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林湖乡 |
释义 | 林湖乡地处江苏省兴化市腹部,东邻盐靖宁高速,南接高兴东公路,西傍京沪高速,北依昌合公路。塘港河、林海河、渭水河及白涂河、车路河、梓辛河等三纵三横穿境而过。 中文名称:林湖乡 行政区类别:乡 所属地区:兴化市 电话区号:0523 邮政区码:225700 面积:66.38平方千米 人口:36257人 方言:泰州话 火车站:泰州火车站 车牌代码:苏M 基本概况全乡土地面积66平方千米,拥有水面2.4万亩,辖12个行政村,19个自然村庄。2007年总户数13173户,总人口3.7005万人。境内水体清澈、林木成荫,具有水产原始风貌。盛产优质稻、麦、棉及鱼、虾、蟹、香葱等农副产品,是水乡著名鱼米仓。乡政府所在地魏庄原是革命老区。位于戴家村南荡的古文化遗址把兴化文明向前推进到了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辖区内的昭阳十二景“胜湖秋月”、“十里莲塘”是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经济发展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1.6443亿元,财政预算内收入478万元,年末各项存款8058万元。近年来,全乡工业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已形成以锌品为主,化工、纺织、脱水蔬菜为辅的四大支柱产业。农副产品质量建设取得新进展,已成为全市绿色食品重要产区。特色产业 林湖乡是远近闻名的调味品加工销售集散地,林湖人已在全国各地创办了120个调味品加工销售企业和56个自主经营品牌,年销售产值10亿元左右。如今致富了的天南地北林湖人纷纷返乡办企业,已在该市创办了21家调味品生产销售公司。干红辣椒是调味品加工的主要原料,过去主要从外地购进,运输成本高,且品质得不到保障,林湖乡为顺应企业发展要求,由林湖乡农技站牵头,在该乡西丁村建立了百亩加工辣椒生产基地,年初从“全国辣椒之乡”河北衡水地区冀州市周村引进“天雁”系列高产优质干红辣椒新品种示范种植。 为促进天鹰椒的大面积种植,使调味品之乡的林湖成为天鹰椒的原料生产之乡,该乡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负责给种植户协调流转成片农田;乡农技站成立了天鹰椒技术小组,负责种植户的技术指导。同时,该乡还将组建天鹰椒种植合作社,建设保鲜库等设施。“根据天鹰椒的市场潜力、前景,以及全乡种植形势,可以预见未来三年内全乡的种植规模可发展到1万亩。”该乡负责人断言。 行政区划林湖乡共12个行政村,19个自然村庄。2007年总人口37005人,总户数13173户,乡镇行政区域面积66平方公里。林湖乡行政村一览表: 魏庄东村 戴家村 魏庄西村 铁陆村 西丁村 强胜村 姚富村 朱陈庄村 马家村 湖东村 湾朱村 朱胖村 历史钩沉历史悠久的戴家舍戴家舍,初名上三灶、九里港,后称湖南庄、戴家庄,清康熙年间易为现名。抗日战战初期,被人民政府命名为临湖乡。1948年底兴化解放后一度更名为临湖镇。1950年6月恢复现名。戴家舍的庄址南濒梓辛河,与“南荡古文化遗址”隔河相连,东近渭水河,北接得胜湖、车路河,西邻垛田镇芦州、旗杆荡。距县城9公里。 史载,“发生在距今5600年前的最后一次大海浸,使江淮海岸线向西推进到高邮湖西岸,现今的高宝湖及其以东的里下河地区处于海湾中。”“海潮退后,海岸线东移至阜宁——盐城——如东拼茶一线,其时兴化——东台成为泄水通道,兴化城一带已露出水面”经过黄河河水及雨水的漫长的淋洗过程,戴家舍周围的土壤逐渐脱盐,为植被所覆盖,形成水草丰美的湖荡沼泽洼地。 距今4600——4000年间的龙山时代至夏初的新石器文化晚期,从黄河流域迁徙东夷的一支部落,渡浍水,越淮河,来到现今的戴家舍的南荡中生活。从此,兴化境内有了人烟,先民们世世代代繁衍于此,生息于此。戴家舍境内的古南荡人是迄今为止世人所知晓的兴化人文始祖。她的出现,拉开了兴化人文历史的帷幕。 历史悠久的戴家舍,庄名通俗形象,流传很广,并名扬苏中大地。她是村民们心中一座永恒的丰碑。戴家舍人喜欢称自己是舍上人或垛上人,不愿更改庄名,是因为这个地名的含义博大精深,具有比血缘更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能把舍上、垛上人的心联结在一起,更能把他们团结拼搏的精神凝固成一块。 戴家舍悠久的历史,如同春天里庄周围数百条垛上一簇簇凋谢的油菜花,早已无法重生,只余些淡淡的浓香,待人去寻,去嗅…… 水浒港水浒港,现名避风港。在兴化市林湖乡湖东村境内。其西口源自得胜湖水,东口位于“县东三十一里”《重修兴化县续志》(梁志)的得胜湖与车路河入口处,为“车路河自湖东出经湖东口的分支”。《续修兴化县志》(李志)相传,邑人施耐庵晚年重归故里后,曾在此“课耕“并遍搜张荣义军遗事,撰著粉饰《水浒传》书稿。水浒港为施耐庵的创作提供了历史依据和现实场景。《水浒传》书名得名于水浒港名。 得胜湖边的水浒港本可以随《水浒传》一起名扬海内外,因大明太祖听信僚幕的施公在兴化写妖书蛊惑穷人造反的诱说,派人到兴化追缴书稿,使其累祸。施公从落叶之地的施家桥赶往淮安,将书稿交与门人罗贯中,托他粉饰书稿并续写108将座次后的故事,临终前嘱其设法保护水浒港及其周围村庄中梁山好汉的后代。罗贯中遵师遗嘱,特派人到水浒港嘱当地渔民永不用水浒港名。从此,水浒港改叫“避风港”。 生铁垛生铁垛,原名陈家舍,曾用名生铁砣。北近魏家庄,南濒白涂河,与喊陈舍隔河相望,西接西丁庄,东毗刘陆舍,与昌荣镇东丁庄沿河相对。距县城22公里。 生铁垛的先民面对贫穷落后的命运,不是落草为寇,逃避实,也不是欺世媚俗,难得糊涂,而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顽强抗争。他们不依附上苍,没有选择“逃亡”“横索”之路,不甘于成为“插草标”“填沟壑”之物,实乃傲然明智之举也。 带有传奇色彩的“生铁垛”这个历史地名,凝固着生铁垛庄的整部兴衰史,凝固着生铁垛人顽强不屈的精神。她是封建社会劳动人民与贫穷落后命运顽强抗争的物化见证人。 魏庄与东林庵魏庄,俗名魏家庄。在市境的中部,乡境的东北端。距县城22.5公里。南接白涂河,与生铁、刘陆村毗连,西接粮种场,北与海南镇接壤,东与昌荣镇草冯庄相邻。现有二千多户,万余人口,粮田万余亩,荒田3000多亩,为兴化市的第一大庄。 东林庵,位于魏庄东北角观音泊边,其“身世”鲜为人知,传为明天启年间逃落到此的苏州声援东林党人的后代和厢里“江北南社”的参与者发起所建。庄名(乡名)曾得缘于东林庵。历史上庄名(乡名)演变的过程大致为:魏家庄、村、都(1368——1560);魏家里、村(1560年嘉靖三十九年为全县62里之一);魏家图(1560——1851);东林图(1851——1861清咸丰年间行政区调整为全县农村28图之一);魏庄乡(1912年市乡制为全县12乡之一,后一度为东林图,为民国初年全县66图之一。);魏庄乡、东林乡(1924年重新划分为全县自治10区之一);镇林乡、东林镇(1929年保甲制属4区的31个小乡镇之一。因东林庵、镇沟庙而得名镇林乡。);东林镇(1943年新乡制属草冯区);林湖乡(1957年撤区变乡。因东林庵、得胜湖而得名林湖乡。);林湖人民公社(1958年);林湖乡(1979年)。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