领所忧,因寄此诗,用宽其意 二仪积风雨,百谷漏波涛⑴。 闻道洪河坼⑵,遥连沧海高。 职司忧悄悄⑶,郡国诉嗷嗷⑷。 舍弟卑栖邑,防川领簿曹⑸。 尺书前日至,版筑不时操⑹。 难假鼋鼍力,空瞻乌鹊毛⑺。 燕南吹畎亩,济上没蓬蒿⑻。 螺蚌满近郭,蛟螭乘九皋⑼。 徐关深水府,碣石小秋毫⑽。 白屋留孤树,青天失万艘⑾。 吾衰同泛梗⑿,利涉想蟠桃⒀。 却倚天涯钓,犹能掣巨鳌⒁。 作品注释⑴首二句说明河溢的由来。二仪,即天地。积风雨,久雨。诗题先序书至,次序苦雨何泛,诗则先序苦南河泛,再落到舍弟书至,故不乎直,有气势。 ⑵坼,即决口。 ⑶职司,职在防河的有司(官吏)。《诗经》:“忧心悄悄。” ⑷这句是说灾区的地方官吏诉说灾民嗷嗷待哺的惨况。 ⑸这里才说到自己的弟弟。簿曹,官名。 ⑹版筑,用版夹土而筑。不时操,是说无时无刻不在筑堤。这以下十一句都是书中所说的话。 ⑺这二句形容版筑的困难。相传周穆王至九江,叱鼋鼍为桥,又七月七日乌鹊填河成桥以渡织女。真能这样,对筑堤防水该多么方便?但不能如愿,所以说“难假”、“空瞻”。假,假借。瞻,仰望。 ⑻这二句言面积之广。燕南,河北省南部。济上,济南兖州一带。畎音犬,田中小沟。 ⑼这二句言大水久不退,以致螺蚌蛟螭诸水族横行陆地。 ⑽这二句言水势之大。徐关成了水府,碣石小若秋毫。碣石,山名,在渤海东。 ⑾这二句写河溢给人民造成的灾难。白屋,就是百姓住的茅草屋,为水所冲,故只留孤树。青天,是没有狂风暴雨的天,但还是有许多船只失事沉没。 ⑿此下四句是杜甫自序。《说苑》:土偶谓桃梗日:“子,东园之桃也。刻子以为梗,遇天大雨,水潦并至,必浮去,泛泛乎不知所止。”由于诗的内容是写大水,同时杜甫这时还是一个没有职位的野人,所以自比“泛梗”。 ⒀这句是说尽管我如泛梗一般无能,但还是想涉过人水去摘取蟠桃。《山海经》:“东海度山有大桃,屈盘三千里,名曰蟠桃。” ⒁这二句承上,是说要用蟠桃为饵,把大髓钓上来。掣,就是制服。传说巨鳌能致河溢之灾,故杜甫有此想头。杜甫说这种大话,意在宽慰兄弟。 创作背景这是一首五言排律,只末二句是散行的。杜甫弟有颖、观、丰、占四人,仇兆鳌以此诗“舍弟”是指颖。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有些问题。黄鹤据《新唐书·五行志》:“开元二十九年秋,河南河北郡二十四,水害稼”的记载,认为作于是年。张蜒则表示怀疑,说公元740年(开元二十九年)杜甫才三十岁,而诗中有“吾衰同泛梗”的话,为其少作的可能性不大。按杜甫晚年所作的《上水遣怀》诗曾说:“我衰太平时,身病戎马后。”那么这首诗所说的“吾衰”,也不应但从年龄上来解释。从诗的总的情调来香,应该是困守长安以前,亦即三十五岁以前的作品。 作者简介杜甫 (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天宝中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