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林春 |
释义 | 1 明代书法家林春,女,现为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书画院职业画师,擅长国画的创作。另有同名明朝书法家林春,明朝官员林春,安溪烈士林春,副主任医师林春,及同名科学家林春。 林春,明山西代州人。字孟阳。明·过庭训《分省人物考》曰:“孟阳工古文词,且精书翰。景泰庚午领乡荐,授应天通判。性酷好书,每暇辄磨墨伸纸,挥汗呵冻不辍,字体清劲遒丽,得者皆珍袭之。” 2 科学家中文名:林春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66年2月 职业:硕士生导师 林春教授,1966年2月生,福建闽候人,中共党员,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副主任,硕士生导师,福建医科大学学科带头人,疼痛研究室负责人。美国神经科学学会会员,世界疼痛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中青年委员;福建生理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常务委员。 3 公共艺术家◎ 简介林春,198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后任教于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为艺术学院创始者之一。现为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雕塑教研究主任、副教授;厦门规划局雕塑艺术顾问,委任评审城市公共景观艺术、城市雕塑。1986年组织参与“厦门达达”现代艺术展,其作品和活动已被编入国内外艺术史书,英国的出版THE20THCENTURYARTBOOK(二十世纪美术)、《中国当代美术史》、《雄狮美术》及日本、法国、美国艺术杂志。2000年作为艺术访问学者,赴意大利波罗尼亚美术学院讲学。2003年为厦门市策划“中国厦门大海·音乐国际雕塑展”并任评委。 ◎ 厦门达达成员厦门达达“厦门达达”的主要成员有林嘉华、焦耀明、 俞晓刚、林春、黄永砾等。“厦门达达”是中国第一个抛弃手工绘画传统、以极端的方式把艺术作为观念来进行创作的团体。他们主张艺术和生活的一致性,探索一切传统绘画之外的创作可能性,强调创作的精神性过程而抛弃艺术的物质性和实用性。 ◎ 谈公共艺术我觉得大家都忽略了体制问题。“Public”,公共。首先我们这个体制对于公共没有概念,越往上走,建筑师、艺术家、雕塑家越没有发挥的余地。欧洲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它的某个大空间可能是某某公司的场地,虽然也要体现国家的意志,但它更多地新生艺术家的个性创作,这是非常关键的。举个例子子,美国一个公共景观艺术家林璎,她在耶鲁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参加“越战纪念碑”竞标活动。她的方案遭到老兵协会的极力反对,但评委经再次慎重评议后,顶住重重压力给予采纳。这放在我们国内根本没办法做到,经常是头家说A号方案行,其他评委都有不敢吭气,即使评委提出不同的意见,结果中标的还是A号方案。他是老板,他掏钱。 在中国,个人创作的环境气候是不错了;但是作为公共景观艺术依然很难,你越往上走,体量越大位置越重要,越跟政府有关系,越难以发挥。这是体制造成的,跑不掉的,这是艺术家的悲哀。 公共空间艺术的好坏判断极难极难,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比如荷兰艺术家和闵氏兄弟的作品,两个文化判断标准、评价体系差异太大,时段、人物、对象都不同。好跟坏根本没办法说。 4 副主任医师林春,女,专家,1989年毕业于福建医学院医疗系,同年分配到在福建省龙岩市第一医院内科工作至今,于1996年在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级肾科医学培训学习班半年,随后学习血液净化治疗三个月。回院后从事肾内科专业的临床诊疗工作,于2004年晋升为肾内科副主任医师。熟悉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尤其擅长诊治肾内科疾病,熟练掌握肾脏穿刺术、对免疫性肾病的治疗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血液净化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善于总结经验,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多篇论文。 5 明朝官员林春(1498~1541),字子仁,初号方城,后改东城。先世福建福清,从戎隶属泰州守御所,遂为泰州人。明臣。自幼家贫,父亲为漕卒,母亲织履,有时中午尚不能举炊。林春少年时以羡卒的身份供职于千户所。千户王某器重林春,让他与儿子一同读书。林春十分用功,常将灯油贮于竹筒中,系在衣带间,环境合适即燃灯夜读。为文不事奇博,务须发挥自己的见解。嘉靖十一年(1532年)会试,大学士张玉阳在林春卷端批道:“布帛菽粟之文,必定笃行君子。”得第一名(会元),授户部广西司主事,以后历任吏部文选司主事、验封司员外郎等职。一年后因母亲中风病瘫,乞归奉养。在家三年,从不要求州郡办理私事。巡盐御史洪垣见林春居处湫溢,准备替他修葺,林春力辞,说:“学宫,春发迹地也,修之愈于春室矣。”洪垣深受感动,以白银2000两修理泰州学宫。母病稍愈,林春回京任嵇勋司郎中、文选司郎中。因公务繁忙,日夜操劳,于嘉靖二十年病逝,病逝当天仍在官府办公。 林春曾从学于王艮,对致良知之说十分喜爱,开始每天自我考核,力求合于做人准则。他为官温和自敛,律己极严,当时京师讲学者数十人,公推其志行敦实第一。回泰州侍亲期间,小心谨慎一如既往。母病稍好,即住到早先读书的地方万寿宫中,与旧友、后生讲学,遇到疑难则去安丰请教王艮。林春为人不远嫌、不怙势。为吏部主事时,得知泰州州守某污黩虐民,力请吏部尚书免去该守官职。尚书为难说:“未有劾者,奈何?”林春回答:“不实,则罢主事。”尚书将该州守调往边地。不久南御史弹劾奏章到,州守被罢黜。回京任嵇勋司郎中途中,船泊于淮河,淮守某依次谒客,供应也很微薄。后淮守入觐,考绩为下等,将远调他处。林春以自己过淮的经历为例,向尚书推荐该守廉静,为他恳求留任。林春病逝时,积蓄仅白银4两,僚友为买棺送归泰州,泰州州守、扬州郡守赠银才得以安葬。去世后,受业学生搜集林春的诗文书简编成《林东城文集》上下两卷,于嘉靖二十五年刊刻行世。 6 福建安溪烈士林春(1919-1949),又名余春,福建省安溪县芦田乡石盘村人。1949年6月参加闽粤赣边区游击纵队,时为第八支队四团十二连战士。1949年6月,国民党军保安二团“清剿”湖头革命根据地,林春在七寨山阻击战中牺牲。 7 戏剧家林春(1931~),笔名蔚然。辽宁新民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新民县委文艺宣传队演员,省、地、县组织宣传干部,五·七干校学员,朝阳市文化局副局长、文联主席。文艺创作二级。朝阳市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著有京剧剧本《孙膑》、《商洛山》(合作),话剧剧本《爱与恨》(合作)、《BF案件》、《孪生兄弟》(均已公演或发表),剧作集《林春剧作选》等。 8 考古学家林春,女,福建安溪人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现为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考古队(原“长办考古队”)负责人,工程师。长期从事鄂西地区新石器时代田野考古发掘以及三峡地区史前至夏商时期考古学文化研究。主要著作有《葛洲坝工程文物考古成果汇编》(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年出版年论文主要有:《红花套遗址发掘简报》,《史前研究》年辑刊;《城背溪稻作遗存与中国早期稻作文化》(合撰),《农业考古》年第期;《宜昌地区长江沿岸夏商时期的一支新文化类型》,《江汉考古》年第期;《湖北宜昌包金头东汉三国墓发掘报告》,《考古》年第期;《巴蜀青铜器与巴蜀史》,载《巴蜀历史文化民族》,巴蜀书社年出版。译文有《东南亚的社会组织与长房》,《华夏考古》年第期。目前正从事三峡及丹江考古调查与研究,即将出版的著作有《宜昌路家河》(考古发掘报告,主编) 9 明代道士林春,明代道士。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春父文中,明成祖永乐(1403—1424)时,以高道彻,寻坐谪戍贵阳,春遂随家迁至贵阳。春性赋敏捷,才长身伟。帝甚重之,敕遣受业于真人周思德,尽得其蘸水祷祈之法。而行之必以至诚,遂多所感召,屡著效验。卒年九十二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