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林慧岳
释义

基本介绍

林慧岳,男,汉族,教授,硕士生导师。1987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自然辩证法专业研究生毕业,哲学硕士。师从我国著名科技哲学家黄顺基、刘大椿教授,并接受了董光壁、韩增录、郑航生等著名科学史家、科技哲学家、社会学家的学术训练。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带头人和负责人,其学术与社会兼职有: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技术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外聘教授(2007),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哲学系、莫斯科大学东方系访问教授(2007),荷兰特文特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2008),阿姆斯特丹大学、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巴黎索邦大学、柏林洪堡大学、意大利米兰大学访问教授(2008)。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文化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湖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湖南省循环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湖南省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学术委员、三湘循环经济论坛学术委员。

教学情况

为博士研究生《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原理》、《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社会学》、《科技发展战略与科技政策》、《科技与社会专题》,助教进修班《现代西方哲学思潮》、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哲学》等课程的主讲教师。

科研情况

研究课题

主要研究领域为: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研究),主要研究课题有:

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荷兰技术哲学后现象学纲领与当代技术哲学文化转向”(2009—2011);

主持国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现状、问题及对策”(2002-2004);

参加国家教育部博士点(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科基金课题“科学、技术与市场经济”(1994—1996);

参加国家教育部博士点(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科基金课题“信息技术革命与中国改革”(1996—1998);

主持“创新过程的知识流动和知识管理”、“高新技术发展的人文环境”、“全球化与科技发展战略”、“基于循环经济的交通资源循环利用”等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和软科学项目8个;

主持长沙市政府:长沙市“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长沙市2006—2015能源发展行动计划的研究。

论文代表作

公开出版专著、教材8本,发表论文50多篇。主要论文代表作有:

论理论评价的真理标准及价值标准,大自然探索,1986年第2期;

科学的自主性,大自然探索,1988年第4期;

论技术转移系统,科学学研究,1989年4期;

技术转移的历史透视,自然信息,1992年2期;

技术转移的社会学分析,自然辩证法研究,1993年5期;

论科技政策的体系结构与决策模式,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年10期;

科学技术进步与世界观的变革,教学与研究,1999年11期;

试论知识产权交易的市场化,科学学研究,1999年4期;

论知识分享,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8期;

技术创新的知识空间,自然辩证法通讯,2002年4期;

后学院科学时代:知识活动的实现形式和规范体系,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3期;

基于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活动,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2期;

技术创新的文化考量,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2期;

从文化的维度破解技术创新难题,自然辩证法通讯,2008年1期;

专著、教材代表作

主要专著、教材代表作有:

科学技术运行论,合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7年;

研究与开发活动的社会运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

自然辩证法概论,研究生教材,主编之一,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博士生教材, 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获奖情况

获湖南省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湖南省优秀自然科学论文二等奖3次,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1次,交通部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交通部优秀论文一等奖1次。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2:2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