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林宜华 |
释义 | 一、简介林宜华,本名林辉,字德甫,号桃溪,海南琼州府琼山县博茂村人,从一品振威将军,官至台湾总兵。清代名将。 林宜华为中国清朝武官官员,在海南历史上,林宜华是官职仅次于吴元猷的武将。1871年(同治十年)奉旨接任杨在元担任台湾镇总兵,是清治时期的台湾地区最高军事首长。 前任:杨在元 ,台湾镇总兵,1871年上任。 继任:张其光。 二、生平事迹:屡立奇功林宜华自小便在村子附近的江海里经受大风大浪的锻炼,游水、泅水、潜水、打水仗。稍长又跟大人们出海撒网捕鱼,当弄潮儿,或在村中与伙伴玩起两军对垒作战布阵游戏,用土块碎石当弹丸,互相投掷,用竹竿作刀枪,互相砍劈刺杀,有时玩摔跤、拗手臂,稍长又跟大人练武功,观看东营水兵列队操练。这样环境的培养下,他拥有了强壮的体魄和坚强的性格,甚至熟谙兵法,很有胆略。在林宜华13岁的时候,社会很不安定,饱受盗匪之患。许多村庄纷纷组织起武装力量,建立了武队、武团甚至开了武馆,组织训练以保卫乡村。当时林宜华已长成了魁梧健壮的小伙子,一有空就去附近村庄的武馆看别人练功习武,看得自己也蠢蠢欲动,缠着大人们让他也加入到练习队伍里。自己平时也勤学苦练,想练得一身好武功,保卫家园。 道光二十九年,海盗张十五突然进攻海口,当时任崖州副将的吴元猷筹备粮饷,召集兵马会同海口水师将领黄开广及广东碣石镇将领王鹏年(海口西门街马房人)打退张十五的进犯,夺取海口外沙战得胜,后外沙因此命名“得胜沙”。当时林宜华25岁,首次参加大战,奋勇当先,作战立功,吴元猷委任他为海口水师外委。时海口水师营分四讯(军事据点),每讯派把总一员,外委二员,其中把总为“讯”负责人,一外委为专防,另一外委为协从。林宜华由此开始其军涯仕途。 几年后,林宜华升任海口水师千总,在张国梁麾下屡立战功。林宜华三十一岁时,太平军天京(南京)失守,清军获胜。各战将兵勇受朝廷嘉奖晋升,林宜华此后并任江南大营黄严州喜鸾总兵。后因台湾形势需要又调动任台湾总兵,负责守卫台湾澎湖等地,成为当时清水师出色将领,战绩辉煌,深受百姓的赞誉和皇上的嘉奖。 三、民间传说:智擒海盗头目清咸丰年间,海南儋州地方有个恶霸姓刘名文楷,年纪五十开外,身材高大,武艺超群,心毒手狠,实为当地一枭雄。他居心叵测,惟恐天下不乱,见到当时社会动荡,便乘机煽风点火,攻城掠地,劫府戕官,烧杀奸淫,反动气焰极其嚣张。 诡计多端的刘文楷,早已晓得“狡兔三窟”的道理。他知道占山为王,攻打官府,本是倒行逆施的勾当,迟早会被官府进剿。为了安全起见,他便在海中的一个沙洲小岛上营造巢穴,囤积粮食武器,网罗流氓、地痞等一班亡命之徒,组织起一支海盗队伍,来往于白马井、洋浦港至临高新盈港一带海面,频频作案,横行一时。因贼声势浩大,连雷琼兵备道江国霖、海口协参将黄开广多次进剿都无功而归。 海口营有个武官姓林名宜华,字德甫,号桃溪,是吴元猷的同乡(琼山博茂村人),素有胆略,体格魁梧;武艺很好。一天,林宜华向吴元猷献计,请求让他只身深入黎洞,伺机擒捉刘文楷。吴元猷同意他的请求。 林宜华改姓更名,化装成一个普通汉人客商,只身来到黎区。开始他广散钱财,结交黎洞一头目,经过一段时间来往后,取得这头目的信任,逐渐成为至交挚友,不久这位头目又介绍他与刘文楷结识。刘贼见林宜华为人机敏,办事干练,身强体壮,武艺高强,于是他便把林宜华当作心腹对待。 八月初九日(9月4日),这天正好是山下农村神诞的日子,村人举行盛大庙会,晚上还请戏班来村演戏。林宜华看到时机已经成熟,便借口邀请刘文楷下山看戏。 他们早早吃过晚饭,待天黑后,踏着昏黄的上弦月光,踉踉跄跄地走下山来。当他们走到一条又大又深的牛车路旁,林宜华看见四周无人,就突然纵身一扑,猛力把刘贼扑倒在地,迅速用带来的麻绳将他的手脚捆绑,用破布堵塞他的口,然后抬起刘贼一口气奔走了十多里才停下,用手指往口里打了个唿哨,这时早已潜伏在牛车沟里的兵勇一齐跳出,接应林宜华,将刘贼解押回军营。这次活擒儋州刘文楷,兵不血刃,手到擒来,干净利落,顺利解决问题。 林宜华归营后,因他孤身深入贼巢,独自活擒刘文楷,便擢升海口营把总。不久又调到江南大营和春、张国梁麾下,以后屡立战功,又升迁到海台黄州镇总兵。 四、影响林宜华将军为保卫祖国宝岛台湾领土及台湾海峡交通安全作出巨大贡献。清朝末年皇帝钦赐给林家的金匾上还记载,林宜华的夫人当时被封为“一品夫人”。文物专家对照林氏家谱以及相关资料后说,林氏的家谱上对牌匾有相关介绍——“有钦赐花翎和‘协勇巴图鲁’金牌,历任台湾总镇、江南黄严总镇,统率北师捷字全军的林辉公。”《琼山县志》卷二十四对林宜华也有相关介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