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潘峰
释义
1 开国少将

潘峰中国常见人名,较为知名的是中国开国少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除此之外,还有清华大学教授,书法家,科技期刊社长,食品公司董事长和音乐人等。

简历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73师政治部干事,红4军10师29团连指导员,红30军267团营政治委员,第267团总支书记。1937年入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随营学校政治处主任,第12支队政治处副主任,第4团政治委员,挺进军政治部副主任,晋察冀军区第11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3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东军区第18军分区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干部部副部长,防空军干部部部长

事迹

1948年潘峰接到上级指示,保障四野进入冀东地区。11月和冀东区委书记兼冀东军区政委吴德到遵化晋见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向四野首长汇报说:冀东军区有两个独立师,一个参加锦州战役,一个参加平北战役,只剩下八九个团,集中在铁路沿线阻敌,军区本身只掌握一个团。罗荣桓要求冀东军区机关随东总行动,负责后勤支援保障工作,林彪要求冀东军区接受平、津的俘虏。潘峰和吴德按照林彪和罗荣桓的指示,筹集了1.3亿公斤军粮,40万公斤食油,出动了70万车工,70万驴工,保障军粮供应;动员200万民工拓宽、碾平、新修公路5000公里,翻修、加固桥梁500余座;组建了6个补训师和4个野战医院;动员了30万人,组成了270个担架团。

战斗故事

1937年西路军失败后,潘峰作为红三十军的一名营级干部,随同李先念率领的左支队向西游击。行进中,支队首长命令他带领一个排在后面阻击敌人,掩护支队主力向西撤退。他们在一座山头上坚守到天黑,仍未接到撤离阵地的命令。潘峰派人与支队首长联系时,却发现四周全是搜山的敌人。他急忙带领战士去寻找部队。危急时刻,他们根本不知道左支队的去向,在山上乱转了一夜,队伍也被敌人打乱。潘峰身边只剩下五六个战士。天亮以后,他们在一片灌木丛中隐藏起来,不敢发出一点声响……

从天亮一直躲到天黑,但搜山的敌人却未曾撤离,他们自然不敢乱动。晚间,祁连山里冷风刺骨,冷得要命,加之腹内空空,大家都感到难以忍受。恰在这时,山下的敌人营地,忽然响起了红军的集合号声。潘峰不禁一愣:怎么搞的,是谁在吹集合号?

原来是司号员投降了敌人。敌人给他吃饱喝足穿暖和之后,他便充当了敌人的劝降工具。他叫着潘峰等人的姓名进行喊话。潘峰心里很是生气,真想瞄准开上两枪,但他又不敢暴露目标。就在这个时候,潘峰身边的五六人中间,有一名干部思想动摇起来,他支支吾吾地说:“老潘,到了这种地步,咱们还是过去吧!”

潘峰没有吭声。他很诧异:这位干部刚才还表示要革命到底,宁死也不投敌,怎么忽然间就变卦了呢?沉思了好一会儿,潘峰才一字一句地说:“人各有志,到此地步,你想过去就过去,我姓潘的不加阻止。过去了也许能吃饱穿暖,保全性命,可我不去。我15岁当红军,这么多年走南闯北,吃苦受累,可不是为了今天当叛徒。投敌叛变的事,本人坚决不干!我还是那句话:活着就干,死了就算!”

潘峰的这番斩钉截铁的话,使同志们听了都深受感动,纷纷表示要跟他在一起,决不私自逃跑投敌。那个一时产生动摇的干部,内心也感到羞愧,打消了投敌苟安的念头。于是,他们又在山里摸来摸去,试图找出一条生存之路。

一天夜里,潘峰等人被冻得实在受不住,就燃起一堆火取暖。这一堆燃烧的篝火,把分散躲藏在四周的红军伤病员接二连三地吸引过来。子夜时分,大家都围着火堆睡着了。敌人乘机摸上山来,将他们打散……

潘峰独自一人,摸黑冲出敌人的包围圈,漫无目的地走着。天快亮时,因为分辨不清方向,也不知应当奔向何方,他只好仍在山上兜圈子。恰巧,迎面又碰到几个红军,他这才松了口气,感到有了依靠。这支临时拼凑起来的队伍,每人手里都有一把短枪,遇到意外情况,还能自卫抵挡一下。潘峰随身也有一支手枪和几发子弹,便跟这几个人结成一伙,紧紧地相聚在一起。

红三十军八十八师医务主任王恩厚,就在这支小分队之中。八十八师师长熊厚发负伤后,王恩厚便一直跟在师长身边,一面负责医疗护理,一面担任安全警卫。在紧急向西突围中,他们被敌人打散,王恩厚与师长完全失去联系。天黑夜暗,王恩厚喊不能喊,叫不敢叫,只得领着两个人满山遍野寻找师长。三人整整跑了一昼夜,也没有见到师长的影子。小分队在祁连山里转悠了几天几夜,虽说是躲过了敌人的搜索,但却怎么也突出不了敌人的封锁圈。

一天,潘峰、王恩厚他们在山上转移的时候,跟王树声、杜义德等人不期而遇。王树声所率领的右支队六七百人,几经苦战之后,身边也只剩下二三十人。相逢之时,王树声、杜义德神情显得特别警惕和戒备,同潘峰等人招呼也不打,如同陌生人似的,板着面孔擦肩而过。此情此景,让潘峰、王恩厚等人都不禁愣住了,茫然不知所措。

“走!我们跟上王副总指挥!”潘峰一声吆喝,大家都紧随其后。

可谁知,他们还没跟上二里地,就被杜义德拦住了。这位跟随王树声并负责断后的西路军骑兵师师长,也不说个所以然,但就是不准潘峰等人尾随。他拔出手枪说:

“给我站住!向后转,不准跟进!”

潘峰等人只好停住了脚步,未敢再跟进一步。唯独王恩厚迎着杜义德的枪口,挺着胸脯向前走了几步,理直气壮地说:

“我要见王副总指挥!”

“嗬!你这小鬼,好大口气!”杜义德收起手枪说,“去,去去!王树声不见你……”

王恩厚说:“我跟王树声是一个村子的,你去报告一声,他会见我的!我的名字叫……”

经过一番交涉,杜义德才允许王恩厚、潘峰两人放下枪支,徒手走进一个山洞,跟王树声见了一面。叱咤风云的王树声,此时也陷入了困境。他直截了当地告诉潘峰、王恩厚:人多目标大,不打也会垮。大家在一起行军很不方便,也容易被敌人发现。因为敌情严重,不能集中行动,你们七八个人结成一伙,吃的粮食也好解决。当前最为要紧的就是想办法突出祁连山,然后再想办法穿沙漠,过黄河,奔向陕北,回到党中央的怀抱! 

突出祁连山以后,潘峰及其结伙的小分队,在回归途中仍遇到两大难题:一是敌情严重,二是吃饭困难。七八个人三天两头吃不上饭,经常饿着肚子行军赶路,几乎到了难以坚持的地步。为了填饱肚子,他们接连碰到两起不顺心的事:

一是在一处荒草滩上,他们碰到个中年羊倌在放羊。大家在山里饿极了,见到羊,高兴地说:“哈哈,羊,羊!搞上两只,吃饱再说。”可那羊倌一见这别着枪的七八条汉子,就“扑通”一声双膝跪倒在地,连声求告:“红军老总,高抬贵手!你们不要抢我的羊,吃我的羊……这羊是东家的,少一只我就活不了!”大家不由得生气地说:“我们又不是土匪,怎么会抢你的羊?”羊倌又说:“我知道你们是红军。红军是仁义之师,不打抢老百姓。”潘峰等人说:“我们也不白吃你的羊,拿钱买还不成吗?”那羊倌说买也不成,前些日子有几个红军买了他一只羊,被东家知道了,将他吊打一顿,不准他再与红军来往,否则,就以私通红军拿他是问。羊倌把话讲到这个地步,大家只好打消了“开羊荤”的念头。虽饥肠辘辘,但也无可奈何。羊肉没有吃着,潘峰还对羊倌作了一番解释,讲了红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免得产生不必要的误会。那羊倌见他们没有行抢和强迫他的意思,便将揣在怀里的几个玉米面饼子,拿出来送给他们充饥。

二是路过一户独门独院的人家时,七八个人全都进去,向农家主人讲明来意,要求为他们做一顿饭。这家主人倒也爽快,答应立即动手做饭。一个中年妇女生着火后,说灶屋里柴火不够,就跑出大门去抱柴火,谁知她竟一去不返。当小分队派人寻找时,那妇女早已跑得没有踪影。潘峰顿感到其中有变,一面在门外派上岗哨,一面督促农家主人快点做饭。不多会儿,外面的枪声响了,地方民团一路吆喝着,直奔而来。情况紧急,小分队每人挖了两勺半生不熟的饭食,装在干粮袋里转身就走……事后,大家才感到小看了那个妇道人家,由于对其提防不够,差点儿酿成一场大祸!

打这以后,潘峰等人吸取教训,每次搞饭的时候,首先在门外派上哨兵,不准随便出入,实行临时性“戒严”。这样一来,倒也平安无事,大家吃过饭,嘴一抹,说上几句感谢话,拔腿就走。因为他们手里有枪,武装行乞,总比拿个打狗棍,拎个破篮子,可怜巴巴地挨门乞讨,要好得多也优越得多。但是,他们也有个根本原则:手里有枪,但不能抢,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有一次,他们饿得实在走不动了,便请求一户农家大嫂给他们做点饭吃。这家是单门独户,靠近大路,家境很贫穷。男主人下地干活去了,女主人和几个孩子待在家里。“红小鬼”周黎看到屋檐下的背篓里面,盛有用草木灰拌过的土豆碎块儿,伸手就抓了两块吃起来。

“吃不得,吃不得!”女主人快步来到屋檐下,“这是下地的种子块儿,看看,芽子都生出来了,人吃了会呕吐哩!”说着,她将背篓挪开,又急忙从窖里拾了一篮子土豆,对小分队说:“你们不说我也知道,都是落难的红军,我见过好几拨了。大伙歇会儿,我这就给你们烧火做饭。”

周黎实在饿极了,抓起个生土豆便啃了起来,两个腮帮子一鼓一鼓的,嚼得津津有味,比吃水果还香甜。

农家大嫂把一口盛米面的瓮底刮了又刮,才刮了两碗麦、豆掺合的杂面,为小分队熬了一大锅土豆糊糊饭。吃饭时,潘峰发现这户家庭实在太穷:大小几个娃娃,全都赤条条光着膀子,紧紧偎在炕上取暖。春寒料峭之际,大嫂也只穿着件破破烂烂的单薄上衣。虽然吃了顿现成饭,可大家心里都感到不是个滋味,于心不忍啊!

身无分文,想给点饭钱也给不起。无奈之下,潘峰把身上的羊皮袄脱了下来,顺手递给了女主人。他说:“好大嫂,请你收下这件皮袄,就抵给你当饭钱!”女主人忙说:“要不得,要不得!你这皮袄值钱哩!”推来让去,大嫂只好收下了。

当天晚上,小分队在一座破旧的窑洞住下后,大家联想到白天用皮袄顶饭钱的事,便七嘴八舌地嚷嚷开来,形成了一场自发的讨论会。鉴于那些缺吃少穿的穷苦农民,连顿饭也供不起的情景,以及那些生活较为温饱的农户,因其胆小怕事,也不敢公开给吃给喝的种种行为,有的同志当即提出:“我们手里有枪,好赖也是一支武装力量。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打上几家土豪,吃的、穿的、用的全都有了。”但也有人提出质疑:“红军打土豪要发动群众,名正言顺。我们吃了败仗,成了一伙散兵游勇,以什么旗号打土豪?怎么发动当地群众?给穷人分不分浮财?……”能不能打土豪,谁也不好拍板定夺。最后,王恩厚把目光转向麻城老乡何兰阶,急切地问:

“老何同志,你当过红军的裁判所长,绑过土豪,审过土豪,你说能不能打土豪?”

“要叫我说,有枪也不能打土豪!”二十七八岁的何兰阶说,“我们本来就像一伙乞丐,拿着枪一路上讨饭吃,要再跟土豪动起刀枪,老百姓会怎么看待?到时候,谁承认我们是失散的落难红军,都会把我们当成打家劫舍的土匪,这土匪罪名我们可不能背!依我看,不管是土豪劣绅、地主老财,还是胆小怕事的富裕人家,我们都只能商量办事,让人家施舍一些饭食,赖以糊口维持。总而言之一句话:手里有枪也不能打土豪!”

何兰阶说得大家心悦诚服,思想认识逐渐一致。考虑到红军的声誉,大家都不再提打土豪的事,以免造成不良影响。又考虑到人多不好吃饭的难题,小分队决定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灵活策略:早晨分散出去讨饭吃,晚上按照预定的路线地点联络集中,如能多讨得一些食物,便集中起来赶路。行进途中,他们时而分散,时而集中,经由祁连山北麓的民乐,很快到达永昌县境。永昌县城以西的水磨关,为河西走廊的蜂腰地带,是一处要隘。潘峰、周黎、王恩厚等人,都参加过水磨关战斗,对这一带的地形道路比较熟悉。因此,他们决定经由水磨关向北行动,然后沿古长城直奔黄河岸边……

趁着天黑,小分队快速越过水磨关后,又连续走了大半夜,绕到永昌县城以北的一座寺庙。经过侦察,寺庙里只有八九个和尚,四周也没有敌军驻防。于是,他们决定进庙歇息一会儿,搞点饭吃。

不多会儿,两个小和尚就送来热菜热饭。大家吃饱喝足后,席地而眠,很快就进入了梦乡。潘峰刚刚迷糊了一会儿,忽然跳了起来,他想到晚上没有加派哨兵,有点不安全,便走出大殿,四下里巡查起来。庙内静悄悄没有声息,似乎平安无事。当他走向庙门时,忽然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侧耳一听,觉得门外有人,并且还在窃窃私语。潘峰急忙回到大殿,将同志们叫醒,极其果断地说:

“同志们,这古庙不是久留之地,夜长梦多,我们还是趁早赶路吧!” 就在他们准备动身时,事先把守在庙门外面的和尚拿着刀斧棍棒,大喊大叫:“共产汉子,你们跑不脱了!”“赶快把枪交出来,投降!”“我们主持进城搬兵去了,马师长的马队就要到了,你们一个也跑不了!”

危急时刻,潘峰、周黎两人攀上墙头,开了两枪,吓得众和尚抱头鼠窜。王恩厚、何兰阶等人急急忙忙冲出庙门。小分队行动十分迅速,很快就消失在黎明前的夜色中……

距离黄河岸边不远了,潘峰等人却都成了马家军的俘虏。

潘峰等人沿着古长城遗址,一步不停地向东行进。几天后,由民勤县进入到武威北边的荒漠地带。途中,他们不只是忍饥挨饿,就连口水也难喝着,一路上口干舌燥,喉头冒火。这天,他们从一个集镇路过时,听说当地有个盐务所,专门对过往盐商进行稽查和征税。小分队一举包围了这个盐务所。盐务所里只有两名税警,没有枪支,都乖乖做了俘虏。趁此机会,潘峰等人不仅吃了个饱饭,还搞到一些炒面、炒米之类的干粮,以及两个盛水的大葫芦。临走时,小分队又用枪口迫使税警拿出七八块银元,每人分得一块做路费。

当天晚上,小分队在一家羊场歇息时,先与羊场主人进行商量,让他给小分队宰只羊吃。谁知羊场主人十分吝啬,以春乏时节羊只瘦弱不可宰食为由,予以拒绝。小分队见协商不成,就采取“武”的方式,宰了两只羊,连夜煮熟,开了一回“羊荤”。

再次出发时,小分队一分为二,各自分头行动。潘峰与周黎、张纯德、董少彦等人为一组,先行出发。他们一面探路,一面为后续小组设制行进路标。王恩厚与何兰阶、汪乃荣为一组,随后跟进。两组约定,在土门子或大靖以北地区再行联络集中。潘峰小组天不亮就出发了。天亮以后,王恩厚小组抓紧吃过早饭,顺便向羊场主人做了一番解释工作。何兰阶还把一块银元顶了羊钱。何兰阶在红军中当过秘书,写得一笔好字,特意在一本皇历上写了几句话,以表明红军的诚意。大意是:我们宰你两只羊,留下一块现大洋,等到红军得天下,再还你家两只羊。空口无凭,立字为据。随后,何兰阶、王恩厚、汪乃荣都签上各自的姓名。这样,他们才匆匆赶路……

走戈壁,穿沙漠,清晨寒风凛冽,中午烈日炙烤,傍晚又风沙骤起,刮得人难以行走。第二天午后,因为狂风大作,搅得天昏地暗,王恩厚等人没法赶到预定的村子,就在一座烽火台的残墩处躲避风沙。巍然屹立在长城线上的烽火台墩,历经风沙侵蚀,多处早已坍塌。在台墩的向阳面,不知谁挖了个猫耳朵似的洞穴,勉强可以容两三人栖身。

王恩厚小组虽然躲过了风沙,却没有逃脱马家军的魔掌。由于小分队“抢劫”过盐务所,暴露了行踪,因而招致了马步青部一个骑兵连的跟踪追击。就在这座烽火台墩里,王恩厚三人被敌人抓住。敌人搜身时,把他们身上的衣服全都扒光,搜了个一干二净。王恩厚等人于危急中埋掉的3支手枪、10多粒子弹也被刨了出来。最后,敌骑兵连长拿出从羊场查获的那个皇历本,挨个核对了三个人的姓名后,即由一个班的骑兵将他们押送到武威,关押在战俘集中营。

数日之后,潘峰等人也不幸当了俘虏,与王恩厚等人同关在一个集中营。两个小组成员相会时,都不由大吃一惊,嘴唇不住地蠕动着,欲言又止。因为狱中情况复杂,双方只能挤眼努嘴,一切即心领神会。过了些日子,潘峰、王恩厚等人才利用放风的机会,挤在一块儿互通情况,讲了各自的被俘经过。

原来,潘峰小组在行动中,感到武装行乞的做法弊多利少,很容易暴露行踪目标。即使遇到敌人,人少枪少想打也打不赢。有时向老百姓讨碗水喝,人家见你有枪,两手就直打哆嗦,把一碗水全洒光了。本来,老百姓见到挨门行乞的失散红军,也是很同情的,多少都会施舍一些食物,但一见你腰里别个“盒子炮”,吓得转身就跑。凡此种种,都是带枪造成的不良后果。因此,他们就将手枪拆卸开来,分散埋在沙窝里。这样一来,他们就都成了赤手空拳的叫化子,可怜巴巴地挨门乞讨。一天夜里,他们赶到一座小庙住宿——那庙里早已挤满了落难的红军,而且大都是些病号伤兵,其中还有几个女红军,横七竖八地躺了一地。当时,潘峰等人也无处可去,就挤在这一伙难友中间,熬过了那个夜晚。谁知天亮以后,他们却全都成了敌人的俘虏。潘峰等十多个走得动路的,被押送到武威……回想起他们千里行乞的情景,眼看就要到达古浪、景泰县境,距离黄河岸边不远了,没想到全都成了马家军的俘虏,叫人好不伤心!

两个月以后,马步青将一批被俘的红军官兵押送到兰州,补充到国民党陆军第九十七师。潘峰及其结伙的“乞丐帮”,全都被分配到九十七师五七七团,除王恩厚在团部当看护兵外,其他人分在各个营、连当兵。当时,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与九十七师进行交涉,陆续要回来几名红军干部。1937年9月初,九十七师又送回两名干部,其中一人就是何兰阶。何兰阶将王恩厚、汪乃荣等人在五七七团当兵的情况,向中央代表谢觉哉作了报告。谢觉哉决定“向九十七师去要”。秘书长朱良才前往交涉要人时,对方表示“查明交还”,但在9月13日复信中说:“只有红军士兵二十余人,已全部送西安。”据谢觉哉日记记载:“九十七师的几个干部,师长孔令恂肯了,营、连长不肯,把要求回队的毒打一顿。”时在五七七团二营五连当兵的汪乃荣,还从定西写信说“一些干部向营长请假(实则要求回队——笔者注),不但不准,反被捆起来恶打”,并就此事致信师长孔令恂表示抗议。.

幸运者何兰阶和另外七八名被营救的红军官兵一起,于9月18日由兰州乘汽车前往西安,从而结束了“兵丐”和战俘的苦难。

虽几经周折,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终未能将潘峰、王恩厚等人要回。不久,九十七师从所属各团抽调1200名老兵,临时编为“补充旅”,以补充抗日前线部队兵力。潘峰等人全都被编在其中,踏上了吉凶难测的坎坷之路……

十多天的长途行军,一路上倒也平安无事。在由甘肃泾川进入陕西境内的第一座县城长武时,王恩厚就去找潘峰碰头,秘密商量走不走的大事。原来,在从平凉至泾川的行军路上,王恩厚探听到泾河以北的镇原、宁县驻有八路军,驻军团长名叫张才千。张才千比王恩厚年长五六岁,都是湖北麻城人,虽说两人没在同一个单位共过事,但见了面也都认识。因此,王恩厚曾向潘峰提出:“到了长武,溜之大吉!”

然而,由于“补充旅”当天抵达长武时已经很晚,大家都疲惫不堪,因准备不及没有跑成。到了彬县后,潘峰安排周黎去察看地形,事先探明出城的道路。周黎刚满20岁,个头不高,年纪又小,装出一副贪玩的小兵模样,蹦蹦跳跳上了城墙。他以扔土块打鸟雀作掩护,找到一处城墙的垛口,发现外面墙根底下正好有个突起的土堆,即便跳下去也摔不着。周黎侦察好出城的道路后,潘峰、王恩厚即分头串连其他同志,随时做好行动准备。恰巧,第二天是星期日,上边决定休整一下,抓紧换洗衣服,恢复体力。这样,潘峰等人就以星期六会老乡、请朋友下馆子为幌子,约定好行动时间和集合地点。

星期六这天,除城门口的岗哨戒备森严外,城内各处岗哨都疏于戒备。当晚9点以后,在周黎的带领下,潘峰、王恩厚、汪乃荣、张纯德、董少彦等人,极其隐蔽地上了城墙。此时此刻,大家的心情都很紧张,生怕出什么祸端。一旦被夜间游动的哨兵发现,抓回去后,不死也得脱层皮。他们上了城墙后,周黎却怎么也找不着白天选好的地点,急得团团转。夜色漆黑,周黎猫着腰在墙头上爬来爬去,还是没找到墙外那个土堆子。紧急关头,事不宜迟,潘峰果断地挥了下手,悄声说:

“别找了!就从这里往下跳,生死就这一下了!”

说是“往下跳”,其实都是紧贴着墙壁溜了下去。外面墙根底下,尽是些丛生的灌木杂草,大家只是擦破点皮肉,谁也没有伤着筋骨。为防止敌人跟踪追捕,他们连夜紧急向西行动,天亮后转而北上……

潘峰他们终于从敌人的营垒里逃了出来。大家沿着马莲河谷抵达宁县后,即在驻军张才千部第七七○团某连的帮助下,经由陇东根据地回到延安。先期回到延安的何兰阶,正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乞丐帮”难友再次相聚,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获得荣誉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 清华大学教授

教育经历

1991.2-1993.9 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博士研究生

1983.9-1986.1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1979.9-1983.8 中南工业大学材料系读本科

工作经历

1993.10 - 现在 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任副教授、教授(1996)、博士生导师(1998)

1999- 现在 担任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1998-2001 担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

1997-2007 担任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

1986.2-1991.1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厂长等

十五863新材料领域特种功能材料技术主题副组长,十一五863新材料领域专家

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专家

中国真空学会副理事长,薄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晶体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金属学会材料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物理学会磁学专委会委员, X射线衍射专委会委员

《航空材料学报》《真空科学与技术》《功能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表面工程》等杂志编委

获得荣誉

2004年,中国真空学会真空科技成就奖

2003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2000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磁性薄膜材料中若干基础性问题的研究,第一获奖人

1999年,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

1999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离子束材料改性中若干基础问题的研究,第五获奖人

1999年,科技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材料信息网络的建立与开发,第五获奖人

1998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离子束材料改性中若干基础问题的研究,第五获奖人

研究领域

1, 固态薄膜与多层膜材料结构与性能

2, 声表面波材料与器件

3, 自旋电子学材料与器件

4, 离子束与材料相互作用

5, 亚稳与非晶合金形成理论

3 书法家

古道,听蛙居主人,湖南常德津市人。湖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南省书法家协会硬笔书法委员会主任,湖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艺术指导,湖南省大学生书画艺术联合会艺术指导,湖湘文化促进会湖湘文化艺术院特聘艺术家,湖南十大青年书法家之一,20年中国硬坛百家之一,中国硬坛十大杰出青年书法家之一,第十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评委之一等。

4 湖北省农科院科技期刊社社长

男,汉族,1966年6月出生,湖北仙桃人,本科学历,副编审。1987年7月参加工作,199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7月毕业于湖北农学院农学系,在湖北省农科院科技情报研究所(现为省农科院农业测试与科技信息中心)参加工作。1995年任《农家顾问》科普月刊副主编,1997年12月任《农家顾问》杂志社副社长、副主编,2000年5月任省农科院科技杂志编印中心广告部部长,2001年3月任省农科院科技期刊社副社长兼广告部主任、党支部书记,2003年2月任省农科院科技期刊社社长、党支部书记。rSm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1996年被湖北省科委、省新闻出版局、省科协评为湖北省科技期刊优秀青年编辑工作者,1996年获第二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奖”,1999年、2001年被省科技厅评为湖北省科技期刊工作先进工作者,2001年获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编辑银牛奖”,2008年获第二届“湖北省期刊优秀编辑奖”。参与主编的《农家顾问》月刊先后被中宣部、国家科委(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农业部、湖北省委宣传部、省科委(科技厅)、省新闻出版局、省科协评为“全国农业科普期刊优秀编辑加工奖”(1994年),湖北省优秀期刊(1990年、1995年、1999年、2001年、2006年),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1997年),湖北出版佳作奖(2002年)。负责编辑出版的《湖北农业科学》2005年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湖北省优秀期刊(2006年),湖北十大名刊提名奖(2008年),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湖北畜牧兽医》获第五、六届全国畜牧兽医优秀期刊一等奖(2006年、2008年)。工作期间撰写论文20余篇,其中有5篇被评为优秀论文;发表科普文章30多篇,其中有1篇荣获首届“湖北省科协好新闻奖”;合作编写《农家高效养殖百例》一书,计25万余字。rSm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5 温州星贝海藻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温州市政协委员、温州星贝海藻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洞头侨联副主席

霓屿乡下郎村山背自然村人:洞头五岛中,最南端也是最贫穷最偏僻的是霓屿岛,因得益于五岛相连工程及浅滩工程,最近成了投资热土。据悉,近段时日有30多批投资商前来洽淡开发霓屿岛事宜。最让霓屿人自豪的是,该岛历史上第一家企业——温州星贝海藻食品有限公司即将诞生。 该公司是由当地8位岛民筹资796.5万元组建的股份制公司。公司法人代表潘峰少年时即走出小岛在外闯荡,这些年他在沪上经营电器产品,年利润达几十万元。而此时,他却毅然决定回乡创业。他说,回家创业的打算早已在心头。

五岛连桥工程上马后,潘峰即与老乡陈松图商议,决定开办一家坛紫菜生产工厂,填补国内空白。在政府部门一路绿灯的呵护下,今年3月6日他们取得了营业执照。

6 山西省委党校研究员

山西省委党校,山西行政学院理论研究室主任、《理论探索》主编,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山西大学、山西师大兼职教授。已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著作18部,国家级和被全文转载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山西省社科规划和中宣部课题3项。获全国和山西省 “五个一工程”奖4项,山西省社科研究成果等一等奖6项。入选省委宣讲团宣讲十六大、十七大报告。《理论探索》连续9年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7 音乐人

基本资料

所属乐队:角度乐队

身高:176cm

生日:8月26日血型:AB

星座:天枰座

爱好:收集唱片、钓鱼

简介

自15岁第一次登台至今,在八年的演艺生涯中,年轻的他走过很多的城市,经历了很多坎坷,丰富的人生的阅历!生活带给他的一切感受,让这个内敛而纯粹的男孩用他的音乐而表达着,17岁创作出第一首歌曲《多年前的今天》,《未来》等优秀歌曲,引起了很多年轻人的共鸣,深受喜爱。

演艺经历

2003年11月相继推出了《未来》、《坚强的理由》、《结束》等原创作品.并在温州大学城由中国移动通讯动感地带,特约赞助举办了首次专场演出,引起整个大学的轰动,他的歌曲在校园里广为传唱。

2004年3月举行温州校园巡回演唱会专辑卖至脱销。

2004年3月,潘峰作品辑中的《坚强理由》在中国原创音乐基地原创音乐榜连续七周位居第一,《结束》位居第二,《星期天》位居第三。

2004年5月潘峰和他的角度乐队被温州有线电视台和温州电视台定为指定现场伴奏乐队。

2004年8月5日乐队作品《结束》夺得联通Uni杯全国网络歌曲大赛冠军。

2004年9月与乐队受温州广播经济台的委托,与众多媒体关注下为受台风“云娜”影响的灾区人民,开赈灾演唱会,并为灾区人筹到捐款人民币60万。

2004年9月乐队三首单曲被广东飞拓唱片收录于《黑色翅膀》。

2004年10月参加TOM全国巡演。

2005年11月歌曲《坚强理由》被北京网友歌秀收录圣诞大碟发行。

2005年10月《坚强理由》获得中国台州网络音乐大赛银奖。

2005年12月获得中国网络大家唱最佳原创歌曲奖,银奖及中国网络十大歌王称号。

2006年3月《坚强理由》由啊佩斯林唱片收录原创大碟出版发行。

2007年2月被评为2006年度CCTV歌坛十大新人。

2007年3月被评为台州市首届十大杰出文化青年。

2007年3月签约激动影业。

2007年5月参加北京朝阳公园音乐节。

2007年6月参加石家庄爱心义演荣获爱心大使称号。

2007年7月录制综艺节目<太可乐了><周末我最大>等。

2007年12月与台湾歌手郑智化在山东举办歌友会。

2008年1月被台湾音乐教父陈彼得收为闭门弟子。

2008年3月与激动影业解约。

2008年5月签约宇悦无限,并被著名歌手孙悦收为徒弟。

2008年7月制作赈灾专辑《爱的力量》并演唱创作同名主打《爱的力量》。

2008年7月14日携手孙悦招开新闻发布会将《爱的力量》歌曲版权赠送给红十字协会。

2008年7月30日孙悦携手潘峰应邀参加中国红基会四川援建首所学校重建项目启动仪式。

个人喜好

最喜欢的水果:葡萄

最喜欢的动物:狗

最喜欢的颜色:蓝、白

最喜欢的季节:春

最喜欢的地方:俄罗斯

最喜欢的电影:《梦》 《活着》

最喜欢的音乐类型:迷幻、英轮

最喜欢的 演员:约翰.德普

最喜欢的乐队:恐怖海峡

最喜欢的乐器:吉他

最尊敬的人:父亲 ,奶奶

8 厦门大学法学院教师

概述

男,1978年生,厦门大学法学院教师,博士,讲师。 2000年6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系,获法学学士学位。2000年7月至2003年8月在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任助教,后辞职读研。2003年7月至2009年9月就读于厦门大学法学院民商法专业,获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讲授课程

主要讲授课程 婚姻家庭法(本科)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本科)

婚姻家庭法(硕士)

劳动法研究(硕士)

承担项目

1、“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2011年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主持人;

2、“台湾专业人才福建就业保障问题研究”,2011年福建省软科学研究课题,主持人。

主要著作 1、《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研究》(合作),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副主编), 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劳动法:案例评析与问题研究》(副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

4、《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合作),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5、《劳动合同附随义务研究》(独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

主要论文 1、《代签劳动合同效力问题探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年第11期。

2、《是劳动关系还是雇佣关系——论退休返聘人员的平等就业》,《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年第3期。

3、《海峡两岸集体协商制度比较研究》,《求索》2008年第5期。

4、《论劳动者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一个分析框架》,《河北法学》2008年第7期。

5、《试论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劳动合同的适用》,《中国劳动》2008年第12期。

6、《带薪年休假若干争议问题研究》,《中国劳动保障》2008年第12期。

7、《论英国雇佣法上的相互信任默示条款及其启示》,《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7期。

8、《论劳动者的劳务给付拒绝权》,《社会法评论》(第5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版。

9、On the Duty of Loyalty of Employees: A Legal perspective, Proceedings of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7th),UESTC Press,2011.

社会兼职

主要社会兼职 中国法学会社会法学研究会理事

福建省法学会劳动法学研究会理事

厦门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9 中国高级服装工程师

概述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级服装工程师。潜心研究服装结构、版型处理、工艺制作,独创服装版型设计技巧、六种撇胸方法,( 简单应对合体型、胖体、特体的制作难题)。20多年来致力于服装技术研究,2002年成立《都点服装版型研究工作室》,为国内服装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服装技术人才。

教育经历

1978年---1979年 毕业于原江西交通学校

1981年---1983年 在香港欧美时装学院学习

1992年---1994年 在原江西服装学院担任制图教研室主任

1993年---1997年 在北京前进大学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 本科

2003年通过考试获得江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颁发的服装高级技师证

工作经历

1983年---1990年 在江西公路服装厂担任厂长

2007年成为中国设计师技师委员会委员

2010年上海服装协会专家委员特聘专家委员

2010年被全国高科技人才委教育专业委员会《高级服装工程师》

2011年经江西省人事厅工程高级评委会考核批为高级服装工程师

2011年被聘为香港服装艺术研究院服装版型技术研究专家

2011年7月被全国职业教育专业人才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聘为CETC服装类职业教育专业人才技术资格认证项目考评专家

主要奖项

1999年获中国首届师生杯大赛银奖,作品名称《田园》

2003年获首届江西省师生杯大赛金奖,作品名称《都市风云》

2006年获江西省第二届师生杯大赛金奖作品,《灰色的恋》

2007年获得江西省第三届师生杯大赛金奖,作品名称《跃》

10 广州军区第一直属医院-首席癫痫专家

个人简介

潘峰早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1991年进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系进修并获博士学位。1993-1995年在美国约翰大学医学研究所再获得博士后,从事癫痫神经内科临床工作27年,在癫痫科常见、多发病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最擅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癫痫病辨证施治、对症下药。

专家擅长

儿童癫痫、女性癫痫、青少年癫痫,尤其对各类人群的难治性癫痫病的临床诊断、精确分型及个性化治疗有独到之处。在癫痫病的辨证治疗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特别擅于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治疗各种类型的癫痫病,主张癫痫病的诊疗应当“权威检查、差异治疗、全面康复、保证疗效”,其采用的“ROS神经元激融技术”治疗各种大发作、小发作、单纯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等癫痫类型紧跟国际医学前沿发展水平。

科研与学术成就

作为我国癫痫病研究领域的骨干成员、我国华中地区癫痫病诊疗事业发展的学科带头人,因其学科成果突出多次被上级主管部门以“专家交流学习”的身份选派至中国香港、美国、澳大利亚等地,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

作为我国癫痫病研究领域的骨干成员、我国华中地区癫痫病诊疗事业发展的学科带头人,因其学科成果突出多次被上级主管部门以“专家交流学习”的身份选派至中国香港、美国、澳大利亚等地,并主张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癫痫病诊疗理论和设备技术,结合祖国传统医学精粹和我国癫痫病患者的实际患病特点作出改进,获得国内癫痫病专家的一致好评,被业内誉为中国癫痫病诊疗事业发展的“有生力量”。

在《Epilepsia》、《中华神经内科杂志》、《中华神经医学杂志》、《中华小儿外科杂志》、《临床神经科杂志》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0余篇。包括《癫痫病的科学诊断》、《癫痫病分型治疗的重要性》等;

学术职务

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系特聘研究员

世界癫痫病先进技术交流协会会员

中国癫痫病医学研究会理事

中国抗癫痫协会常务理事

ROS神经元激融技术疗法专家组成员

现为广州军区第一直属医院癫痫治疗中心主任,博士后,研究生导师

主要获奖情况

多次荣获省级科技进步奖、河南省癫痫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中国癫痫病医师协会先进会员等;

目前担任《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特约编委、《临床神经科杂志》常务编委、中华医学会癫痫病防治继续教育项目特聘讲师。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3: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