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料姜石
释义

料姜石,状如生姜,因而得名,别名:蛎石、姜石、礓砺。矿物名:钙质结核。传统典籍记载的功效:用于产后气冲,气嗌。外用于疔疮肿毒。现代中医名家认为此药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能止血利痰,杀菌消炎,还能抗真菌,降低水中的亚硝胺含量,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具有防癌、抗癌的功能,临床中用于治疗肿瘤具有一定的疗效。 据一位民间中医介绍,此物在河南某地山区几乎家家都备有,当地人在跌打损伤之后,就用料姜石烧红后放入水中,然后用此水洗浴伤处,有明显的止痛消肿功效。如此看来,此药大有深入研究与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全国中草药名鉴》、《中医成功治疗肿瘤》

【来源】

药材基源:为黄土层或风化红土层中钙质结核。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lcite

采收和储藏:挖取后,除去附着泥沙、杂石,洗净。

【原形态】

黄土层或风化红土层中钙质结核主要组成矿物均为方解石、石英、粘土矿物。方解石 晶体结构属三方晶系。为细粒结晶及细分散隐晶皮壳状胶结物。白或灰白色。土状光泽。肉眼见不到解理。硬度3。相对密度2.7左右。因掺杂次要矿物而硬度、密度不一。

次要矿物组分有石英:细粒他形,肉眼难分辨;牙碜感主要是石英的硬度大所致;其他性状参见白石英条。粘土矿物有高岭石、多水高岭石、伊利石或蒙脱石(性状分别参见白石脂、黄石脂、甘土条)。它们的种类、数量比决定着姜石的可溶出成分及吸附性、离子交换性(即微量元素成分特征)。

黄土中的姜石,其粘土组分中还含有残留的长石(性状参见浮石条)、角闪石(性状参见麦饭石条)及云母(性状参见云母条)等。它们与方解石呈不同结构关系:以均一间杂分布或碎屑斑杂分布为主,也有呈同心圆状、结核状、放射状结构的。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主产于华北、西北黄土地带及石灰岩古风化壳红上层中。

资源分布:主产于河北邢台、山西、陕西;江苏亦产。

【性状】

性状鉴别 本品为不规则块状。土黄色或浅灰色;条痕浅黄色。不透明,土状光泽。表面浅凹凸不平,并具裂隙。体重,质坚硬,可砸碎,断面呈颗粒状,色较深,并可见结核状类圆形迹痕或灰白色结晶层。具土腥气,味淡。遇冷稀盐酸强烈起泡。

显微鉴别 透射偏光镜下:薄片中无色、微带褐黄色,因含粘土质和铁质呈污浊状。自形晶少见,多为不规则粒状、球粒状。矿物组分主要是方解石。方解石:折光率ne=1.486,no=1.658;双折射率no-ne=0.172;闪突起明显。干涉色为高级白彩带。一轴晶,负光性。

在薄片可见到粘土质和微粒状石英,两者约占10%左右,石英粒径约0.05mm,呈星状分布;粘土质多呈隐晶质,似雾状分布。(样品取自南京产的钙质结核)

【化学成份】主要为碳酸钙(caco3)。尚含有氟、碘、硅、铁、锌、铜、锰、钴、钒、铬、锡、钨、硒、钼等元素。

【鉴别】(1)取本品粉末约0.5g,加稀盐酸5ml,即泡沸,将发生的二氧化碳导入氢氧化钙试液中,即生成白色沉淀。(检查碳酸盐)(2)将上述泡沸后的溶液,滤过。滤液加甲基红指示液2滴,用氨试液中和,再滴加盐酸至恰呈酸性,加草酸铵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分离,沉淀不溶于醋酸,但可溶于盐酸。(检查钙盐)(3)x射线衍射分析曲线(钙质结核)方解石:3.88(1),3.05(10);石英:4.29(1),336(2)。

【性味】咸;寒;无毒

【归经】心;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主治疔疮痈肿;乳痈;瘰疬;豌豆疮。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每日1-3g;或泡饮。外用:适量,研末敷。

【附方】《纲目》:姜石以形名,或作礓砾。邵伯温云:‘天有至戾,地有至幽,石类得之则为礓砾是也。’俗作(石羌)砺。故又名(石羌)砺石。

【各家论述】《本草衍义》:所在皆有,须不见日色旋取,微白者佳。

【摘录】《中华本草》

姜石预防食管癌,早有记载,为证明其效果,我们于1964年对971人进行了11年观察,1981年又对38959人进行了4年观察。取观察村周围村庄地理环境、生活条件及食管癌死亡率相似的人群做对照。结果,试验组食管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试验后食管发病率与死亡率均低于试验前,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证明姜石对预防食管癌有一定作用。(河北省邢台地区医学情报站)

------------

姜石. 家有井放进井里. 有井放进储水器.可以处理水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0:04:02