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林白
释义

主持人林白

林白简介

网名:林中白狼(常被网友称为“狼哥”)

昵称:小白

生日:9月23日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学院博士研究生,语言传播学专业,师从汪良先生。

电视节目主持人,电台DJ,网络VJ。

秉承“理性与幽默并重,正义与调侃共存” 的主持风格。

坚定的环保志愿者,多年以来深入校园开展环保教育,积极参与国内外的绿色环保活动。

曾担任环保战舰“绿色和平号”(MV GREENPEACE)的志愿水手。

最新动态

(1)2011年12月4日,主持腾讯视频《腾讯微播炉》,号称“中国最犀利的微博脱口秀节目”。

(2)2011年9月5日,在搜狐视频开播全新网络脱口秀节目《微言大义》,“人微言轻,大义凛然”(每周一至周五),主持了71期后,为了毕业论文,退出微言大义。

(3)2009年,在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公寓创办网络脱口秀节目《麻辣书生》,“通俗而不低俗,风流而不下流”“理性与幽默并重 正义与调侃共存”(每周两期)

(4)2010年起,在北京文艺广播(FM87.6)主持《白话文艺》,该节目系京城第一档文艺评论类广播节目,全新的娱乐脱口秀节目。“纵横捭阖说文艺,天南地北话人生”(每周六日14:00―15:00)

(5)2011年4月起,主持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CCTV-12)的《夜线》节目(每周一至周五22:20―23:00)

(6)著有《高考战斗手册》,该书被称作“高考励志第一奇书”,曾成功激励全国各地无数高三考生超水平发挥,考取理想的大学。由于这本“高考奇书”,林白被《新周刊》推荐为“当代青年导师”

(7)2011年,参与发起中国第一个动物保护慈善基金会——“它基金”,为反对虐待动物而努力。

工作履历

(2011.9.5—2011.12.19)搜狐网(SOHU)《微言大义》主持人。

(2011—至今)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CCTV-12)《夜线》嘉宾或主持人。

(2005―2011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中国之声,创办并主持《夜空守望者》。

(2007年4月—2008年3月)在江西卫视创办并主持电视脱口秀节目《杂志天下》。

节目风格

随意率性,口无遮拦,但从不伤人。

喜欢为人辩护。

曾被网友称为“野播”。

秉承“理性与幽默并重,正义与调侃共存”的宗旨。

《高考战斗手册》简介

书名:《高考战斗手册》

作者:林中白狼

出版社: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09年9月(第一版)2011年2月(第二版)

图书目录:

(1)前言《林中白狼》

(2)第1章《我们是战士》

(3)第2章《90后登场》

(4)第3章《中国式的“成人礼”》

(5)第4章《为自己而战》

(6)第5章《女战士》

(7)第6章《用变态手段对付变态考试》

(8)第7章《高三无爱情》

(9)第8章《高考公平吗?》

(10)第9章《武士不露饿相》

(11)第10章《高考百天总动员》

(12)第11章《假如高考成功》

(13)第12章《假如高考失利》

(14)附录《考生战斗手册》

《夜空守望者》简介

节目开场片花:在冬季里守望春天,在春天里守望爱情;在寂寞里守望温暖,在温暖里守望友情;在夜空里守望电波,在电波里守望真情。

节目中场片花(1):夜空守望着黎明,正如灵魂守望着希望;冰雪守望着阳光,正如生命守望着梦想。

节目中场片花(2):谁曾迎面走来,谁已离你而去,谁人留恋冬天,谁把春天拥抱,谁在守望田野,谁正穿越街道,谁倾听,谁诉说。

《夜空守望者》曾经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中国之声”播出,主持人林白,网名林中白狼。

《夜空守望者》最早为“中国之声”晚间夜话节目《神州夜航》的周三专栏,始创于2006年1月4日。

《夜空守望者》关注世间百态,话题包罗万象。主持人林白以理性、宽容、同情心、好奇心为基石,努力营造一个让各种不同声音都能畅所欲言的氛围。

《夜空守望者》在每年的2月27日举办“高考百天总动员”特别节目(2006―2011年),深受天下学子拥戴。主持人林白总结节目心得,于2009年8月推出新书《高考战斗手册》,备受读者好评。

《夜空守望者》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主持人林白曾于2008年夏天离开广播,节目随之中止。在广大听众和网友的强烈呼吁下,2009年1月14日,林白再次回到电波中,《夜空守望者》再度起航。

2010年1月1日,中国之声改版,节目重组,《夜空守望者》由先前的《神州夜航》栏目的周三专栏调整为《千里共良宵》栏目的周六专栏。

2011年2月27日,《夜空守望者》播出停播前的最后一期节目,那期的主题是《六击高考一百天》。

2011年7月20日,林白在新浪发表博文《敬告,各位守望者》,表示将于2011年8月27日即《夜空守望者》节目停播半年之际,对节目的停播正式答复。

2011年8月27日,林白发表博文《再见,守望者》,确认《夜空守望者》停播,《夜空守望者》这一节目正式走入历史。

《夜线》简介

《夜线》以塑造观众幸福感为目标,以情感教育为内容,以观众最大化参与为手段,以多媒体融合为平台。

《夜线》是社会与法频道拟开办的一档大型情感类直播互动节目。它将充分协调人们对他人情感的窥视欲和对自己情感生活的困惑,理性争论现实存在又社会化的情感问题,策略性完成人们共需共鸣的情感知识的传播。

《夜线》旨在开启、唤醒和提升国人缺失的情感教育,开创一个崭新的平台,普及心理学知识情感常识,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了解、沟通和信任,在思想和情感的碰撞中,寻求和谐完美的共处世界。

(1)节目形式:大型情感类直播互动节目

(2)播出频道: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CCTV-12)

(3)直播时间:每周一至周五22:00―22:40(每期40分钟)

(4)栏目主持人张越、林白

(5)栏目版块:关键词、对对碰、连连听

《夜空守望者》精彩语录

(1)那些以素质低为借口,瞧不起中国人民的人,他们可以去对修筑过万里长城的工匠们说,可以去对那些如今建成了青藏铁路的工人们说,可以去对脚手架上的农民工说,去对流水线上的打工妹说,去对那些为了前途而苦读的学子们说,去对那些驻守在南海岛礁上的水兵们说……而我们选择热爱这个国家,选择忠于这个国家的人民,哪怕他们有再多的不完美,我们也应该为他们服务,为他们辩护!

(2)真实的生活有的时候很枯燥,有的时候挺残酷,有的时候难以承担,我们压根就没想到我们长大后要面对的是这样一种生活,它实在是有点让人提不起气来。但是,就算我们的这种真实的生活再千疮百孔,再让你觉得它不值一提,它还是你的真实的生活,我们还是应该选择真实的生活。……我们既然是生活在真实世界里的人,就应该保持起码的清醒。

(3)在生活中我们最容易伤害的,其实是与我们最亲近的人,由于亲近,我们往往会忽略他们对我们的好。忽略他们的好,结果会伤害他们,但如果我们真的这样做了,我们将来会追悔莫及。

(4)帮助别人,不要求回报,即使他们恨我们,仍要行善。我们帮助别人可能没有得到回报,甚至不得好报,甚至对方恩将仇报,甚至是凶狠地对待我们,没有人理解我们,是不是因此我们就不该帮助他了呢?不是这样的。

(5)以对一个人好为理由,对一个人不好,是最不好的对人不好的方式。

(6)我只过了两次马路,却帮助了四个人。(有一次狼哥看到两个乞丐,然后他就穿过马路到一对河北夫妇那里花了4块钱买了两个火烧--这对夫妇每天辛勤的劳动也需要有人照顾他们的生意,然后再穿过马路回来,把火烧给两个乞丐,乞丐就有了晚餐……这样他只过了两次马路,却帮助了四个人。)

作家

原名:林白薇

出生年月:1958年出生地:广西北流市 籍贯:广西博白

林白(1958—),女,原名林白薇。原籍广西博白,生于广西北流市。曾插队两年,此期间当过民办教师,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

曾在图书馆、电影厂工作,现在北京定居。起先创作诗歌,后从事小说写作,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先后从事电影、图书、新闻等行业。19岁开始写诗。有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说吧,房间》《万物花开》等多部,有《林白文集》四卷,部分作品被译成六种文字在国外发表出版。

现为武汉文学院专业作家,居北京、武汉两地。长篇小说《万物花开》被列入2003年中国小说排行榜(中国小说学会),入围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学年度小说家奖。2003年中国书情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为《中华读书报》推荐2003年值得阅读的纯文学作品。此外有长篇《说吧,房间》、《守望空心岁月》、《玻璃虫》、《枕黄记》等大量作品问世,有《林白文集》四卷出版。

近年来,她与陈染等女性作家的作品成为文坛的一个焦点。她的作品常用“回忆”的方式叙述,女性意识强烈,对女性个人体验进行极端化的描述,讲述绝对自我的故事,善于捕捉女性内心的复杂微妙的涌动。她的这种封闭的自我指涉的写作,特别是有些关于自恋、同性恋的描写也引起了一些争议。

《一个人的战争》

林白生长于广西,九十年代移居北京。八十年代起她创作不断,尤其擅长描写女性身体欲望与感情憧憬,浓烈阴郁,充满南国色彩。她的中篇《致命飞翔》,写男女肉欲的追逐,女性的妥协怨怼,还有随之而来的血腥杀戮,在使我们想到李昂的《杀夫》。这个中篇使林白名噪一时,也代表大陆情色文学的又一个突破。又如《瓶中之水》 碰触女性同性恋的情愫,缠绵矛盾,使男性的吸引力也要相形见绌。而《子弹穿过苹果》及《同心爱者不能分手》等一系列作品反复穿插、交叠种种爱欲关系组合、实验文字书写欲望的限度,虽然未必都是佳作,去已显现林白强烈的个人风格。

《一个人的战争》是部具有相当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借着这本小说,林白有意总结她早期的生活及创作经验,并思索一个女性为写作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全书是始自五六岁(叙述者)林白抚摸自己,初识身体的欲望,一路描写她的少年学习经历,初燃的创作野心,流浪四方的奇遇,一再挫折的恋爱,被迫堕胎的悲伤等情节。她最后辗转由家乡来到北京,“死里逃生,复活过来”林白洋洋洒洒写来,颇有不能自已的时候;但全书的形式虽不够精致,仍有一股直率动人的力量。

往事不堪回首,但也只有真诚的检视过去岁月的希望与虚惘,自剖年少的轻狂与虚荣,作家才能开展出更成熟的视野。林白写自己成名心切,曾贸然抄袭了别人的作品,留下洗不清的污点;写自己一心壮游他乡,却在最可笑的骗局中失去贞操;也写自己为爱献身,几至歇斯底里的绝望。自揭疮疤,不是易事。但林白告解忏悔的动机无他:生命最绝望的时刻反而成就她对创作最深切的执著。一个女作家的成长,真是用身体来作为赌注。小说中林白以三、四十年代多情早逝的女作家萧红自况,确令人心有戚戚焉。

但与萧红的内敛抒情不同,林白的叙述,常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片段。也许对她而言,自己的遭遇太离奇、太坎坷,怎能不多加渲染。这是小说家缺乏自信之处。而很反讽的,只要我们把《一个人的战争》与前述几部女性作家自传式作品并读,我们不难发现她们的经历竟然有不少相似性。这是女作家的宿命使然,还是一代共和国女性女性共同的考验?尽管作家的立意与当年《青春之歌》杨沫背道而弛,一种激切的、为自我找寻定位的渴望,却如出一辙。是在这个层次上,《一个人的战争》中过分感伤与夸张的修辞,才有了语言式的意义。林白的小说仿佛要为千百同辈女子,写下“一个人的战争”,一首变调的“青春之歌”。

林白的小说以“我”的叙述声音横贯全局,但她不时加入第三人称观点,旁观一个名叫多米的女子的遭遇。我与多米代表了林白的不同身分——过去与现在,虚构与现实,内里与外在,血肉与鬼魅,恋爱与被恋爱的身份。人物的主体因此分裂成多种不同可能,创造出极引人的叙述角度。除此,林白在叙事流程中插额外的情节副线;节外生枝,故事中有故事,想象与经验再难分清。像是她在西南边境鬼魅似的与“民国”女子相遇的一段,就是好例子。凡此都足以显示她对实验风格的好奇,而她曾从事电影编剧的经验,想来也给了她不少灵感。如果当年杨沫的《青春之歌》臣服于“毛文体”的史诗化风格,企图以一清如水的叙述来通透女性的里里外外,林白这一辈的作家要反驳:她们的心事哪里能“一语道破”?分裂的主题,流动的视角,多元的声音,《一个人的战争》俨然视作九十年代女性叙事的特征的蓝本。

《回廊之椅》

创作于1993年的中篇小说《回廊之椅》相当典型地表现了林白的镜象世界。林白自称,《回廊之椅》是“关于外乡人的故事以及革命的话题、主仆两个女人间的友谊、神秘的回廊、茶杯和熏草的气味,它们隐藏在一座细雨蒙蒙的红楼中,悬浮在现实生活之上”,读者似乎可以从中看出隐含的同性恋的意味。主仆俩在充满欺诈与残杀的男人世界里忘我地投入了同性相爱的游戏。《回廊之椅》虚化了男性形象,着重写了朱凉与七叶的故事。这两个女人间的相互认同,神秘而诱人想象。小说开篇就写到朱凉的照片,后面又提确实有过的某个女演员,还用“我”的日记来印证记述的准确……但是,由于作品中对男性形象的虚化,以及对两个女人———朱凉与七叶的故事的虚化,使整篇小说的环境显得神秘,故事有某种虚拟性。然而,这种“虚”却反衬出了女性以自己的经验进行自我观照和自我体认的“实”。我们不能忽略作品中的“我”。在小说中,七叶“把我看作是一个与朱凉有着神秘联系的人”。七叶对“我”说:“你的眼睛很像她,我以为你是从她的老家来的。”而“我”也确认了自己正是朱凉的同乡——“我虽从北流来,但我的老家正是博白县”。在写到朱凉的裸露与冰浴时,作者更是直接引述了自己在这方面的经验,而且几次写到了人家叫“我”为“小林”。作者在表现朱凉的感受与经验时,实际上也是在表现女性的自恋。“这个空间越来越真实,使我难逃其中”。

《妇女闲聊录》

林白在《妇女闲聊录》里说出了一些人们平时甚至都没有想到的东西。在今天,传媒高度发达、书本成山、媒体如云、著述如海,各种先进的摄影工具、传媒工具非常多。人们仿佛对这个社会什么都知道,没有不知道的东西,但是事实上,很多信息是外在的。比如影视,拍了很多东西,每天都有农村作品呈现出来,但是真正把生存写出来的作品寥寥?而一个生命真正最关注、最为之颤栗的、或者说心灵的历史离得非常远。

《妇女闲聊录》令我们感到,我们对今天的农村并不理解。《妇女闲聊录》中所揭示的是沉默的大多数的生活状态。比如木珍这样的女性所言说的,她内心的隐痛,她周围大多数人的日子,甚至农村中凋敝的日子,怎么打牌,怎么作二奶,农村中很多真正的东西。《妇女闲聊录》这样的作品告诉了一些读者不知道的东西。

当然,作家也不能都写《妇女闲聊录》,都写聊天式的东西也不行,但是林白的作品带有很大的创新,甚至是打开观看世界的一个新的视角,展开了一片我们非常陌生的生活真实。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一些生命的感觉、内心的感觉,属于心灵史发出的东西。这部作品是回到生存本身、回到事物本身,具有这样的品性。

《妇女闲聊录》也使读者开始关注农村本身的价值问题。比如性问题、妇女问题、道德的解体问题。一般认为,中国封建社会的贞操观念应该是很坚固的。但令人惊讶的是,中国农村的贞操观念有瓦解的趋向,带有普遍性,瓦解的速度是不可想象的。封建文化在农村并不是根深蒂固的,它经不起外来文化的冲击。书中使读者看到真正的农村是怎样的,今天农村真正的道德是怎样的。比如打工的生活,他们到都市中的生活;比如教育问题,6年级学生不知道加法是什么;另外书中也写到了包二奶的现象等等。

在创作上意义,这部作品也是不一般的,它打通了一堵墙,这堵墙就是作家和生活之间的墙,一直以来,这堵墙很难被打破。所以有人说,作家写作是第一位的,每天起码要写多少字,就从书房中出来,舒一口气,然后去吃饭,就应该是这种生活。而实际上,真正应该的生活,是在生活中迸发出不吐不快、按捺不住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的写作。现在有些人是颠倒的。林白这种写作是打开了一个通道,打开了这堵墙。

原中共福州市委常委、副市长

林白(1911~1974),原名林威康,化名林泉、林仁泉、老张、老李、王先生等,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湖际村人。

民国12年(1923年),林白入福州格致学校读书,民国14年改入私立东瀛学校日语专修科,民国16年因父病逝,辍学,后投考海军陆战队第二独立旅三团学兵连,因为一个同学无辜受罚抱不平,与队长争吵后,愤而离队。之后当军警维护生计。民国5年,林白同王一平、郑震廷等人秘密组织“福州大众社”,接受中共福州工委领导。林白负责武装工作,到宁德桃花溪,在叶飞的闽东游击队里实践锻炼。几个月后从宁德回福州,“大众社”己被破坏,林白无法立足,便暂到闽侯县第一区任禁烟办事员。

民国27年8月,林白由中共南屿区委书记何希齐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不久受党派遣,在南屿桥头任联保主任,公开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0月到皖南新四军教导队第五中队学习,结业后先在南平担任政治“交通”,后调任武夷山省委教导队军事教员。民国30年初,奉命回福州,到长乐县国民兵团常备队任中队长,4月,日军登陆,林白撤离长乐,辗转到南屿组织群众抗日队伍。9月,福州光复后,又被调任永春县国民兵团上尉队副,第二年被排挤离队,隐蔽在福州,以待时机。民国34年9月,中共闽江工委成立,庄征任书记,林白为委员,在高湖村,开展“二五”减租活动,使百分九十以上的群众得到实惠。民国36年2月,闽江工委改为“闽浙赣省委城市工作部”,林白先为委员,后为副部长,10月,又兼任闽、古、罗、林、连五县中心县委书记。以东岭为据点,创建游击队,次年1月,发动捷坂为中心的农民暴动,之后率领游击队转战扁模湾,进驻鼓山魁岐整休,并主持召开中心县委的干部会。

民国38年初,林白因“城工部事件”受牵连,奉命到“南古瓯”省委机关接受审查,但久久没有结论,3月又回中心县委工作,带领游击队,袭击连江北茭水警中队,组织戈口破仓分粮,3次截劫流洋、铁岭军火车辆,突袭夹峰山国民党电台,配合国民党“虎啸”部队洋里起义,活捉福建绥靖公署少将参谋官等。6月,东岭游击队奉命整编,林白只带一个警卫排到小北岭活动,队伍很快又发展到300多人。林白、刘捷生亲自到戈口配合解放军解放福州。

福州解放后,游击队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军区第四军区独立第一团,林白为团长。林白率团参加永泰、闽侯、闽清3县的剿匪工作,消灭国民党残部2000多人及许多土匪、特务武装。

1950年10月,林白被集中到党校“轮训”,继续接受审查(“城工部”事件),不久移省公安厅审查;1953年6月,审查结束;1955年经中央批准,省委为林白平反,恢复党籍;1956年林白出任省委组织部“二办”副主任;1957年任福州市副市长,分管工农业;1965年被选为中共福州市委常委。

1974年8月病逝,享年63岁。

孤鹰林白

被誉为————飞行界的传奇人物

第一个不着陆穿越大西洋的飞行员

圣路易斯的黑马

1919年的一天,美国纽约,一个名叫雷蒙·奥泰格的饭店老板宣布他将出资2.5万美元,奖励第一位驾机从美国纽约不着陆飞行到法国巴黎的飞行员。此后的8年中,先后有数人为争得这份奥泰格奖金而身负重伤,甚至丧命。

直到1927年,这笔奖金仍然没有主人。此时,一个名叫查尔斯·林白的航空邮政飞行员跃跃欲试。这位1902年出生于底特律的飞行员18岁考入威斯康辛大学学习工程学时就把人生目标定在了航空领域。为掌握飞行技术,他参加了美国陆军航空团。从布鲁克斯飞行训练学校毕业后,他到圣路易斯,受雇于罗伯逊飞机公司,负责芝加哥与圣路易斯之间的邮件运输。他的自传中写道,从得知有关奥泰格奖金的消息起到1927年春天,他成天考虑的就是一个问题——“把我的飞机降落在巴黎”。

林白认为,只要有一架性能良好的飞机,他一定能成为第一个不着陆越过大西洋的人。他说服圣路易斯9位商人为他提供资金,并由当时设在圣地亚哥市的瑞安航空公司来制造这架飞机。他将这架自己参与设计的飞机命名为“圣路易斯精神号”。为检验飞机性能,林白在飞越大西洋之前单独驾驶飞机从圣地亚哥直飞圣路易斯,而后又直飞纽约,这在当时的飞行史上是第一次。当他飞抵纽约时,当时的报纸称他为“孤独的鹰”。

一飞成名天下知

1927年5月20日是一个永载世界航空史册的日子。上午7点52分,林白驾驶着“圣路易斯精神号”从纽约长岛的罗斯福机场起飞,开始了他的越洋飞行。为了能够到达遥远的大洋彼岸,飞机机身和机翼中都装满了汽油,全机载油量达1705升,简直就是一个会飞的油箱。由于飞机过重,它飞起来时就像一只喝醉的海鸥,差点擦上跑道尽头的树梢。

报纸电台的宣传使成千上万人注意到了这一消息。纽约时间下午7点15分,林白在纽芬兰岛圣约翰的大西洋上空转而向西飞行时,法国人就在期待着林白的到来。

从那时起,林白仅凭测程器和罗盘进行机位推算位置。有时飞机急降到海拔10英尺高度,有时则一直升到1万英尺高空。这位飞行员警觉地坐在飞机中,大口嚼着贮藏的食物——五个自己做的三明治。为了能装载更多的汽油,他没有带降落伞和收音机。

就在林白即将到达巴黎的那个星期六下午,美国驻法国大使迈伦·赫里克正在圣克劳德观看法-美网球赛。在比赛刚进行到一半时,使馆秘书送来一份电报,证实林白已经飞到爱尔兰上空。赫里克匆匆离开赛场,吃过晚饭后迅速前往巴黎东北方向的布尔日机场。这位大使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那天真是幸运,没有耽误一点时间,因为成群结队的人们都拥上了公路,片刻之间已无法通行。”第二天巴黎的报纸这样描写当时的气氛:“自‘一战’停战以来,巴黎大众还从来没有过这么高涨的热情。美国飞行员的命运已经紧紧地抓住了巴黎人的心。”当有消息说林白已经迫降时,一位紧张的贵妇人流下了眼泪。一位卖报的妇人上前安慰她说:“在这些事情上是没有国界的,因为他也是母亲的儿子。”

1927年5月21日晚上10点24分,“圣路易斯精神号”终于降落在巴黎,这次飞行历时33小时30分,航程5810公里,实际飞行大西洋水面时间为28小时,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飞越大西洋的不着陆飞行纪录。美国总统柯立芝为此授予林白国会荣誉勋章和优秀飞行十字勋章。林白从此被无数美国人和欧洲人视为自己心中的偶像,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纽约时报》用了五个整版报道他的事迹。奥泰格奖金纳入囊中,自不必说,最重要的是,林白的成功刺激了世界范围内航空业的飞速发展。在林白飞越大西洋成功后,瑞安公司立即接到了240架飞机的定购合同。一些人可能只把林白的成绩看成是挣钱的绝技飞行,而对其他人来讲,林白的成功却有着更深的含义:航空事业和空中旅行事业的未来正酝酿着腾飞。

生者与逝者

直到21世纪,单独驾驶单引擎飞机不间断飞越大西洋仍然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壮举。在林白之后,只有十几个人完成了这个壮举,最近的一位是林白的孙子——埃里克·林白。37岁的埃里克于2002年5月从离鲁斯韦尔特机场原址不远的一个小机场起飞,沿着他祖父的航线,用17个小时飞抵巴黎。而他的祖父林白,早已于1974年8月26日,因癌症在夏威夷的家中去世。

孤鹰林白,他的墓碑上有一行简单的铭文:“我随晨曦之羽翼,直飞至海角天涯”。

画家

陈昭(字临白,号五河人、),1983年生,出生在安徽五河县,自小在淮河边长大。

学业情况

2005-2009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花鸟工作室。

2010至今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花鸟工作室硕士,导师于光华教授。

专业情况

2008年作品《雪景卢雁图》获中央美术学院优秀作业展一等奖 作品被中央美术学院收藏

2008年国家画院举办全国艺术院校“以新接物”写生展获二等奖。

2009年作品《竹》获中央美院依恋奖学金

2009年毕业作品《竹》《莎木棕》《旅人蕉》《椰子树》获得学院二等奖,并入安徽省第三届美术大展。

2010年参加亚洲艺术博览会 作品《幽蓝在野》《菠萝蜜》《芭蕉》

作品《旅人焦》被邀请参展民进党成立60周年书画作品展。

2011年作品《莎木棕》《旅人蕉》 参加“艺术·新生”2011学院派新生代书画联展

作品展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13:3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