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林焕廷 |
释义 | 辛亥革命志士林焕廷,名业明,字焕廷,广东省顺德县人。1880年生。1905年孙中山先生为策动粤,桂,滇三省反清起义,亲赴越南河内,设机关部于甘必大街61号内,将兴中会改组为同盟会。这时的曾祖父就加入了同盟会,并担任了同盟会越南海防支部的主盟人,海防同盟分会设在台湾街32号万新楼。1907-1908年间钦州,廉州,镇南关河口等战役中,曾祖父领导海防分会发动工人,店员,商人各界侨胞或筹集粮饷,或入伍从军,舍身捐产,贡献实多。1907年孙中山先生策划了镇南关起义。孙中山先生和黄兴到炮台督战,林焕廷在以张云田开设的“云南书塾”掩护下,积极参战。1908年云南河口起义失败后,赴南洋宣传革命。1911年复还海防,购运枪械,支援广州黄花岗起义。后在香港创办《真报》,《黄花三日》刊物。宣传革命,反对军阀龙济光。1918年在上海创办了《华强书局》与《民智书局》。《民智书局》设立于1921年,位于上海河南中路商务印书馆对面,曾是沪上有影响的一家出版单位,书局主持人林焕廷系老国民党员,是胡汉民的儿女亲家。因此《民智书局》在政治态度与编辑选题上与胡汉民的理念十分接近,曾出版过胡编辑的《总理全集》及自着的《唯物史观与伦理文研究》,《革命理论与革命工作》,《胡汉民先生演讲集(1-6)》等,胡汉民与蒋介石决裂并南下移局香港后,《民智书局》实际上成了他在上海的基本联络点。 1919年孙中山把中华革命党改为中国国民党后,林焕廷担任中国国民党本部财务部长。 1920年孙中山先生集资创办国民印务局,设总事务所及制造厂与上海,公司之股东以中国国民党籍为限,并任郭标为筹备处主任及财政员,林焕廷等为筹备处干事。 林焕廷曾在上海环龙路四十四号国民党总部担任总干事,协助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工作,在张云田先生之子张猛的回忆录中,邵元冲(黄埔军校第二位政治部主任)之母屠氏的丧事中,蒋介石给儿子蒋经国的信中都曾提到过林焕廷,由此可见林焕廷这一段时间虽然没有去前线,但他在国民党总部一直担任比较繁杂的工作,始终任劳任怨,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为革命而工作着。 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林焕廷是葬事委员会的常务委员,具体负责财务事宜。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南京中山陵倾注了其心血,从选址,圈地,征集陵墓图案和招标工作等他都亲力亲为,在葬事筹备委员会召开的七十次会议中,除两次没参加外,其余每次会议他都必定出席,并多次陪同宋庆龄,孙科等前往中山陵视察,正因为他担任的工作特比繁重,为此在武汉举行的有宋庆龄,孙科等各界代表参加的葬事筹备委员会的会议上特别决定给曾祖父每月补贴200元,其他委员一律是义务兼职。为此我们可以看出他是真正的陵园总管家。 北代战争结束以后,国民党中央决定在南京建造一座阵亡将士公墓,并成立了阵亡将士公墓筹备委员会,林焕廷担任了这个筹备委员会的常务委员,他多次参加筹委会常务会议,后来,公墓决定建于陵园内灵谷寺旧址,他多次到现场察看指导。1933年,正当阵亡将士公墓紧张施工的时候,曾祖父不幸病逝,他没有能看到公墓的最后完工。(详细可查阅孙中山纪念馆编著,凤凰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的“民国名人与中山陵”一书) 地质高级工程师林焕廷(1929.12-)福建长汀人。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退休地质高级工程师。1949年解放前夕在长汀中学毕业。解放后始参加工作,曾任中区小学教员。1952年考入北京地质学院地质矿产普查与勘探系学习。1956年毕业分配在地质部滨海地质队工作任技术员、技术负责人。从事当时国防工业急需的矿产普查工作。1958年为确保《钢铁元帅升帐》调入济南第一地质队评价了济南和太安等地大中型的铁矿地质;七十年代初随着国家经济调整发展的要求,改从非金属矿产盐类矿床的普查找矿和勘探评价工作。先后担任山东地质厅(局)一队技术负责人、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初体制改革至退休任技术研究室主任工程师。曾兼任山东省矿产储委参理员等职。系中国地质学会会员。获得过地质部颁发的地质找矿奖二三等奖和科技成果奖等奖励;主要著述和译作有矿产专著《山东太安自然硫矿》和《山东省石膏矿》等,英译中《自然硫》,俄译中《石膏与硬石膏》等。还在国内专业报刊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