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林璋
释义

林璋 (1919~1989年) 祖籍东山,落籍福建云霄城关。14岁在云霄下坂怡正兴潮音班当演员,16岁起攻丑角,20岁到广东饶平赛春香班当老丑。22岁在诏安永乐班,拜名丑黄作珍为师。27岁参加广东汕头市老源正班,拜名丑杨世周为师。1954年4月参加云霄县潮剧团。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以传统剧目《柴房会》参加福建省地方戏曲汇报演出获演员奖。同年参加中国戏剧家协会福建分会,任理事,被选为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1957年10月起任云霄潮剧团副团长。是县政协第一、二、三届常务委员,第四、五届委员。“文化大革命”中曾受迫害。1969年剧团解散,被安排到合作商店当售货员。一度回东山当白埕戏班导演。1978年,他随云霄剧团恢复而复职,继续上台献艺。1985年退休。他从艺50余年,其所练就的“内喉腔”(俗称“痰火声”),高亢深沉而醇厚,能够不换气连唱数分钟,每每博得观众热烈鼓掌。在《柴房会》、《左良玉》、《双跳桥》、《假差官》、《何必言》等剧目中饰演的老丑角色,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还挖掘整理不少传统剧目,其中《易婚记》经整理参加省第十五届戏曲调演,获剧本三等奖。

国家建材局南京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工会主席

林 璋 高级工程师。1943年6月出生,北京人。中共党员。毕业于北京建筑工业学院。现任国家建材局南京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工会主席,南京市城建工会科研设计行业工会主席。是武汉工业大学江苏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毕业后,多年从事设计研究工作,因参加“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理论、方法和参数研究”项目,获1987年交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自1984年担任院工会的领导工作,认真搞好工会建家工作,不断努力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会工作艺术性,使工会建设工作朝气蓬勃,成效显著,受到职工群众、党政领导和上级工会的好评。院工会自1994年来一直保持了南京市模范职工之家的荣誉称号,1998年又被江苏省建设工会授予先进基层工会称号。个人多次受到上级工会表彰,1987年被南京市总工会授予职工之友称号;1995年和1997年、2000年3次被南京市总工会授予优秀工会工作者称号;1997年光荣出席了江苏省总工会第十次代表大会,并被授予优秀工会工作者称号;1995年被江苏省建设工会授予优秀工会干部称号。

中科院北京化学研究所博士

林璋,1971年生,中科院北京化学研究所博士,厦门大学化学系学士。

教育背景

1993年7月 厦门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

1996年7月 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获硕士学位

1996年7月 中科院北京化学所获博士学位

1999-2004年 分别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从事有关核酸芯片、各类介观成像技术及生物矿化方面的博士后课题。

2004.2获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 海外引进人才 ” 基金资助,担任课题组长。博士生导师,研究员。目前主要进行纳米科学与技术与环境化学方向的研究。

主要在研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两项

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纳米专项基金项目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海外引进人才”基金

福建省科技厅重大专项前期研究计划

福建省环保科技计划

人才培养

注重因材施教。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和科研综合素质的提高。

目前指导博士生 2 名,硕士生 4 名。已毕业博士生1名(获中科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硕士生 1 名。

我们热忱欢迎有志于通过科研来认识自我、提高自我、挑战自我的学子。

研究方向

围绕能源与环境问题,侧重利用前沿纳米技术和理论,实现基础与应用相结合,化学、生物和地质科学相结合。目前在研主要方向:

1. 纳米晶体生长动力学。侧重于探讨和模拟生物和环境化学相关过程中的纳米晶的生长机制。目前在利用纳米生长动力学进行环境有毒纳米物质的去除及中试方面取得具有一定原创性的成果。2006年在J. Am. Chem. Soc.上连续发表有关纳米生长热动力学的研究结果,阐明了纳米材料的生长与溶液环境的关系,为利用纳米生长技术解决相关环境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发明了一种针对氯酸盐企业中产生的纳米铬渣的化学除铬及回收利用的创新技术,利用该技术已在企业通过吨级中试放大。成果“氯酸盐企业含铬废渣的纳米相变处理和回收利用技术”已经通过福建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对此成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2. 重金属还原细菌和重金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近来在微生物除铬和铀的介观生物与化学机制研究中,结合长期以来在结构化学、生物与微生物学与各类前沿介观表征技术的积累,对复杂环境生物学问题提出并初步确立了从三个不同侧面进行基础研究的方法学:

细菌和重金属相互作用中的结构化学问题

重金属刺激下的细菌的基因表达差异和蛋白质组学问题

细菌和重金属相互作用中的介观成像研究方法学

此研究同时也适用于探讨地球生物学的生物成矿的微观机理。

已在 Nucleic Acids Res. (第一作者 , 1998), Langmuir( 第一作者 , 2002) 、 J. Am. Chem. Soc. (第一作者 , 2006) 、 J. Am. Chem. Soc. ( 通讯作者 , 2006) 、 Nano lett. (第三作者 , 2006) 、 Nanotechnology (通讯作者 , 2006) 、 J. Phys. Chem. B (通讯作者 , 2007) 等杂志上连续发表与纳米化学与生物基础科学问题相关的重要研究结果。其中发表在 Nucleic Acids Research 上的论文被选为封面文章;发表在 Langmuir上的论文因深入阐明 DNA 在硅表面的化学键合情况及所发展的介观研究方法,自 2002 年发表以来单篇被引用 70 多次; 2006 年在 J. Am. Chem. Soc. 上发表有关纳米生长动力学的研究结果,阐明了纳米材料的生长与溶液环境的关系,为利用纳米生长技术解决相关环境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迄今共发表 ( 含接受 ) 35 篇 SCI 论文,论文五年内被引共 300 次左右,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论文被引 100 多次。

主要代表论文

1) J. Zhang, Z. Lin* et al,“A Multistep Oriented Attachment Kinetics: Coarsening of ZnS Nanoparticle in Concentrated NaOH” J. Am. Chem. Soc. 128? 12981-12987 (2006)

2) Z. Lin, B. Gilbert, Q. Liu, et al, “A thermodynamically stable nanophase material”. J. Am. Chem. Soc. 128? 6126-6131 (2006)

3)C.Yang, Y.Cheng, X Ma, Y.Zhu, H.Y. Holman, Z Lin*,“Surface-Mediated Chromate-Resistant Mechanism of EnterobacterCloacaeBacteria Investigated by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Langmuir. 23:4480-4485(2007)

4) J. Zhang, Y. Wang, J, Zheng, F. Huang, D. Chen, Y. Lan,G. Ren, Z. Lin*, “Oriented Attachment Kinetics for Ligand Capped Nanocrystals: Coarsening of Thiol-PbS Nanoparticles” J. Phys. Chem. B 111 1449-1454 (2007)

5) Y. Wang, J. Zhang, Y. Yang, F. Huang, J. Zheng, D. Chen, F. Yan, Z Lin*,“NaOH concentration effect on the oriented attachment growth kinetics of ZnS”, J. Phys. Chem. B111:5290-5294 (2007)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3: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