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料丝灯 |
释义 | 以玛瑙﹑紫石英等为主要原料煮浆抽丝制成的灯。 料丝灯看上去像细密如头发组成的玻璃片,用框合围成小方灯。明代文人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记载:“料丝灯出于滇南,以金齿工(今为云南保山县)者胜也。用玛瑙、紫石英诸药捣为屑,煮腐如粉,然必(用)北方天花菜点之方凝,然后缫之为丝,织如绢状。”在弘治年间,江苏丹阳人从云南把这种工艺带到丹阳,加以改进,风行一时。明人姜绍书对此大为赞赏(见《韵石斋笔谈》)。明人陈慧还写有《咏料丝灯》诗。可见当年料丝灯风行一时。 60年前,北京厂甸、天津宫南北大街,都有卖料丝灯的。有人把这种灯叫作”米家灯”。实际有误,米家灯特指料丝灯上画有京郊勺园景色的;勺园为北京大学前身(燕园一部分),明万历进士米万钟私家园林。米家灯指画不指灯,无勺园画者不能叫“米家灯”。前人笔记,有从“料丝”推论为“纵横交织如帛片”的,恐也有误。因料丝冷却成形后极脆弱,不堪曲折。 从前,京津所售料丝灯,灯片都是竖向密排,压制成玻璃片状的,不过长方如手掌大小,未见有大灯。 民国后的料丝灯,未见有彩绘者。而大都是在灯壁(料丝片)上粘贴剪下之胶印画片,有人物花鸟等。由于物美价廉,当年极受儿童喜爱。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