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RF连接器 |
释义 | RF连接器即射频同轴连接器,通常被认为是装接在电缆上或安装在仪器上的一种元件,作为传输线电气连接或分离的元件。RF连接器属于机电一体化产品,主要起桥梁作用。在六十多年的时间里,经过各国专家的共同努力,使RF连接器形成了独立完整的专业体系,成为连接器家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同轴传输系统不可缺少的关键元件。 1.RF连接器发展概况同其它电子元件相比,RF连接器的发展史较短。1930年出现的UHF连接器是最早的RF连接器。到了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争急需,随着雷达、电台和微波通信的发展,产生了N、C、BNC、TNC、等中型系列,1958年后出现了SMA、SMB、SMC等小型化产品,1964年制定了美国军用标准MIL-C-39012《射频同轴连接器总规范》,从此,RF连接器开始向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方向发展。 美、英、法等国家的RF连接器研制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其设计、生产、测试、使用技术已成龙配套,趋于完善,不仅形成了完整的标准体系,而且原材料、输助材料、测试系统、装配工具等也已标准化,并进行专业化规模生产。RF连接器也逐渐展现了自身的专业特点: 1. 品种规格多:国际通用系列20多个,品种规格更多。 2. 靠机械结构保证电气特性,属机电一体化产品,与其它低频类连接器有本质的区别。 3. 零件加工主要是车削机加工,装配手工作业多,难以进行自动化装配。 4. 产品更新换代慢。 5. 是电连接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6. 产品可靠性,失效模式与失效机理复杂。 随着科技的发展,RF连接器显得越发重要,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射频同轴连接器行业将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2.RF连接器简述射频信号有自己的特点,所以传输信号需要特别的媒介,而相应连接器也很特殊,这里主要介绍常见的射频同轴连接器(RF COAXIAL CONNECTOR),符合标准GB11316-89、IEC169、MIL-C-31012等标准。 一、常见的同轴连接器及主要性能对照表: 除上述连接器以外,还有MINI BNC、SL16、C3、CC4(1.0/2.3)、SMZ(BT-43)、MIM等连接器,但主要是一些公司的型号。 二、常见同轴连接器的选择: BNC是卡口式,多用于低于4GHz的射频连接,广泛用于仪器仪表及计算机互联。 TNC是螺纹连接,尺寸等方面类似BNC,工作频率可达11GHz,螺纹式适合振动环境。 SMA是螺纹连接,应用最广泛,阻抗有50和75欧姆两种,50欧姆时配软电缆使用频率低于12.4Ghz,配半刚性电缆最高到26.5GHz。 SMB体积小于SMA,为插入自锁结构,用于快速连接,常用于数字通讯,是L9的换代品,50欧姆可到4GHz,75欧姆到2GHz。 SMC为螺纹连接,其他类似SMB,有更宽的频率范围,常用于军事或高振动环境。 N型连接器为螺纹式,以空气为绝缘材料,造价低,频率可达11GHz,常用于测试仪器上,有50和75欧姆两种。 MCX和MMCX连接器体积小,用于密集型连接。 BMA用于频率达18GHz的低功率微波系统的盲插连接。 每种连接器都有军标和商业标准,军标按MIL-C-39012制造,全铜零件、聚四氟乙烯绝缘、内外镀金,性能最可靠,但造价较高。 商业标准设计则使用廉价材料,如黄铜铸体、聚丙烯绝缘、银镀层等,可靠性就差一些。 连接器材料有黄铜、铍铜和不锈钢,中心导体一般镀金,保证低电阻和耐腐蚀。军标要求在SMA和SMB上镀金,在N、TNC及BNC上镀银,因为银易氧化,用户更喜欢镀镍。 绝缘材料有聚四氟乙烯、聚丙烯及韧化聚苯乙烯,其中聚四氟乙烯绝缘性能最好,但成本较高。 3、RF接器发展趋势1.小型化 随着整机系统的小型化,RF连接器的体积越来越小,如SSMB、MMCX等系列,体积非常小。 2.高频率 美国HP早在几年前就已推出频率已到110GHz的RF连接器。国内通用产品使用频率不超过40GHz。软电缆使用频率不超过10GHz,半刚电缆不超过20GHz。 3.多功能 除起桥梁作用外,兼有处理信号的功能,如滤波、调相位、混频、衰减、检波、限幅等。 4.低驻波、低损耗 满足武器系统和精密测量的需要。 5.大容量、大功率 主要适应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需要。 4.国内RF连接器行业面临的问题1.实力单薄、规模太小。 2.参与市场竞争观念陈旧,民品市场已出现低于成本价销售的情况,也出现其它不正当竞争的事情。 3.全球化意识差,无法适应新经济时代的需要。 4.数码化、电子商务管理落后。 5.各大专院校没有RF连接器专业,造成专业人才缺乏。 6.外资的不断涌入以及本地化生产。 7.精密连接器、表贴连接器技术落后。 8.无源交调问题未引起足够重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