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林天行 |
释义 | 林天行 1963年10月生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1978年始先后拜画家吴国光、林光、陈挺、刘牧诸先生学西洋画与中国画,曾在北京和香港举办个人画展十余次,及参加国内外展览、联展百余次。 生平作品与文章在百多种海内外美术专业书籍和报刊上发表。并有许多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广州美术馆、深圳美术馆、香港艺术馆、香港文化博物馆等,以及私人机构、中外人士收藏。出版有个人画集三种,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香港国际艺术交流协会主席。 画风林天行的作品多是以西藏风景、人文、宗教为题材。因不同的生活境遇使他对生活有着不同的理解与认识。在他的画中,看不到表现西藏常有的沉重和苦涩,他所体验的西藏人的精神世界是充实和愉悦的。那纯净的蓝天和静驻的白云,大昭寺内外流动着的虔诚的朝拜者,以及雅鲁藏布江畔的河谷风光;感受到的是西藏数不清的风雨和传奇。 林天行的创作表现手法清新脱俗,画面擅用极简主义的概念,隐约之中透出形而向上的意念。他用最直接的感受和最强烈的色彩,不拘泥与枝微末节,浑然忘我,笔笔墨轻快洒脱,丰富自然,生动的表现了西藏的美丽、神秘和气势,让观者向往和遐思良久。 神舟七号落日红霞中的海港小轮、游人熙熙攘攘的维港两岸,这些属于香港人的集体回忆,经本港著名水墨画家林天行的妙手跃然纸上,并将与「神七」遨游太空。继三年前画作《晨曲》随「神六」升空后,再度获邀的林天行特别创作的《维港两岸》水墨画,今晚将代表香港,与二百九十九幅以「和平」为主题的长卷艺术作品一起,踏上「神七」太空船,展开畅游外太空与见证历史的星空之旅。 作为本港唯一一位连续两度获邀,继「神六」后再度将艺术创作送上太空的艺术家,今年四月,应国家文化部所属的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所邀,出身山水画派的林天行参与到「《和平颂》─神七太空飞行艺术之旅」书画艺术长卷创作中。在位于葵涌的画室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林天行谈到此幅有别于传统中国水墨山水画表现形式的《维港两岸》,依然难掩欣喜之情。「从开始构思到完成画作,两周的时间,我用自己的笔墨创作出体现香港与奥运、香港与太空等元素的《维港两岸》。」 描绘奥运太空与香港 改变了传统以黑白两色为基调,描绘中国水墨山水画的基本形式,林天行选择以自身独特的水墨笔触,大胆创新的采用色彩艳丽的颜料,将自己眼中的维港两岸,化作浪漫富有诗意的香港景象,活现于宣纸之上。「我选择了传递喜庆幸福与欢乐的讯息,并象征五星红旗的红色颜料为本幅画的主基调,它同时也反映出京奥期间,香港市民对于百年奥运在中国举行的兴奋与欢乐。」 作为本次代表香港参与太空漫游之旅的书画作品之一,林天行延续了随「神六」升空的《晨曲》中刻画维港的场景,通过小轮、游人、阳光与海,勾画出记载无数港人集体回忆的维港景色。林天行说:「香港作为港口城市,海面上来来往往的油轮是这个城市独特的一角。而我借用五个悬挂在渡轮上的轮胎,象征了代表奥运精神的奥运五环。」为了带出太空的讯息,作画之时的林天行更凭借想象,幻想从太空俯视维港景观,模拟宇航员从高空鸟瞰本港的独特景象,创作出了视角独特的《维港两岸》。 与《和平颂》长卷升空今晚随「神七」遨游太空的《和平颂》长卷,集中了三百幅由中国当代著名国画、书法及篆刻家,以「和平」为主题创作出的艺术作品,其中包括了代表香港的《维港两岸》,以及本港画家蔡布谷的书画作品。据悉,在六十多个小时的航天飞行中,航天员将在太空展示一幅主体性竹书法作品「和平颂」,并向世界郑重宣言:「和平中国、和平世界、和平太空、我们的永远追求。」 《和平颂》长卷完成升空之旅,将随「神七」飞船成功返回后,三百幅艺术作品全部将由国家博物馆做永久收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