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林檎 |
释义 | 亦作“ 林禽 ”。植物名。又名花红、沙果。落叶小乔木,叶卵形或椭圆形,花淡红色。果实卵形或近球形,黄绿色带微红,是常见的水果。亦特指此种植物的果实. 简介日文苹果日文词义 林檎(りんご) 指苹果 日文中对于动植物、拟声词等词语,通常用片假名表示,因此写作 リンゴ リンゴの木(林檎の木) 苹果树 林檎是常见日文名,贴吧相册的林檎指的是动漫人物。 相关植物本词条只与两种植物有关 一 原产中国的蔷薇科苹果属植物林檎(Malus asiatica Nakai.)见右图,此植物名由来已久,别名众多,在宋代名画《果熟来禽图》中即可清晰地看到其形象,在中医药著作中,它的药用价值也被多次提及。 苹果属植物旧称林檎。宋人有作《席上赋林檎花》词。 《宋书·谢灵运传》:“枇杷林檎,带谷映渚。”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四月八日》:“时菓则御桃、李子、金杏、林檎之类。”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二》:“ 王梵志 不知名字。 王德和 者,见林禽树有瘿大如斗,破之,中得小儿。” 清 龚自珍 《隔溪梅令·即景》词:“林檎叶叶拂僧窗,闪青缸。” 二 原产热带美洲番荔枝科的水果番荔枝(Annona squamosa L.)17世纪才传入中国,现只有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台湾有少量种植,因其外形疙疙瘩瘩,极像佛头,故又雅称佛头果、释迦果,广东省汕头市樟林所产极负盛名,但它与上文的林檎(花红)在植物学上半点关系也没有。 (注:在潮汕语中,“林檎”专指“番荔枝”,而“花红”则指上文的“林檎”,资料混乱实则因为语系不同而造成的) 蔷薇科林檎植物名:林檎 学名:Malus asiatica Nakai. 别名 :花红、花红果、沙果、频婆果、文林郎果、 科属:蔷薇科Rosaceae、苹果属Malus 国内分布:产内蒙古、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湖北、四川、贵州、云南、新 疆。适宜生长山坡阳处、平原砂地,海拔50—2800米。 性状: 本品梨果扁球形,直径2.5-4cm,表面黄色至深红色,有点状黄色皮孔。顶端凹而有竖起的残存萼片,底部深陷。气清香,味微甜、酸。 原形态:小乔木,高4-6m。小枝粗壮,幼时密生柔毛,老时暗紫褐色,无毛。叶互生;叶柄长1.5-5cm,有短柔毛;叶片卵形或椭圆形,长5-11cm,宽4-5.5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细锐锯齿,上面有短柔毛,逐渐脱落,下面密被短柔毛。花两性;伞房花序,具花4-7朵,集生于小枝顶端;花梗长1.5-2cm,密被柔毛;花直径3-4cm;萼筒钟状,外面密被柔毛;萼片5,三角披针形,长4-5mm,先端渐尖,全缘,内外两面密被柔毛,萼片比萼筒稍长;花瓣5,倒卵形或长圆倒卵形,长8-13mm,宽4-7mm,基部有短爪,淡粉红色,雄蕊17-20,花丝长短不等,比花瓣短;花柱4(5),基部具长颈毛,比雄蕊稍长。梨果卵形或近球形,直径4-5cm,黄色或红色,宿存萼肥厚隆起。花期4-5月。果期8-9月。 花语:诱惑 药用价值出处《千令·食物》 拼音名Lín Qín 别名来禽(《王右军帖》),文林果、朱柰、五色林檎、联珠果(《治闻记》),花红果(《滇南本草》),花红、沙果(《品汇精要》),林禽(宁原《食鉴本草》),蜜果(《群芳谱》),五色柰(《医神纂要》)。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林檎Malus asiaticaNakai.的果实。 原形态小乔木。枝常上伸如灌木状,小枝疏生有绒毛。单叶互生;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7~12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圆形或楔形,边缘有细锯齿,幼叶密生白毛,长成后下面(尤其脉上)仍留有短柔毛;叶柄线形,长1.5~5厘米。伞形总状花序,花淡红色,径4~5厘米;花梗长2~3厘米;萼有细毛;子房下位,花柱5。梨果扁球形,径2.5~4厘米,果顶凹而有竖起的残存萼片,果底深陷,果面黄色,染浓红色,散点黄色皮日。花期4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向阳处、平原沙地。我国长江流域及黄河一带昔遍栽培。 化学成份果实含叶酸。 性味酸甘,平。 ①《千金·食治》:"酸苦涩,平,无毒。" ②《本草拾遗》:"味甘,无毒。" ③《开宝本草》:"味酸甘,温。" ④《医林纂要》:"甘酸咸,温。" 归经①《本草再新》:"入心、肝、肺三经。" 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经。" 功能主治止渴,化滞,涩精。治消渴,泻痢,遗精。 ①《千金·食治》:"止渴。" ②《食疗本草》:"止消渴。""主谷痢,泄精。" ③《本草拾遗》:"主水痢,去烦热。" ④《日华子本草》:"下气,治霍乱肚痛,消痰。" ⑤《滇南本草》:"治一切冷积痞块,中气不足,似疟非疟。化一切风痰气滞。" ⑥《医林纂要》:"止渴,除烦,解暑,去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生食、捣汁。外用:研末调敷。 注意①《千金·食治》:"不可多食,令人百脉弱。" ②《开宝本草》:"不可多食,发热涩气,令人好睡,发冷痰,生疮疖,脉闭不行。" 附方①治水痢:林檎半熟者十枚。以水二开,煎取一升,和林檎空心食。(《食医心镜》) ②治小儿痢:林檎、构子。杵取汁服。(《子母秘录》) ③治小儿闪癖,头发竖黄,瘰疬羸瘦:杵林檎末,以和醋敷上。(《子母秘录》) 各家论述《本经逢原》:"林檎,虽不伤脾,多食令人发热,以其味涩性温也。病人每好食此,多致复发,或生痰涎而为咳逆,壅闭气道使然。其核食之烦心,助火可知。" 摘录《中药大辞典》 相关古画果熟来禽图《果熟来禽图》 册页 绢本 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绘有林檎果一枝,枝上硕果累累。其上栖息一小鸟,翘起尾巴,挺起毛茸茸的胸脯,作欲飞的情态,形象生动可爱。悬挂着沉甸甸果实的枝柯,仿佛在轻轻地颤动。果叶正反两面的枯荣之态刻画细致,连虫蚀的痕迹都颇为清晰。画面虽然简单,却充满生气盎然的意趣,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全图笔法精工,设色妍美,是南宋初期花鸟画的代表作。本幅款署“林椿”二字,曾经宋牵收藏,《石渠实笈三编》著名。 林椿,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孝宗淳熙(11 74—1189)时为画院待诏。工画花鸟、草虫、果品,以赵昌为师,设色清淡,精工逼真,善于体现自然的形态, 所绘花鸟果品,小品为多,当时赞为“极写生之妙,莺飞欲起,宛然欲活”。传世作品有《果熟来禽图》、《梅竹寒禽图》等。 最早记录林檎的文人诗词席上赋林檎花.【念奴娇】《席上赋林檎花》 作者:曾觌 群花渐老,向晓来微雨,芳心初拆。拂掠娇红香旖旎,浑欲不胜春色。淡月 梨花,新晴繁杏,装点成标格。风光都在,半开深院人寂。 刚要买断东风, 袅栾枝低映,舞茵歌席。记得当时曾共赏,玉人纤手轻摘。醉里妖饶,醒时风韵, 比并堪端的。谁知憔悴,对花空恁思忆。 樟林林檎樟林林檎,潮汕名果。又叫番荔枝,原产澳大利亚,属番荔枝科落叶果树,小乔木。高约5米,树冠4米左右。每年4月开始萌发新叶、开花、坐果,9月可陆续采摘。一般植后24个月即开花结果,产量逐年提高,树龄30年以上。性喜阳光,宜植于松软沙质冲击土。 约200多年前,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县樟林旅泰华侨从国外带来林檎树种,种植于樟林荖巷一带,后逐步扩大种植,成为特产。樟林地处韩江三角洲,背山面海,土质优良,阳光充足,雨水均匀,加上当地人民多年积累的丰富栽种经验,生产的林檎果大肉厚,鳞皮鲜艳呈粉绿色,肉质白色如膏似脂,味甜清醇,柔润甘滑,十分可口。林檎富含果糖、矿物质、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有水果补品之称,1988年被评为广东省优稀水果。 食疗价值蔷薇科小乔木植物林檎的果实。又称文林果、朱柰、花红果、花红、沙果。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一带普遍栽培,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用。味甘、酸,性平。有似苹果的生津止渴、助消化、止泻等作用。其主治亦与苹果相似。古方治腹泻较多应用。煎汤,生食,或绞汁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