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林凤翔 |
释义 | 生平简介林凤翔(1790~1855),武缘(今武鸣)县太平乡林渌村人。壮族,农民出身。年轻时练习武艺,从拳术到骑马射箭无所不学,经过长年苦练,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功夫,也培养了他侠肝义胆、好打抱不平的倔强性格。 清道光年间,地方官府巧立名目,随意向壮民增派捐税,并四处出告示,声言如有违抗则捕杀。壮民负田租沉重,苦不堪言。当时有人描写农民受剥削的状况是:“六月新债催,十月新租急,两禾造谷穰穰,终岁无一粒”;“八百苗疆亭甲差,散为官司三十六,队队狐行而虎威,村村骑马又食肉。骑马食肉锄头钱,锄到七锄噫可怜。(土人锄地有谚云:一锄供官、二锄供吏、三锄甲差、四锄皂隶、五锄六锄头人把事,七锄锄到自家的)。郁郁菁林成黑地,漫漫烟瘴无青天。”(黄正体:《带江园诗草》,载《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广西农民起义资料》第41页)。所谓“土人”,就是指壮、瑶等少数民族,他们多居在山区,在地主豪绅和官吏的沉重盘剥之下,“因是鬻及儿女者,往往有之。斯山居之农所常见也”。(民国《桂平县志》卷29)这就是广西众多壮、汉、瑶族杂居区地主剥削农民的状况。 武缘县山多地少,壮民受地主剥削、压迫更重,百姓苦不堪言。道光二十四年(1844)夏天,洪秀全、冯云山从广东到桂平、贵县一带从事革命的组织宣传活动。在紫荆山区创立拜上帝会,宣传上帝、基督教的人人平等思想,宣传客家(人)、本地(土人)一家,团结起来灭妖精(清朝官吏),得到壮族和其他各族人民的拥护,他们纷纷加入拜上帝会。林凤翔、李开芳也不愿忍受剥削和压迫,与十几个青年人一道弃家离乡,满腔热血,投奔桂平紫荆山,参加拜上帝会。咸丰元年(1851)1月11日,林凤翔、李开芳等参加举世闻名的金田起义。这次起义是壮、汉、瑶等族人民共同发动的,它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成名历程骁勇善战林凤翔和李开芳自参加太平军后,在前军主将萧朝贵的率领下,带头冲锋陷阵,攻城夺寨,屡建战功,在永安建制时,林凤翔被授为御林侍卫、李开芳为金一总制。咸丰二年4月,林凤翔、李开芳随军从永安北上,6月进入湖南,占道州,连克江华、永明、桂阳州、郴州等。9月11日,太平军进抵长沙城下,林凤翔抢占城南高峰,踞高发炮轰击,清军大溃。李开芳率部入长沙城与清军展开激战,杀死清兵数千人。由于林、李坚毅果敢,骁勇善战,林凤翔被提为土官正将军,李开芳也被提为金一正将军。12月2日,太平军攻克益阳,杨秀清命令林凤翔、李开芳率领先锋部队攻打岳州和汉阳,仅10天时间,就占领了湖北重镇汉阳。因卓著战功,林凤翔升为殿左一指挥,李开芳升为殿右二指挥。 咸丰三年(1853)1月12日,太平军结船为桥,跨长江向武昌进攻。林凤翔在李开芳的配合下带领先遣队埋地雷,炸毁文昌门,入城与清军展开激烈的巷战,击溃了清军,占领了武昌城。同月14日,东王杨秀清升林凤翔为殿左一检点、李开芳为殿右二检点。不久,“天王”洪秀全又加封林凤翔为天官副丞相、李开芳为地官正丞相。2月9日,太平军分水陆两路挥师东下。林、李受命统领陆路大军,速克九江、铜陵、芜湖、太平府、和州等地。3月中旬,太平军包围南京城,李开芳率部攻克聚宝门入城。3月19日,攻占南京。 北伐身死太平军定都南京之后,骁将林凤翔、李开芳奉命率部东进,4月初攻克扬州。5月,林、李统率太平军两万余人,从扬州北伐,目标直捣清王朝的心脏北京。经仪征攻入安徽,连克滁州、凤阳等地。6月,在皖时得到捻军的配合,挺进河南,大攻河南巡抚陆应谷所部4000余名清军,缴获火药1万余公斤,占领了豫东重镇归德府。后包围开封,扎营在朱仙镇。从朱仙镇西进,时逢暴雨,平地水深盈尺,经中牟、郑州、荥阳到巩县,在巩县洛河得到当地百姓支持,利用民船渡过黄河。9月,太平军挺进山西,旋又折回河南,由武安东进直隶,29日攻克临洛关,大败直隶总督讷尔经额所部清军1万余人。进而挥师北指沙河、任城、藁城、深州等地。10月13日,直逼保定城南30公里的张登镇,北京大为震惊,京城内官绅3万多户逃出。 捷报传至天京,合朝喜庆,封林凤翔为靖胡候、李开芳为定胡侯。咸丰帝急令惠亲王锦愉、科尔沁王僧格林沁负责京畿防务,带兵堵截。由于太平军转战千里,兵员不断损耗,粮食弹药供应不上,战斗力大大减弱。林、李虽尽了最大的努力,终因孤军深入,未能突破保定清兵的防线,只好改变从保定直取北京的计划,决定沿滹河东进,从晋州、深州、献县、沧州一带进占天津,再从天津侧翼横插北京。10月29日,太平军攻克了距天津仅40里的静海县和独流镇。天津知县谢子澄组织地方团练4000余人抵抗,并掘开南运河堤岸,使天津城外成为湖泽,太平军攻势受阻,只好退守静海,与清军对峙3个多月,攻势受挫,渐入困境。 林、李所部由于断绝了与天京的联系,又得不到粮食冬衣的接济,处境十分艰难。咸丰四年2月5日,主动南撤,退踞阜城,又受清军重重包围。5月,林、李率部从阜城突围至连镇,挟运河固守以待援军。时闻援军已北上,遂由李开芳分骑兵迎接,行至山东高唐州,知援军已在山东临清溃散,李开芳部被围于高唐州。翌年2月中旬,清军急攻连镇,林凤翔督师苦战,屡创敌军。但因长期缺粮,军士羸饿至不能举戈矛,连镇失陷。3月,林凤翔率余部6000多人突围,不幸中箭受伤被俘,解送北京。3月15日(一说13日),在北京被处以磔刑,壮烈献身。就义时,“刀所及处,眼光犹视之,终未尝出一声”。终年65岁。同治二年(1863),太平天国追封为求王。 清军进攻连镇时,李开芳闻讯率部南归增援。3月17日,李自高唐州突围,至平县冯官屯驻兵抗拒清军。清将僧格林沁引运河水灌冯官屯,李部以700之兵对抗清军万余之众坚守40天,终因众寡悬殊,不能久守。5月28日,李开芳选派勇士130人诈降入僧营,准备里应外合突围,不料被僧格林沁所识,全部惨遭杀害。后李开芳率部百余,泅水突围被俘,解送北京。6月11日在北京被害,终年约40余岁。同治二年(1863),太平天国追封为靖王。 启励后人卢六、冯云山、萧朝贵、林凤翔、李开芳等一批批太平天国将领壮烈牺牲,最终使这次震荡全国、惊动世界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在清王朝和帝国列强的联合镇压下失败而告终,但是,它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最光辉的一页。 由汉、壮、瑶等族人民共同发动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从1851年金田起义到1864年天京陷落失败,历时14年之久,战斗遍及大半个中国的18个省,给予清王朝的封建统战和外来的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以最沉重的打击;同时,其汉、壮、瑶等族人民团结奋斗、通力合作、并肩作战的革命精神,成为后来八桂各族人民合力推翻三座大山,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共同创造繁荣富强的广西的重要“精神基因”。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